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胡雪岩纵横商海的49个突破
4192800000038

第38章 企业治众 以人为本——用人天机的突破(2)

在择人任势上,白璧无瑕、文武全才者固然是最为理想的人选,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出现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这个时候,到底用“有瑕玉”还是“无瑕石”,就看用人者的眼光了。春秋初期颖上(颖水之滨)人管仲(?~公元前645年)是古代名相,但他既非完人,也非全才。他曾与少年时代就结织的朋友鲍叔牙一同做生意,管仲因家中拮据,分利时常要多占。后来,他参加作战,又顾念家有高堂老母,三次临阵脱逃。但是鲍叔牙看出管仲有治国的雄才大略,并不因管仲有某些缺点而全盘否定,当齐桓公姜小白(?~公元前643年,公元前685一公元前643年在位)要鲍叔牙担任太补时,他慎重保举管仲。管仲被选拜为上卿,后来为宰,在桓公手下一干就是40年,他大胆推行改革措施,减少力役,保护耕畜,发展盐铁业,组织铸造和管理货币,确立人才选拔制度,使齐国国力大增,并帮助桓公大会诸侯,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这个例子说明:“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用人要做到德看主流、才重一技。

胡雪岩在经营管理中,也善于用人之长,客观待人,《胡庆余堂:中药文化国宝》一书记载了这样两件事:

有一年,胡庆余堂负责进货的协理(俗称“阿二”)千里迢迢到东北采购大批药材,可当他风尘仆仆地回到杭州后,药号经理(俗称“阿大”)见人参质量不如往年,价格却比过去高,就埋怨他不会办事。阿二以质次价高是因为边境有战事之故而据理力争,两人一直吵到胡雪岩处。胡了解情况后,留他们吃饭、并特意向阿二敬酒,感谢他万里奔波,在货源短缺的困难时期为胡庆余堂采购到大量紧俏药品。用这些话打动阿大的心,他也向阿二举杯敬酒,两人一笑泯怨怒。饭后,胡雪岩吩咐阿大:“古人云,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商事如同战事,应当用人不疑。以后凡采购的价格、数量和质量,就由阿二负责。”阿大怕这样做有了两个阿大会坏了店规,胡雪岩说:“我们就叫阿二为‘进货阿大’。”从此两位阿大各司其职,把生意做得更红火了。

又有一次,胡庆余堂的一个采购人员不小心把豹骨误作虎骨买了进来,而且数量还不少。进货阿大了解这个采购人员平日做事很牢靠,加上自己手头正忙,也未加详察就把豹骨入库备用。有个新提拔的副档手(副经理)得知此事,以为又有晋升机会了,就直接找胡雪岩打“小报告”。胡雪岩当即亲自带人到药库查看了这批药材,发现确实把豹骨误作虎骨了,就命药工全部销毁。眼看由于自己工作失误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进货阿大羞愧地递了辞呈。不料,胡雪岩却温言相劝,说:“忙中出错,在所难免,以后小心就是。”但对那位自以为举报有功、等着奖赏的副档手,胡雪岩却发了一张辞退书。因为,在他看来,身为副档手,发现伪药不及时向进货阿大汇报,已是渎职,而背后打“小报告”更是心术不正,用了此类人,会造成上下隔阂。

善任厚待、宽严相济的用人方针使胡雪岩拥有一支尽心尽力的管理队伍。

3.以利激人

《孙子·谋攻篇》中指出:“上下同欲者胜”。对企业来讲,“上下同欲”就是指企业主与雇员之间齐心协力,而这是建筑在员工感到自己的利益和命运同企业的效益和前途息息相关这个基础之上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此话虽忽略人们的精神需求而显得偏激了点,但有一点却是千真万确的:人们奋斗着,是为了活得更好。因此,任何企业要有效地组织生产,必须“以欲从人”,即关心员工的物质利益,以此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胡雪岩治众,也注意运用物质利益这一经济杠杆。阜康银号业务发达后,在通都大衢遍设分号,据陈代卿《慎节斋文存》记载,每当胡雪岩雇号友时,“必询其家食指若干,需用几何,先以一岁度支畀之,俾无内顾忧。”这样,一则使雇员专心致志,二则使他们感恩戴德,干起活来,自然更卖力。

企业内部员工的劳动态度、技术水平、熟练程度各不相同,如果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势必造成平庸而怠惰者安于同状、不思进取,才高而勤奋者不能脱颖而出。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必须建立一种赏罚分明以最有效地开发、利用人的才能和专长的竞争激励机制。在胡庆余堂,胡雪岩也通过行赏用罚进行有效的管理。他行赏罚以实绩为依据,处以公心,罚,不回避管理层,如前述辞退背后进谗的副档手;赏,不忘记普通药工。

工资收入、职位晋升是激励手段之一。当时,叶种德堂有个切药工业务上功夫过硬,人称“石板刨”,但因脾气耿直火暴而得罪人,在叶种德堂呆不下去了,经人介绍,来到胡庆余堂后,胡雪岩不但没因他有“牛脾气”而另眼相看,反而按能定赏,给“石板刨”高工资,还提拔他当了大料房的头儿。胡雪岩宁厚待有一技之长的“刺头”,也不赏唯唯诺诺的平庸之辈。人是有感情的社会动物,“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石板刨”见驰名朝野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竟如此器重自己这个在叶种德堂受气的小人物,怎不感其知遇之恩而加倍效力呢?

胡雪岩对有功者,特设“功劳股”,这是从盈利中抽出的一份特别红利,专门奖给对胡庆余堂有贡献的人。功劳股是永久性的,一直可以拿到本人去世为止。有位叫孙永康的年轻药工就曾获得此项奖励。有一次,胡庆余堂对面一排商店失火,火势迅速蔓延,眼看无情的火焰扑向胡庆余堂门前的两块金字招牌,孙永康毫不犹豫地用一桶冷水将全身淋湿,迅速冲进火场,抢出招牌,头发、眉毛都让火烧掉了。胡雪岩闻讯,立即当众宣布给孙永康一份“功劳股”。

在旧时代,企业主为了拢住雇员的心,一般都得施以小恩小惠,但唯利是图的本性又使他们大多有“吃我一餐,听我使唤”的心理,所以,当雇员年老体弱之后,业主普遍采取扫地出门的态度,任其冻饿不肯援手,而这会使在职人员心生前途渺茫、得过且过之感,因为眼下老弱者的下场就是他们将来生活的写照,胡雪岩正是看到这一点,设立了“阳俸”和“阴俸”。所谓阳俸,就像现在的退休金,发给老弱多病无法继续工作的人。而阴俸如同现在的遗属生活补助费,是职工死后,按照工龄长短发给其家属的生活费。当然,不是人人可得阳俸和阴俸,须以对胡庆余堂有过贡献为前提,含有论功授益的意义。虽然,阳俸、阴俸成了胡庆余堂不小的一笔开支,但收到了解除员工后顾之忧、促使人们争强好胜的客观效果,由此激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力所转化的经济效益远远超过了所支出金额。

需要指出的是,胡雪岩建立激励机制并不只限于物质刺激,他还用“仁术为本”、“造福冥冥”等精神因素来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用信任下级、赞赏先进、融洽关系等管理手段强化员工的能力、巩固他们的积极性。

由于胡雪岩主动关心员工的物质利益,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奖优惩劣、赏勤罚懒的激励制度,所以,胡庆余堂吸引了各种人才,像前面提到的“石板刨”从叶种德堂投到胡庆余堂门下后,从22岁一直干到77岁,整整为胡庆余堂效力55年!

4.胡雪岩用人之术

胡雪岩的用人之术有如下几个特点。

(1)解除后顾之忧;

(2)务察其特长,加以利用;

(3)既要考察才能,更要考察意志力;

(4)通过观察做事的手面,看出该人器量的大小,以此决定该人发挥才能的合适位置;

(5)教会他运用眼光、独立分析和下决断的能力;

(6)不以世俗标准断是非,而以才堪其用断成败。

《慎节斋文存》胡光墉篇云:“又知人善任,所用号,皆少年明干精于会计者。每得一人,必询其家食指若干需几何,先以一岁度支畀之,俾无内顾忧。以是人莫不为尽力。”

第一个特点已经显示出来了。用人先要解除人的后顾之忧。人们缩手缩脚,无非是妻室儿女父老双亲摆在那里,免不了每事先替他们考虑。搞政治的人利用这一点来束缚人、防治人。商业上许多老板儿也是利用这一点做羁绊,以防店员起二心。胡雪岩弃防治不用,采用激励的方式,先要人把担子减轻了。这样子一则心思更专,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二则产生感恩心理,忠诚激发创造性。

在胡雪岩的时代,儒家传统和佛教轮回观念在民间以一种很强的信念形式影响着每一个人。知报的观念本来就根深蒂固。师傅打你骂你教训你,尚要知好德、报师恩,师父如果像胡雪岩这样将你手把手扶持起来了,你仍然还会有不知好歹的言行的话,单是社会舆论就足以让你抬不起头。

中国封建社会,只要稍有家产,就不会舍农、舍地而就工、就商。即便是家中只有三亩薄田,做父母的也会勤苦耕作,想办法供孩子入塾读书,以圆了他们“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夙梦。像胡雪岩这种刚开蒙几天便不得不去当学徒的,定是连三亩薄田也保不住的。徽州多商,本就是地瘠田少逼出来的。

这样的一批人在外边混,饭碗端的是别人的,一不小心就会摔破,深体“衣食父母”含量之重,因而对赐予生路的人,保存的只是人格表层上的平等关系,只要表层不受大伤害,内心总是充满感激。

两点合到一块儿,胡雪岩在那时使出的用人方法,产生的实际功效就不用再讲了。

对于年轻人,胡雪岩总会在见面之初交待他们几件事,让他们单独去办理。一是考察,二是磨练。

比如考察刘庆生时,先是看他手脚是否放得开,手面是宽还是窄。因为刘庆生本来是个伙计,一个月不到二两银子的收入,现在一下子每月可有十几两银子的进项,很有可能一下子适应不了,舍不得花。舍不得花就是手面不阔,有可能是个好伙计,是本份儿的都能干好,但是做不来大生意。

结果甚幸,刘庆生有二百两银子在手,先包了一座小院子,作为起座联络的地方。胡雪岩知道他做事是放得开手的,最后一层顾虑消失。

需加磨练的是:去除年轻人的骄躁气,增加他们的定力。这一点不需多用言语指教,而是就事观察,自己采用了克制冷静的态度,年轻人只要是聪明有心的,自然会看在眼里,和自己的表现相比较。遇事无论好坏,都要沉着,不轻易形诸于外。

刘庆生自然发觉了自己和先生在待事上的差异,未免惭愧,也就警心自励了。

对胡雪岩来说,还要给年轻人树立威信。所以有了抚台黄宗汉的汇票,他专门派刘庆生去划汇。一般来说,抚台是天字第一号主顾,有这样的大主顾在手,同行对刘庆生自然会刮目相看。办理事情,身分、资望在别人眼里自然会大为不同。

刘庆生受了胡雪岩的影响,知道做生意,眼光极为重要,要看得远,想得深。尤其是做大生意,更需要眼光看到天下,替官府着想,把市面平静了,生意才会越做越大,越做越好。到了放手让刘庆生自己拿主意的时候,他的心思突然安定了,一切也都豁然贯通了。刚发行的官票,信用未卜,别人不愿要,阜康愿意要,而且是主动要。不但要,还要讲出一番道理来。道理就是:首先,信用是我们大家做出来的;其次,官票信用好了,对于我们每个钱庄都有利。

从对刘庆生的任用,我们看到胡雪岩用人的几个特点:

1.解除后顾之忧;

2.务察其特长,加以利用;

3.既要考察才能,更要考察意志力;

4.通过观察做事的手面,看出该人器量的大小;

5.教会他运用眼光,学习独立分析和下决断的能力。

根据人才短长,决定利用取舍,又附带出了胡雪岩用人的另一特点:

6.不以世俗标准断是非,而以才堪其用断成败。

胡雪岩使用陈世龙和刘不才,是两个切近的例子。若以社会一般标准,这两人都嗜赌,陈世龙甚至还有点儿花,有点儿滑,刘不才则有些痴。同有赌瘾,搞得家业不继,家庭黯淡,在人们眼中是“败家子”的形象,人人都有“恨铁不成钢”之憾。

胡雪岩却连眉头都不皱一下,把他们二人的长处都调动了起来。陈世龙年轻、有耐性,不妨做自己的丝生意方面的帮手,将来还可让他学外语,直接和洋人打交道。刘不才堪称“赌”,投其所好,让他接待阔少、达官、江湖朋友,只要是赌,刘不才可以自如控制场面。在胡雪岩,只要你能自如控制场面,我就可以拿钱供你赌。不过需要你输的时候一定不要心疼。该输的时候,要大把大把往外送钱。而且要做得自然,一切显得顺理成章,不露破绽。

杭州光复后,胡雪岩寒夜拥衾,听着那自远而近“笃、笃、瞠,笃、笃、瞠”的梆锣之声,有着空谷足音的喜悦和感激。杭州城什么都变过了,只有这个更夫没有变,每夜打更,从没有断过一天。

顺着这番感慨往下想,胡雪岩就发现了打更人的可用之处:他尽忠职守。就连杭州城这么大的灾难饥馑也都捱过了。虽然只是打更,不过想来,世界上有许多差使,本来是用不着才干的,人人能做,只看你是不是肯做,是不是一本正经去做?能这样,就是个了不起的人。像这位更夫,如果能让他去巡守仓库,可真是一位让人放心得下的人选。

胡雪岩对人的意志力有着特别的敏感。你过去如何,我都不计较。不过要任用,我先要看你行才下赌注。因为有誓在先,犯了誓约就前功尽弃,也没脸再去见胡先生。

对于人才,品行上的最大要求,用胡雪岩的讲法,就是:“不可拆烂污”。这本来是生意上做搭档的基本准则。如果有人在那里做手脚,坏声誉,那这船就没法行驶了。“你最多拆我两次烂污,第一次我原谅你,第二次对不起,要请你卷铺盖了。如果该剐,也是你去。不过你要晓得,也有人连一次烂污都不准人拆的,只要有这么一次,你就吃不开了。

再大的摊子也是大家挣下来的,创业艰苦守业难。后来胡雪岩生意有漏,问题也正出在自己的档手挪用款项上。

做事的手面,反映的是人的气量。这就好比大家闺秀显示出气度、涵养,而小家碧玉显示出娇媚、可爱。能收能放,调度自如的一个人,可以让他负起某方面之任;缁铢斤两,计算精确的人,就宜司明细,不适于跑外场。像周少棠那样,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人才,恐怕这方面之任也太亏了他,须得罗织人幕,引为上宾。“要弄个舒舒服服的大地方,养班吃闲饭的人,三年不做事,不要紧,做一件事就值得养他三年。”

这一番用人的道理,是听从了他的把兄嵇鹤龄的劝言而逐渐牢固树立起来的。

胡雪岩知道人手重要,是在他再逢王有龄,有机会开阜康、汇协饷的时候。那时王有龄每事总得他去出个主意,而他又有私人自立门户去干的意思,“钱是有了,但要事情办得顺利,还得有人。如果是光开家钱庄,自己下手,一天到晚钉在店里,一时找不着好帮手也不碍。而现在的情形,自己在各方面调度,不能为日常的店面生意绊住身子,这就一定要找个能干而靠得住的人做档手。”

这是在用人之初时的情形!

待他生意开始做大,连朋友们也替他着急:“有句话我早想跟你说了,依你现在的局面,着实要好好用几个人,牡丹虽好,还需绿叶扶持,光靠你一个人,就是三头六臂,到底也有分身不过来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