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启示录:
○败后之身应求胜
我们打了败仗之后要迅速翻身,哪怕是打了一个很小的翻身仗,也要当成一次重大为庆祝与跟进,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重振旗鼓,从而避免一败再败的恶运连发。
○何妨另找一人开刀
曹操被刘备孙权联手打败后,当然想报仇,但孙刘二人势正猛,曹操明显不敌,只好暂避其锋芒,等他们自豪不和,日久生变。同时,曹操积极寻找一个替罪羊开刀,好出一口恶气,于是找到了力量较弱的马腾开刀。马腾当初与董承、王子服、刘备等人结盟要除曹操,又是一方诸侯,与曹操正是宿敌。曹操拿马腾开刀,实际上是想清算刘备的外围,让所有与刘备为友的人一一灭亡,这样就杜绝了刘备呼应四方的可能,从而使刘备在赤壁之战取得的战果到此为止,不至于动摇曹操统治的根基。
新胜一改败局
新败之后要用新胜来挽回局面,并把小胜当大胜看,鼓舞士气。
曹操在经历赤壁之战的大败后,用诱杀马腾的这招新胜使军队又有了斗志。
另寻一人下手保新胜
曹操清算刘备的外围马腾,间接打击刘备;同时让刘备孙权窝里斗,好一一击破;又准备在必要时与孙权和好,以免树敌太多,这一切都为了集中力量打刘备。
越败越求胜
所谓“屡败屡战”,就是不服输,就是坚信自己最后准能赢。曹操天性好杀,故天常杀之,一生凶险不断。马超为报父仇,会同韩遂决虞曹操于中原。曹操擅长陆战,马超也擅长胜战;曹操出手狠,马超也狠,并且马超够快,因此曹操被杀得割须弃袍。如果换作他人必远遁,但曹操不,终凭一招离间计,将韩遂与马超挑动不和,于中取胜。
曹操诱杀马腾成功后,又点起大军三十万来攻刘备孙权。刘备孙权于是又结同盟,诸葛亮向刘备献计,这次不需动用我方军队与孙权军队,以免生变,不如让马超来敌曹操。刘备然之。马超听说其父马腾已死,大恨曹操,与父亲的结拜兄弟韩遂点兵数十万,来战曹操。曹操不及南下,只好与马超决战。马超不减吕布之勇,又报仇心切,结果曹操又被马超打得大败,差点被马超活捉手刃;割须弃袍,比在赤壁之时更惊险、更狼狈,被马超、韩遂占了长安。曹操心生一计,离间马超、韩遂,计成,韩遂要杀马超,反被马超一剑砍落左手。曹操趁其内乱杀入,马超大败远遁西凉,曹操反败为胜。
曹操启示录:
○人在结连吃败仗时千万要挺住,并且要用硬扛与巧御来反败为胜
曹操一败于刘备孙权,二败于马超,两次都伤筋动骨,差点葬送了老命。但曹操毕竟是曹操,他凭着坚强的毅力与顽强的斗志挺住了。鉴于曹操依然强大,刘备孙权也不敢杀到许昌来,曹操只要不南下,暂时也无事。唯有马超与曹操是死仇,必须解决。马超多厉害,曹操手下大将无一能敌,想用硬碰硬的方法已经失效。情况紧急,这时也把曹****聪明了,玩了一个离间计,结果大获成功。曹操胜利了,因为他挺住了。因为他挺住了,所以胜利了。
○离间对手通常都是有效的
曹操在赤壁之战时一味坐大,不知道离间刘备与孙权,所以他失败了。正因为吸取了这次教训,曹操学聪明了,巧妙离间马超与韩遂,结果把貌似团结的对手很快分化,得以趁乱进攻,一举拿下。
记住:世上没有绝对团结的两个人,离间对手通常都是有效的。
硬扛巧卸
大石压身时千万要挺住,否则就会被压扁。当然人的脊柱再硬也硬不过石头,这时就必须使巧妙卸掉大石头。
离间
曹操假意联合韩遂,引起马超与韩遂相互猜疑。韩遂心虚,惧怕马超,决定先下手,反被马超剑斩左手,二人彻底闹翻,曹操得利。
任何时候不能太骄傲
人总是一有机会就骄傲,常常为此付出代价。曹操取了西凉,下一个目标是汉中张鲁。张鲁要趁乱取西蜀,西蜀刘璋被逼无奈,要向曹操献降,谁知使臣张松到了许昌这器材我端轻视,张松一怒之下把西蜀地图献给了刘备。
曹操打败马超后,又在各路诸侯间挣得了面子,威振八方。汉中诸侯张鲁感觉不妙,想南下吞掉西川后攒足本钱抵抗曹操。西川之主刘璋惧怕张鲁,这时张松献计,不如投降曹操,让曹操收拾张鲁,同时免去与曹操、张鲁两处的战争。
刘璋同意,派张松前往许昌献降。谁知曹操傲视天下豪杰,见张松生得矮小,十分怠慢。张松感觉受辱,怒而辞去。因见刘备礼贤下士,转将西川地图献给了刘备。曹操痛失西川大好河山。
曹操启示录:
○我们为人千万不可太骄傲,否则必有损失
曹操一生傲视群雄,成也是因为他的这种豪气,败也是因为他的这种豪气。豪气让人一路奋斗不懈,同时也容易让人粗心大意,不能细察。
曹操因为骄傲输掉了赤壁之战,现在又因为骄傲输掉了西川,足见他其实是个粗人,从本质上讲与董卓没什么两样。但曹操胜董卓的地方也刚好就在这个骄傲上,曹操一生不曾委琐,是个充满阳刚之气的大丈夫,从这点讲,曹操又绝似项羽。项羽也是因为太骄傲,被刘邦暗算了江山;如今曹操又太骄傲,也只好落得个死在刘备之前的下场。看来人还是不能太骄傲,否则容易把自己搞死。骄傲就是愚昧。
○当忽然有不熟悉或不认识的人来找我们谈某件事时,一定要搞清楚对方意图。这其中可能有陷阱,也有可能也千载难逢的机会
张松本是来向曹操献西川的,曹操以貌取人,没有看出张松此次前来什么意思。这就是曹操不如刘备的地方了。
刘备凡是有人找他都说“好好好”,这样不会放掉机会。
曹操凡是有人找他,一旦不明其所以,就会烦起来,说“不不不”或“走走走”,这样就容易让机会溜走。
有陌生人求见这是蹊跷的事,越是这样越要明察。很多看似偶然的事发生都有其必然的道理,这其中都隐藏着一个重大秘密,并呈现出一种不可逆转的事态,如果把握好,当有意外的获,把握不好则会把绝好机会拱手让人。
曹操没有看出来张松来找他是他自己种下的因,结出的果,反当成一件莫明其妙的事,不等张松说出来意就将对方驱走,可谓不智。
为什么说张松来找曹操是曹操自己种下的因结出的果呢?其中关系如下:
曹操杀马腾并打败马超-→张鲁自危,从而想攻取西川以拒曹操-→西川之主刘璋自危,想求援于曹操,从而派张松前往-→张松见曹操
曹操没看出张松与他的因果关系,所以错失良机。其实我们通常都像曹操一样,自己种下的因结出的果多半都看不出来,这是由于慧力不到。如果有足够的慧力,将可以自种自收,利用自己的因果成就自身。
世上没有陌生人,当有陌生人来找我们时,一定是有某件与我们相关的事发生,这时必须明察。
骄傲必有损失
骄傲时人不能明察,必会造成巨大损失,甚至致死。
曹操先因骄傲丢掉了进军东南的机会,输了赤壁之战;后因骄傲丢掉了进军西南的机会,让张松把地图送给了刘备。曹操因为骄傲丢掉了整个中国南方。
人应该被自己的因果砸醒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小树,很多年后他从一棵大树下走过被树上的果子砸了一下,感觉很奇怪。他忘了那棵大树就是他自己当年种下的小树,那个砸他的果子就是自己的果子。
曹操的力量遍布天下,刘璋派张松前来献降,正是曹操的力量传递到了刘璋身上的结果。但曹操只知道发力,不知道收力,所以竟然没有把张松的来意看出来,种而不收,浪费了一树好果子。
当退则退,见好就收
凡事有尺度,不可任意为之。曹操被尊为“魏公”后再次南下,本想与孙权决战,因雨季到来便主动收兵,以和为胜。
曹操错失良机,让刘备占了西川。但这只是少了一笔进帐,他本身的存款依然在随利息增多。长史董昭等人臣上表建议朝廷尊曹操为“魏公”,加九锡。于是曹操称“魏公”,为不久之后称“魏王”作好了过渡。曹操做魏公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发兵南下,这是第三次南下了。曹操一路开进,与孙权会战于长江边的濡须口,因见孙权兵强马壮,曹操挥鞭指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字仲谋)两军互有胜负,因江南雨季来临,北方兵苦不堪言,曹操见好就收,班师回朝,此行意在显示魏公的威风,不是为了报赤壁之仇。曹操见已达到目的,就退兵回去了。在这期间,曹操与孙权有过两次照面,两雄相见,大有英雄相敬之意。曹操胸怀大度,不以孙权为仇,这为后日吴国主动归降魏国打好了基础。
曹操启示录:
○我们做事要见好就收,不可犹豫不决
曹操此次下江南本来要与孙权决斗,不料天公不作美,又碰上江南雨季,拖下去十分麻烦,他果断地退兵,既保持了威风,又能让军队零损失,做得很漂亮,显然比起上次赤壁之战前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味贪进高明多了。
○有的仇不报比报了好,有的仇不报就是报
孙权与刘备当年联合起来整曹操,一下子就搞垮了他的百万大军,可以说是曹操的仇人。曹操是个有仇必报的人,当年陶谦手下杀了他父亲曹嵩,曹操为报父仇,一路疯杀,是个热血人。但如今曹操毕竟长了岁数,再也不是小青年了,他深知一切都要为利益服务,如果报仇能得应得之利,那么就要报;如果报了仇没有利益,仅为泄愤,那没什么意思。
有的仇不报比不报好,比如与孙权,如果曹操再派百万大军杀下江南,孙权绝不是对手,因为这时周瑜已死,孙刘联盟已破裂。但曹操与孙权大战自家也必定元气大伤,因为孙权也不是省油的灯,最终的受益者必是刘备,这是曹操最不愿意看到的。
世人皆知曹操的杀气、霸气天下第一,却不知道曹操的“忍功”也是天下第一,决不亚于刘备。你想,曹操连赤壁之战的奇耻大辱都能忍,那天下还有他做不成的事吗?对于一个自视甚高、性格狂傲的英雄人物来说,世界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被比他更强的对手打败了。
这仇报还是不报?
曹操决定不报。
当然不是怕了,我是曹****怕谁?曹操此举相当明智,既然这仇不报比报了好,那就不报呗。曹操真是个大英雄,拿得起放得下,奇耻大辱说不报就不报,这是何等气概!曹操从一个有仇必报的人变成一个有仇不报的人,这其中有着极大的飞跃。
有仇必报:小人也。
有仇不报,以图大利:大人也。
有的仇不报就是报,看谁笑到最后!曹操不报孙权赤壁之仇,这样孙权就终生提防他报仇,你看孙权多累!本来应该是曹操报仇受累,但正因为曹操的按常理出牌,老是不报仇,结果他自己就轻松了,而把对方搞得既紧张,又很累,当然划算。
在曹操强大的心理压力之下,孙权终生不敢妄动,龟缩于江南,只敢与刘备争荆州,不敢与曹操争中原,客观上为曹操打刘备助了一把力。后来孙权投降了曹操之子曹丕,这是很必然的。事实上孙权一直称臣于曹操,这就是曹操不报仇的好处,所以说有的仇不报就是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不占天时地利,不如尽快收手
曹操不善水战,又逢江南雨季,决定不与孙权耗下去,果断退兵,既保住了威风与面子,又让军队零损失。
“九人为仇”
人一多就会有仇怨,如果向除了自身以外的那八个人一一报仇,那就会越报仇越多,并且没了精力干其他的事。有的仇必须报,有的仇可以不报。一个干大事的人会让个人恩怨服从于整体利益,甚至在必要的时候化敌为友。曹操就是这样做的,赤壁之战后他没向孙权报仇,换来的是日后孙权的投降。
趁势正旺再下一城
人在感觉顺利时要继续努力,所谓“顺利”就是顺天求利。曹操在朝中身份越来越重,完全独把朝政,不人可挡。曹操以治内之势治外,将汉中诸侯张鲁一举拿下。
曹操南征孙权恰逢梅雨,班师回朝后不久,再次逼宫。将伏皇后逼死,把自己的女儿曹贵人扶为汉献帝的正宫皇后,以天子丈人、大丞相、魏公的三重身份威加天下。因孙权暂时不可取,曹操决定直奔刘备,将这个大对间一举拿下。但这时刘备已得西蜀,与曹操中间隔了个汉中诸侯张鲁。曹操于是派夏侯渊、张郃等人攻打张鲁。张鲁不敌曹操雄兵,又被曹操策反手下大臣杨松作了内应,内外交困,只好降了曹操。曹操轻松取了汉中,又剪灭了一路诸侯,所剩对手就只有刘备与孙权了。汉中紧邻巴蜀,曹操大军龙骧虎步,要与刘备一决高下。
曹操启示录:
○人在顺利时要多出成果
曹操在朝廷中一切得心应手,唤风唤雨,无所不能。赤壁之战让他侄了大霉,但曹操很快恢复过来,通过加尊为魏公与南征炫耀武力两年件事又事事顺利起来。曹操精得很,深知此时要有所作为,于是毫不犹豫地吃掉了张鲁,从而威慑刘备。
○为人做事要直奔目标
曹操在赤壁之战前就中了诸葛亮的圈套,把注意力从刘备身上转移到了孙权身上。曹操接连绕了好几个圈,才醒悟不要再与孙权耗下去,应该直取刘备。而这时刘备因为暂时扔掉了曹操这块大石头,得以自由发展短短一段时间就占了荆州与西蜀,地盘骤大,能量暴涨,又新收了马超这员猛将,想不称王称霸都难。
曹操面对这种情况,及时调整战略,一是警告孙权不要再帮刘备,二是吃掉了刘备的外围张鲁,终于有了机会再次与刘备零距离接触。所以说我们为人做事要直奔目标,千万不要绕圈圈。
吃掉一个少一个
曹操趁势正旺,搬掉了张鲁这块绊脚石,直取刘备。刘备当初拿下西蜀后,没有去与张鲁这个新邻居拉关系结盟,一味享受新家,结果失去了汉中这块作为天然屏障的宝地。张鲁也相当愚蠢,当初攻打西蜀未果后,没有任何积极的行动,坐地等死,结果就被曹操无情吃掉了。
不再绕圆圈,直奔目标
曹操让孙权一边凉快去,又吃掉了张鲁,终于让刘备这头大猎物露出来了。
见招拆招
天变夹杂人变,人变引发天变,情况是复杂的,各种现象是诡异的。当此之时,曹操积极应变,在应变后率先突变,故能突出重围,变人之所不能变。诸葛亮变招他就变招,孙权还没出招他就出招,果断率领大军从攻打西蜀改为与孙权会战合肥,其见招拆招的机智让刘备,孙机两边都明显被动。
曹操吞掉张鲁后,直奔刘备。刘备这时刚为西川之主根基不稳,根本不想与曹操打仗。一个想打,一个不想打,势将如何?还是诸葛亮聪明,又故伎重演,派人前去说服孙权抗曹。正好这时孙权趁曹操在汉中,有北上取合淝之意,于是与刘备达成默契,共同攻曹。曹操见孙权居然又与刘备伙在一起,发兵十万攻打皖城,大为恼火,知道刘备在蜀中极不容易攻打,又担心张辽守不住合肥,只好暂时放弃西川,命夏侯渊驻守汉中待命,自家亲提大军四十万来与孙权会战。曹操本意是直取刘备,没想到又被诸葛亮坏了好事,按他以往的脾气一定偏偏要取西蜀,但经过赤壁之战他已深知两头受敌不是闹着玩的,于是不再坚持原定战略,积极地应对变化,见招拆招,体现出一种“该变就变”的智慧。
曹操启示录:
○计划不如变化,面对变化要见招拆招,否则会被更大的变化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