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妊娠分娩育儿全书
4322300000044

第44章 育儿篇(18)

在教宝宝折叠衣服的时候,首先,父母要先为孩子示范折叠衣服的方法,然后再让他自己学着动手折叠。洗好的衣服在准备收起来时,在宝宝的面前将衣服和裤子用心地折叠起来,让宝宝关心衣物。也可拿一些像手帕之类简单的东西,请宝宝帮忙折叠,这也是培养宝宝的好方法。

宝宝在着急、无论如何都不能穿好的情况下,往往会求助于妈妈,这时,不能全部都帮他完成,要在宝宝不能做好的地方帮一下,其他的还是必须要求孩子自己去完成。

帮助不爱动脑的宝宝

有的宝宝遇事不肯动脑筋,这也是父母最爱抱怨的,但这实际上却是一个复杂问题。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智力因素

这类宝宝大多数看起来虽然不像是傻宝宝,但其智力确有问题。

这种往往给人一种貌似聪明,但不爱动脑筋的印象,很容易发生学习困难及其他心理障碍。因此,发现这种情况时要尽早请心理医生检查其智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发现问题后及早解决。如教育方法得当,让其学会如何充分发挥其非智力因素,他还是可以跟上正常学生的,否则就很容易进入学习困难和心理障碍的行列。

社会适应能力差

智力状态与社会适应能力在一般情况下是一致的,但也有许多学习很好,社会交往能力差,遇事不动脑筋者。特别是在独生子女中,这种现象更普遍,这与父母过分保护,一切都替孩子包办,导致他们形成了遇事不爱动脑筋,依赖性强的坏毛病有关。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善于动脑筋、会动脑筋是非常重要的。特别要注意儿童在心理学上的反抗期间的心理发展,这样不但可以防止养成不肯动脑筋的坏毛病,而且还为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其他因素

有些精神病态儿童表现为生活懒散,精神衰退,遇事不动脑筋。这种情况多有较长的病程并伴有怪异的想法和行为,有时甚至是荒谬离奇的,这时需请心理医生及时诊治。

1~2岁幼儿值得注意的问题

宝宝咬人怎么办

宝宝咬人的原因有心理上的原因,也有生理上的原因。

生理原因

这个时期的宝宝正处于生理发育的高峰期,而且处于长牙期,会因为牙龈黏膜受到刺激,而发生牙痒的现象,于是有不少宝宝由于牙痒而咬人。

给宝宝一个可以满足咬的替代品。比如毛巾之类的软物。还可以采用让宝宝吃核桃仁、锅巴和青苹果等方式,来缓解宝宝的这一特殊时期的特殊需要。同时应多给他吃纤维较丰富的新鲜蔬菜及水果,如白菜、菠菜、苹果、雪梨等,将这些蔬果切成丝或细粒状,让宝宝有更多的咀嚼机会。

心理原因

(1)表达不出意思而咬人。随着宝宝活动能力的增强,以及活动范围的扩大,宝宝与人交往的需要变得快速而迫切起来。但是,由于言语贫乏,无法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又不懂得如何与人交往,所以宝宝常常用推、拉、咬等特殊手段来引起同伴的注意,以此实现交往和表达意愿的目的。

父母应帮助宝宝,先学会生活中的交往语言,同时教他正确地使用这些语言。当宝宝因为心里不满而咬人时,妈妈要告诉宝宝,有比咬人更好的表达方式。宝宝可以说,“我不要”或“我不干”等。有时候宝宝咬人,其实是因为喜欢对方,想要和对方做朋友,而又不知道如何表达,所以就咬对方。这是2岁宝宝特有的交朋友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告诉宝宝如何表达,比如:“我们是朋友”、“咱们一起玩”,并且可以和宝宝一起演示,让宝宝学会用语言和别人交流,而不是用嘴和牙齿去和别人交流。

(2)把咬人当做一种发泄。2岁的宝宝往往自我意识强烈,当宝宝的心理感到不满时,就要通过咬人来发泄。比如有时父母出去时没有带上宝宝,会让宝宝有发泄不满情绪的欲望。于是,当父母回来后,宝宝就会用咬人来向父母宣泄。

让宝宝多玩安静的游戏,保证宝宝有充分的睡眠。研究结果显示:强度刺激是引起宝宝咬人的最常见的因素之一,一个拥有安静的睡眠,并且睡眠充足的宝宝一般较少用牙齿咬人。让宝宝玩安静的游戏,可以平静宝宝的情绪,即使宝宝心理有不满,也不至于采取暴躁的咬人行为。而且当宝宝出现不满情绪时,也可以用安静的游戏进行转移,让宝宝尽快忘记刚才的不快。

(3)出于好奇的模仿。宝宝的好奇心总是特别强烈,当宝宝看到其他小朋友咬人时,会觉得是件很新奇的事,于是自己也会尝试着去咬人。

要明确地告诉宝宝,“咬人是不好的行为。爸爸、妈妈、老师和小朋友都不喜欢你咬人,你这样做,不是一个好宝宝的行为。”要对宝宝反复强调这种思想。当看到宝宝有咬人的倾向时,就要用话语或眼神严厉地制止,让他明白,爸爸和妈妈不希望宝宝这样做。

父母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宝宝是由于性格上的某些原因而咬人,如小气、霸道、过强的表现欲等,就要引起特别的关注,及时予以帮助和教育,以免影响宝宝将来的性格塑造。如果发现宝宝已经发展到习惯性咬人,就要请儿科医生加以诊断。有的宝宝咬人是由于药物治疗引起情绪不稳所致,这种情况可以通过调整药物进行改善。

宝宝还不会讲话怎么办

有的宝宝快2岁了还不会说话,而周围同年龄或更小一点的宝宝却会讲几句话了,这会使父母怀疑宝宝是哑巴或智力低下。

一般来说,多数宝宝在这个年龄段都能开始说话,只不过有的宝宝嘴巴巧一点,会说得多一些;而有的宝宝嘴巴笨一点,说得少一点。但也不排除个体差异。这是由每个人的性格、家庭环境、教育情况、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在生活中也可以看出,热情开朗的宝宝,会主动与人搭腔,说话就早,口齿相对来说就清楚。性格内向的宝宝,沉默寡言,不善言谈,口齿就相对木讷一些。事实证明,有很多宝宝说话确实比较迟,有些到了3岁还说不出几句话来,而实际上宝宝的其他方面都很正常,有的甚至也很聪明。

对于说话迟的宝宝,父母也要认真地进行观察,首先要看看宝宝的听力是否有问题,能不能听懂别人的话,如果大人的话宝宝全能听懂,就是不愿意开口说,那宝宝的听力和智力一般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如果别人对宝宝讲话,而宝宝反应很迟钝,甚至无反应,到l岁半快2岁了,宝宝还不会讲话或者发音含糊不清,特别是以往曾接受过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治疗的宝宝,则应怀疑耳朵听力可能有问题,应带宝宝去耳鼻喉科进行详细检查。因为这些药物对听神经有毒性,会损伤听神经而影响听力,听力不正常必然要影响宝宝语言的发展。

宝宝发音不清楚怎么办

宝宝会说一些完整的话了,但有时候却发现,宝宝出现了发音不清楚的现象,如把“狮子”说成“私自”,把“吃饭”说成“七饭”,把“舅舅”说成“豆豆”。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宝宝的发音器官发育得还不够完善,听觉的分别能力和发音器官的调节能力都比较弱,还不能掌握某些音的发音方法,不会运用发音器官的某些部位。对于宝宝的这种情况,父母不要学宝宝讲话,而应帮助他改正错误的发音。

一般来说,这个年龄的宝宝发音不清楚也是常有的事情,随着宝宝发音器官功能的逐步完善,尤其是父母能及时准确地进行发音指导和反复的发音练习,宝宝的发音会逐渐正确。

如果宝宝已经过了2岁,父母对其发音也纠正过,但还是存在发音不清楚的现象,就要带宝宝去医院检查一下有无异常,是不是患即舌系带过短症。这种疾病的症状就是,说话不清楚,尤其是卷舌音更发不清楚,如果宝宝的确有这种症状,应及早进行治疗。

宝宝乳牙迟萌怎么办

这个时期的宝宝,大多数已经长出8颗左右的牙齿了,虽然宝宝长牙的时间也因人而异,但差异应该不是很大。如果宝宝1周岁了还没有长出1颗乳牙,医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之为乳牙迟萌。相对来说,乳牙迟萌要比乳牙早萌的发生频率高。

乳牙迟萌的原因大致上分为两类,一多为外伤引起的牙龈肥厚增生、腭裂;二多为发育障碍、营养障碍、内分泌功能障碍、甲状腺功能不全、颅骨或锁骨发育不全等。

对乳牙迟萌的宝宝,建议带他到医院拍X线片,首先排除先天缺牙的可能性。注意,一定要在专科医生的帮助下诊治,千万不可病急乱投医,以免延误宝宝的治疗。

给宝宝吃甜食应注意什么

大部分宝宝都爱吃甜食,甜食也是宝宝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但甜食摄入不当,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危害,首当其冲的就是对牙齿的危害。

甜食会引起龋齿,但并不是说吃一次甜食后就会导致龋齿,甜食本身并不会引起龋齿,而是与吃的量、频率、方式密切相关。因为含糖量多的食品,很容易粘在牙面上,其中的细菌可产生乳酸,使牙齿表面脱钙而引发龋齿,所以吃甜食过多对牙齿不利。

通常水果中也含糖分,蔬菜中也有少量的糖分,不过它们的糖浓度很低,并且具有丰富的粗纤维,能起到清洁牙齿的作用,所以,这些食物对牙齿没有危害。但那些含糖量高的食品甜食、淀粉类食品就不同了,如果这类食品宝宝吃得较多,而且不分时间吃、吃后又不漱口,就很容易给牙齿带来危害。

给宝宝吃甜食时,要注意甜食最好在主餐时给宝宝吃,而不要放在2餐之间吃;不要不停地给宝宝吃零食;给宝宝吃的甜食,应选择不容易黏附在牙齿面上的食物;随时提醒宝宝少吃零食,并督促宝宝吃完后立即漱口。

宝宝每日蔗糖量摄入表

月份 摄入量

0~6个月 15~20克

7个月~2.5岁 20~25克

2.5~5岁 25~30克

5~9岁 30~45克

注:上述数量包括主食及调味品等所 含的蔗糖量。

怎样给宝宝更多父爱

现在,当宝宝处于婴幼儿期的时候,很多爸爸忙于事业,经常在外奔波。这时,爸爸需要很多关于宝宝的消息和照片,妈妈给他写信的时候,要经常提及宝宝的问题:如孩子很好,体重逐日增加,出了2颗牙齿了,医师说他很正常等。做爸爸的,也应该在电话和信件中表现出关心孩子的意思,经常和孩子沟通。

宝宝不论大小性别,爸爸在不在家,都应该有机会和其他男子相处。孩子满1岁或2岁时,一定要让他知道,世界上还有声音、脾气、穿戴都和女人不同的男人,这样对他会有很大的好处。

每天上门送菜的、送牛奶的人的微笑,对宝宝来说都是有用的。宝宝到3岁以上,更倾向于依赖成年男子。不论宝宝是男是女,他需要有机会对成年男子或大孩子们有亲切的感觉。

任何3岁以上的孩子,不论能否记事,都会幻想出一个来作为他的理想人物。他所看到的、和他玩耍的温和男子,他们的特质,都可以让他加在幻想上的爸爸身上,影响他对爸爸的概念,并增加爸爸对他的意义。妈妈可以用优待男性亲友、送他到有男性教师的学校,鼓励他参加有男性领导人的社团等办法来帮助他。

没有爸爸的2岁男孩,特别需要和其他男孩游戏,甚至每天都该如此,他所从事的活动也应该带有明显的男性特征。有些妈妈希望孩子关注外表,追随她的思想、意见和娱乐。假使她真使他对妈妈的世界发生了兴趣,并使他觉得和母亲相处比和别的男孩子相处更容易,那么,他会成为带有女性气质的早熟孩子。做妈妈的要能给男孩自由或分享他的兴趣,而不要使他分享自己的兴趣,这样和儿子在一起的时候特别多也不会有害。最好能常邀别的男孩到家里来,或带他们一同游玩。

怎样教1岁宝宝上厕所

不管你多早开始训练宝宝如厕,小孩子也必须要等到4岁左右才能完全自己一人排便。如果过早训练孩子上厕所,很容易使大人和孩子陷入一种紧张关系中。

宝宝排泄的时间一定要间隔2~3个小时,在快要拉出来的时候,宝宝会坐立不安、满脸通红,做出使劲的样子,父母要去厕所盯着看。这时正是观察的好时机,要帮助孩子自己坐上便器如厕。

完成这一目标,大约要在1岁半左右。当然这也是因人而异,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循序渐进。

即使已经开始训练宝宝如厕,宝宝也不可能一开始就能学会。一般说来,1岁左右的宝宝要小便或大便时,并不能用语言或动作表达出来,只是显得坐立不安,整个脸部的表情发生变化而已。

做妈妈的不能错过这个机会,要经常观察自己的宝宝,并且在为宝宝换尿布的时候常常和宝宝说一些“妈妈要帮你清干净了!”“现在舒服多了吧!”、“下次要拉出来时要通知妈妈哟!”等,慢慢地培养形成孩子一种良好的排便习惯。

在教导孩子排便的同时,对于宝宝能在厕所里正确地运用他的便器要尽可能给予赞扬。

刚养成排便习惯的孩子,还是常常会发生跑到厕所或小马桶前,就因为忍耐不住而拉出来的情形。不管怎样,父母都要忍耐再忍耐,决不能歇斯底里地骂宝宝,只能反复提醒和训练宝宝。

怎样教2岁宝宝上厕所

孩子到2岁的时候大约1天排尿6~7次,1天排便1~2次,差不多已经有了稳定规律。而家长由于经常教导他如何排便,失败的经验也已经累积得非常多了。

最初在白天活动的时候,可以适当取下一会尿布,一天之中取下尿布的时间,可以一点一点地加长。再后来就可以脱下尿布并引导孩子使用便器。

大人用的马桶对孩子来说太大了,所以要准备小孩专用的便器。

怎样处理宝宝和宠物的关系

此时的宝宝最好不要与宠物密切相处或接触,因为他本身的抵抗力差且较为敏感,容易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反应,接触宠物,如狗、猫、鸟等易产生以下后果:

过敏

宠物的毛发、皮屑、唾液、粪便及吃剩的食物容易漂浮于空气中被宝宝从口鼻吸入体内,造成各种过敏症状,如眼睛红肿、流泪、鼻塞、咳嗽,甚至气喘等。

怪病

许多宠物的毛发、分泌物、排泄物中,皆存有未知名的细菌、病毒或寄生虫(如虱子、疥虫),容易转移到宝宝身上而引发怪病。

咬伤

宠物咬伤宝宝的事件时有所闻,万一发生在自己宝宝身上则补救已晚。动物的口腔中存在有许多细菌,而且一半是厌氧菌,一旦被咬之后很容易受污染而发炎,造成皮肤溃烂、败血症,甚至是骨髓炎。

可施行如下的方法使宝宝和宠物“和平”共存、“安全”相处:

大人常将幼儿放置在学步车内就去做自己的事,殊不知宝宝的手随时都有可能去抓宠物的耳朵或尾巴,这样非常危险,万一碰到宠物翻脸动口,后果不堪设想。

尽可能让宝宝与宠物保持距离。因此要注意清洁宠物。包括宠物体毛的梳洗、爪子的整修、预防针的注射,甚至宠物睡卧的小窝也必须勤加清理,以免感染细菌或寄生虫而殃及宝宝。

宠物的排泄物应及时处理干净,避免将其留在地面,否则既不卫生,而且还容易造成幼儿滑倒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