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三江”水能开发与环境保护
4004800000082

第82章 云南段金沙江水资源开发与生态安全问题初探(2)

其二是解决农村能源结构问题,特别是对于金沙江干热河谷,能源生态工程根本措施就是开源与节流相结合。在“开源”方面,建议实行:①沼气工程,综合利用沼气、沼液和沼渣,不仅可解决能源问题,而且对农业种植业、养殖业都能带来直接的利益。②太阳能、风能等无机能的开发,由于金沙江流域光热充足,应大力推广太阳灶,直接利用太阳能,经研究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坝区安装4平方米太阳能转化器,一年中平均每天可产生50℃左右的热水750公斤,不仅改善生态环境,而且节约大量能源。③适当营造薪炭材等措施。经调查,云南金沙江干热区的薪炭林树种较广泛,主要有相思类、刺槐、银合欢、山毛豆、车桑子、余甘子、滇合欢、扁竹木等,这些薪炭林树种具有投资少、耐瘠薄、成林快、出柴多、火力旺等特点这些措施可以解决能源问题,以减少当地人们对森林的依赖,为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建立良好的外在环境。在“节流”方面,在干热河谷地区主要实行节水工程,一是可以充分利用降水量,利用工程措施,如修建水窖、蓄水池、土井蓄积雨水;二是利用综合农业耕作技术措施、覆盖保墒措施、培肥改土措施等减少蒸发,三是有效利用地表水特别是自流灌溉和提灌等技术。

(三)健全环境保护政策与法律体系,以实现生态环境建设的强制性与权威性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最终要从法律上获得保证才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加强环境法制建设是我国保护环境、防治自然灾害的有效手段。我国制订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我们采取如下方针政策:可持续发展;控制人口增长;节约能源,提高效率;开发利用能源并防治污染。根据这一方针政策,我国也制定了大量环境保护法律条例。如《土地法》、《森林法》、《环境保护法》、《草原法》、《水法》、《矿产资源法》等,各地方政府也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配套制订了一系列有关规定和细则。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对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的环境与资源立法与实际需要相比存在着明显滞后的现象,在一些领域中还存在着法律法规空白,需加强立法。因此,426在金沙江流域水资源开发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加快资源与环境保护的立法步伐,建全环境保护政策与法律体系。同时,还要加强环境执法和监督检查,把执法监督检查与立法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四)募集资金,加大投入,以确保生态环境建设顺利实施进行生态保护、治理环境污染,需要有大量的资金作保证。尽管国家非常重视生态环境脆弱地带的生境恢复与重建工作,但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资金不足是重要原因之一。据联合国环保专家分析计算认为,要使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环境投资费用一般应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1.5%,发达国家早已超过这一比例,达到2%以上。

我国近年来尽管环保投资总额有所上升,但占GDP的比例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徘徊在0.7%~0.8%之间,而西部地区这一比例则更低,远远未能达到应有的投资要求。面对这一形势,金沙江流域的治理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支持,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募集资金,增加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要坚持国家、地方、集体、个人一起上,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体系,形成良好的投入机制,确保环保投入稳定增加。要加强同国际社会的环保合作,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向国际社会争取资金和技术支持,国外的长期低息贷款和赠款要优先安排生态环境建设项目。与此同时,在资金运用方面,要加强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浪费和挪用,要建立审计监督制度,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

(五)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公民环保意识金沙江流域由于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科技水平相对较低,经济基础薄弱,文化教育落后,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对矛盾的情况下,人们为了生存或改善生态条件,在经济利益的驱动和诱惑下,毁林开荒、开山取石,围湖造田,掠夺式的农林牧生产、非法进行野生动物贸易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时有发生,屡禁不止。为此,必须大力开展环境保护法制教育。首先,要做好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宣传教育,要使他们明确认识到,他们的决策行为正确与否,不仅关系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而且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的基础。其次,要做好对全社会的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使人民群众充分认识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以及破坏容易、建设恢复难的特点,树立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增强人民群众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社会风气,真正把保护生态环境变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四结论金沙江流域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我国水资源极其丰富,综合效益十分明显的重要区域。开发利用水资源不论在我国能源分配格局上由“北煤南调”转到“西电东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金沙江流域的开发可带来更加直接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于西部大开发,缩小东西部的差距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另一方面,金沙江流域也是我国主要生态环境脆弱地带,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同时,也可能引起一系列生态安全问题,如森林覆盖率下降、森林生态系统退化、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频繁、水热矛盾突出、环境污染加剧等。

因此在开发利用金沙江流域水资源的同时,生态安全战略及其对策十分重要。根据金沙江流域的特殊性,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时我们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科学规划,综合决策,有序实施;②对干热河谷及破坏较严重的地区实行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战略;③建全环境保护政策与法律体系,以实现生态环境建设的强制性与权威性;④募集资金,加大投入,以确保生态环境建设顺利实施;⑤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公民环保意识。从而真正做到兴水利、除水害、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参考文献

[1]杨庆媛、汪军、王锡桐等:《云南省金沙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重点地区调查报告之一》,《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8(3):487~491。

[2]纪中华、李建增、沙毓沧等:《云南金沙江干热河谷农村能源特点及合理利用》,《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2(1):69~70。

[3]罗中杰、李维一、许泽宏等:《宜宾县金沙江流域水土流失与防治对策》,《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2,25(2):209~211。

[4]杨再强、谢以萍:《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问题与退耕还林技术模式的研究》,《四川林勘设计》2003(4):28~33。

[6]温绍龙、郎南军、曾觉民等:《金沙江干热河谷退耕地植被恢复模式初探》,《云南林业科技》2002(1):10~12。

[7]杨万勤、王开运:《金沙江干热河谷典型区生态安全问题探析》,《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2,10(3):116~118。

[8]纪中华、刘光华、段日汤等:《金沙江干热河谷脆弱生态系统植被恢复及可持续生态农业模式》,《水土保持学报》2003,10(5):10~22。

[9]杨子生、LiangLuohui、王云鹏等:《基于水土流失防治的云南金沙江流域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初探》,《山地学报》2003(21):402~409。

[10]孙尚志、熊利亚:《关于加快金沙江水能资源开发的建议》,《重庆大学学报》2001,7(3):20~22。

[11]吴勇、苏智先:《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2,23(4):400~404。

[12]张琼霓:《西部大开发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湖南商学院学报》2002,9(3):12~23。

[13]涂金花:《长江源生态保护与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城市道桥与防洪》2000(3):7~10。

[14]罗小勇、唐文坚:《长江源生态环境对策及其防治对策》,《长江科学院院报》2003,20(1):47~49。

[15]钟嫂:《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及改善对策》,《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11(11):72~74。

[16]杨庆媛、汪军、王锡钢等:《云南省金沙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28(3):487~491。

[17]纪中华、李建增等:《云南金沙江干热河谷农村能源特点及合理利用》,《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2(1):69~70。

[18]罗中杰、李维一、许泽红:《宜宾县金沙江流域水土保持与防治对策》,《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2,25(3):209~211。

[19]柴宗新、范建容:《金沙江下游侵蚀强度原因探讨》,《水土保持学报》 2001,15(5):14~17。

作者依次为:湖北民族学院副院长、教授;湖北民族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