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三国谋事玄机
4008900000009

第9章 曹操之“霸道”(5)

曹操具有极强的应变能力,别看他一会儿东,一会儿西,其实他做所有的事都有一个清晰的主题,当初一切为了搞掉董卓,后来一切为了搞掉刘备,这是铁定的计划。在这个大计划中又有很多小计划,大计划不能变,但小计划可以变,这样才好为大计划服务。

○不要老是跟着对方变,要变化在敌先

在这一点上讲曹操做得不好,曹操一直到死都被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战略牵着鼻子走,无法破解。曹操也知道要拆散孙、刘联盟,然后一一击破,但事情操作起来变化太大,根本无法预料。

首先,孙、刘联盟时而破裂时而修复,谁也无法预料他们什么时候又好(总是在关键时候又好起来),这是无法掌控的,对曹操来说,孙刘联盟时好时坏比一直都好或一直都坏更危险,因为这变化更大。

其次,曹操无法将刘备与孙权逐一击破,两个都太强大了,强大得连曹操都时刻担心会被对方再来一攻赤壁之战彻底搞死。

曹操被以上两个问题困绕,他无法变化在敌先,但他凭自己的力量与智慧完全可以不断应变,所以能与刘备、孙权互有胜负,以一敌二保持基本不败局面,可谓不易了。

如果不能变化在敌先,那就要紧跟敌变。

见招拆招,对方变我就变

曹操本来要直接攻打刘备,因见孙权又有动作,果断地弃刘击孙。

如果不能变化在敌先,那就要紧跟敌变

曹操一开始占主动,把刘备打得满天飞。刘备一方借助孙权之势将局势扳平、反转,曹操被动起来。但他依然能随机应变,所以能以一强敌二强,于中取利。

曹操一生都在破诸葛亮“联吴抗曹”这步棋,很遗憾,他到老时也没破成。但曹操懂得紧跟敌变,所以尽管被刘备占了先机,依然能自保。

不妨再次收手

天道不能尽观,人道不能尽得。曹操思量此时灭孙权依然火候未到,于是在一番激烈争夺后再次收手,以治外之势治内,被群臣尊为“魏王”。

因后院起火,曹操暂时无法攻取西蜀,提兵四十万来战孙权。孙权早有准备,奇兵突击,上演了一出“甘宁百骑劫曹营”的精彩表演,威慑曹操。曹操反威慑,派出张辽、李典、乐进、徐晃、庞德数员大将一齐进攻。孙权被围,为周泰救出。曹操猛追孙权,东吴军一时大败。孙权急遁,令吕蒙断后。吕蒙箭尽,幸有陆逊领军十万反攻曹操,曹军又大败。两军鏊战月余,互不能胜,僵持不下。孙权主动求和,曹操再次见好就收,班师回朝,不久被文武在官拥戴为“魏王”。

曹操启示录:

○当棋逢对手,实在不能取胜时,和棋最好,以免一不留神就被对方吃掉

曹操与孙权打了三次大仗,一败两和,相当没面子。但曹操就是曹操,何等远见,以和为胜,就在众目睽睽之下高唱凯歌班师回朝,完全是一副胜利者的气派。他太欣赏自己了,一回朝就授意手下拥戴他为“魏王”,与皇帝平起平坐,好像看到刘备与孙权就铺匐在他身下山呼“万岁”,称臣不已。无疑曹操也是位精神胜利者,他知道怎样保存实力。只要他能在名份上、气势上压制刘备与孙权,那他不管怎样都是老大。为此他可以一万次收手,就让对手猖狂吧,就算我收拾不了你们,我还是你们的老大。

○做事要注重感觉,感觉好就

我们可以看出,曹操其实做事重在感觉,而不一定要强迫自己做成什么事,因为他深知,一切不可逆转,谁敢与天争输赢?做事重感觉的人必是成功者,因为就算他失败一万次他也把自己当成功者,任何小小的胜利都会让他欣喜若狂。这样的人没出息吗?错!这样的人有大出息。说白了,成功只是一种感觉而已,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提前享受、时刻享受这种感觉呢?当然这必须要有强大实力与可行计划作为支撑,否则就真是阿Q,成笑话了。

曹操不是王,但他一直把自己当王看,因为他真的是个王。

以和为胜

有的胜其实是败,有的败其实是胜,有时胜负难以分清。任何时候都不急于取胜、乐于下和棋的人才是真正的赢家。

曹操对刘备胜败各半,对孙权胜少败多和也多。曹操之所以不怕以一敌二,就在于他会下和棋,要的是和多、胜少、败也少,杜绝不输就赢、反正不和的简单做法。这样他就会整体赢棋。

我是王

尽管猛兽中还有狮子大象,但老虎依然是“王”,因为它一生下来额头上就写着一个“王”字,它是宿命的王者。它不一定永远胜利,但它永远是精神上的王者。

曹操不能灭孙权,更不能灭刘备,但曹操是天下人公认的王,是孙权与刘备默认的黑帮老大。孙、刘二人可以不喜欢曹操,但无法不承认曹操是一个王者。

造大反的不怕造小反的

世界上所有的王者都是靠造反起家的,正如陈胜所言:“帝王将相宁有种手!”曹操是靠造董卓的反起家的,靠造汉献帝的反成气候的,属造大反。他深知造反之道,所以不怕别人又造他的反。虽说先造反的怕后造反的,但造大反的不怕造小反的,耿纪等人要造曹操的反机会等于零。

曹操当了魏王后,被道人左慈戏弄了一番,心中大为恼火。太史丞许芝见他心神不宁,建议请神卜管辂来卜算一番。曹操见管辂卜算如神,心中安定下来。不久耿纪、韦晃、金礻韦、吉邈吉穆兄弟(吉平之子)五人要为天下除大害,谋诛曹操。正月十五闹元宵,五人趁机起事,满城沸腾,曹操的忠臣王必与曹休苦苦支撑。夏侯敦领军来救,将五人杀死。曹操见乱不惊,趁机又清除异己者三百余人,继续称王称霸。

曹操启示录:

○任何人都有被造反的可能

越是霸道的人物,越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越是本领高强的人,越会引起别人想取而代之的欲往。当初项羽在人群中看见秦始皇巡视天下的帝王气象,不由一声感叹:“大丈夫当如是!”(见《史记·项羽本传》)。想当王的人就应该知道“皇帝轮流做”的道理,世上不会有永久的王,只有暂时的王,秦始皇想把皇位千秋万代传下去,结果只传到秦二世秦朝就被陈胜吴广、项羽、刘邦等人搞死了,曹操也难逃此运。但曹操比秦始皇会当王,他以豪迈的气概、智慧的处世方式玩出了新的境界。曹操不怕被人造反,他越被造反越证明他是王。

○王者不怕被造反

曹操就是一个靠造反起家的人,他造董卓的反,造汉献帝的反,最终修成正果,成了个反王。孙悟空也是个反王,但还有如来佛来收拾他;曹操比孙悟空还厉害,没人可以收拾他。

当曹操大摇大摆地操纵汉献帝一步一步把他从丞相变成魏公、又从魏公变成魏王时,刘备、孙权二人只有干望,虽然曹操耐何不了他们,但他们也耐不了曹操。

话虽如此,造反的人还是大有人在,而且都在身边,每次都弄得很惊险。董承、吉平、耿纪等人轮番要杀曹操,始终因为力量不够,又没有奇谋,很快被曹操轻松打压下去了,反遭奇祸。

这其中的道理很简单:曹操就是一个靠造反起家并修成了正果的人,别人造反的手段他都知道,所以人造不了他的反。

曹操造大反是安全的,而像耿纪等人造小反永远只是自取灭亡。小反不敌大反,大反通吃小反。如果大家都不反,就会被第三种力量全反。

别当“主”,要当“王”

谁也不能成为别人的主宰,但他可以当好自己的王。“王”出头一点为“主”,这一点祸害多,还是不出头,当“王”好。内圣外王其实也就是内王外圣。曹操知道自己当不了天下的主宰,但他可以当一个强大的王者。

魏王的诞生

曹操凭着一股霸气,一路造反,最终修成正果。他能造别人的反,别人造不了他的反,这是因为曹操深知造反之道,别人用他曾用过的手段来对付他是没用的。并且曹操只给对方造小反的机会,不给造大反的机会,这样对方可以玩玩,但不可能玩大。

绝顶高手也要会溜

曹操无疑是个绝顶高手,但任何高手都不可能永远胜利,因此就必须像不是高手的人一样要有会溜的本事,而且高手比一般人更会溜。曹操在汉中打不过刘备,一番虚张声势,溜走了。

曹操解决了耿纪等人的造反问题后不久,与刘备的冲突正式爆发。刘备养精蓄锐已久,率先挑起战争,先使张飞强行占了瓦口隘,接连黄忠又设计夺了天荡山,并有赵云助威,汉中守将夏侯渊、张郃大败。赵云趁势占据汉江要害,将前来相争的徐晃打败。曹操大怒,亲领大军来战赵云。这时刘备也与诸葛亮到了前线,两军对垒。诸葛亮设计使曹操深入,围攻不已。曹军大败。因见刘备诸葛亮强大难敌,曹操退兵,以图来日再战。

曹操启示录:

○实在打不赢就走

被人踢开总比被抱着扭打好,因为被踢开虽然痛,但也就逃出了对方势力范围。

曹操没想到刘备入主西蜀后如此厉害,接连吃败仗,痛失汉中宝地。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要与刘备手下去那就没意思了。曹操很聪明,一旦在外面失利就赶紧回家调整,所以每次总能脱险,逢凶化吉。

万一打不过就开溜

会逃跑的人其实是勇士,等着挨刀的人是傻瓜。曹操屡次败仗,但他会溜,并且溜得远,所以没有大碍。

借刀杀人不伤身

“借刀”有两种情况:一是借别人的刀杀人,二是让别人来借自己的刀杀自己想要杀的人。两种“借”法都有移花接木之妙。曹操借孙权之手杀关羽,也是在借关羽杀刘备,借刘备杀孙权,一石三鸟,手法繁多。

刘备从曹操手里夺得汉中宝地后,马上称起汉中王,准备学刘邦正式开始称王称霸。曹操大怒,联结东吴攻刘备。孙权不愿碰刘备锋芒,先礼后兵,欲与关羽联姻试探。关羽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孙权闻之也大怒:“何太无礼耶!”于是孙权与曹操夹攻刘备,刘备两面受敌,但依仗关羽之威,依然夺了曹操的襄阳,将曹打得落花流水。曹操命大将庞德战关羽,始终不能抵挡,关羽斩了庞德,擒了于禁,曹操震惊,布置徐晃兵马,待孙权进军后再出击。果然关羽因孤军深入,被东吴大将吕蒙打败生擒,孙权杀关羽,夺了荆州、襄阳。刘备诸葛亮相隔太远,不及救援。曹操借东吴除去了关羽,便觉西蜀不足畏也。

此战是曹操打的最后一个胜仗,也算是终于打败了刘备。

曹操启示录:

○如果打不赢敌人,就让打得赢的人来打

曹操其实在赤壁之战后就一直打不过刘备,这次与关羽对决,更显出了他缺乏一员能独当一面的猛将,曹仁、徐晃、庞德不可谓不厉害,但无一是关云长之敌手。曹操手里没牌了,干脆歇一歇,让别人来玩,这样反而把关羽间接玩死了。为什么曹操不能克关羽但孙权能?因为曹操不如孙权手下有诸多智谋人物,关羽气傲,容易被人暗算。曹操与关羽曾是好友,不忍亲自暗算关羽,他让孙权来暗算,看来还有些仁义。战争是无情的,有时决斗就在朋友间进行,曹操心够狠,所以关羽一定得死。

借刀杀人

曹操在关羽手下连吃败仗,见实在不行,就借孙权之手除去了关羽。关羽以一敌二,又孤军深入,又太骄傲,又没有援军,曹操、孙权二人志在必得荆州宝地,这样情况下关羽必死无疑。

临死犹为儿孙计

虽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但人应该为儿孙造福。曹操一生英雄,死时却很不“豪爽”,婆婆妈妈地为子孙想办法在他死后能过好日子,与田舍翕无异。这正是英雄多情之处,所谓“无情英雄偏多情,临死犹为儿孙计”即此。

曹操借孙权杀了关羽后,厚葬了关羽首级。因此事有负于心,曹操神魂不宁,屡逢妖异之事。曹操受惊,头风发作,岌岌可危。华歆推荐神医华佗前来医治,华佗的治疗方案为:先喝麻肺汤,再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诞,这样才可以根除。曹操大怒:“汝要杀孤邪!”华佗说他昔日为关公刮骨疗疮,关公未曾有半分犹豫。曹操到底怀疑华佗是前来为关羽报仇的,杀了华佗,杜绝了唯一起死回生的机会。孙权趁曹操病危,上表鼓动曹操伐蜀,又劝曹操当皇帝。曹操手下群臣也希望他当皇帝。曹操不肯,暗示其子曹丕可以当皇帝,他只需要作周文王就可以了。司马懿建议曹操封赏孙权,令之拒刘备,曹操从之,不久病危,向司马懿等人托孤,一代枭雄,临终犹为儿孙计,体现出了温情的一面。同时,曹操临死不肯当皇帝,也直接避免了国家遭受更大的****,可谓有功。从智谋上讲,曹操临死的那段时间,学会了诸葛亮的高招,变刘备的“联吴抗曹”为他的“联吴抗刘”,又挑起孙权与刘备的死仇,从而为魏国赢得了更大的生存空间。当然他没想到曹家江山的真正危机来自内部,葬送魏国的竟是他的心腹大臣、托孤元老司马懿,这是后话。

曹操启示录:

○人要为后人打算,要为子孙造福,不要为后人惹祸

曹操一方面是个威风八面的枭雄,一方面又是个仁慈的父亲。他的大儿子曹昂当年为他救他被乱箭射死,一想起这些,他就感觉亏欠儿子们太多,于是就拼命造福,让曹丕当了皇帝。当然,曹丕当皇帝对曹丕本人未必是福,但从曹操的本意无疑是好的。曹丕被司马氏搞下了台只能怪曹丕无能,原不关老父的事。

佛家说“福由心生”,就是说“福”是由“造福之心”造出来的。道家说“承负”,旨在说明子孙往往会负担先人的罪过,先人无法不为子孙留下负担,但如果同时能造福于后代,就可以福多祸少。

曹操死时还有个戏剧性的场面;他把平日所藏的名香分赐给侍妾们,算是留下点财产,又让侍妄们在他死后要多做女工,自食其力。曹操这一举动与老农民无异,可见老曹是有远见的一个人。

更好玩的是,曹操让手下在他死后设立七十二处疑冢,不让人掘坟。世人因此笑话曹****都多疑,殊不知这也是他老曹的智慧。几千年过去了,秦始皇的坟被人掘了,汉武帝的坟也被人掘了,但谁也不曾掘到过曹操的坟,你看他多精!

曹****得相当有水平,不愧是一代枭雄。他生时的丰功伟绩已随浮云散去,唯有其虎步天下的英雄气概与精湛的智谋略让人久久不能忘怀,任何时候都是以让任何人心生向往。

○既然一生都多疑,那么就要临死都不要相信人

曹操其实是个“好人”,他一生作恶确实太多,但他临死时有相当大的悔悟。又能安排好国家大事,造福于民,又能改掉一生多疑的臭毛病,坦然而信任地把儿子与曹家江山托付给司马懿。

但刚好是一这一步曹操犯了大错,他没能看出司马懿的狼子野心,这家伙才是一个极善伪装的大奸之辈。曹操已经是大奸雄了,司马懿却能对曹操使奸,很快就骗取信任,可见朋多可怕!

看来坏人不能变好,一变好就要被好人算计。既然曹操一生都多疑,那么就应该多疑到底,决不相信外人。他临死错那么一下等于亲手葬送了自家辛苦一生挣来的江山,实在可惜。

在这点上讲曹操就不如刘备了,刘备眼力好,把儿子托给孔明,让这老先生受苦受累、忠心耿耿力保少主,最后落得个累死的下场,你看刘备多狠,为了儿子忍心累死孔明;曹操则看错了人,把儿子托给了一个披着羊皮的狼,最后一窝大狼小狼吃光了羊的全家。

所以说要做坏人就要坏到底,千万不要相信好人。

升华

曹操的精神高飞入云,改写了“人”的概念。曹操一生积极进取,虽然杀戮太重,但总的来说有功于民,推动了社会发展,曹操是货真价实的奸雄,也是货真价实的英雄。

托孤

曹操把儿子托付给司马懿,犯了一生中最大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