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三江”水能开发与环境保护
4004800000068

第68章 怒江水电开发与环境影响(1)

前言近年来,怒江水电开发与保护的问题,引起了国家有关政府部门、多学科专家学者、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热烈讨论。从表面上看,争论主要集中在怒江水电开发对环境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及工程高成本、低效益等一系列问题上。而从实质看是各方对“发展与保护”两者的理解在“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认知上的不同,即是对怒江水电开发与怒江环境保护在科学发展观认知上的差异。我们认为应正视水电工程建设中的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于以人为本,重视怒江水电开发项目前期工作,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有效性,切实落实流域水电梯级开发前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每个梯级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地从流域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目标出发,对工程建设的利弊得失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和判断。

一怒江水电开发及环境

(一)怒江的主要资源特点怒江州集生物多样性,独特的地方民族文化,丰富的矿产、水电资源和“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于一身,是一个自然资源相对富集和自然景观资源340和民族民俗人文资源丰富的颇具潜力的区域。

(1)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各种矿床28种,可采矿点294个,尤其是兰坪铅锌矿,储量1645万金属吨,潜在经济价值达1万亿元,是亚洲最大的铅锌矿床,也是世界特大型铅锌矿床之一。

(2)水能资源丰富,全州水能蕴藏量为2亿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达1616万千瓦,年发电量783亿千瓦小时,全州人均拥有装机容量千瓦,人均年发电量达17万千瓦小时,是全省人均水平的15倍。据测算,年发电产值可达313亿元。目前开发利用率仅为8%。

(3)旅游资源丰富,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的壮美景观、神秘的东方大峡谷人类生态-文化公园、浓郁独特的民族风情文化,横断山地质博物园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

(4)生物资源丰富,峡谷特殊的地貌和气候条件使众多古老珍稀植物种群和特有的植物群落在峡谷内得以生存,孕育出许多特有的植物种类,成为地域性植物类型组合最为丰富的地区,其植物垂直带谱成为我国从南到北植物带谱的缩影。被专家称为野生动植物基因库,是世界十大生物多样性地区之一。

(二)怒江社会经济现状

怒江州是云南乃至全国最贫困、最落后和经济最不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是集边疆、山区、民族、宗教、贫困为一体的民族自治州。

是山最高、谷最深、坡最陡、地最少、边境线最长、少数民族最多、社会发育程度最低、信教群众最多、劳动者素质最低、贫困程度最深的民族自治州。全州98%以上的面积都是高山峡谷,其中坡度在25度以上的占76%;72万亩耕地大部分是挂在陡坡上的地。

怒江可持续发展面临着生存环境恶劣;社会发育层次低下;少数民族比重高;基础设施落后;国家投入少;生产力水平低;自我发展能力弱;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等多方面的问题。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保护区和天保工程的建设,使怒江州50%以上的土地纳入保护范围,怒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矛盾和困难突出。全州唯一长期支撑地方经济的森工产业退出了历史舞台,而替代产业在短期内难以形成,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资源的富集和极度的贫困形成强烈的反差,当地干部群众改变现状的欲望极其强烈,保护和开发的任务一样艰巨。摆脱贫困、谋求发展是怒江州约50万各族人民的期盼。

(三)怒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怒江流域生物、矿产、水能、景观、人文等资源富集,而地质构造复杂、地形地貌跌宕、生态环境脆弱、贫困落后、生存环境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资源的富集和极度的贫困形成强烈的反差,可持续发展任务艰巨。怒江可持续发展存在着以下问题。

(1)人口增长快、素质低是怒江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基本障碍。

2002年全州人口46.84万人,2004年人口49.2万人,预测到年全州人口52万人,2010年人口54.52万人。全州义务教育仅完成“普六教育”,是劳动者素质最低的地区;粮食平均单产149公斤,复种指数仅157%,科技对工农业的贡献率不到20%;至今还有相当多的地方保留着原始的耕种生产方式,种10亩地也解决不了1个人的吃饭问题。

(2)资源较富裕,而人口对资源压力渐增,是怒江持续发展的潜在制约性威胁。

2003年来全州还有22万人处于贫困线下,占农业人口比例的以上。其中年人均纯收入在560元以下的极端贫困人口有29个村,7万余人;年人均纯收入在625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有51个村,13万余人。全州有12.7万贫困群众需通过迁地安置摆脱贫困,其中4.4万人丧失基本的生存条件;2.3万余人受泥石流、滑坡危及生存;生活在30度坡以上退耕还林和自然保护区内需安置的有6万余人,有5.7万户农村群众居住在茅草房、“杈杈”房。资源的富集和极度的贫困形成强烈的反差。

(3)人口与资源、经济结构匹配失衡,承载力相对不足,形成怒江持续发展的主要负担。

2002年全州地方财政收入1.05亿元,入不敷出,自给率仅为14.7%,主要靠国家财政补贴过日子,50年来为了保证吃饭问题,无钱安排建设预算和相应的支出科目,工农业基础十分薄弱,森工产业退出后,没有任何支撑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4)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严重威胁着脆弱的环境和生态系统,是怒江持续发展的潜伏危机。

怒江生存环境恶劣,全州98%以上的面积都是高山峡谷,其中坡度在25度以上的占76.6%;72342万亩耕地大部分是挂在陡坡上的“大字报”地。有效耕地面积根本无法满足群众吃饭的基本生存需求;至今依然还有4万多人居住在丧失生存条件的恶劣环境中。缺水、缺电、缺医少药,大部分群众还没有享受到最基本的公共服务。陡坡开荒耕种、不合理的采矿等对环境的破坏极大。

针对上述矛盾以及怒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现状,我们认为怒江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键是: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对怒江保护与开发综合研究定位,使各功能清晰,解决处理好国家能源安全与生态安全的关系、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发展的紧迫性与资源认知程度的关系、微观单一影响与宏观综合影响的矛盾关系、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预防保护优先、整体优化管理,适度控制人口,优化经济结构,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实现怒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

二怒江水电开发的主要环境影响

根据研究,能源将是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我国能源发展突出表现为三大问题。即能源结构问题,能源地区性分布问题和污染、低效率问题。核心是能源结构问题及高效、清洁技术的开发利用。

我国的发展战略需要水利水电资源的开发,而水电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关系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是现代社会的要求。怎样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水电建设需要考虑的问题。

水电开发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影响范围广,影响人口多,对当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影响大,反之环境对工程也有着巨大的影响。随着社会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对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环境问题已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制约性因素,环境影响评价也越显重要。

环境影响评价可减小环境不利影响、保证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把可能的影响问题在项目前期加以解决。

(一)国内外水电建设情况

水电是世界上主要能源之一,提供了约全球1/5的电力。水能资源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是世界各国优先开发的能源。随着建设在世纪的高速发展,国内外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水电建设提出了各怒江水电开发与环境影响种疑问,对水电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具有的重要作用及水电在满足人们许多重要需求方面的认识,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这些问题在水利水电领域内和领域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引起了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政府的重视。目前,围绕水电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而展开的这场争论在国外已开始转向重新关注水电的开发。根据中国大坝委员会的统计,2003年世界各国在建60米以上大坝有349座,其中中国、土耳其、伊朗、日本、印度、西班牙在建坝数较多,分别为88座、60座、45座、40座、11座、11座。按照国际大坝委员会的标准,2003年世界大坝总数为49697座,总装机百万瓦,总库容为186405.8亿立方米(见表1、表2)。

中国的水电开发度约为24%,若今后每年完成15000百万瓦的装机,到2020年,开发度约相当于目前的发达国家,但在国家的电力总装机中也只能占30%左右,水电在总的电力中的比例不高。因水利电力的建设周期和规划论证周期长,每年要完成15000百万瓦的装机,今后10多年在建规模都应维持在75000百万瓦左右。

(二)对生态与环境的有利影响

云南省是全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可开发量占全国的1/4,据专家预测,怒江中下游河段规划梯级电站全部建成投产后,每年直接带来的经济效益在300亿元以上,除直接经济效益外,水电开发将以发电为主,还带来灌溉、供水、防洪、旅游等综合效益。

正确、合理的流域水电开发利用,从宏观上分析,将对社会、环境有所改善,具有一定的环境效益。流域水电的建设可以用来满足许多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可兼顾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灌溉等多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可满足我国能源结构的平衡,成为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能源基地。

怒江开水电开发能与当地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怒江水电开发可成为怒江最好的扶贫手段和当地脱贫致富的突破口。另外怒江是一条国际河流,水能资源、环境资源、生态资源、景观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都十分丰富,开发怒江水电对怒江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巨大。

(三)对生态与环境的不利影响对生态与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为:

(1)部分文物古迹、自然景观和部分耕地将被淹没。

(2)水库淹没,城镇迁建,移民过程中产生的生态与环境问题;上游库尾洪涝灾害的影响;滑坡、诱发地震等问题。

(3)对气候和一些水文因素的影响,可改变库区和下游的水文、水流、水温、气候、地质、植被等方面生态系统状况,会导致流域生态恶化;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对水污染的影响;对陆生动物和植物的影响等。

(四)关键的环境问题人们关心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是:

(1)施工区的环境保护。

(2)淹没的环境影响。

(3)对公共健康的影响。

(4)对文物古迹、自然遗产和自然景观的影响。

(5)对水质和水温的影响。

(6)对水生生态的影响以及对河口的影响等。

三怒江水电开发项目环境影响研究的主要目标

目前我国水电工程环境评价工作主要基于影响预测评价,由于生态环境影响效应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基于概念性的评价,较少考虑工程实施后运行期内流域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以及流域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退化,以及相应的恢复措施等,对生物及其生境的影响缺乏有力的数据支撑。

怒江水电开发与环境影响的研究,需要研究工程建设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质量提高,有利于处理好建设项目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怒江水电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日益受到关注,怒江水电开发项目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受到社会的热切关注是这些问题的集中体现。为达到保护怒江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的,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以系统学、生物学、地质学、景观生态学、工程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原理为指导,把生态环境保护、景观保护、人文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采用宏观资源调查研究与域内资源重点调查研究结合、分项模块研究、测试调查技术实用高效、客观公正因地制宜控制,做到整体优化管理,有计划、有步骤,合理地进行研究论证,达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促进可持续发展。

(1)从国家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出发,对怒江如何开发、通过何种途径开发,进行全面、充分的科学论证,对各类重要生态功能区进行抢救性保护,保证各种重要自然要素的生态功能,维护生态平衡。

(2)从整个怒江流域出发,开展水电梯级开发对流域累积环境影响的研究,构建累积影响的评价方法和模式及评价的指标体系等,为怒江流域水电开发规划和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

(3)初步筛选出怒江流域具有区域意义的生态区和生态系统,研究区域内不同生态区域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问题,为怒江水电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4)借鉴三峡库区移民经验,深入地研究和探索适合怒江峡谷少数民族聚居区移民的方法和途径及移民后产生的新生态环境问题,346为解决当地群众生存与发展和出路问题及保护民族文化提出可行的手段和措施。

(5)对怒江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问题开展多学科水电开发规划影响评估和专题综合研究,阐述环境约束与发展需求之间的关系,科学、合理的制定怒江流域水电开发环境影响保护措施,提出怒江开发与保护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6)通过科学研究及论证,定性定量研究、揭示和预测水电开发对生物的影响程度;提出可靠的预防保护措施及方案,制定相应的补偿措施。

(7)通过科学研究论证,评估水电开发对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三江并流”的影响程度,提出保护世界遗产名录的“三江并流”的方案。

(8)怒江是一条较大的国际河流,通过研究水电开发对下游地区的航运、用水、岸堤安全和生态等的影响评估,为科学合理的开发水电资源,维护下游国家利益及保护生态提供部分依据,提高我国在保护国际性河流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