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赵匡义(939年-997年)出身武将之家,父亲赵名弘殷。据说,赵匡义之母杜氏在怀他的时候,夜晚曾梦见有一神人双手捧着-轮火红的红日交给了她,不久,杜氏就怀孕了。赵匡义出生的时候,红光如火,体有异香。
赵匡义自幼卓尔不群,勤奋好学,长兄赵匡胤对生性骁勇的赵匡义非常喜爱。
赵匡义自幼跟随父兄南征北战,18岁的时候曾跟随赵匡胤攻打瓦桥关和瀛州、莫州。随后,年仅22岁的赵匡义在赵匡胤代周自立的过程中,积极为赵匡胤充当前台主角,以当事人胞弟的身份出面,上下沟通,结交军士,为赵匡胤黄袍加身、创立大宋立下了汗马功劳。
因此,赵匡胤当上皇帝以后,对赵匡义加以重用,封赵匡义为殿前都虞侯,领睦州防御使。
对于赵匡义这个次子,母亲杜太后格外疼爱,同时要求也非常严格。赵光义每次外出的时候,杜太后总要他与赵普同行,并且刻画日影,约定回来时间。
杜太后让赵匡义与赵普多接触是有深远用心的。赵普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赵匡义通过与赵普的接触可以学到很多处事之道,再则,赵普是赵匡胤所倚重的国家重臣,赵匡义与赵普这样的人结交能够巩固和提高他的地位。
赵匡胤于建隆元年(960年)五月亲征叛军李筠驻守的泽、潞二州。赵匡胤讨伐李筠的时候,命赵匡义担任大内都点检,留守汴京。
八月,赵匡胤封赵匡义为泰宁军节度使。
十月,赵匡胤南征作乱的李重进,命赵匡义为大内都部署,留守京师。
建隆二年(961年)七月,赵匡胤封赵匡义为京城最高行政长官--开封尹,同平章事。与此同时,赵匡义和赵匡美为了避讳,分别改名为光义和光美。
对于赵光义来说,担任开封府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国家的军政要务都要通过开封府尹来上承下传。
赵光义担任开封府尹之职长达16年之久,在此期间锻炼了实际处理国家政务的力能。他充分利用开封府尹的特殊地位,广置党羽,聚集幕僚、军校,文武皆备。
赵光义在开封府时势力和威望不断提高,为他日后继承帝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赵匡胤对赵光义兄弟情深。一次赵光义生病,贵为一国之君的赵匡胤亲自为他灼艾。当赵光义失声叫痛的时候,赵匡胤为了分担其弟的病痛,竟然取艾自灸。
赵匡胤遇到军国大事的时候,总要与赵光义商议。虽然赵匡胤兄弟情深,但是,作为政治家,二人之间并非亲密无间,他们之间也是存在矛盾的。
赵光义在担任开封府尹的时候,有一个青州人带着一个十多岁的秀美女子来京,赵光义想出钱买下那名女子,但是青州人坚决不同意。赵光义手下有一个叫安******,用不可告人的手段将青州女子买回开封府。赵匡胤得知此事以后,下令追捕安习。赵匡胤名为追捕安习,实为警告赵光义。
赵匡胤在位期间非常注重加强皇权,他一生共有四个儿子,均是登基之前所生,长子和三子不幸夭亡,只剩下次子德昭和幼子德芳。赵匡胤正值壮年,因此还未立下太子,没有安排继承人,不想却不明不白的离奇死了。
早在赵匡胤建立北宋不久,其母杜太后身患重病,当着大臣赵普的面对赵匡胤说道:"你之所以能夺得天下,主要是因为周世宗让不懂事的幼子继位的结果。周王朝如果有一个成年的皇帝,你哪会夺得天下!因此,在你百年以后,应将帝位传给弟弟光义,光义百年之后传给光美,国家能有一个成年皇帝,是百姓之福。"
赵匡胤当即答应了杜太后的要求。杜太后命赵普替她写下遗诏,藏在了金柜之中。史称"金匮之盟"。当然,这只是一种赵匡义继位的说法。
还有一种说法。公元976年8月,赵匡胤到赵光义府中饮酒,回宫以后,一病不起。晚上,赵光义到赵匡胤寝宫探视,赵光义以国家机密大事为由,遣退了所有的宦官和宫女。
宫女们在赵匡胤的寝宫外恍惚听到了二人断断续续的谈话,不久,看到寝宫内烛影来回摇动,仿佛看到了赵光义离座逡巡、躲避的样子,寝宫内,烛光下,人影晃动,又听到了斧子戳物之声和赵匡胤的叫声。
就在宦官宫女们疑惑不解的时候,赵光义大步走出寝宫,命宫女去请皇后和皇子。当皇后等人赶到的时候,时年50岁的赵匡胤已一命归天。
皇后和皇子们面对赵匡胤的突然驾崩,哀号不止。赵匡义于是即皇帝位,史称宋太宗。
不论杜太后的遗诏是否真实,在封建世袭制中赵匡义以皇弟的身份继承皇位是名不正言不顺的。而且赵匡义继位时,并不存在杜太后遗诏中所说的幼子,此时赵匡胤的次子赵德昭已26岁。但是,赵匡胤所留下的孤儿寡母无力阻止手握重权的赵匡义登基。
赵匡义成了赵匡胤之死的最大获益者,赵匡胤之死与赵匡义有关,已成为事实。赵匡义即位以后,赵匡胤的两个儿子均不明不白的相继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