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黄帝内经养生原理与应用
4244900000034

第34章 和喜怒,调情志(3)

中的贾宝玉从“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中悟出:人心无了挂碍还谈什么烦恼?他又从《南华经》中悟出了“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什么意思呢?是说,看看世上那些无比聪明伶俐的人,整天辛苦劳碌忧心忡忡,那些愚钝无知的人反而整天乐乐呵呵,无忧无愁,像没有缆绳的小船又是谁都回避不了的自然规律。既然如此,何不生死坦然从容面对呢。人生只不过是历史的匆匆过客,青史留名是所有人的愿望。但让别人记住你,除非你对社会、对人民有所贡献而死的光荣,像岳飞等民族英雄们。对于我们常人,不管我们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目标,只要不伤害社会、不损人利己,为了美好的生活,奋斗过、努力过,我们都生的伟大,死了也不是孬种。

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在生死考验面前,求生是本能,为一个崇高的目标而视死如归,令世人敬仰,重于泰山。******主席说:“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是死得其所,重于泰山。”中国古今不乏这样的英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旅途中,“只要主义真,生命皆可抛”、“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壮举,为人类诠释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说明人可以为理想信念视死如归,心地坦然。所以人要有修养、有理想、有信念,否则,就会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贪生怕死,屈膝变节,苟且偷生,心神不安。

3.“相(xiàng)”随心变

佛学认为,人的灵魂是永恒的,父母所生的肉身就像我们买的一辆车,驾驶员就是我们的灵魂(心灵)。这辆“车”的寿命是有限的,按现代科学推算应该是150~170年,能否活到寿终,取决于父母先天所授的能源(肾精)和我们的驾驶、保养技术。30岁之前,有父母参与保养,30岁之后就完全由自己保养了。我对佛学讲的“相随心变”确信无疑,人在30岁之前长什么样,由父母遗传基因所决定,30岁之后长什么样,都是自己的心性所决定的。有些人一生怨爹妈,就是没有弄清这个道理。从小在长辈眼里都是可爱的乖宝宝,脸上不会有“横丝肉”,40岁以后满脸横丝肉,是自己心性使然。观察周围的人,面带善相,心即善,心地善良的人,越长越像佛,面带菩萨慈祥之像;相反面带恶相,心即恶,小孩儿看了会害怕,这样的人身心也是不健康的。所以中医养生的望诊,不只是透过人的五官看到脏腑的不平衡,更可看到内心的不平静、情志的不健康。会“调情志,和喜怒”人才能身心健康、容貌秀丽。

总之,要更加珍惜现实的每一刻,憧憬美好的未来。借用一位网友的感言:

无求,自然不争;不争,自然无嗔;无嗔,自然少怨;少怨,自然多福。柔和者,自然善良;大度者,自然超脱;深远者,自然开阔;有容者,自然喜悦;喜悦者,自然健康。

(三)如何看待苦难

1.苦与乐,辩证看

人生注定苦多乐少,甜只是暂时的、偶然的,原因在于人性的永不满足。我们感到高兴、幸福的时刻,就是现实超过了我们的预期。然而苦与乐都是人的感觉而已,又是比较的结果。在农耕社会,人们之间生活水平没有多大差别,与现代社会的生活条件比较,相差甚远,但人们不会有多大苦的感觉,所谓民风淳朴,“高下不相慕,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人的趋利性一面就多了些,社会产生了严重的贫富差距,便出现了“苦与乐”的比较,这种比较激发人的斗志,自然又成了社会进步的动力,所以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2.艰苦是成才的条件

自古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富人之子多纨绔。现实社会中耳闻目睹的,多有教授的儿子是锅炉工,锅炉工的儿子是教授;农民的儿子当官,当官的儿子是百姓的现象。艰苦的环境磨炼人的意志,使人懂得“甜”来之不易,懂得世态炎凉,奋发图强,培养优秀的品质。所以艰苦是成材的条件,“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也是千古不灭的真理。

说也奇怪,人的优秀品质包括才能,不能像遗传基因一样,遗传给下一代。

后面(第十六章)讨论心脏移植,有继承“授者”习性的现象,我们可以推断,心的“任物”功能受后天环境影响,而来源于天地规律的心脏,原本是一颗纯净无邪的宫殿,能包容万象。人的心地善恶、价值取向是受环境先入为主又循循善诱的结果。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其实是家长的习惯难移,小孩子最初的语言、习惯动作都是家长的影子,先入为主,习惯使然。俗话说“谁养的像谁”,出生的婴儿被狼叼了去,由狼妈妈养大,就具备了狼的习性和语言,再回到人类社会,也很难接受人的习性,否则就不会有“狼孩”现象。可见,家庭良好环境的影响和青少年时期的艰苦磨炼是人成才的必要条件。

3.心态、性格决定你的苦乐

“苦”既然是比出来的,为了摆脱痛苦,就要讲究个比法。我认为,人是群居动物,人与人比较是不可避免的,应该掌握一个原则:把自己比高兴了,说明比对了,否则就错了。一个人的家庭条件、社会地位、人生起点不是自己能够选择的,必然是三六九等。起点高低是个“斜坡”,你必须对自己所处的位置有正确的判断,与比你低的比,把自己比高兴了,正确。与比你高的比,不气馁,确定下一步的赶超目标,懂得上坡是要费力的、是需要忍辱负重的,正确;把自己比出烦恼了,错误。所以人要用积极的心态,和谐的语言面对身边发生的一切,心态决定你的苦乐,决定一生的生活状况。人从小培养出好的性格是智慧、才能的象征。尤其是女性,符合“上善若水,德全不危(《道德经》)”的规律,不只是会有一个好身体,还能幸福一生;德才兼备者,“以天下之至柔,制天下之至刚(《道德经》)”能成就大事,承袭家族优良品性。有人说,男人娶个好媳妇,能使“上三代”幸福,“下三代”优良,不无道理。

有人问“自古女强人多不幸福”又怎么解释?这并不矛盾。上面讲的智慧女性具备“坤性”,坤就是大地,具有包容万物的胸怀(德),具有水一样的柔性,懂得柔能制刚的道理(知书达理)和技法,这叫做智慧,所以能使身边刚烈的汉子俯首帖耳,能赢得家人和世人的拥戴。古代的西施、王昭君就是这类智慧女性的代表。而人们俗称的女强人,多指有男人一样的性格,做男人一样的大事,缺乏女人应有的柔性。这样的女人在现实社会只能算能人,对社会也有贡献,能够得到社会的爱戴,却很难得到家里人的认可,尤其是身边的男人。如果身边是一位性格温和的男人还可以,如果是一位刚性很强的男人,女人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按现代科学的说法叫“同性相斥”。所以“女强人多不幸福”一般指的是在自己家里而言。现代社会主张男女平等,是客观上存在着绝对不平等造成的。天地间男性阳刚主动,女性阴柔主静,也是自然规律使然,不完全是封建意识。硬是把男女的阴阳性格颠倒,在一个小家庭里还可以,难以想象,全社会都变成“女刚男柔”了,会是什么样子。

(四)会思想,摆脱生活中的烦恼

1.换位思考

一个小故事:一位老妇,有两个女儿,一个卖鞋,一个卖伞。晴天时,老妇为卖伞的女儿发愁;雨天时,为卖鞋的女儿发愁。这样她就没有高兴的时候。智叟问明缘由,告诉她:你如果雨天为卖伞的女儿高兴,晴天为卖鞋的女儿高兴,试试效果如何?这样的事生活当中随处可见。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会不同。

所以,凡事往高兴了想,再学会换位思考,你就会得到快乐。每当大怒责人的时候,如果先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多会得出“可以理解”的理由,而使自己怒气全消,及时换回好心情。

另外社会上确实存在一种人,凡事往坏处想,自己小心眼儿,也会搅得一家或一个单位不得安宁。从生理上说,这种人多属肝阳上亢或肝胆气亏;从心理上说,这种人就是不会思想,凡事完美主义,对别人求全责备,多表现遇事急躁,有话不会好好说,眉头紧锁,面孔阴沉,就像谁都欠他钱似的;客观公正地说,世上的人都是平等的,谁也不欠谁的,人非圣贤,谁能无过,何不把阳光的一面献给世人,而实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祥和局面呢?还是那句话:有个好心情,就会有好身体,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如今可怕的癌症就像常见病一样,就喜欢找那些多愁善感的人。

2.学会释放

《黄帝内经·阴阳别论》里有这样一句话:“二阳之病发心脾,不得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