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宣子无语,见他龙马矫逝,飞腾林间,叹息而还,谓戴逵曰:“今日我见一道人,策马如飞,沿着树冠奔踏而过,真是异人。”
戴逵好佛,见支道林如此神奇,乃以青泥和水捏一“神僧飞马像”,十分精妙,远近之人皆往观之。
这天一大早,王羲之带着孙绰与幼子王献之二人上路了。夫人将他们送出了太守府,叮咛早归。
出城五十里,迎面见西山。此时正值清秋,山道上秋叶正红,望去如云霞。王献之一路飞跑,追逐着路边野兔,三人不觉到了西山。
许询这时正在溪边砍柴,远远看见那山梁上的树林间走过来三个人。走在前面的是一个活泼标致的白衣少年,白衣少年身后是一个中年文士。
这人长袍飘拂……
面容清瘦……
凤目青须……
风姿豪逸……
却又神情安祥,望之可亲。
许询不知此人是谁,疑是王羲之,否则谁能有此仙风道骨,泠泠逸气?
满眼红叶中三人渐近了,许询见那最末一人正是孙绰,笑而呼之:
“孙——兄——”
“许——兄——”
二人是老熟人了,远远地打着招呼。声音都很宏亮,把山涧口的几片红叶颤了下来,极伶俐地在空中划道弧线滑进了水中。
王献之手舞足蹈,白衣如蝶旋:“父亲父亲,这落叶写的是篆字呢。”
王羲之含笑不语。
说话间三人已走到许询身旁。王羲之吟曰:“伐柯伐柯,其则不远。(见《诗经·伐柯》。)许兄如此劬劳,我不如也。”
许询慌忙搁下斧子问孙绰:“这位先生可是逸少兄?”
孙绰拈须微笑:“正是。”
许询甚喜,与王羲之把臂相见,言谈甚欢。又见王献之如此可爱,转身唤来一只松鼠送给他。
王献之高兴极了,仰接松枝,一把把小松鼠轻搂在怀:“谢谢许叔叔。”
算起来王羲之年龄长些,许询赞道:“难得逸少兄处官清静,养生有方,看起来倒像比我年轻些哩。”
孙绰轻叱道:“你有多大,安敢言老。还不快挑柴回家做饭?”
许询笑咪咪地捆好了柴禾,把扁担递给了孙绰:“你来?”
孙绰哪会挑什么柴,慌忙摇头。
许询大笑,轻轻担起柴禾在前面引路。或指小径,或咏烟霞,指点西山美景。
王羲之见这许西山果然大有隐士风范,心实悦之。
山顶上,支道林刚喂完马,小憩于屋旁巨石之上。
见王羲之父子随孙许而至,支道林飞步跃下,僧衣鼓翼如苍鹰,精光头皮在林中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风流倜傥。
诸人都笑了。
“逸少兄,贫僧久候了。”
“大师安好。逍遥游可得闻乎?”
支道林与许询相视而笑。前不久二人在会稽王处讲了一回庄子逍遥游,皆是宏篇大论,众人莫不舞。然而皆是述而不作,未有新解。久闻王羲之是人中之龙,当今道家大师,自然不凡。
许询放柴进屋,支道林引众人在后。
王羲之见他们山居雅洁,十分喜欢。王献之怀抱松鼠倚坐在父亲身旁,静听众人谈话。
一会儿许询端来了一大盘红桔,五人围坐共话。
孙绰把玩手中红桔,心想和尚的光头为何不是红的?不由得望着支道林窍笑不已。
支道林对王羲之道:“我曾居青龙寺,与冯太常共语,亦曾言及逍遥篇。俗人只知向子期把庄子解得妙,殊不知贫僧解得更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