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忠臣良将舍命保江山:两宋兴衰
4304900000005

第5章 结束割据,败于伐辽

赵匡义即位以后,割据吴越的钱椒上表献出13州一军,主动削去吴越国号。赵匡义封钱椒为淮海国王,至此,宋朝统一了南方地区。

赵匡义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下令进攻北汉,任潘美为北路都招讨使,攻取太原。

赵匡义从以往赵匡胤的失败中积极吸取教训,命邢州判官郭进担任太原、石岭关都部署,负责阻截辽国的援军。

赵匡义预料到契丹会出兵救汉,为了壮大军威,四月下诏亲征。五月,北汉指挥使郭万超投宋以后,北汉诸卫士纷纷降宋。北汉灭亡,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至此结束了。

六月,赵匡义率兵攻打辽国的易州(现在的河北易县)。辽刺史刘宇降宋。随后,赵匡义又率兵攻打涿州,辽涿州判官刘厚德亦降宋。赵匡义旗开得胜,连续攻下二城,又率兵攻打辽南京(现在的北京)城南,守将耶律学古拼死抵御。

此时攻城不下,士兵们开始懈怠。这时,辽朝的援军耶律休哥到达高粱河(现在的北京市)。

赵匡义率大军迎击高粱河之敌。双方在高粱河摆开阵势,一时之间,金鼓齐鸣,旌旗飘动,宋军上下奋力激战,辽兵受到重创,渐渐后退。

就在辽军快要支持不住,宋军发动猛攻之时,辽国善于用兵的良将耶律斜轸和耶律休哥率领两队辽兵赶到,从宋军左右冲杀过来,宋军诸将被辽兵分割开来,渐渐败退。

耶律休哥率军直取赵匡义,众将奋力掩护赵匡义逃至涿州。

赵匡义为了扭转高粱河败局,于雍熙三年(986年)正月起三十万大军,命曹彬、米信,田重,潘美、杨业兵分三路攻辽。

宋军初期作战顺利,节节获胜。但是三路宋军相互之间缺少合作,不久又纷纷战败。杨业父子率兵在陈家谷与辽军浴血奋战,援兵却迟迟不到。杨业身负几十处重伤,所率将士大多战死,最后不幸被辽军俘获。杨业面对辽军的威胁和利诱,绝食而死。

杨业失援败死的消息传回,宋廷大震。云、应、朔诸州将吏纷纷弃城而逃。辽军深入深(现在的河北深县)、德(现在的山东德州)、邢(现在的河北邢台)等州,烧杀抢掠,宋境边民财物损失惨重。

赵匡义在作战方面远不及行伍出身、身经百战的赵匡胤。自诩高明的赵匡义自己没有多少实战经验,每次作战却刚愎自用,亲拟阵图,这使宋军将士的手脚被严重束缚住了。

端拱元年(988年)秋,涿州、新乐(现在的河北新乐)等地相继失守,北部边境警报不断传来。赵匡义对群臣说道:"辽军不肯收兵,不断骚扰河朔,看来只有大举北伐了。"

对此大臣们各执己见,有人主和,有人主战。以宰相李防为首的主和派要求太宗屈己求和。以右正言、户部郎中张洎等人为首的主战派建议赵匡义加强武将的兵权,激励军中将士,以图收复失地。

对于主和派,赵匡义本人在感情上无法接受屈辱求和的主张。对于主战派,赵匡义的内心已丧失了北伐的信心和决心。因此,赵匡义虽然大加封赏主战派,却不打算付诸于行动。

赵匡义准备与辽国和解。宋军对辽朝从进攻转为防守,是从赵匡义开始的。从此以后,宋军的战斗力不断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