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育儿同步指导大百科全书
4322200000026

第26章 1岁半至2岁:交流,原来如此神奇(3)

准备大小不同的积木,让宝宝只用两个小指头把一块积木抓起来。先用拇指和食指拿,再分别用拇指和中指,拇指和无名指,拇指和小指拿着同样的积木。用以上的办法逐渐拿大的、重的积木。右手学会后,再学用左手拿。

用手指抓稍微重一点的东西,可增强手指的运动能力,妈妈还要注意观察一下,宝宝哪些手指用的时间最长、最短。对于持续时间短的手指要多训练。

搭积木

在妈妈的帮助下,让宝宝学会用四块积木竖着搭成一个“高塔”,然后横着并排搭一列“火车”。

从1周岁以后,宝宝可以开始玩积木了。但有意识、有目的地搭成一样什么东西,还需要加以细致的训练。通过这样搭积木,发展宝宝的注意力、模仿力和手指的灵巧性。

语言游戏

学单词句

妈妈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训练宝宝讲“是”、“不”、“吃”、“拿”、“要”等单词句。

如宝宝想要妈妈帮助他拿一样什么东西,往往习惯借助手来“嗯”、“啊”地叫,这时妈妈就乘势要他讲,“是这样吗?是的话,就讲‘是’,点点头。”“不是这样吗?不是的话,就讲‘不是’,摇摇头。”又如宝宝急切想吃某样东西时,妈妈就顺势要他讲“宝宝,吃”、“宝宝,拿”、“宝宝,要”等。

猜猜它们的名字

语言的发展因人而异,同样是1岁的宝宝,刚满1岁跟快2岁的宝宝看起来就有很大的差别。所以,身为父母者不要焦急,也不要拿自己的宝宝跟别人比,耐心地、一个字一个字地教他。

可以跟宝宝玩游戏,同时问他:“这个是什么?”接着又问他:“镜子在哪里?”并要他用手指出来。

说出脸和身体各部位的名称

1岁半至2岁左右的宝宝已经知道脸及身体各部位的名称,但要到3岁以后才知道各部位的机能。除了要宝宝说出各部位的名称外,最好将各个部分剪下来,让宝宝重新组合,这样可以帮助他了解脸、身体的结构。

叫家庭成员

教宝宝叫爷爷、奶奶、哥哥、姐姐等,一一为他介绍家族或成员的称呼,让他学叫其他长辈。

怎样打招呼

日常生活的一些招呼语、寒暄语,往往是习惯成自然。与其教他,不如在实际生活中自然地运用出来,让宝宝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地学会。

学动物叫

学各种动物的叫声尽量逼真点,再加一些手势、动作,在屋里爬来爬去,宝宝也会很高兴地跟着学。

如果是学狗叫,不一定只能发出“汪汪”声,也可以学成“喔、喔”或“喵、喵”。

“语言作业”

妈妈除了经常让宝宝模仿自己讲一些简短的句子,应该有意识地给宝宝布置一些“语言作业”(较长句子)。

“宝宝,跟奶奶说‘奶奶慢走’。”

“爸爸回来了,快去和爸爸说,‘爸爸,我的帽子买来了’”。

“我们要回家了,快去跟外婆说,‘外婆,请把我的帽子给我’。”

在具体的交际条件下使用正确的语言,不仅能帮助用词造句,还能培养礼貌习惯。

智力游戏

拉杯子

在一个大口的塑料杯子里放一个玩具小鸟或一个小木娃娃玩(玩具事先要在宝宝面前展示一下),拿一根带子穿过杯把手,带头放在宝宝面前的桌子上。妈妈问宝宝:“宝宝,怎样才能拿到杯子里的玩具啊?”让宝宝自己经过试验,明白要想拿到杯子和里面的玩具,就得同时抓住带子的两头。

这样可以训练宝宝的思维能力。如果宝宝一时有困难,妈妈可以示范一下。

分果果

妈妈把一堆苹果和一堆梨混合放在一起,教宝宝把苹果和梨分开来:苹果放在篮子里,梨放在盘子里。进而找几张猫的画片和几张兔子的画片,讲清二者的区别以后,让宝宝依照上法把它们区分开来。

把外界事物加以分类,可使宝宝进一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互相之间的关系。如果宝宝一时难以分清苹果和梨,可改用苹果和橘子。一步步过渡到区分猫和兔子的头这类非常相近的物体。

数积木

将三个形状、颜色都不同的积木,在宝宝面前摆成排,宝宝从左往右用手一个一个地指着大声数一、二、三。然后当宝宝数“一”时拿起一块积木,数“二”时拿起两块积木,数“三”时一起拿起三块积木,这样使他认识数是表示物品的多少。最后数“总共有几块积木”,使宝宝理解全部积木加起来是“三”。

多多少

取4个红色玻璃球和3个黄色玻璃球混在一起,分别把这两种颜色的玻璃球挑出来分成两堆。然后提出两个问题:

(1)哪种颜色的玻璃球多?

(2)红玻璃球比黄玻璃球多几个?

另外,可用同样的方法,把5个红色、3个黄色玻璃球相混,让宝宝数“2”;把6个红色、3个黄色玻璃球相混,指导宝宝数。

做过这项游戏使宝宝理解1~3的数,并发展他的数数能力,当宝宝比较两种玻璃球多少时,妈妈不用急于教他方法,先教他用什么方法,如果不会再教他。宝宝在回答这两个问题时,一定要非常清楚、肯定,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多1个”的“个”字不能少的。

感官游戏

自然地接触乐器

1~2岁开始,就要让宝宝随着音乐节奏摆动身体,使其体会各种节奏。

尽可能让宝宝听各种类型的音乐,慢慢地他就会喜欢某些音乐或讨厌某些音乐,这时候大人可以随他的意愿,尽量播放他喜欢的音乐。

美术游戏

玩色彩游戏

玩五颜六色的色彩游戏能增加宝宝的创造性。色彩混合在一起的变化,能带给宝宝新鲜与惊奇。

如果担心宝宝弄脏衣服,可借着风车或陀螺的特性让他体会色彩变化的乐趣。用火柴棒、牙签跟厚纸做出简单的陀螺,旋转时就能了解色彩的变化。

娱乐游戏

扮鬼脸

这个游戏,不管任何时候都很受欢迎。玩这种游戏除了手、脚、身体一起活动外,也要加上丰富的表情。

动作太快,1~2岁的宝宝还跟不上,所以一开始要慢慢地唱,像瞪瞪眼睛、吊眼睛、垂眼睛等,大一点的宝宝才做得来。

(第六节)科学喂养

宝宝不同时期所需的营养是不同的,一岁半到两岁期间是培养宝宝良好饮食习惯的形成期,也为宝宝上幼儿园前学会独立吃饭打下基础。这个时期,宝宝的活动量逐渐增加,但消化吸收功能发育尚不完全,一旦饮食不当,很容易发生营养缺乏,影响消化吸收,甚至还会影响到智力的发育。因此,爸爸妈妈一定要给宝宝搭配合理的饮食,让宝宝健康地成长。

怎样给宝宝进行合理的饮食搭配

主食中的米面搭配。主食中的谷物品种较多,有米、面粉、玉米、薯类等。宝宝的主食除软饭外,还应常有挂面、面包、馒头、包子、饺子、馄饨、麦片粥、小米、玉米粥等,最好能轮流交替,这样可以避免宝宝因总吃单一食品而拒食。

副食中的荤素搭配。肉食中富含蛋白质,蔬菜中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肉食中的瘦肉、鱼、禽、蛋、动物血应交替选用,尤其是深色蔬菜和豆制品应多选用;常吃些紫菜、虾皮、海带等富含铁、钙的海产品以及富含维生素A的肝脏;此外,还应多吃些蘑菇等菌类食品。

颜色搭配。食物的色香味以及外观能刺激消化液的分泌,给宝宝准备的菜肴应特别注意颜色的搭配,最好做到色彩鲜艳。

干湿搭配。食物要切碎、烧烂,便于咀嚼吞咽。点心类应将糕点、饼干、面包、包子配以豆浆、牛奶、赤豆汤、藕粉、红豆汤等来食用,做到干湿搭配,使宝宝乐于接受。

怎样让宝宝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性格、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在此期间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十分重要的,而爸爸妈妈在培养宝宝饮食习惯中起着主导作用。不仅要告诉宝宝为何要这样做,而且要以自己的行动教育宝宝,才能收到显著效果。

咀嚼食物。烤脆的馒头片、面包片可以促进咀嚼。宝宝刚萌生牙齿还不太清楚该如何使用,有些宝宝会把食物推到口腔前方用门牙咀嚼。大人要同宝宝一起嚼一些硬的固体食物,直接示范让他学会用臼齿。1~3岁的宝宝经常吃软食,既不利于牙齿的保健,也不利于全身健康,因为流体和半流体占去胃的体积,会使宝宝因摄入热量不足而影响增重。

此时,因为宝宝还不会用臼齿,食物可尽量切薄或者剁碎。还没有磨牙的宝宝,可以吃肝泥、肉、豆腐拌麻酱。长条的菜难以嚼碎也难以下咽,可选择一些软的蔬菜让宝宝练习,如茄子、南瓜、冬瓜、炖烂的萝卜及煮软的大白菜等。由易到难让宝宝练习自己嚼碎菜,如黄瓜、油菜等,要切成较细较短的小段,以便于练习。爸爸妈妈也可以经常让宝宝吃一些带纤维素的食物,这样能利大便,防止便秘。

定时定量。食物进入口腔从咀嚼到胃消化排空,均有一定时间,胃排空一般是4个小时。养成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会使胃按时排空,产生饥饿感觉,引起食欲,促使消化酶分泌,从而使消化功能逐步完善。吃饭不定时定量,有时吃得多,有时吃得少,或者总吃零食,就会很容易使胃肠消化功能紊乱,影响正餐的进食量,从而得不到充足的营养素。

宝宝的胃容量很小,各种消化酶很少,一次不能吃得太多,1~3岁的宝宝一般每天吃三顿正餐,两顿点心。

不挑食不偏食。各种食物都有其特有的营养特点,但没有一种天然食物含有能满足人体需要的所有营养素。因此,宝宝只有吃各种食物,才能获得他们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

有的食物除了含一些常见的营养素外,还含有特殊的成分,如香菇含有一种多糖物质,这种物质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有不少宝宝有不良的饮食习惯,有的不爱吃蔬菜,有的不爱吃豆制品,有的不爱吃鱼,这些都是不利于他们生长发育的。

细嚼慢咽。食物在口腔中经过细细咀嚼之后,可使其充分与唾液混合,有助于消化。同时在细嚼之后,食物的色味反射使消化液分泌增多,促使食物更好地消化和吸收。因此爸爸妈妈要教育宝宝细细咀嚼食物后再咽下;不要总催宝宝吃得快,那样不利于食物消化,而且会让宝宝产生逆反心理,反而吃得更慢了。

咀嚼具有下列好处

使脑细胞活动旺盛、加快脑代谢。

刺激舌头的味觉神经、进而刺激大脑,使脑荷尔蒙分泌旺盛、运作更灵活。

借咀嚼肌的反复收缩、松弛促进血液循环及代谢。

咀嚼使消化器官分泌荷尔蒙,同时刺激视床下部及海马体,提高记忆学习能力。

不要让垃圾食品影响宝宝正确的饮食习惯

成年人会因为一些不良嗜好,比如抽烟、喝酒或饮用刺激性饮料,而破坏正确的饮食习惯。而刚刚学步的宝宝,并不会像成年人那样被这些不良嗜好所左右,但却能被吃过多的垃圾食物所左右,即垃圾食品会喧宾夺主,取代宝宝的正餐而影响食欲,因此,爸爸妈妈不要给宝宝吃垃圾食品。比如油炸食品、膨化食品等,既不卫生,又无营养,还影响宝宝的健康。而且妈妈和爸爸也应尽量少吃或不吃,因为宝宝如果看到妈妈或爸爸喜欢吃,很快就会开始模仿或尝试,甚至像妈妈或爸爸一样养成不良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