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育儿同步指导大百科全书
4322200000027

第27章 1岁半至2岁:交流,原来如此神奇(4)

宝宝吃饭能追着喂吗

现在很多宝宝都有专门照顾的人,也时常见到追着喂饭的爸爸妈妈。有些宝宝如果不追着喂就不吃饭,或者要大人跳舞、唱歌、做鬼脸等才肯吃饭。这些都是非常不好的饮食习惯。人生来就知道饥饱,宝宝也能够主宰自己的小胃口。造成这种现象有以下几种情况:

宝宝已经吃饱了,但是大人觉得还是得多吃点,宝宝只好离开。

宝宝对这次配餐不满意,不爱吃,宁愿不吃。

被家长宠坏了,养成了这个习惯。

针对上面的原因,家长要给予调整。让宝宝知道离开餐桌就表示这次进餐已经结束了,如果想吃只能等到下一次。这样几次之后,宝宝就知道吃饭不能追着喂了。

宝宝的进餐时间有限制吗

对于刚刚开始吃饭的宝宝来说,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在这一点上,爸爸妈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生活中,人们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有的宝宝乖顺听话,在短时间内就把饭吃完了,妈妈用不着费多大的劲;而有的宝宝就不同了,活泼好动,边吃边玩,要妈妈端着饭碗在后面追着,才能把这顿饭吃完;还有的宝宝好像食欲不好,虽然也吃,但是不好好地吃,妈妈要哄着,甚至用转移注意力的办法,才能让宝宝吃一点,对这样的宝宝,很多妈妈都很犯愁。

对于不好好吃饭的宝宝,爸爸妈妈首先要确认宝宝是否有身体方面的不适,如果确认没有什么不适之后,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了。比如,要把吃饭的时间定好,宝宝不想吃,或不好好吃时,妈妈要马上收起饭菜和玩具,让宝宝明白,吃饭和游戏必须分开进行。

对于好像没有食欲的宝宝,先要搞清是饭菜不合宝宝的口味呢,还是宝宝确实不饿。如果是饭菜不合宝宝的口味,就应进行必要的调整或提高烹调技艺;如果是宝宝不饿,就先让宝宝少吃一点,以后逐渐把饭量纠正过来。要使宝宝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这对宝宝的将来大有好处。

多吃鱼会变得聪明吗

宝宝聪明与否,主要取决于大脑和智力的发育。童年是大脑及智力发育最重要的时期,假定一个青少年的智力发育水平为100,那么,4岁时已有50%,8岁时则会增至80%。

智力发育最快的是年龄在0~1岁期间。新生儿的脑部重量只有350克,长至1岁时,已达1000克,而一般成人也只是有1350克。因此,幼儿时期的智力发育是否正常,是非常重要的。

大脑的发育,除了要有充足的氧气和葡萄糖维持机能及活力外,还需要各种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铁、钙、磷质及钾、锰、锌、碘等。

鱼肉不但含有丰富的动物性蛋白质,而且有以下的优点:

肌肉之间的纤维较松,肉质细嫩,容易消化。

含脂肪较其他动物性食品少。

含较多钙质和磷质,有助于骨骼及大脑的发育。

鱼肉多含不饱和脂肪酸,可防止血栓形成及降低血脂,减低产生冠心病和动脉硬化的机会。

含有较高维生素B2,这是改善脑机能不可少的物质。

含有丰富的铁、锌、铜及碘等元素。

学习会对宝宝的智力发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营养供应充足则可保证宝宝有更充足的精力。正如前述,蛋白质是宝宝脑部发育不可少的营养素,而鱼肉又含丰富的蛋白质,因此说多吃鱼肉会令宝宝变得更聪明,是有一定道理的。

能给宝宝吃芝麻酱吗

芝麻酱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铁、钙、磷、维生素B2等。每100克纯芝麻酱含铁比同等量的猪肝高1倍,比鸡蛋黄高6倍。芝麻酱含钙量也非常高,10克芝麻酱的含钙量相当于30克豆腐、140克大白菜的含钙量。

让宝宝平时吃些芝麻酱,能很好地预防缺铁性贫血和佝偻病。而且芝麻酱中蛋白质的含量比瘦肉还高,所以经常给宝宝吃点芝麻酱很有益处。食品中有很多面食都添加了芝麻酱,如:麻酱花卷、麻酱面、麻酱饼,相信大多数宝宝都会喜欢吃。

宝宝的饮食与身体发育有什么关系

宝宝的饮食习惯和饮食营养对身体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应该了解一些这方面的常识。

有利于骨骼生长和成骨的物质。骨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构成的。有机物主要是胶原蛋白和黏蛋白,无机物则主要是钙和磷。富含胶原蛋白和黏蛋白的食品有肉皮、猪蹄、鸡、鱼以及龟、鳖等;富含磷的食品有杏仁、干豆类、鸡蛋、牛肉、木耳、海带、南瓜子等,它们磷的含量为牛奶的2~4倍;富含钙的食物有虾皮、海带,为牛奶的15~18倍,而豆类制品、西瓜子、南瓜子等,其钙的含量为牛奶的2~3倍。一般情况下,钙和磷的比例以1∶1为好,如钙过多,会形成磷酸钙从尿中排出,如磷过多,会形成磷钙从尿中排出。

有利于肌肉生长的物质。蛋白质是构成生物机体的主要成分,又是各种抗体中某些激素的重要成分。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瘦猪肉、牛肉、羊肉、鸡、鸭、鱼、蛋及豆制品。

与骨骼及肌肉生长有密切关系的激素有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它们都有促进骨骼生长的作用,又有促使骨骼软骨层骨化的作用。类脂质中的固醇是制造体内固醇类激素和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维生素D3等的必需物质,而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固醇的主要来源。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品有:植物油脂、瘦肉、鱼类等。其中棉籽油、豆油含量尤为丰富,为菜籽油的7~8倍。

甲状腺激素。它是甲状腺分泌的含有碘的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氧化分解过程、促进体内发育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等功能。幼年时如甲状腺低下,会引起“呆小症”,智力低下,骨骼生长发育不良,身体矮小。缺碘是甲状腺激素过少的原因之一。含碘较多的食品主要是海藻类,其中海带、紫菜、发菜,含碘量为鸡蛋的100~2 400倍。海蜇、海参、鸡蛋、山药、柿子中也含有丰富的碘。

生长激素。它是脑垂体分泌的7种激素中的一种,又称促体素。它直接作用于组织、细胞,可以增加细胞的数量和体积,促进人体生长,对宝宝的生长发育特别重要。幼年时如生长素分泌不足,会出现“侏儒症”;相反,生长激素过多,便会形成2米以上的“巨人”。在食品中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和优质蛋白的供给,可以防止上述症状的发生。

促性腺素。它也是脑垂体分泌的重要激素之一,可以调节骨骼的形状和长短、大小比例。不仅与身材高矮有一定关系,而且对体型美有重要作用。在食品中除注意优质蛋白外,还应注意锌的补充。

与生长有关的维生素有:维生素A,富含维生素A的食品有肝类、螃蟹、蛋类、牡蛎和一些海产品等。维生素D,富含维生素D的食品有鱼肝油、蛋黄、鲮鱼、鲱鱼、鸡肝、猪肝、香菇、木耳等。维生素E,富含维生素E的食品有谷类胚芽、豆类、蛋黄等。锌,富含锌的食品有牡蛎、鲱鱼、肉类、大豆、核桃、芝麻、萝卜、白菜等。

除饮食因素以外,与生长发育有关的还有生活因素,生活因素有睡眠和运动两项:睡眠充足能使人长高,因为在熟睡期垂体会释放生长激素,促进身体吸取有利于生长的营养素,使身高增长;运动期间钙和磷易沉积在长骨内,促进长骨增长。运动不足或者长期休息时,钙与磷会从骨中释放,从尿中排出。

所以要使宝宝长高,除了遗传因素外,还应注意饮食中要有丰富的蛋白质、钙以及有充足的维生素D帮助其吸收,而且要让宝宝生活规律,有充足的睡眠,并且保证宝宝充分的大肌肉运动和户外活动。

宝宝的饮食与智力发育有什么关系

人的大脑发育有两个时期是发育最快的,一是受孕的第3~18周,胎儿脑细胞繁殖最快,是大脑生长发育的大突发期;二是宝宝出生后的第3个月开始至1岁半,是大脑细胞增长的又一高峰期。1~2岁的宝宝脑组织的生长发育已基本完成。因此,在脑发育的高峰期,如多种营养供应不足,将严重影响胎儿和宝宝的大脑发育,宝宝的智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

婴幼儿时期是脑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饮食营养对脑的发育成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能特别注意这一阶段的营养,将能很好地促进脑组织的发育和成熟。为了有针对性地补充营养,我们应了解脑组织在发育及工作中对营养的需要:

糖类。糖是大脑活动的能源,脑组织本身不能储存葡萄糖,只能利用血液中提供的葡萄糖产生能量。大脑消耗的葡萄糖很多,平时血液中大约2/3的葡萄糖要被脑吸收消耗掉,它消耗的能量约占全身能量消耗总量的20%。因此,应适当增加摄入糖类的物质。

蛋白质。蛋白质是脑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是构成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的重要成分。而优质的蛋白质能很好地促进脑细胞的增长和发育。在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亮氨酸的缺乏可导致大脑发育不全;色氨酸、酪氨酸可转化为神经递质,对大脑的思维活动有重要作用。

卵磷脂、各类维生素和磷、钙等微量元素。脑组织脂类的含量比任何器官都丰富,包括卵磷脂、胆固醇、糖脂、神经磷脂,其中尤其以卵磷脂含量最多。多吃卵磷脂能提高用脑效率。另外,各种营养素虽不直接构成脑实质,但在改进脑细胞的新陈代谢,促进智力发达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结构脂肪。它是促进头脑健全的重要组成成分。它在构成大脑复杂而精巧的功能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培育能从事高度复杂功能活动的头脑,宝宝应适量食用一些瘦肉和鱼等动物性食物。

是否可以给宝宝吃较硬的食物

1~2岁的宝宝,已有一定的咀嚼和消化能力了,当宝宝能接受碎块状食物后,爸爸或妈妈就应该适当给宝宝吃些较硬的食物,这样对宝宝的营养和吸收都有好处,宝宝吃的食物种类多了,不但吸收了更丰富的营养,还锻炼了自己的咀嚼能力。如果只吃柔软的食物,宝宝不需要太多的咀嚼就吞咽了,长期这样下去,宝宝的牙床和脸部肌肉得不到足够的运动,颌部的发育一定会受到影响。

有的爸爸或妈妈会担心宝宝的牙没长齐,吃不下较硬的食物,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宝宝早在婴儿期就能凭牙床和舌头把块状食物碾烂咽下,何况现在宝宝已有8颗左右的乳牙了。宝宝遇到咀嚼有困难的食物时,会自动吐出来,这是人的一种本能。这里所指的较硬的食物是指那些相对于软食较硬的食物,像面包干,馒头片,红薯片等食物。这些食物不要给宝宝当正餐吃,爸爸或妈妈可以在两餐中间给宝宝吃这些食品,一则让宝宝磨磨牙床,增强些咀嚼能力;二则也给宝宝一点尝食的乐趣;三则也作为宝宝的一种饮食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