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三江”水能开发与环境保护
4004800000081

第81章 云南段金沙江水资源开发与生态安全问题初探(1)

一金沙江流域概述

金沙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西南侧,于迪庆州德钦县东北部流入云南省境内。地理坐标北纬24°28′~29°15′、东经99°00′~105°8′。行政区域包括迪庆、丽江、大理、楚雄、昆明、曲靖、昭通等7个地州市的48个县(市、区),流域面积10.97万平方公里,占云南省总面积的28.62%。流域地形地貌陡峻,西北部的横断山脉,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差4850米,以山地为主;东北部为云贵高原北缘,地势南高北低,海拔高差3980米,以中山山原为主,地势起伏大,“V”型谷多。流域内坡度大于25°的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38.9%,地处横断山脉的迪庆州、丽江地区坡度大于25°的土地面积高达62.1%和45.2%;东北部的东川市、昭通地区也分别达到62.5%和43.8%;处于流域中部的昆明市、楚雄州、大理州、曲靖地区坡度大于25°的土地面积占21.3%~33.6%。本区地层古老,古生代、中生代地层均有出露,岩性多为砂岩、页岩、玄武岩、石灰岩和第四系松散堆积物。砂岩呈紫红色泥质胶结,极易风化;页岩多为粘土质页岩和砂质页岩,透水性小,易风化呈碎片;玄武岩具有气孔状结构,裂隙发育,表层易风化;石灰岩具有可溶性;花岗岩具有原生裂隙,易风化;第四系堆积物易被流水侵蚀冲刷,构成泥石流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在地层和岩性组合上,往往又是软硬相间,抗侵蚀能力弱,在陡峭的地形条件下和森林植被破坏后极易造422成水土流失并恶化为滑坡和泥石流。同时由于地形地貌和地理环境的复杂多样性,形成了云南省金沙江流域地区生态环境因子时空分布不均,差异极大,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地带。

二金沙江流域水资源开发优势与特殊性

目前,全世界水电总装机容量为6.34亿千瓦,年发电量为2.46万亿千瓦时,水电己占全球发电量的20%。发达国家都是优先发展水能资源,有65个国家水电占50%,其中有24个国家已占90%以上。我国水电开发程度仅20%,西部地区尚不足10%,低于世界平均开发程度22%。由于我国能源结构仍以火电为主,水电仅占20%左右,对我国电能质量和生态环境极为不利,燃煤发电已消耗我国约1/3的煤炭开采量,长期形成“北煤南运”,造成资源浪费、运输紧张和环境污染。

(一)金沙江流域水资源丰富,地貌独特,综合效益明显金沙江流域水资源开发的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流域水资源丰富,西南地区由于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属于湿润和半湿润区,多年平均降水量约973毫米,地表水资源总量达10173亿立方米,其中西南诸河为546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5786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倍;耕地亩均水资源占有量为5652立方米,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倍。二是地形地貌特殊,因河流大部分为深割型,沿岸人口稀少,建设水利枢纽工程的技术经济指标十分优越,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环境等综合效益。

(二)在我国能源分布格局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我国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水电作为一种能源是未来能源结构的基础,水电替代火电是改善能源结构的必然趋势。而我国的能源分布格局是: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华北和西北,分别占全国的50.4%及21.4%;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其中四川、云南两省可开发水电装机达1.63亿千瓦,年发电量9097亿千瓦时,分别占全国的43%及47%。我国东南沿海和华中地区,煤炭和水能资源却不到全国的20%,而工业产值占全国的60%以上,人口占全国的50%左右,这些地区是主要耗能耗电的经济发达地区,这种能源分布格局形成了我国能源“北煤南运”、“西电东送”的调配格局。因此开发金沙江流域水电资源在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性。

(三)金沙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可带来直接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水电是无污染、可再生能源,可节约煤炭、石油、核等稀有金属及化工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根据我国初步规划,如果到“2020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2.7亿kW,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29%,水电开发程度达68%,年发电量11745亿kWh”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其经济效益不仅是水电能源的本身,而且还可节约标准煤4.2亿吨,减少排放量11.7亿吨,SO2排放量750万吨。同时水电建设兼顾防洪、灌溉、航运、供水及旅游等综合效益;还具有拉动流域及地区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发展和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社会效益;水电可替代火电,节约原煤,减少SO2、CO2、NOx等废气,以及大量热水、废渣、飘尘和降尘,降低大气污染、减小温室效应,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

因此根据《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1990年修订),在金沙江石鼓至宜宾河段分9级开发,从上到下分别为虎跳峡、洪门口、梓里、皮厂、观音岩、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合计总库容800多亿立方米,调节库容量336.4亿立方米。2002年溪洛渡、向家坝电站由国家批准立项建设,随后国家授权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开发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白鹤滩、乌东德4大梯级电站。其中目前正式将建设的溪洛渡电站装机容量1260万千瓦,向家坝电站装机容量600万千瓦,两电站装机容量之和超过了三峡工程。在国家规划的12大能源基地中,金沙江中下游地区的总装机容量居首位。

三生态安全战略与对策

生态安全(ecologicalsecurity)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亦即生态环境能满足人类的持续生存与发展需求,而不损害生态环境的潜力。在系统层次上生态安全与经济安全、社会安全、人口安全、政治安全等都是并行的同属安全范畴的子系统。生态环境的破坏是造成生态安全的基本原因,而水土流失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问题,424水土流失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经济活动导致的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因此,金沙江流域的生态安全问题实质上是金沙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也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人类持续生存与发展的问题。金沙江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方面为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稳定将带来巨大的利益,另一方面对生态安全问题也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进行系统研究,实现“生态先行”和“综合开发”的战略原则。具体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要坚持下面指标同时达标。

(一)科学规划,综合决策,有序实施对金沙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是相互统一和相互促进的,在金沙江水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要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既不能离开发展片面强调保护和改善环境,也不能不顾环境和资源承受能力,牺牲环境盲目追求发展,必须通盘考虑,统筹规划,科学决策。在调查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可以将流域划分不同的生态类型区域,明确各生态类型区在金沙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功能和建设标准,并制定出生态建设各项重大工程的实施区域、时序和实施措施。如金沙江流域的丽江、大理、楚雄、昭通等地州在流域内的水流失面积,流失强度,生态破坏程度相比其他地区要严重得多,因此这些区应该作为建设的重点。同时在制定规划中应该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由传统的“末端治理”或“末端控制”转向“源头控制”,从根本上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产生,真正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开发之路,在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目标的同时,达到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自然灾害的目的。

(二)对干热河谷及破坏较严重的地区实行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战略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实现形式主要为退耕还林与人工植树造林,在实现过程中要采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

一是生物措施方面重点研究:①优良品种的筛选与引进技术,树种的筛选,按生态学原理和生物学规律选择大批速生、丰产、优质用材树种和经济林树种,这方面国家科技部以及四川科技厅等在金沙江流域进行的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研究已积累了很多经验和研究成果;②优质苗木基地建设技术;③植被恢复模式的结构配置技术(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的配置);④植物群落营造技术以及造林模式的研究;⑤水云南段金沙江水资源开发与生态安全问题初探肥管理技术;⑥退耕还林后经济林产品加工利用途经的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