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三农”新论:当前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研究
4052700000040

第40章 社会阶层结构探讨(8)

⑤一个国家要形成一个合理的有活力的社会阶层结构,不仅要靠这个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的带动,要靠“无形的手”的推动,使之自然地演变和成长,还要靠国家在恰当的时机采取恰当的社会政策,也就是还要靠“有形的手”加以调控和引导。现阶段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基本上是在经济体制改革,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影响和推动下发生的。好处是在经济变革和发展中催生了一批与现代化事业相适应的新的社会阶层,形成了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雏形。但是这个社会阶层结构的形成具有明显的自发性,因而也具有诸多的不合理性,最不合理的是该大的社会阶层没有相应地大起来,该小的社会阶层没有相应地小下去。如果我们对过去二十多年的经济社会政策作一个反思那么就可以看到,我们在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宏观调控经济朝着稳定健康持续高速发展方面,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经济政策。这就是说国家这只有形的手是充分发挥了调控引导的作用的。相比较而言,在促进现代社会阶层结构的发育成长方面,迄今还没有像宏观调控经济的经济政策那样的明确而自觉的社会政策,有效及时的社会政策缺位和不到位是造成现阶段社会阶层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国家这只有形的手,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改革的一些社会体制、社会政策没有适时进行改革和调整。例如城乡分治的户籍制度,严格控制城市发展,这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改革开放以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应改革户籍制度,加快城市化的步伐。但因为有关决策部门囿于一些传统观念,对户籍制度至今没有根本性的改革,城市化的发展仍然受到种种限制,致使农村大量的农民仍然滞留在农业上。即使农民进城打工、经商了,仍然受到种种体制性的歧视,沦为二等公民,由此产生了种种社会问题。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第三产业发展不起来,城乡关系失调,城乡差距扩大,这是目前中国亟须解决的最主要的结构性矛盾,也是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不能合理发育成长的主要原因。

第二,该出台的社会政策没有适时出台。例如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的安全阀、稳定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定要有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原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不能适应的。我们对原来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新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至少晚了5~8年,至今还没有完全地建立起来。

致使国有企业的改革,受到制约和阻碍。特别是由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保障力度不够,没有起到保护弱势阶层贫困阶层的作用,不能确保这部分人的基本生活的需要,这也是一些地区社会不安定的重要原因。又如社会分配政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竞争,追求效率是必然的。但作为政府,为培育合理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需要出台相应的社会政策,应当以公平为目标,通过各种再分配手段,调节各阶层的利益关系,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使富者愈富,贫者愈贫,保证贫困阶层的基本生活需要,防止出现严重两极分化,缓和社会矛盾。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滞后了,一些比较重要的再分配政策,却迟迟没有出台,如遗产税、财产税等等。现在政界和学界公认,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地区差距已经过大了,而且至今还是继续扩大的趋势。

第三,改革开放以来,拨乱反正,把工作重点从阶级斗争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这当然是完全正确的,没有这个转移,就没有今天中国的繁荣昌盛。经济建设是中心,是第一位的,而要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是第一但不是惟一。有第一,就应该有第二、第三有些同志以为经济发展上去了,蛋糕做大了,人民富裕了,社会结构就会得到改善,社会就能安定,国家就能长治久安。因此,若干年来,我们制定了这样那样的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快速地增长,这方面的成绩是巨大的,但我们没有投入一定的力量来制定相应社会政策,以引导培育一个合理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有的同志甚至以为经济政策可以替代社会政策、可以自发产生社会政策所需要的结果。可以说,这正是我们国家在政策层面考虑上的一个严重误区。综观近现代国际发展的历史,要建设一个现代化国家,仅仅在经济上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是不够的,也就是说仅有经济发展的成就是不够的。现代化国家和现代化社会是一系列综合指标的总和,建设一个现代化国家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世界上有一些国家经济上人均GDP已达到5000美元、美元,一部分人的生活也相当富裕了,但却没有形成合理的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一有风吹草动,一场金融危机,几十年的经济成就,几天,几个月就倒退回去了,又沦落为发展中国家。

⑥对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未来20年发展的预测。2003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美元,预计到2020年达到3000美元。国际经验表明,这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也是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会产生诸多经济社会矛盾的重要阶段。有两种可能:搞得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安定进步,就能顺利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搞得不好,经济虽然上去了,但社会结构没有相应调整好,城乡关系不协调,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大多数人没有从经济增长中得到相应的利益,社会矛盾尖锐化,引起社会冲突和政治动荡,就会使社会陷入拉美化的陷阱。前车之鉴,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

我对未来发展持谨慎乐观的看法。我赞成吴敬琏教授关于“中国正在过大关”的说法。从社会结构变迁的角度来观察,中国的社会结构调整、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公共领域的建设、社会事业的发展等方面,有的正在过关,有的还没有过关。如我国的经济结构已经是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但城乡结构、区域结构、就业结构、分配结构等方面则还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有的甚至还处于工业化前期阶段。具体地说,我对经济发展前景比较乐观,因为已经走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轨道,但就社会结构、社会管理体制、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说,原来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形成的格局,还没有改变,影响还比较大,有的甚至还基本没有改革(如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所以今后的社会发展难度比较大。而中国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些方面的改革是必须实行的。

2002年冬天召开的党的“******”,制定了今后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提出了经济要更加发展,民主要更加健全,科教要更加进步,文化要更加繁荣,社会要更加和谐,人民生活要更加殷实等六个方面的要求。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蓝图。这六个方面,经济发展是要点,重点在农村,而难点在社会。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今后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要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之路。

从社会结构调整,社会发展方面看,今后20年是十分关键的阶段。在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前提下,还要重视调整社会结构,发挥政府调控和引导的作用,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向着合理的有活力的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方向变化。

借鉴国际上发达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实施社会政策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发展很不平衡的国情,今后20年有以下若干社会方面的指标,是应该得到重视和实现的。

第一,城市化方面。2001年全国的城市化率是37.7%,今后平均每年要增长一个百分点,到2020年达到58%左右。

第二,就业结构方面。2001年全国有73025万就业劳动力第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是:第一产业是50%,第二产业是第三产业是28%,而当年的GDP中第一产业只占15.3%,这表明农业劳动力过多。今后必须加快农业劳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平均每年减1个百分点,到2020年农业劳动力降到30%以下。

第三,基尼系数。原来在1978年,基尼系数是0.22,这偏低,对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不利。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年提高,近几年提高得更快,现在到底已经达到多少?各家说法不一,但多数学者和政界人士认为已经超过0.4,这说明差别超过合理的范围了。今后,要通过二次分配,抑高调低,使之降到0.4以内。

第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要缩小。2001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2.79∶1,2002年扩大到3.1∶2003年为3.23∶1。有关部门指出,城市居民还有如住房补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隐性收入,而农民没有这些收入,还要扣除一些生产费用,所以实际上城乡差距是5~6∶1,而且还有扩大的趋势,这是中国面临的最重大的社会问题矛盾。近期应采取非常措施,首先使城乡差距扩大趋势遏止住,然后要缩小这种差距。

2003~2010年间,每年能缩小0.1~0.12个百分点。到2010~2020年平均每年缩小0.05个百分点。到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控制在1.5∶1的水平。

第五,加快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的基础教育办得比较好,但高中和高等教育还相对滞后,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1999年大学扩大招生后,到2003年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1900万人,毛入学率17%。党的“******”已经提出到年要“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还要积极稳步地发展争取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平均每年能提高1个百分点,到年能达到35%左右,使在校大学生达到3500万人。当然要实现高等教育发展的这个目标基础是要把九年义务教育进一步办好特别是要把各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事办好,未来高等教育能不能实现上述目标,关键是能不能把高中阶段教育办好。

第六,扩大社会中间阶层的规模。党的“******”指出,要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社会中间阶层和中等收入者并不是一个概念,但在不少方面,其内涵是一致的。据我们课题组测算1999年,在社会阶层结构中,社会中间阶层占15%。近几年由于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得比较快,私营企业主、专业科技人员经理人员等增长得都比较多,到2003年,中国社会阶层的规模扩大到19%。今后20年,如果能按这个发展速度,每年增长个百分点,到2020年,社会中间阶层的规模将达到38%~左右的水平,那么,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将基本形成一个合理而有活力的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就阶层结构形态而言,也将不再是洋葱头形,而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不过中间部分比现在发达国家的规模还显得略小而已。

到2020年,在经济方面,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达到人均3000美元。在社会方面,上述六方面的社会指标能够实现了,那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也就基本实现了。从此开始跨入中等发达国家的门槛,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004年5月8日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成立90周年纪念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