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情绪掌控术大全集(超值金版)
3987600000054

第54章 情绪调节——调节好心中的那股乱流(3)

坏情绪会来,也会去。没什么了不得,没什么好恐慌。轻松地面对它,接纳它。它会感谢你的盛情,不再打扰你。

善用情绪带来的正面价值

我们可能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考试前焦虑不安、坐卧不宁;受到老师、父母批评后眼前一片空白,不愿上学;和同学朋友争吵后,气得上街乱逛,买一堆不合时宜的东西泄愤。

像这类“犯规”的举止,偶尔一次还不要紧,如果经常这样,可就要小心了!因为不知不觉中,你已经成了“感觉”的奴隶,陷于情绪的泥淖而无法自拔。所以一旦心情不好,就“不得不”坐立不安,“不得不”旷工、“不得不”乱花钱、“不得不”酗酒滋事。这样做不仅扰乱了自己的生活秩序,也干扰了别人的工作、生活,丧失了别人对你的信任。

对有些人而言,情绪这个字眼不啻于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领导常常对员工说:“上班时间不要带着情绪。”妻子常常对丈夫说:“不要把情绪带回家。”……这无形中表达出我们对情绪的恐惧及无奈。也因此,很多人在坏情绪来临时,莽莽撞撞,处理不当,轻者影响日常工作的发挥,重者使人际关系受损,更甚者导致身心疾病的侵袭。

长期的消沉情绪对身体各系统的功能有极大的影响,怎样摆脱和消除不良心理情绪呢?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兰迪,提出了七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1. 针对问题设法找到消极情绪的根源。

2. 对事态加以重新估计,不要只看坏的一面,还要看到好的一面。

3. 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在其他方面取得的成就。

4. 不妨自我犒劳一番,譬如去逛街,逛商场,去饭店美餐一顿,听歌赏舞。

5. 思考一下,避免今后出现类似的问题。

6. 想一想还有许多处境或成绩不如自己的人。

7. 将自己当前的处境和往昔做一对比,常会顿悟“知足常乐”。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是靠IQ(智商),80%是凭借EQ(情商)而获得。而EQ管理的理念即是用科学的、人性的态度和技巧来管理人们的情绪,善用情绪带来的正面价值与意义帮助人们成功。

真正健康、有活力的人,是和自己情绪感觉充分在一起的人,是不会担心自己一旦情绪失控会影响到生活的。因为他们懂得驾驭、协调和管理自己的情绪,让情绪为自己服务。

当你明白自己的情绪不对劲后,你要去认识,有哪些责任是自己应该负责却没有做好的,又有哪些责任是外在的原因造成的。比如,你因迟到,遭到上司的罚款处罚,心情很沮丧。那你就要追问自己:此事是自己的原因还是外部的原因?如果是属于堵车之类的外部原因,那么不必太在意。如果是自己动作慢,常起晚的原因,那就改变习惯而不是谴责自己。如果因此养成了良好的习惯,那领导的处罚也是值得的。

通常情况下,人们会将自己遭遇的不幸归因于外界。比如,上司批评自己是因为一直就看不惯自己,而这种假想出来的不公平感会让人的情绪雪上加霜。此时,如果你能够及时地消除对方的“假想”,并现身说法,定可以帮助对方卸掉一个沉重的包袱。

此外,对于已发生的事情,可能已经对现实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比如你说错了一句话,可能得罪了上司。你除了要认识到无论前面发生了什么,都属于过去外,还要帮助自己寻找一些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比如,要如何做才能减轻自己给领导造成的负面印象?怎样才能让领导重新信任自己?为此,你可问自己几个问题:

1. 这件事的发生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2. 现在的状况还有哪些不完善?

3. 你现在要做哪些事情才能达成你需要的结果?

4. 在达成结果的过程里,哪些错误你不能再犯?

当人面对自己有危险的事情时,会产生恐惧、担忧、焦虑,而一旦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正好帮助自己增强对事情的“控制力”,你的坏情绪也就会得到缓解。

情绪掌控

我们的心窗并未被关闭,而生命之光也依然是明亮的,我们只是暂时被恐惧、害怕、担忧、无助、失落的情绪所蒙蔽着。就像一面明镜,表面沾满了灰尘一般,如将灰尘清除干净,则明镜依然可明亮照人。

洞悉情绪背后的实质问题

中国人比较内向,容易压抑内心真实的感觉。心情很沮丧时,往往说成是头痛、不得劲儿、不太舒服;焦虑不安时,常以为是胃痛、肚子不好受。解决的办法,多半是找几片药片吃了事,很少真正去面对自己的问题,更别说能看穿自己是否被情绪牵着鼻子走了。

晓忆在一家私企当职员,她的问题是年纪轻轻的竟成了医院里的“常客”。她不知检查了多少遍的身体,但每次都未发现任何器质性的病变。她也想到了自己可能有心理问题,于是心理门诊也看了许多次,并不折不扣地按照心理医生所布置的任务去认真做了,但好像收效并不大,她的胃每天照样疼,心情也一直忧愁焦虑着。晓忆很苦恼,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原来,晓忆得了一种典型的心理疾患——疑病症。一种老是怀疑自己有病,担心自己得了某种疾病的心理病。该病的患者常常对体内外的刺激做出某种夸大的判断,特别是爱把身体上的不适感与某种疾病联想在一起,从而出现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这种不良的情绪又加大了患者消极的自我暗示,使得身体的不适感更为敏感,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

疑病症,是一种心理需要,患者会通过自己怀疑自己的得病和反复不断地看病,来满足自己十分匮乏的心理需要。首先是患者会利用看病的机会来获得他人的关怀。

原来,自从晓忆长大后,母亲就很少关注她了;晓忆的父亲是个老实内向的人,从不知如何和女儿交流;而晓忆从小到大,没有一个知心的朋友。但是,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年轻的女孩,她又时时渴望着亲情的抚慰,友情的支持,希望有人关心、理解自己,有人听她倾诉,与她交流。晓忆不光没有任何朋友,也没有任何业余爱好。

在周围环境中不能获得这种感情的满足后,她只好借助于反复不断地看病,来向医生倾诉自己深受压抑的情感,得到医生对她的宽心与安慰,得到家人更多的关注。

除了上班,晓忆的业余时间不是去看病就是买药、熬药、吃药,或是买健康类杂志反复阅读,简直成了职业的看病者。这是因为人在生活中忍受不了空虚、寂寞,无所事事时,她必须做一些至少自认为有意义的事来获得生活中的一种充实感。晓忆在没有任何朋友和爱好的情况下,“寻找”到了一个用不断疑病、生病和看病来做为填充自己生活的主要形式,可算是一种实出无奈的选择。

所以,当我们情绪不好时,不要只简单地说一句“我情绪不好”,而要认清我们情绪产生的原因:具体事实和思想观念。

例如:有个女孩总说“一见男朋友,我就特生气”。经过和她交流,才发现她的表述之后的确切含义是:“我太生气了,我的男朋友总是当着我的面和其他女生说说笑笑。我为什么会生气呢……我的前任男友就是因为太开朗了,才使得‘第三者’把他撬走了。因此,我一看到现在的男友和女生说说笑笑就感到不安全……”进而发现,她生气的源头与自己曾经被抛弃的经历有关。帮她认识到了产生情绪的真正源头后,才可进一步解决问题,化解不良情绪。

其实,每一种情绪都是一种信号,提示着你与现实与他人的关系。就算是坏情绪,也是深具正面价值的。比如,一个朋友突然冷落了你,你感到很悲伤,说明这个人对你很重要,也许你平时忽略了他,悲伤提醒你以后应更加珍惜你和朋友的关系。

一个人所以会沉陷在他觉得不愉快的情绪里难以自拔,往往是他不能清晰地洞察问题,因而在追寻一些错误问题的答案造成的后果,你问自己“我怎么样才能不紧张?”这样的问题根本不完整。因为这样不能显示问题的实质所在,也根本无法提示你必须采取什么行动。

比如你要参加一项商业推介会议,把你公司研究的业务介绍给客户。你很紧张,不知自己该怎么样才会不紧张。解决办法当然可以学一些解除紧张的技巧,但这不是问题的实质。紧张的原因很可能是你准备不足,缺乏自信,所以相关的问题应该是:“我怎么样才能说服他们?我要使用什么策略才能使我的说明清楚明白?”如果你能想到这些问题,你就可以不必产生怎么减轻紧张的苦恼。你可以直接解决真正的问题。你把精力放在解决工作上的问题,结果也就克服了你的紧张。

情绪掌控

只有挣脱了心灵的枷锁,打破了心中的瓶颈,才能追求一份淡泊宁静;解开了心中的疙瘩,就能释放内心的压抑,输赢得失就如过往云烟转眼即逝,要追求心灵的自由就得打开心窗。

接受并体察你的情绪变化

对于情绪,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

最基本的态度首先是:承认和接受它。因为对任何问题,如果你不面对它,不肯承认它,那么你只能被动地受它影响,而无法很好地处理它。

不同性格的人对情感的要求程度不同,但有一个普遍的共识:就是不断地压制情感会导致心理障碍,包括心理矛盾、心理压抑,情感纠葛、自我否定、模糊不清、漂浮不定的忧虑。而在那些对与身心相关疾病感兴趣的医生们中也存在一个共识,即情感压抑是导致某些疾病的原因之一。

这些都说明,有充分的理由让我们揭开情感生活的面纱,即使在不能公开表达情感的时候,也至少承认它们的存在。最基本的一步就是要允许自己体验情感,允许自己愤怒、害怕、兴奋等。

研究指出,大量的情感压抑产生于孩提时代。孩子总是被成人引导将自己最直接的情感与不愉快的事务相联系:他们可能会因为痛苦的哭闹受到处罚,也可能因为快乐的嬉闹受到处罚。

这种由于表达情感所受到的压制,慢慢使他们变得像成年人一样,心里想说的话、想表达的情绪、想哭、想笑,都被强烈地制约着,以致变得呆板并且习以为常。

许多成人,尤其是男性都丢掉了眼泪这个天赋的礼物,正是因为孩提时代被压抑的影响太强烈,以致他们在想哭的刹那关闭了哭的机制。

事实上,哭泣能使身体的化学作用朝好的方向转移,改变有害的生理压力反应。甚至有人认为,妇女早期心脏病的发病率较低,与她们在生理需要时能够哭泣有关。但是由于社会的偏见,使个人在公共场合哭显得不适宜,但我们在非公共场合里,则不要放弃这一抒发情感的最佳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