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时敏自幼走上了摹古的道路,这与董其昌的教导分不开,在他日后的不断积累研习中,渐渐形成“摹古是绘画的最高原则”。他力追古法,刻意师古,作画无一不得古人精髓。王时敏摹古人画,形体、样式甚似,但与古人的意境就不一样了,这主要是源于他们精神气质迥异。王时敏习古人笔法时,更严谨、更认真、更规矩,相对来说作的画也就刻板了一些,但是也有他的匠心之所在。王时敏将清初山水画的临古之风发挥到了极致。他的《山水》扇面虽是临古之作,但又能集众家所长,浑然一体,画得很有味道。
他早年均按宋元古画原迹临写而成,笔墨精细淡雅,已见临摹功力。早、中期的画,风格比较工细清秀,如37岁作的《云壑烟滩图轴》,干笔湿笔互用,兼施以醇厚的墨色,用黄公望而杂以高克恭皴笔,具有苍浑而秀嫩的韵味。42岁时的《长白山图卷》,则用笔细润,墨色清淡,意境疏简,更多董其昌笔韵。至晚年,画风更多苍劲浑厚之趣。如84岁的《山水轴》,峰峦数叠,树丛浓郁,勾线空灵,苔点细密,皴笔干湿浓淡相间,皴擦点染兼用,形成苍老而又清润的艺术特色。
王时敏的山水画其临古水平之高,令人生叹。暂且不论他在中国山水画史上的地位如何,单其“一意摹古,反对创新”的思想就对后来中国画的发展“影响深远”。《仙山楼阁图》是王时敏为友人之母70寿辰而作。画面上峰峦叠嶂,林木葱郁,流泉曲绕,长松挺立。山谷中点缀着茅亭草舍,环境清幽。图中烟岚起伏,云雾环山,增加了画面的高远感与深远感,同时产生虚实对比,使全图笼罩在朦胧飘逸的氛围之中,宛若仙境。《南山积翠图》画面布置有序,层次井然,笔墨清隽秀润,沉静淡雅,毫无躁气,具有温厚而博大之美。作品淡雅温润,工整精细,清润有余而苍茫不逮。他不仅以古法进行创作,而且还将它作为评判作品的标准。
王时敏的传世作品有《仿山樵山水图》、《层峦叠嶂图》、《雅宜山斋图》等,并著有《西田集》、《疑年录汇编》、《西庐诗草》等。王时敏兼工隶书,榜书亦负盛名。王时敏的出现,为“娄东画派”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成功开创了“娄东画派”。王时敏的作品在立意、布局、运笔、色彩、线条等方面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中国画海中是一朵瑰丽的奇葩,永不凋谢。同时以他为首的娄东画派声势浩大、左右艺林,在整个清朝画坛占有统治地位,为后人敬仰。并把他与王鉴、王翚、王原祁合称为“四王”;再加吴历、恽寿平,亦称“清六家”。同时,以地域划分,把“四王”中的太仓人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及其传人称为“娄东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