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三江”水能开发与环境保护
4004800000094

第94章 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以三峡工程对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为例(2)

第四,三峡工程的兴建拉动了湖北地区经济的发展。其主要表现有以下诸方面。

(1)拉动了三峡地区和宜昌、恩施重要经济指标增长。三峡工程的兴建极大地促进了湖北三峡地区和宜昌、恩施等鄂西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使该区域成为湖北省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三峡工程坝区、库区所在地的宜昌市、恩施州,在枢纽工程建设和移民工程投资拉动下,经济发展迅速。2002年,宜昌市、恩施州国内生产总值分别比1992年增长5.87、4.14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89、8.14倍;工农业总产值增长4.78、4.6倍;财政收入增长2.26、1.5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3.51、3.05倍。

(2)拉动了湖北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三峡工程静态投资达1176.22亿元(1993年5月不变价,其中枢纽500.9亿元,输变电275.32亿元,移民400亿元),考虑价差、三峡输变电三广直流工程等新增建设项目投资等因素,动态投资约2400亿元左右。据不完全统计,10年来,三峡工程包括枢纽、输变电和移民三大组成部分在湖北省境内共招标合同总金额达568.33亿元。其中湖北省企业中标合同金额为358.57亿元,占招标合同总金额的63.09%。经统计测算,湖北省企业承接三峡工程项目年均合同金额为35.85亿元,最高年份的1997年达到86.57亿元,最低年份的1993年为21.4亿元;对湖北国内生产总值绝对增加值增长的影响最高年份达18.07%,最低年份为6.22%,10年平均值为8.59%。也就是说,由湖北省承建三峡工程项目的投资拉动,在湖北省国内生产总值绝对增加值的比重上,每年至少增长6个百分点以上。

(3)拉动了三峡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基础产业发展。湖北省坚决贯彻******“三峡移民资金、任务双包干”和“农村移民以外迁为主,库区工矿企业以关、破、停产为主的两个调整”方针,在完成搬迁安置移民18.42万人(其中库区移民14.25万人,坝区移民1.67万人,接收安置重庆外迁移民2.5万人)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企业搬迁和对口支援机遇,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着力引进了娃哈哈、汇源、森达、海尔、椰风、维维豆奶、韩世、双汇、首钢、AB针织内衣、华阳、旭日升、西洋参等30多家国内名优企业集团进入三峡地区,建立起了江苏工业园区、宜昌兴化工业园区、八峰药化工业园区、宜昌高新科技工业园,对湖北省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成为三峡地区新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测算,湖北三峡地区一、二、三产业结构比重,已由1992年的42∶36∶22调整为16∶56∶28。

(4)拉动了建筑、建材、运输和旅游四大市场发育壮大。建筑三峡枢纽及其坝区房建、环保工程和库区移民迁建所形成的巨大建筑市场举世罕见。10年来,湖北省建筑施工企业在库区已累计建房达472.6多万平方米。设计规模为年产水泥82万吨。10年来,三峡枢纽工程所需水泥的80%为葛洲坝水泥厂提供,10%为华新水泥厂提供。枢纽工程所需钢材的竞争异常激烈,全国共有近20家特大型和大型钢铁企业参加竞争,武钢在激烈竞争中,中标三峡工程左岸1~6号机引水压力钢管板材7000吨等大标。鄂钢以钢材质量好、供货及时、售货服务好等赢得工程建设业主的好评,在每年的招标订货中,大体承接了1/4的钢材供货任务,与国内其他4家大型钢铁企业共同承担三峡工程年度建筑钢材的生产供应任务。随着枝城年产120吨大水泥厂建成投产,湖北三峡地区包括库区复建工程所需的水泥、钢材、石料、油料、炸药、砖砂等建筑材料市场基本上为湖北企业所占领。

(5)拉动了大中型企业技术进步、技术改造。三峡工程建设初期,湖北相当一批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的技术水平仍停留在20世纪60、70年代,生产工艺及产品满足不了工程建设的需要。三峡工程的激烈竞争,客观上迫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为迎战三峡永久船闸、启闭机等大型金属结构件工程的竞标,武汉船舶工业公司所属企业加快技术进步步伐。武汉船用机械厂从国外购置了直径4.6米×米的大型卧车和冷卷1400平方米钢板的大型卷板机。武昌造船厂自己设计制造了2500吨油压机,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科研和加工制造能力。

武汉重型铸锻厂是连续3年亏损的大户,承接三峡启闭机后,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油缸毛胚制作的精度,带动了企业高压无缝厚壁钢管的生产,一举实现扭亏为盈目标。经过激烈的竞标,武汉船舶工业公司及所属企业承接了三峡永久船闸的50%大型闸门、全部启闭机和集中控制系统的科研和制造及其数万吨金属结构件加工任务。

(6)拉动了湖北省新型产业的迅速崛起。西陵长江大桥是我国首座大跨度连续钢厢梁悬索桥。1993年,武昌造船厂与铁道部武汉大桥工程局联合竞标,一举拿下3.5亿元的合同,并以完美的质量赢得了业主、设计部门及各界的赞誉,西陵长江大桥工程因此荣获“鲁班奖”。武昌造船厂以三峡西陵长江大桥钢厢梁制造为突破口,发挥综合优势,创立精品名牌优质工程,先后承接了厦门海仓跨海大桥、江阴长江大桥、重庆长江大桥、武汉长江三桥等工程。近年来武汉船舶工业公司及其他部分大型企业所形成的钢结构建桥产业年产值超过50多亿元,占武汉市工业产值增加值的7%左右。

由此可知,我们对大坝的兴建的效益的认识,不应该是片面的看到兴修大坝带来的问题,而是要从大坝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出发来看待。

通过对三峡工程的研究,我们认为三峡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可归纳为正向性、递增性、协调性以及稳定性。首先,三峡工程是一个盈利快的开发项目,建成后,每年仅发电收益一项,每年可以收入250多亿元,如果把其他直接和间接效益扣除环境成本后的净收益考虑进去,实际上收回投资所需时间会更短。其二,兴建三峡工程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其工程效益具有牵引力强、辐射面宽及滚动性等优点,带来的经济发展会随时间递增。其三,三峡工程的效益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换来的。三峡工程开发主体为清洁、丰富、价廉的水资源,水电生产符合清洁生产原则,减少了环境污染。同时,依靠有力的生态保护的工程措施,减免不利的生态影响,建立和维护新的良性的生态平衡。此外,三峡工程的论证和建设,全面推动了区域乃至全国的生态与环境保护科研、监测和技术措施的发展。可以说,在满足工程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也控制了环境成本的最小化,保证了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其四,三峡水库属峡谷河道型水库,水流仍有一定挟沙能力,自然地理条件对排沙有利,而且,492三峡水库采用“蓄清排浑”的优化调度方式,计算分析表明,水库运用80~100年后,基本达到冲淤平衡,有效库容能保留92%,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其效益发挥将是稳定的。同时,随着上游水电工程的建设、长江防护林计划实施和上游水土保护改善,泥沙的淤积不会影响大坝的运行。

可见,三峡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是密切相连的。三峡工程的建设符合我国当今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重大发展领域需求,可以有效地减缓影响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三峡工程不仅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有显着的环境效益。工程本身是可持续的。因此,三峡工程是开发和治理长江的关键性工程,为长江流域的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有力的保障。云南“三江”地区的水能资源开发,与三峡具有较大的可比性,只要循着科学发展观的思路认真规划,应该也一定能够达到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环境保护同步可持续发展的。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兴建大坝不仅可以给国家的综合国力,也可以给各个地区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因为,大坝工程如果是过得硬、管理良好的话,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利因素,使大坝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依次为: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社会学学院院长、教授;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社会学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