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爱因斯坦的圣经
4162900000005

第5章 新约(3)

悉达多看见了一点光,他稍微觉悟了一点,他认识到最初三个迹象是人类苦难的象征。现在这一切尤其令人烦恼,因为受苦的确是件可憎之事,但是死后再生的生活仍是无尽的受苦,如此轮回,是任何人都无法忍受的可怕之事。

于是悉达多问自己:“一个人如何能逃脱这诞生、受苦、死亡、再生、再受苦,直到时间尽头的无尽轮回呢?”现在悉达多还不知道答案,但他知道那穿长袍的修道者知道。

在回到宫殿时,有人迎上来告知王子好消息:他的妻子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叫罗怙罗,意为“桎梏”。这简直是个反讽,因为不久,王子就会打破他家庭的束缚。

第3章:伟大的出家

悉达多的精神与灵魂变得困惑不宁,他因人类的苦难而烦忧,他如此渴望找到一种结束所有苦难的方法。他的家庭生活不再带给他乐趣,夜里他在床上辗转反侧,他似乎拥有一切,但他的内心却在受苦。

一天深夜,王子从床上起来,悄悄穿好衣服离开房间,在门口他回头看了看他的妻子和儿子。他将两次回头瞻望,这是第一次。

这时其他人都在梦乡,他骑上他最喜爱的马——犍陟,离开了他的宫殿和家。奇怪的是,犍陟的蹄子没有在地面上发出任何声响,身后是他青年时代生活过的净饭王的都城。

就在太阳升起之前,他来到一条大河边,转过身望着父王遥远的城市,这是他最后一次回头。他下马,抛掉王子的华服,穿上僧侣的长袍。重新骑上犍陟,他在桥边伫立片刻,望着如逝的流水,然后他穿过流淌的河水,用力摇动缰绳驭马驰去。

悉达多向南行去,在那里他遇见了频婆娑罗国王,他惊异于悉达多的美貌和宁静。发现这位修行者是位王子之后,国王对王子致以国礼,并为其提供了一处精舍。但悉达多说:“我了解这些乐事,我正在寻找真谛,所以我必须离开。”于是国王说:“我祈求你,在你发现真谛后回到这里告诉给我。”悉达多同意了。

第4章:寻求真谛

悉达多离开国王去寻找宗教导师。他跟一位大祭司进行修炼,练习自修与冥思。一天,他进入了冥思,忘记了自我和灵魂,达到了初级的超然状态。这将是通往更高冥思状态的第一步。

通过冥思,王子学会了达到一种“无物”状态。悉达多说:“大师,请教我更多的东西。”他的老师说:“你已经达到了我所知道的最高的精神与冥思境界,我没什么可以再教给你了。”

极少有人达到“无物”境界,悉达多仍未满足,于是他离开他的老师去寻求更深刻的普遍真谛。开始了对高级觉悟的探寻,开始了逃离人类永恒不变的苦难历程。

悉达多找到一个着名的冥思大师,悉达多学完了大师的全部智慧。一天,在入定时,王子忘记了自我和灵魂,周围的一切对于他都变得清晰透明,他已达到了“非想非非想”的更高境界。这种境界的确少有人达到,但王子仍未满足。他又离开冥思大师去寻求更高的境界。

悉达多旅行到乡野,在丛林中漫游。在那里他发现了一处宁静的自然环境——一片美丽的土地,有着可爱的树木、翠绿草地和一条清澈流动的蓝色溪水,他在那里过着隐士的生活。在那里他学会了新的冥思方法,他的自我修炼发展到一个更深的层次。这还不足够,悉达多灵魂的折磨虽然少了一些,但仍是在受苦。

那时他偶然遇到5个修道者,他看见那个预言王子有一天将成为佛陀的祭司康达纳也在其中。悉达多加入了这5名苦修者的行列,并实践他们的修炼方法——禁欲、自我否定和冥思。

因为缺乏营养他日渐消瘦,他的关节枯萎,背骨突出,眼窝深陷。肉体的这种悲惨要求他放弃和屈服,但他仍然坚持不懈,有6年他过着这种自我引导的苦修生活。

一天,他失去了所有的意识,周围的人以为他死了。确实,他已从死亡的边缘经过。他苏醒后,获得了一个启示:他认识到自己已误入歧途,通往涅盘的路不经过苦修之地。偶然地,他步入了一片“荒原”,不知怎么他已经迷途,他脚下不是土地而是“流沙”,于是他后退了。

王子放弃了苦修,他以正常的方式进食,他锻炼自己的身体以便可以更好地修炼他的精神。

他的5个修道的伙伴,为他的改变而悲哀,失望地离去。他们离开绿树流水的土地,继续踏上苦修之旅。

第5章:最后的觉悟

就像太阳每天都落下,如夕阳每日沉寂,

死者也这样离去。死者如斯别离。

在太阳升起的早晨,早晨朝阳升起,

人们再次出生。人转世生息。

在悉达多菩萨35岁时,他坐在一棵无花果树下。他发誓不离开此地,直到解决永恒受难之谜。他在那里盘膝而坐,合掌向天,闭上眼睑。不吃不喝,他冥思了49天。

魔罗——恶魔,来了。魔罗用许多方法试图打破悉达多的禅定,诱惑他误入迷途。首先,魔罗释放出一股旋风,卷起了树叶和尘土,悉达多前后摇晃但仍安坐不动;然后涌来无源洪水,汹涌的水流没到了悉达多的下颏,他仍没有退缩。接着大地颤动,颤抖的大地摇动了菩萨的躯体,但他的精神仍不动不摇。然后出现了三个穿着透明衣纱的妖艳女人,她们在周围诱惑地舞蹈,并做着自我介绍,她们的名字是激情、欢乐和欲望。她们在菩萨面前环舞,她们的影像却没有进入他的精神之眼。

悉达多以十大德行保卫自己:智慧、努力、忍耐、真理、坚定、慈悲、克己、爱、道德与平和。

悉达多听到体内有声音说:“看看你自己吧,你憔悴、苍白、几近死亡,你必须活着,生要强过痛苦,为什么要企求你无希望得到的东西?打破你的禅定,活下来!”这是魔罗的话。菩萨对他体内的声音说:“欲望是你的第一武器,厌憎宗教生活是你的第二武器,第三是饥和渴,第四是欲望,第五是懒惰,第六是恐惧和怯懦,第七是怀疑,第八是虚伪和固执,第九由称赞、荣誉和虚荣组成,而你最后的武器,则是对他人的鄙弃和对自己的拔升。任何软弱的人都无法战胜你的入侵,但只有摧毁它们,菩萨才能达至涅盘。如果退缩,我将被羞辱。在战斗中死去要胜过在失败中存活。”菩萨的思想像无数支利箭迸射出来。

菩萨经受住了所有诱惑,战胜了所有进攻,在49昼夜的最后一天,魔罗恳求菩萨证明他的仁爱。菩萨以一拳击地,大地颤抖,像打雷一般。从轰鸣的大地中传出这样的声音:“我是他的见证。”

魔罗溜走了。

深沉的冥思降落在菩萨身上,仿佛降自天堂。他仿佛做了1000个梦,在每一个梦中都有一个不同人的故事,但每个人都是他自己。以这种方式,他重获过去生活中的全部知识,于是获得了前世的经验。

在入定时他有一个幻像,幻像中有众多死者的幽灵。众尸飘向一条矗立着一道桥梁的大河,人群——成百万尖叫着的“尸体”——正在涌向那座大桥,他们像水一样流淌,这流水无止无休,幽灵般的尸体经过铁门。在第一根桥桩旁,他们的皮肤溶化。在第二根桥桩旁,他们变成血淋淋的肉。在第三根桥桩旁,所有的肉身融化成蒸汽。在下一根桥桩处,它们只剩下了骨头,但在每个人的肋圈中都有一点亮光。在最后第五根桥桩处,连骨架也消失了,在河的对岸只有闪光的小球。在菩萨的眼看来,这闪光的流水是一幅美丽的景象,它们像移动着的模糊的烛焰。沿河对岸的闪光小球在流动。它们飘向另一座桥。这样它们便从河的对岸来到了此岸。当每一个光点重新渡河时,闪光的小球开始缩小。在另一扇铁门前,每点闪光都变成卵形,缩小。在它们到达河的此岸时,在各个方向闪射出光华。

菩萨获得了超人之眼,能看见人的前生与来世。

菩萨看见了他精神与肉体上的不完美,便净化了他精神与肉体上的所有瑕疵。

菩萨领会了四真谛,第一谛苦谛,痛苦是所有生命中固有的。从出生开始,它存在于疾病中并持续到老年,直至死亡。

第二谛集谛,关乎苦难的来源,便是人的欲望。“当欢乐与激情存在,人认为那便是幸福。当欢乐与激情消逝,欲望便导致了苦难。今日口渴的人可以满足于一杯酒,但明天口渴又会回来。饥饿可以吃一些面包来缓解,但第二天饥饿又会重来,欢乐的渴求只能暂时得到满足。”这些是菩萨认识到的思想。于是生活便成了饥渴与欲望的无尽循环,生之欲是再生之源,再生之后将是欲望的再一次开始。

第三谛灭谛,关乎苦的中止。“放弃欲望将使你克服你的渴望。克服了你的渴望你将自由。”这些便是菩萨的思想。

第四谛道谛,描述了通往消除欲望的道路,为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遵从八正道便会根除欲望,一旦欲望根除,人将从苦难中获救。

菩萨看见了光,他看见了全部的光。他已解决了永恒受难之谜,他知道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能使人摆脱苦难。顿悟之后,他成了佛陀。

现在为使自己摆脱苦难,佛陀乔达摩继续冥思,通过冥思他走上了正道。

在另一个49天之后,佛陀双腿伸开手腕放在膝上,他深深地呼吸着。一阵深深的轻松通透全身,他有了另一次超觉入定。他的皮肤,消融了,他可感受到他周围的存在。在某种感觉中他的周围就是他的皮肤。然后他的肉体消融了,他的肉体和周围的一切融为一体,他和自然合而为一。他存在的领域在增长,他的精神天体般扩大,他感觉到了宇宙的外延,宇宙与他合而为一。

宇宙的全部历史穿过他的大脑,无知被远远抛开,黑暗消退,光明上升,他的精神获得了解放。

当他从禅定中醒来,他的精神与灵魂获得了全然永恒的宁静。他处在宁静洞察的完美境界,他冷静沉着智慧,已达至涅盘。

于是在两个49天之后,5月的一个月圆之日,在一棵菩提树下,佛陀乔达摩就这样获得了超觉自由。他不再受制于生存与再生的悲哀。

有一个声音闪耀,它说,

“你将达到灵魂完美的境界。

你将追随一个佛陀的脚步

你将发现涅盘。”

第6章:传播真谛

佛陀乔达摩看见了与前人不同的宇宙,一切都是相关并相互依存的,不存在永恒、持久、不变的事物,甚至灵魂也不是永恒的。

佛陀坐在一棵榕树下宣布:“我发现了一条伟大的真谛,它坚深而难以理解,那些怀着激情的人无法领会这个真谛。这样的人只能看见围绕着这深奥难解之真谛的黑暗。”因为这真谛如此深奥,佛陀很犹豫是否把它宣讲给在他面前的僧侣们。“其他人怎么能理解我所理解的事情?”他想,“这真谛太深奥了。”此时一位聪明的僧侣说道:“在一个莲池中有许多莲花,有的莲花位于水下,有的漂在水中,但仍有另外的莲花在水上展开了花瓣。和莲花一样,人的思想也是如此。”于是佛陀认识到在他面前的人中,有一些至少可以理解这真谛的一部分。佛陀决定传播真谛。佛陀使僧侣们把自己感觉放在一边,并将他们的精神与灵魂置于一种平静状态。然后佛陀对他们解释他刚刚发现的真谛,开始担当起一名伟大的宗教导师的角色。

佛陀寻找其他能领会真谛的人,因为他们领会了之后,也可以传播真理。他回到过去一同修道的五个修道者那里,宣布:“我是完美者,我是觉悟者,我是一个将超越尘世的人。我来到这里传授佛法。”他们不相信他的话,因为他们认为通向完美之路存在于苦行之中。放弃了通向完美之路的乔达摩,现在怎么能是一个“完美者”?乔达摩回答道:“你们没有看见你们面前如此改变了的人吗?以前我向你们说过这些话吗?”确实,他以一种令人震惊的坦率态度说话,并带有一种他们从未听闻的令人敬畏的智慧。

佛陀乔达摩开始传道。他讲述一个人如何离开奢华舒适的家去过一种苦行生活,后来这人明白了“获得真谛”的方法在于中道。中道亦即八正道包含了觉悟、真谛、幻像、宁静、认知与涅盘的方法。八正道由八种正确之物组成。他解释了这八种正确之物又讲授了四谛:“首先要知道人的一生中充满了悲哀、矛盾、痛苦与折磨,这是第一谛——苦谛。第二要知道这一切都缘于人的欲望——无止休的饥饿,不间断的干渴,对尘世之物的渴望,对快乐的企求及冲动,甚至赴死之渴望也是一种欲念,是为第二谛——集谛。第三要知道人类确实可以从所有这一切之中解脱,这称为涅盘,是为第三谛——灭谛,通往超然自由之路之所在。最后要知道这条路便是八正道,是为第四谛——道谛,你应遵循八正道。”

这五名苦修者因这些话而觉悟。他们鞠躬说:“我主佛陀乔达摩。”他们成了最早的五比丘。

传道被称为“转动真理之轮”。于是真理之轮开始转动。

几天之后,佛陀乔达摩再次说法。这次的主题是“无我”。“从自我到无我,这将是你们的目标。你们应了解业的规律,每一个业都有其来因,每一个业也都有其后果。”五名比丘理解了。他们成为完美者。他们离开苦修之地,出发去传播真理了。

正如预言的那样,佛陀成了伟大的宗教导师。他周游各地宣讲佛法。祭司们受到启蒙,转变了。他们也出发去传播真理。不久许多僧侣成了佛陀的追随者。佛教出现了。

佛陀宣讲同情、和平与智慧:“我,佛陀乔达摩,已超脱了束缚——人世的束缚,和神的束缚。所以你们也将摆脱神和人的束缚。当你们获得自由,应继续前行周游各地以传扬佛法。为众人之善,为精神之至福,为世界之慈悲,去传授佛法,因为佛法在最初是善,在中间是善的,在最后是善。”

60名信徒听到他的话而获自由,他们是完美者。他们出发去传播佛法。没有两个完美者选择同一条道路,他们沿六十个不同的方向出发。

佛陀遇见了三个头发虬结的苦修者。他对他们说,“有欲望之火存在,有憎恨之火存在,有妄见之火存在。人的全部存在都在这些火的焚烧之中。人们感到必须满足这些火,它们和欲望一样,你必须消灭这些火焰。”他的追随者将这些话名为佛陀之“火戒”。

使其不再燃烧。

这伟大的导师说道:“要知道人之束缚于苦难是有生具来的,因为想做一个个体是自然的。但是个体性导致了局限,局限引发欲望,欲望又导致痛苦,诸行无常持久——生、异、灭。”

“所以第一步是摆脱自我,达到无我就是打破世俗之物的束缚。”

他继续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相续。这就是因果报应律。”

他传道越多,获得的信徒便越多。他的智慧之言像风一样在大地上传播。僧侣们组成了僧团,建立了可以冥思与寻道的寺院,他的知识和法门被广为传授。他的信徒学习自律。他们寻求解脱永恒受难的自由之路,他们试图达到涅盘。

通过互敬与互爱,佛陀乔达摩维持了一种秩序和僧众间的戒律。

有人说他的行为是奇迹。

佛陀不仅向僧侣们传道,也向普通人传道。他指导信徒如何合乎道德地行事,如何正确地生活。佛陀乔达摩在恒河平原四处旅行,宣讲新的教义与佛法。在那里,这位大仁慈者说:“精神完美将经由慷慨、谦恭、非暴力、同情、自律。”

在所有道路中选择正道。

他去看望寺院中的病人。一个小和尚大着胆子说:“佛陀怎么可以在病人身上浪费时间?”佛陀这样回答他:“看顾病人者也看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