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上下五千年断案趣话
4369500000002

第2章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断案大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是:

1.一断于法:在治国的方针策略上,法家主张“一断于法”,将法律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手段。

2.刑无等级:在法律适用上,法家主张制定并执行相对公正、平等的法律,在保障国家和君主利益的基础上,平等地适用法律,使全社会都在法律的约束下生活,无论贵贱一律平等,即所谓“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3.轻罪重刑:在法律内容上,法家主张用严刑峻法达到以法治国的目的,用严酷的刑罚来扫清一切治国的阻力障碍。

4.法布于众:与“以法治国”

等原则的要求相适应,法家主张向全社会公布国家的法律,让全体臣民皆知法又有法可依,从而否定了奴隶制下的法律秘密操纵状态。

着名的“商鞅变法”就发生在这一时期。这一时期李悝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法经》。

《法经》共有六篇:《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法经》是一部“诸法合体”而以刑为主的法典。李悝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因此将《盗法》《贼法》列于篇首。

春秋战国时期的刑罚是很残酷的,见于典籍的刑罚虽然可以按死刑、肉刑、财产刑、自由刑、流刑来进行分类,但其刑罚手段是多样化的,每种刑罚还区分出轻重不同的等级,诸如死刑,就有赐死、杀、斩、腰斩、绞、戮、囊扑、枭首、弃市、剖腹、蒺藜、凿颠、抽肋、车裂、镬烹、弃灰、阬、肢解、磔、醢脯、夷族、灭宗等数十种处决方式。肉刑则有鞭、笞、扶、黥、劓、髡、斩左右趾、刖、挖目、截耳、宫等不同刑罚手段。财产刑也有偿、赎、罚、没等区别。自由刑除剥夺自由外,还要做徒役,分为耐(隶臣妾)、城旦(施过黥、劓刑的工徒)、舂(施过刑的女徒舂米)、鬼薪(施过刑的男徒)、白粲(白米,施过刑的女徒)、司寇(强制劳作)等。流刑分为迁(全家迁徙)、放两种,还有远、近、边、荒的区别。在处罚的时候,按照罪犯的罪行轻重,参考其身份等级,实行轻重不同的处罚,在法律面前实行公开的不平等原则,所以对刑徒、奴隶臣妾的处罚最重,对官吏和有爵位的人则从轻,官爵高的人和贵戚可享有减刑和赎罪的待遇。

在司法行政方面,楚国设有司败和廷理,秦国设廷尉,其他各国多设司寇,这些都是中央主管司法事务的主要官员和机构。郡县制确立以后,郡县的主要长官兼理司法事务,并且分别设有主管司法事务的属员或掾吏,如韩国的县司寇、秦国的治狱令史等,已经初步形成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司法行政体系。

各国从中央到郡县都设有许多监狱,在峻法之下,监狱经常是“小圄不下十数,中圄不下百数,大圄不下千数”,“良民十万,而联于囹圄”。

在“笞人之背,灼人之胁,束人之指,而讯囚之情”的酷刑之下,“虽国士有不胜其酷而自诬矣”。各级司法官员只有审案拟罪的权力,定罪则要视犯罪轻重和犯人的身份等级,逐级上报主要长官以至君主裁定,才能终判执行。

另外,春秋时期就有人总结出有名的“以五声听狱讼”的断案方法。

所谓“以五声昕狱讼”,即指要察言观色。五声,首先比如说要辞听、色听、气听、目听、耳听等等。在审理案件的时候,面对犯罪嫌疑人的时候,要看一看,他的反应是什么。辞听就是说他在说话的时候是不是很坦然,是不是很流畅,如果他讲话吞吞吐吐那说明他可能说的是假话,他有罪。

色听就是看他的脸色,这个人一进来面对法官的时候,就面红耳赤,这也是人很紧张的一种反应,甚至那脸上都流出很多的汗水,那法官也可以以此裁定他说的是假话,他有罪。气听,即听其呼吸。目听,就是看他的目光,敢不敢与法官对视,就是当法官用目光注视犯罪嫌疑人的时候,他的目光可能会躲避,那么这也可以反映出是他心里有鬼,他说的是假话。耳昕就是看他的反应,有的犯罪嫌疑人在接受法官询问的时候,当然现在也可能是接受侦查员询问的时候,总好像听力很迟钝,你问他,他总是反复地问你说的是什么,您再说一遍。这实际上反映出他心里在做一些防御的准备,那么也可以看做是说假话或者有罪的一种征象。

子产洞察秋毫辨真凶

子产,姓公孙,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郑穆公之孙,公子发子国之子,故称公孙侨。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是一个“明察秋毫,见微知着”的断狱能手。他精明强干、善于观察,任何细微之事他都能观察得到,因此在判断事物是非曲直方面常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一天早晨,子产坐着车子出门,经过一户人家时,听到里面有女人哭的声音。子产忙令车夫停下来,仔细听了听。车夫听到院中女人的哭声,忙说:“哎呀,这个妇人的哭声好凄惨啊,是不是家里人出了什么事情了?”

子产说:“你进去看一看,到底是怎么回事。”车夫忙下车,推开门,只见床上躺着一个男人的尸体,那个男人显然是被人毒死的,只见他的脸已经扭曲,口角还有未擦干净的血迹,脸色也不正常,浑身一种青紫色。一个妇人正趴在床前哭号,她的哭声是那么的凄惨,以至于车夫和其他来看的人都被感染了,也禁不住落下泪来。看着那个妇人伤心的样子,车夫也动了恻隐之心。忙劝她不要悲伤,赶快去报官,还说自己家主人子产,就是当地的地方官,一定会为她伸冤的。

妇人听了车夫的话,哭得更加伤心了。她边哭边说:“我和我男人,一起开了个包子铺,日子虽然不十分富裕,但是也还过得去。我男人虽然长相不太好,但是勤劳能干,日子过得挺好。他的父母死得早,就剩下他和他兄弟,他兄弟小的时候就送给了别人,可是前些日子我那小叔子回来了,说是他养父母已经死了,自己没有亲人了,就回来投靠我们。我们待他很好,让他在我们的包子铺帮忙。可是……可是……他竟然……竟然不满意,呜呜……”

那妇人说着又哭了起来,车夫忙安慰她,她继续说道:“我那小叔子嫌我们不给他钱出去喝酒,就和我男人起了争执,而且吵了好几次,最后,他竟然拿我们辛辛苦苦存的钱跑了,还在我男人喝的酒里面下了毒,呜呜……呜呜……”那妇人越说越伤心,以致再也说不下去了。

车夫已经基本上了解了案情,就回来向子产报告,重复了一遍刚才那妇人的话。子产只是点点头,并不说话。

到了府中,那妇人前来报官,子产命人把那妇人带到堂前,让她陈述案情。那妇人又连哭带说地陈述了一遍,一副十分难过的样子。

子产听完,大声喝道:“大胆刁妇,还敢说谎,毒死你男人的不是别人,就是你!你的小叔子是不是也被你毒死了?”

那妇人被子产的话惊呆了,她顿了一下,连忙说:“大人,冤枉啊,我怎么会杀死我的丈夫和小叔子呢?您明察啊!”说着又哭了起来。

子产厉声喝道:“好歹毒的妇人,你若再不说我就大刑伺候!”

那妇人连声大喊:“冤枉啊!冤枉啊!”

子产身边的侍卫看那妇人好像真的是受委屈的样子,就对子产说:“大人,您看那妇人哭得那么伤心,您有什么根据怀疑那个妇人就是杀人凶手呢?”

子产说道:“好吧,我现在就拿出证据,让你们心服口服。”

子产冲着那妇人说:“大胆刁妇,今天早上我经过你家门前时,听到了你的哭声,旁人听起来觉得你哭得很伤心。可是,我仔细听了一下,发现你的哭声中带着种非常强烈的恐惧情绪。大凡一个人对其所亲所爱的人,见其病而忧,其临死而惧,其已死而哀。如今,你的丈夫已经死了,你不是悲哀,而是恐惧,这哪里符合常理啊?”

那妇人被说得哑口无言,再也不敢有什么争辩,只好老实交代了自己的杀人罪行。

断案点评

古话说“明察秋毫之末”。这“秋毫之末”,比针尖还细,有好些事情的根本,就往往存在于这“秋毫之末”。

在审理案件时,所面临的情况往往很复杂,虚实相间,真假难辨,这就需要审理者能做到“先知”。心思细密的子产从对方的哭声中来分辨对方的内心境界,得知这个妇女哭泣伤心是假的,她的内心深处肯定还有别的秘密,他在这方面加以逼问,结果就迅速地破了此案。

晏子论罪

晏子,名晏婴(?一前500),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又称晏子,夷维人(令山东高密)。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齐景公嗜好打猎,视猎兔的老鹰为掌上明珠,并让烛邹精心饲养,老鹰性格刚猛,有一天趁机飞走了,齐景公勃然大怒,当即下令将烛邹推出去斩首。

晏子恰好在场,便对齐景公说:

“烛邹有三大罪状,怎能轻易就杀了他?等我公开宣布他的罪状,然后再杀他,让他死而无怨吧!”齐景公连连点头,表示赞成。

只听晏子指着烛邹的鼻子,数落他说:“烛邹,你知罪吗?大王让你养鸟,你却让鸟飞走,这是你的第一条罪状;大王因鸟而杀人,由你引起,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天下诸侯得知你因鸟而被杀,笑大王轻视官员,也是因你所赐,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

晏子痛斥完毕,请齐景公将烛邹处死。齐景公红着脸说:“寡人决定放了他。”

断案点评

晏子并不是正面劝诫,而是先以赞同的方式,将烛邹的罪行痛诉,进而将齐景公的荒唐行为陈列出来,齐景公自己意识到自己的荒谬,自然就此罢休。此种方法用于断案论辩之中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苏泰死后找真凶

苏秦,字季子,东周(公元前317年前)洛阳人(今洛阳东郊太平庄一带),战国时期的韩国人,是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可谓“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他出身农家,素有大志,曾随鬼谷子学习纵横捭闺之术多年。与赵秦阳君共谋,发动韩、赵、燕、魏、齐诸国合纵,迫使秦国废帝退地,至乐毅破齐前夕,《汉书?艺文志》着录有《苏子》31篇。

燕易王的母亲,与苏秦私通。燕易王知道这件事,却对苏秦的待遇更加优厚。苏秦恐怕被杀,故意得罪燕易王称:“我留在燕国,不能使燕国的地位提高,假如我在齐国,就一定能提高燕国的地位。”继而逃跑到齐国。

齐宣王便任用他为客卿。

齐宣王去世,齐滑王继位后,齐国大夫中有许多人和苏秦争夺国君的宠信,因而派人刺杀苏秦,苏秦当时没死,带着致命的伤逃跑了。齐王派人捉拿凶手,然而没有抓到。苏秦将要死去,便对齐王说:“我马上就要死了,请您在人口集中的街市上把我五马分尸示众,就说:‘苏秦为了燕国在齐国谋乱’,这样做,刺杀我的凶手一定可以抓到。”当时,齐王就按照他的话做了,那个刺杀苏秦的凶手,为了邀功,在人群中挤到齐王的面前,得意忘形地说:“小人早就看透苏秦是个坏蛋,要刺死他啦!”齐王故意说:

“大胆狂徒,竟敢冒名领赏?”那人急了,便将行刺的经过一股脑儿倒了出来。

断案点评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先是让凶手不认为自己是犯罪,进而用激将法将凶手的作案过程盘问出来,凶手的伎俩自然全然被识破。

李禽过求自刑

李离,是晋文公的法官。他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发觉后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罪。文公说:“官职贵贱不一,刑罚也轻重有别。这是你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你的罪责。”

李离说:“臣担当的官职是长官,不曾把高位让给下属;我领取的官俸很多,也不曾把好处分给他们。如今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却要把罪责推诿给下级,这种道理我没有听过。”

他拒绝接受文公的命令。文公说:“你认定自己有罪,那么我也有罪吗?”

李离说:“法官断案有法规,错判刑就要亲自受刑,错杀人就要以死偿命。

您因为臣能听察细微隐情事理,决断疑难案件,才让我做法官。现在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应该判处死罪。”最终他不接受晋文公的赦令,伏剑自刎而死。

断案点评

普通百姓犯法要获罪,王子犯法要获罪,执法者如果断案有误,更要获罪,受到相应的制裁。这个故事意在警示执法者需严以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