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妊娠分娩育儿全书
4322300000043

第43章 育儿篇(17)

与宝宝进行对话时,应尽量用规范的语言,不要重复宝宝的“儿语”,应逐渐纠正“儿语”。对宝宝的错误发音更不要加以模仿、嘲笑,而应及时纠正。这样既使宝宝说话的积极性得到很好的发挥,也会让他逐渐养成大胆说话的好习惯。

对宝宝进行早期音乐教育的 方法

从宝宝出生到2岁,属于感知运动阶段。在这一阶段,宝宝建立的所有认识基础,是日后感知觉发展和智慧发展的起点。开发这一阶段的智慧,将使宝宝终身受益。特别是在1~2岁时,宝宝会对某些有趣的音乐表现出特殊的爱好,如电视或广告中的某些音乐片段。如果能够接触到吉他、电子琴或其他乐器,宝宝更会感到非常神奇和快乐。

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适时对宝宝进行早期音乐启蒙教育,将会对他的智力发展起到独特的作用。那么,应该怎样给宝宝进行早期音乐启蒙教育呢?以下方法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

可常带宝宝观赏各种儿童音乐节目,让宝宝观察演员唱歌、跳舞和弹奏乐器时的动作,通过观察获得对音乐的感性认识。

可以选择一些旋律优美、节奏鲜明、情趣健康活泼的中外优秀儿童音乐作品,安排在日常活动中经常播放给宝宝听。悠扬的音乐声,不仅能使宝宝体验音乐的美感,而且音调的高低强弱、节奏的快慢,有助于发展宝宝的听觉能力,丰富宝宝的想象力,并能陶冶宝宝的情操,培养他美好的心灵。

随着宝宝语言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模仿声音能力的逐渐增强,父母可以让宝宝模仿着一起唱。但要父母教宝宝一句一句地唱,从简单的儿童歌谣唱起,慢慢要求他发音准确和吐字清楚,并启发宝宝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边听音乐,边进行动作模仿,比如随着歌曲的内容模仿开火车、摇小船或者小鸟飞翔等。

1~2岁幼儿性格素质培养

让宝宝与其他小伙伴交往

现在,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全家人几乎都围着一个宝宝转。长辈们大多数情况下都能满足宝宝的物质愿望,但往往对1~2岁宝宝的心理发展和需要知之甚少。就是在宝宝的行为上,也往往习惯以自己的意志来规范宝宝,这个不能做,那样做不好,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等等。这样一来,宝宝虽然有很丰富的物质生活,但活动和思维却被束缚住了,而且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和发挥。所以,父母要努力为宝宝创造条件,让宝宝和其他小伙伴接触,从小培养宝宝与他人相处的技巧,全面培养和锻炼宝宝的性格素质。

如果宝宝很少与其他小朋友交往,那么他的性格、情绪、智力,对集体和社会的适应能力都会受到不良的影响。

从小让宝宝与其他小伙伴们友好交往,不仅对宝宝的成长有必要的意义,而且也是他成长中的自然需要。

年龄相近的孩子非常容易接近,相见时会非常高兴地相互微笑,或拉拉手,摸摸对方。有时小伙伴们在一块虽是各玩各的,但有无小伙伴在场,情形是不同的。有研究表明,有伙伴在场时,宝宝能把同样一个玩具玩出更多的玩法,玩的时间也更长。此外,如果几个小伙伴在一块玩,宝宝往往会更加兴高采烈,就是看蚂蚁搬家也是极大的乐趣。

宝宝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玩时,有时免不了会发生矛盾,比如最常见的争抢玩具等,对这个年龄的宝宝来说,这都是很正常的。因为这个年龄的宝宝还没有形成“你的”、“我的”的概念,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宝宝和小伙伴们每人都有玩具,并逐渐让他们懂得彼此交换玩具。宝宝在与其他小伙伴游戏玩闹中,每个人身上的长处和不足的地方会逐渐暴露出来,这也便于早期的引导和纠正。如果宝宝行为太激烈,及时制止,并让宝宝适当地与稍大一些的孩子一起玩,让宝宝知道收敛自己,这些都是宝宝学会成功交往的开端。另外,宝宝和其他小伙伴之间的友谊也是一种培养宝宝社会活动能力和丰富交际语言的无形财富,这种财富是所有家长的关心和爱护无法替代的。

正确对待缺乏耐性的宝宝

1~2岁的宝宝,一般都是属于感觉型或冲动型的,当有什么要求时,还不善于用语言表达,大多数是用哭声表达的。由于父母和这个年龄的宝宝几乎随时都在一起,所以随时都能满足宝宝的生理需求,以及渴望被关注和爱抚的心理需求。正因此,随着宝宝各种欲望和需求的增加,当自己的愿望或需求不能及时满足时,就会缺乏耐心或者不善于等待,甚至稍不如意就大发脾气。其实,这并不是宝宝天生的性格,而是父母长期“培养”出来的。

立即满足这种缺乏耐心的宝宝,虽然充满爱心,但不能算是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宝宝的性格培养训练是不利的。这时,父母可以尝试用延迟满足的方式矫正。比如,当宝宝用哭声召唤妈妈,想要奶吃的时候,如果不想马上满足宝宝,就可以在远远的地方应答:“妈妈就来了。”然后妈妈从从容容地走过来。来到宝宝身边之后,也不要马上给宝宝奶瓶,而是拿着奶瓶和宝宝说几句话,尽量拖延几秒钟,以培养宝宝耐受延迟满足的能力。

正确对待爱发脾气的宝宝

一些感情外露的宝宝,稍有不如意,就会发脾气,有时父母还不知是怎么回事,宝宝就跺脚、在地上打滚,或者手脚乱挥乱动得号哭起来。在这种情况下,要分析一下宝宝发脾气的原因,宝宝是太疲倦了?身体不舒服?偶尔发发脾气?还是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而发脾气?

一般来说,对于感情冲动、性格外向的宝宝来说,这是极其自然的表现方法,问题是父母如何对待爱发脾气宝宝。

如果没等宝宝发脾气,便满足了他的要求;或怕丢面子,便轻易地满足了宝宝的要求,宝宝就会认为只要自己发脾气,就能如愿以偿。所以,只要遇上一件小事,宝宝就要躺倒打滚。长此以往,就会助长宝宝的坏脾气,对宝宝将来的心理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正确的做法是,在宝宝因某件不合理的事情未得到满足而发脾气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采取一概不理睬的态度,只当没看见,不要跟宝宝说话。这时候跟宝宝讲道理也是没有用的,因为宝宝这时候什么道理都听不进去。也不要在这时打宝宝,父母若对宝宝吼:“不许哭!再哭,当心打你的屁股!”那就等于火上浇油。

总而言之,要让宝宝明白,想通过发脾气来达到什么目的是不可能的。这样,宝宝在发泄一阵之后,看看没有人理睬他,也会自觉没趣,脾气也就渐渐地平息下来了。但当宝宝因生病、身体不舒服而发脾气时,妈妈应对宝宝多关心、体贴一些,但也不能无原则地百依百顺、迁就。

不能体罚宝宝

这一时期的宝宝,对见到的任何东西都充满了好奇,有时难免做错事,如把爸爸的书撕坏、把妈妈的衣服弄脏。在这种情况下,用责打的方式来教育宝宝,是非常错误的,一是给宝宝的心灵带来伤害;二是这样做很危险,因为大人的手脚重,气头上更是如此,有时候难免伤到宝宝。

对做错事的宝宝,父母要查找原因。比如,宝宝把自己的图画书一页一页地撕破,大多数父母看了都以为,宝宝有破坏东西的坏习惯,必须惩罚才能让宝宝长记性。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是4岁的孩子,这也许是一种反抗性的破坏行为,可对于才学步的宝宝,事情就不同了。对这个年龄的宝宝来说,撕书只是他们想了解书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也是他们想通过自己的行为,对事物作一个初步探索,不仅把书一页一页地撕下来,说不定还会把其中几页塞进嘴里去。不能把这种探索环境、满足好奇心的行为与大孩子的反抗、破坏行为混为一谈,更不能对宝宝进行体罚。

要善待宝宝正常的反抗心理

宝宝的反抗行为,是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时也是宝宝健康成长的一个标志。为了避免宝宝长大以后形成懦弱性格,父母一定要善待宝宝的正常反抗心理。

一般来讲,情绪容易紧张的宝宝更易产生反抗心理。对此父母应设法缓解他的紧张情绪。比如当宝宝疲惫和饥饿的时候,让宝宝及时休息或者吃一些平常喜欢的零食,有助于缓解宝宝的紧张情绪,而不应教宝宝学习新东西或做其他事情。如果宝宝的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或身体状况不佳时,宝宝也可能会精神紧张而产生反抗心理。比如,当生病时,宝宝通常会情绪低落,容易和父母对抗。这时父母应理解宝宝,在宝宝生病期间,不妨采取一些宽容的态度和做法。

2岁左右的宝宝还太小,不知道自己行为的后果。因此,父母除了要合理对待宝宝的反抗心理之外,还应教宝宝学习考虑他人的感受。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能力的增强和记忆力的增加,宝宝会通过倾听和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愿或执行指令,也可以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从而逐渐度过这段反抗心理期。

培养爱整洁的宝宝

宝宝爱整齐、清洁是应该的。不过,妈妈不能要求一个小孩子在他应该玩的年龄里不弄脏他的衣服。

在宝宝不得不弄脏衣服的时候,“让他脏去”才是妈妈对于“脏孩子”的正确处理方法。

孩子喜欢做许多把自己弄脏的事情,但这些事都是对他有益的。如他喜欢挖泥土或挖沙,喜欢在泥潭里走,喜欢泼出水盆中的水,他想到草地上去打滚、手上捏泥土……这样之所以对孩子有益,是因为他有机会做喜欢做的事,使他的精神得到充实。这样做的结果可以使他成为一个有热情的人,这与音乐或爱情能加快成年人的发展是一样的道理。

当宝宝如此游戏时,妈妈不要警告他“不可以把衣服弄脏”。因为这些游戏本身就注定了会弄脏衣服。如果孩子总是被警告“不要弄脏衣服,不要把东西弄得乱七八糟”,如果孩子把这些话“牢记在心”,他就会变成一个事事受拘束、不活泼的孩子。如果这种孩子在受警告变得小心后还是把衣服弄脏了,则他在其他事情上也会谨小慎微,这会阻碍他在将来发展成为一个自由的、热心的、喜爱人生的人。

如果你觉得到了非阻止他不可的时候,方法应该是:不要去惊吓他、不要表示讨厌他。只要用另外一件事情去代替他原来的游戏,转移他的注意力就可以了。

另外,如果他穿了干净的衣服,却想玩泥巴,你可以先替他换上旧衣服,再让他去玩。如果他拿了一把旧刷子,想要用稀泥来做“油漆房间”的游戏,你可以让他去刷洗澡间的木板或是去“漆”水泥地,并且给他一桶清水来取代稀泥。

帮助害羞的宝宝

有心理医生认为,害羞的宝宝,看上去与一般的宝宝无异,只不过内向点、安静点、不善言谈,不喜欢与人交往而已。实际上,这种宝宝的问题并不小,甚至长大后易患心理疾病。

造成宝宝害羞的主要原因一是父母与孩子疏于沟通,宝宝未能学会与最亲近的人交往,就更不用说与外人交往了。二是宝宝对自己缺乏信心,怕自己与别人交往时说话、做事不合适。三是少与同龄人一起游戏交谈,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被别人接受。四是父母对宝宝保护过度,怕孩子出去碰着磕着、冻着热着、饿着累着,不让孩子出门,导致宝宝缺乏与人交往的机会。

可以这样帮助害羞的宝宝:

鼓励他

多在客人面前表扬他,用他的优点建立自信,不要经常指责他的行为,不要用“你老是给我丢脸”等语句数落孩子。

父母在以身为范

父母要注意自身行为的大方得体,因为宝宝是你的身影,你的言行在影响着宝宝。

参加社交活动

开晚会、生日会或大型宴会时邀请宝宝的伙伴或同事、邻居的宝宝来家中,鼓励宝宝和他们共娱共乐。有可能的话,带上宝宝一起参加社交活动,让他多接触外界。

对宝宝的性格既要导正,又要认同,不必勉强改变。如果情形不是很严重,父母不必太过紧张,更不能急于求成。

帮助冷漠的宝宝

孩子虽小,但他们对身边人的困难、不幸或烦恼都很敏感。如果这时父母能随机教育,让宝宝心中装着别人,就能逐步培养宝宝对他人的同情、关心和爱护的情感。

有些家长时常埋怨宝宝不懂得关心父母或长辈,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一贯对宝宝过分关心,以至于宝宝只知道自己需要别人关心,而不知道别人也需要自己关心,养成宝宝心目中只有自己而没有别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

重视言传身教

与老人同住的,相处应尽量融洽、和睦;邻居有困难要及时施以援手;在公共场所,要积极帮助有困难的人。大人要给宝宝作出榜样。

鼓励他做家务,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让孩子知道父母工作一天很辛苦,应该帮忙做些递报纸、搬椅子、拿拖鞋、倒水等小事。

鼓励他与人分享

共同分担忧伤,共同分享喜悦。只要是宝宝能理解的尽可能让他知道,如了解父母处理事情的方法,知道父母的辛苦,让他懂得长辈关心他的同时也很渴望得到他的关心。

鼓励他关心别人

引导宝宝不仅要关心家里人,还要关心家庭以外的其他人乃至整个社会。如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关心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伴等。

教宝宝穿脱衣服

穿、脱衣服对孩子来说,是训练双手的好机会。最初,宝宝脱一件衬衫,需要很多时间,如果不能做得很好,家长最好不要马上帮他的忙。

教宝宝穿脱衣服,要先教他简单地脱下,慢慢再教他如何穿有扣子的衣服,还要教他如何折叠以及整理衣物。

宝宝到1岁半左右的时候,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会越来越旺盛,会表露出对自己穿着衣物的兴趣,会想把自己穿着的衣物穿上去、脱下来,此时他什么都想能够自己试着做做看,但还是太笨拙了。因为什么都不能做得很好,所以会急躁,有时候会因受苛责而大声哭泣。这个时候妈妈要耐心地开导宝宝,不管是多么慢、或是不能很好地穿上,也要给孩子一种独立的自主性,让他能独立去完成。

1岁~1岁半的宝宝,愿意学着自己脱衣服,他在脱袜子的时候向上拉,以致愈拉愈拉不下来,因此,妈妈要趁他感兴趣的时候教他。

2岁左右的宝宝,已经很会自己脱衣服了。3岁的孩子努力地自己穿衣服。可是把衣服缠成了一团,始终穿不上去。也许他还要学1年才会把容易穿的衣服穿好。

宝宝4岁时,才可能做出比较精细的事,例如系鞋带、扣纽扣之类。

在孩子1岁半左右开始教脱衣服。对孩子来说,穿衣服是一件很难的事。最初时要以“脱下来后要穿上”来叮咛孩子,在脱下衣服让宝宝穿上时不要说话,慢慢地促使宝宝学会自己穿衣服。

衣服的前后以容易分辨为佳,但宝宝还是会有把前后搞错的情形。如果是有扣子的衬衫,还会因为扣错纽扣而导致失败。首先要从“会穿衣服”这件事来表扬孩子,然后说“你看,这个地方稍微错了一点”,以此告诉孩子并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