书城旅游小刘美国游记
4370200000015

第15章 第五周(3)

车上有几个华裔美女,已经不会讲中文。因为美女,我和周鑫发生了争执。他认为,不会讲中文就不是中国人。我不忍心。人在本质上没什么区别,习俗不同罢了,语言不过是习俗,只要你还认同中国身份,你就还是中国人。什么人最爱国?老华侨啊!

吵到黄石瀑布。

黄石瀑布,是黄石公园的标志。有个画家,被彻底征服,为瀑布做了一张画。就是这张画,促使美国成立第一个国家公园。开会说了,这么美的地方,可别毁在咱手里,该留给子孙后代。该画至今还挂在美国国会大厅。所谓爱国,首先是爱山川爱土地。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我可爱的家乡。想到祖国的雪山和冰川,心里哇凉哇凉的,我女儿还看得到吗?人活一辈子不就那点温饱吗,给孩子留点吧。

我问芭芭拉,黄石怎么样?她说,时间太短,没看够,下次至少来一个星期,再也不跟你们中国人的团了!

你们巴西没有这样的地方?我问。

不一样,我们有大森林大瀑布还有海滩。巴西也很美。

我说到印象中最深的两部巴西电影:《中央车站》和《上帝之城》。问她,巴西还是那个样子吗?她忽然激动起来,电影夸张了,不是真实的,有些地方是那样,但大部分地方很好,人们很友善。她翻开手机相册,给我看巴西的风景和朋友。

你穿这件衣服更漂亮!我说。

是吗?我带了,明天穿给你看。

好啊!

如果去巴西,记得来找我。这是我的邮箱和地址,里约热内卢。

我们合拍了一张大头照。

我问李甜,你觉得黄石怎么样?

李甜说,没想到这么大。公园嘛,还以为会很集中。没让我失望,当然也没有惊喜,还行吧。

这很正常,我说,想象中的巴黎才是最浪漫的。世界末日之年,我们定情黄石。

呵呵。

李甜对黄石有期待,我对黄石没想象,偶然碰到,爱就爱了。刘早全家在黄石玩了两个星期。他的评价,我认为比较中肯。

黄石是这么个地方:温泉、瀑布、山峰、峡谷、森林、草原,应有尽有,单个拿出来,都不算牛。牛就牛在,它全都有。相当于世界浓缩景观,你可以一票玩全球!

今后踏遍千山万水,我有了个标准:不比黄石美,那就不叫美。

盐湖城

旅行团肯定会做一件事,拉你去消费,他们好拿回扣。

这个海鸥旅行社,还算好的,拉到一家自助中餐馆。这是我和李甜,最后的晚餐。

在吵架般的抢菜声中,聊起美国往事。

李甜曾经的梦想,就是来美国读书。父母怕女儿走太远跟错人,才找了个离家近点的地方:香港。也许是岁数大了,这次来美国,她没觉得有多好。哪个地方都有穷人和富人。香港富吧,为了买便宜点的菜,多少老人天还没亮排队去内地抢购。老奶奶拖不动了,还在往死里拖,天天如此。人哪,到哪儿都不能太穷!陕北穷吧,煤老板听说老乡要进城买房,打牌走不开,喊:狗剩啊,进城哪,帮俺捎栋楼!

这可不是笑话,她说,光脚穿皮鞋开着奔驰车。

周鑫的老婆在西安当医生,说起农民进城看病,那叫一个可怜。在这个等级森严、贫富悬殊的国家,尊严是个笑话。

在以发财为美德的国家,我注定是个失败者。我们中国人在一起,谈的最多的是钱、房子、股票和孩子。我们打算留给孩子什么?美国最富的两个人,都把家产捐了,说人家也只爱钱,我怎么就不信呢?钱当然重要,可人活一辈子,真的只是为了钱吗?

也许你不信,盐湖城是一个完全靠宗教信仰建立起来的城市。

在众多教会中,******清规最严。不准吸毒、不准****、不准抽烟、不准喝酒、不准吃辣、不准喝刺激性饮料(比如咖啡和茶)、不准看****、不准有婚前性行为、不搞小三、不提倡离婚。婚后必须忠于家庭,家庭幸福高于一切!

看好莱坞电影,造成一种假象:老外很开放。满大街裸奔,酗酒吸毒****,越堕落越快乐。中国姑娘找老外,怕自己放不开,找片子来学习,倒把男友吓一跳,东方女性太疯狂了!其实吧,美国是个清教徒国家。所谓清教徒,是对自己最严厉的那种人,连做爱的姿势都规定好了——做爱,事关另一个生命,马虎不得。电影明星摇滚歌手,只是一小撮人,绝大多数的美国人,过着安分守己甚至刻板保守的生活。说他们是堕落的资本主义社会,真比窦娥冤。

犹他州的政府大楼,比我们的省政府大楼差太远。一点不像青天大老爷的衙门,倒像个大博物馆,可以随意进出。宽敞明亮的大厅里,挂满了各种画,宗教意味很浓,诉说祖辈来这里,是多么不容易。它再次验证了我的观点,没多少年历史,却弄得很悠久。

在大教堂,正好碰到每年两次的盛大宗教聚会,男男女女身着盛装,排着老长老长的队。还以为非教徒禁止入内,谁知游客反而有特权,不用排队往里请。

一个巨大的圆形会场。

主席台上方做成了蓝天,左右两面大银幕,在赞美诗般的音乐中,播放着大自然神奇的画面。这是我没想到的,并没有赞美主,而是在展示主所创造的世界。大山大河大海,阳光花朵孩子,云开云散,潮涨潮落,一代人来,一代人走,太阳照常升起。

不管有没有主,自然在那儿。

李甜说,人有了钱,找个宗教来信信,也挺好的。

毕加索曾说,你洗澡没有化掉,就可以证明主的存在。人这么奇妙,不可能是自我创造的。作为无神论者,我坐在那儿,看着这些天堂和地狱都建好了的人,真是羡慕忌妒恨。莫非我这辈子注定要做迷途的羔羊?我们用科技来否定神的存在,谁知在科技的老家,人们连找到钥匙,都要叹一句:哦,感谢上帝!

如果是伟大的哲人,可以用完备的哲学体系来解释世界;如果是乡野村夫,信天信地信他所遇到的一切。我们这种夹心饼干最可怜了,知道一点,又不全,有点光,却照不透无尽的暗。

关于信仰,有个令人欣喜的消息:福建人开始在全国承包寺庙了!过去他们办性病专科医院,现在翻修各类寺院,虽然目的还是挣钱,但至少说明宗教有市场,我们中国人也开始想想死后的事儿了。

主席台上三个位子,坐着两个老头。一身黑西装,跷着二郎腿,不知道要干吗。人们还在陆续进场。算了,还要赶车,就不干扰人家去天堂了。

在教堂门口,被两位年轻美女拉住,看样子还是学生。后来才知道,每个教徒在十八岁到二十二岁之间,必须义务传教两年。跟服兵役一样,不是你选的,必须服从教会安排,派往世界各地。与兵役不同的是,费用自理。

美女要给宣传册,问我们,简体还是繁体?我说无所谓。她一通找,这个是不是,那个是不是,人家不只有中文,多达几十种语言。留下联系方式,他们会派人上门解惑。我和周鑫看到美女心软,老老实实填写。李甜对美女免疫。

她们一般不跟非教徒结婚。如果她和我去民政局领证,只能得到法律的认可,其效力充其量维持到我俩去世。如果她跟教徒结婚,就有资格请上帝当证婚人,婚姻被套上神圣的光环,就算肉体消失了,灵魂仍然缠绵在一起,海枯石烂,永生永世。

我死了这条心,看起了宣传册。

到了美国,总有人劝你信教,他自己有了依靠,不忍见你无依无靠。尤其是同事,好像拉你进去他可以到上帝那儿拿到回扣。

******,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教会之一。每个教徒必须“十一奉献”,即把收入的百分之十献给教会。教会拿钱办事,建立了世界上最好的大学,把教徒培养成社会精英,还跑到世界上最贫穷的地区办教育(中国大陆除外)。

我手里的这份******宣传册,讲了个故事。哦,Sorry,******是蔑称,应该叫“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

故事是这样的。有个穷小子,叫约瑟·斯密,十四岁那年不知道该入哪个教。在一个初春的早晨,他决定去问神。

快死的时候,光来了,神出现了,说,哪个都别入,那些教会全都是骗人的,腐败不堪!小孩听了神的话,于是遭人迫害。神不断地找他聊天,不断地考验他。直到有一天,神告诉他在某座山上,在一块大石头下,有一个石箱子。在石箱子里,有金页片、乌陵、土明和胸牌。这些金页片,是救世主赐给美洲大陆古代居民的福音,即《摩尔门经》。此后连续四年,神都给他指示,帮助他翻译成英文。他和一位抄写员一起接受洗礼,出版经书,创立教会。

故事讲得生动,图文并茂,文笔优美,像真的一样。

李甜说,那我也说见到了神,我也去办个教。

呵呵,故事还没完呢。这个册子上说,在宗教国家,你搞了套经书出来,那还了得!立刻被判为邪教,遭到必然的剿杀。为了躲避追杀,教主带领信众,踏上了可歌可泣的西迁之路,颠沛流离,伤亡惨重。在一个州,还惨遭屠杀。据说他们实行一妻多夫制,就是因为男人几乎被杀光,急需早生多育。最终,约瑟·斯密本人也被杀害。

令人惊奇的是,他们并没有屈服,而是继续追随第二代教主,在茫茫戈壁建立了盐湖城。所以说,盐湖城,是宗教史上的奇迹,完全靠精神力量建立。

唉,信仰,不是说说而已,要敢拿命去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