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一路惊喜:尤金环球游
4121700000047

第47章 印度尼西亚(1)

活在峇迪里的女人

知道我要到印度尼西亚去,日胜的一位老朋友殷殷嘱咐:到了文化古城日惹(Yogyakarta),一定要联系兰妮,交个朋友。

原以为只是见个面,吃个便饭,没有想到,兰妮一接到我们的电话,立刻便风风火火地驱车到我们下榻的旅馆,执意要带我们四处观光,充分地体现了印度尼西亚人热诚好客的性格。

我们参观了辉煌的佛教古迹婆罗浮屠、宏伟的印度教寺庙普兰班南、苏丹皇宫、水晶宫、雀鸟市场等等。

傍晚时分,兰妮兴致勃勃地说:

“来,带你们逛逛峇迪商场。”

我注意到,一谈到峇迪,兰妮不很大的一双眸子,便像湖水打上蜡一样,波光潋滟,使她扁平的脸看起来分外动人。

兰妮自学校毕业后,便进入了一家规模极大的峇迪厂工作,由最底层的蜡染工作做起,她出色的表现和对峇迪超乎寻常的热爱,引起了老板的注意,连连擢升。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今天,她已成为了老板不可或缺的左右手。然而,兰妮不想“终生为他人做嫁衣裳”,她的梦想是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小店,所以,半年前,她鼓起勇气,向恩重如山的老板提出辞呈。一如意料,老板的答复,仅仅只是一个摇头。后来,见她去意坚决,只好退而求其次,让她在外面开设一家店子,请人打理;每天照常上班,放工后,才去处理自己的店务;兰妮目前必须两头跑,一旦老板找到适当的人选,她才能抽身而退。

“峇迪在印度尼西亚是一门拥有300余年历史的传统手工艺,一幅手绘峇迪,是经过多重繁复的工序、历时好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的。它充满了独特的个性和活泼的生命力。”兰妮一面在峇迪市集穿梭来去,一面侃侃说道:“每个不同城市的峇迪 ,都有自己的特色。”

兰妮说着,嘱店员把几块图案与色泽迥然而异的峇迪摊放在桌面上,详尽地向我解释道:日惹的峇迪,常常出现这种类似小弯月的设计,给人很甜蜜的感觉;井里汶的峇迪,走细致路线,常以云朵和细纹为设计主调,纤巧秀气; Pekelongkan的峇迪呢,图案规规则则的,像个循规蹈矩的人;至于Madura的峇迪呢,则特爱辐射状的图案,用色大胆,亮得非常抢眼。

说着,她拿起了一块金黄色的棉制峇迪,说:

“这种细花设计,充满了梭罗人的浪漫情怀。这块布料,是纯手工的,很贵,在梭罗,专用于婚礼。”

我觉得以棉制品缝制新娘子的结婚礼服,不够亮、不够滑、不够美。

她笑了起来,说:

“亮而滑,是丝绸的特色啊,可是,这是棉质的!”

“那为什么不改用丝绸缝制结婚礼服呢?”

“啊,不能,不能的!”她正色地说:“传统 ,是不能改变的,我们必须遵循、必须尊重!”

在日惹,售卖峇迪成衣的店子多如过江之鲫,许多店主,为求便利,也为了节省本钱,往往只在当地的工厂取货,低价买入之后,只以稍高的价格卖出,赚的只是可怜的蝇头小利。日惹的工厂,为了体现当地的峇迪文化,采用的布料,多以日惹的设计为主,结果呢,放眼望去,家家店子所卖的成衣,都是千篇一律的。

“做生意,必须出奇制胜。”独具慧眼的兰妮说道:“我常常到不同的大小城市出差,我便利用这个机会,搜购设计截然不同的峇迪布料,再请裁缝根据图案的特色,为我的店铺缝制独树一帜的峇迪时装。价格虽然比别家贵,可生意却源源不断!”说着,笑花在脸上灿烂绽放:“峇迪是一种细致、精致、雅致的文化,我们必须缝出特性,让别人穿出个性!”

从峇迪商场出来,兰妮带我们去品尝当地小食。当车子由横街转入小巷时,兰妮突然对司机扬声说道:

“停,快停车!”

车一停,她便以碎步跑向巷子里的一个小摊子,我跟着去看。摊主卖的,是一束束类似枯草而散发着一种特殊气味的东西,兰妮一口气买了好多束,如获至宝地捧上车去。

“这是炖来吃的草药吗?”我好奇地问道。

“不是啦,”兰妮满脸笑容地答道:“这种植物,印度尼西亚语唤作 Akar Wangi。我买的,就是这种植物的根。把它和峇迪布放在一起,可以防止虫子把布料咬坏。峇迪不是普通的布料,它是艺术品,在制作过程中灌入了袭人的香气;我们只能用最原始、最自然、最朴实的农产品来保护它。如果任意使用化学药品,诸如樟脑丸,是会伤害它的香气的。”说着,不由自主地叹了一口气:“遗憾的是,现在已经很少人售卖这种植物的根了,有时,我必须老远地跑到传统的药草市集去买;他日,当这东西在市场上销声匿迹时,我也许便得上山亲自采摘了。”

说这话时,她嘴角含笑,可我知道她是认真的。

兰妮,这个生活在峇迪里的女人,热爱峇迪。纵是从商,但是,峇迪在她眼中并不是单纯用以赚钱的商品。深深感动我的,是她把印度尼西亚这门传统手工艺当成传家宝一样地保护和尊重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