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子是诸侯领袖,所谓“共主”,但诸侯又都是有很大自治权的首领,中央对诸侯的控制,从夏、商到周,不断加强。统治者在征服了广大地区之后,便派遣自己的同姓兄弟或异姓有功之臣,到指定的地点去进行统治,把那里的土地和人民赐给他们,建立诸侯国。诸侯在封国内又可以把土地再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又可以把自己的土地分封给士。这就是西周的分封。周建立之初,实行大封建,相传共封7l国,同姓诸侯(姬姓)占53家,其中齐、鲁、燕、卫、晋等国最为重要。同时,把商朝纣王之子武庚封于殷,又封管叔、蔡叔于其附近,以便监督。武王死后,周公摄政,管叔、蔡叔怀疑周公要篡权,便勾结武庚发动叛乱。周公率兵东征,诛武庚,杀管叔,放蔡叔,平定了叛乱。为巩固周王朝在东方的统治地位,周公建立了东都洛邑,把“殷顽民”迁到这里,派重兵驻守。改封商朝的另一贵族微子于宋,同时封建了许多同姓、异姓诸侯,周公还为周王朝制订了一系列的礼制。周公是周王朝的重要功臣,得到后世的高度景仰。
周公摄政7年,还政于武王之子成王,成王及其子康王统治时期是周王朝的鼎盛时期。后传至厉王时,周王朝日益衰落,公元前841年发生国人暴动。厉王本人被国人放逐,周公、召公二人摄政,史称“共和”。厉王死,宣王立,宣王在位时,颇有中兴之势;宣王死,子幽王立,幽王宠幸褒姒,废申后与太子宜臼,引起申侯不满。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攻周,杀幽王,西周结束。太子宜臼即位为平王,平王迁都至洛邑,此后遂称为东周。欧洲的先觉者——爱琴文明克里特岛人类最初的文明在西亚的两河流域和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形成后,地中海东部地区便在此两大文明的照耀下,产生了新的文明中心,这便是爱琴文明。爱琴文明是指爱琴海地区的青铜文明,以克里特岛和希腊的迈锡尼两地为主,故也称“克里特一迈锡尼文明”。
爱琴海中有480多个大小不等的岛屿,其中以克里特岛为最大。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克里特人已经从氏族公社演进到国家,有了类似于古巴比伦和埃及那样的政治组织。克里特文明最显著的特征是王宫的建造,每个城市国家都以王宫为中心形成。克里特文明根据王宫的建造分为早王宫时期和后王宫时期,中间以公元前1700年为界。克里特岛上的诸王宫屡建屡毁,原因可能是因为地震,也可能是因为内部起义而人为摧毁。至公元前1400年最后一次王宫被毁,遂不复重建。早王宫时期(公元前2000-前1700年)城市刚刚兴起,主要分布在克里特岛中部和东部地区。其中最著名的是北部的克诺索斯和南部的法埃斯特。到早王宫时代末期,克诺索斯已经统一全岛。此时已经出现文字,初为象形文字,后来发展为音节文字,即线形文字A,不过这已经是后王宫时代的事情。克里特岛上社会经济在此时也有重大发展,农业以种植谷物、橄榄、葡萄为主。手工艺品以精巧为特征,克里特人能制作一种薄如蛋壳的陶器,堪称一绝。商业方面,克里特人很早就从事航海与海上贸易。值得一提的是,克里特岛的防卫力量几乎全靠海军,各城市都不设防,这一点与东方各国的城址不同。早王宫时代末期,岛上许多王宫和城市都毁灭了,原因至今不明。
后王宫时期(公元前1700-前1380年),是克里特文明新的繁荣期,此时统治克里特岛的是克诺索斯的米诺斯王朝。各城市的王宫都重新修建,比以前更为宏伟。其中克诺索斯王富于公元1900年被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发掘出来,使这座湮没于地下3000多年的宫殿重见天日,这便是希腊神话中的“米诺斯王宫”。整个宫殿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布局不求对称,但求出奇精巧,所以有“迷宫”之誉。宫殿里有水管和浴室设备,墙壁上有琳琅满目的浮雕和壁画,陈列着精美的陶器、织物与金银、象牙等奢侈品。克诺索斯王宫在古代历史上是罕见的,充分表明了当时克里特文明的繁荣。
米诺斯王朝在爱琴海地区建立了海上霸权,控制了东部地中海的海上贸易网。当时的首都克诺索斯大概有10万人口,无疑是地中海上最大的城市。此外,在后王宫时期,克里特人的文字已经演进到线形文字A,这种文字至今未能得到解读。
公元前1450年左右,一批操希腊语的人占领了克诺索斯王宫,克里特岛突然遭到毁灭的灾难。后来,克诺索斯城虽又重建,但规模已远远不如以前。克里特文明衰落了,爱琴文明的中心转移到希腊本土的迈锡尼。
迈锡尼
迈锡尼人的语言属印欧语系,是从欧洲内部迁徙到希腊的。约公元前2000年,他们定居在伯罗奔尼撒半岛。此时的克里特已经进入文明时代,而迈锡尼人则比较落后,还没有出现国家。迈锡尼文明得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部的迈锡尼城。
克里特文明有两种文字,即象形文字和线形文字A,迈锡尼人的文字是线形文字B,后者由前者演变而来,是希腊文字最早的写法。如前所述,约公元前1450年,操希腊语的人在克诺索斯站住了脚,此后,他们放弃线形文字A,改用线形文字B,后来又把线形文字B带回希腊。
迈锡尼人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才成立国家,此后随着与先进文明地区的交往,迈锡尼的经济文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迈锡尼文明充分吸收了克里特文明,但也有自己的特点,如城堡都有巨石围墙,喜用马拉战车,崇尚武力,等等。
迈锡尼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一系列的城市国家,其中最为强大的是迈锡尼,此外还有斯巴达和派罗斯,以及中希腊的雅典、底比斯。迈锡尼城的遗址,主要是城堡,并有高大的城墙,这与克里特岛上的王宫有很大不同。著名的“狮子门”即是迈锡尼城堡的大门。在迈锡尼文明繁荣时代,有一件值得注意的事,这便是“特洛伊战争”。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讲的即是特洛伊战争的故事: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从斯巴达诱拐了美丽的王后海伦,回到特洛伊。此举激怒了希腊人,他们在迈锡尼王阿伽门农的率领下,去攻打特洛伊城。攻城战异常艰辛,十年不下,最后谋士俄底修斯献“木马计”,才打败特洛伊人。当然这只是传说,战争爆发的实际原因应为以迈锡尼为首的希腊诸邦与特洛伊在商业利益上存在冲突。
特洛伊战争之后,约在公元前1200年,另一支称为“多利亚人”的希腊人,侵入希腊中部和伯罗奔尼撒半岛。多利亚人的社会发展较为落后,他们毁灭了迈锡尼文明之后,并未建立国家,所以希腊本土出现了一段相对落后的时期,甚至连线形文字B也失传。这一时期称为“黑暗时代”,又因反映这一段时期历史的主要文献是《荷马史诗》,故又称“荷马时代”。
荷马时代
多利亚人入侵希腊中部和伯罗奔尼撒半岛,毁灭了辉煌一时的迈锡尼文明,使希腊地区的文明出现了长达300多年的倒退,直到公元前8世纪的古典时代,希腊诸城邦才再度兴起。
这一时期,我们了解历史的主要文献是《荷马史诗》,因而这一时期被称为“荷马时代”。荷马,约为公元前850年左右的人,传说他是一位盲的游吟诗人。荷马史诗包括两部作品《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部作品并非荷马一人独立创作,而是长久以来经过无数民间歌者的积累,最后经荷马修订完成的。
《伊利亚特》叙述了希腊人最后征服特洛伊城的经过;《奥德赛》描写的是参加特洛伊战争的英雄俄底修斯在战后漂泊海上十年,最后返回祖国的故事。《荷马史诗》既是研究荷马时代希腊社会的重要文献,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部不朽的作品。
荷马时代整个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与迈锡尼文明相比,是大大地倒退了,但有两点却值得注意:一是在这个时期希腊人学会了使用铁。地中海地区最早使用铁的是赫梯人,赫梯人在公元前13世纪被“海上民族”肢解后,其冶铁术遂在小亚细亚地区流传开来,但迈锡尼文明却仍不知道用铁,而是多利亚人在学会了冶铁之后,才把这一技术带入希腊地区,这对于希腊地区后来的发展有重大意义。二是多利亚人在整体文明程度方面虽不及迈锡尼人,但他们摧毁了迈锡尼暴君们的宫殿和城堡,为后来文明、自由的希腊文明扫清了道路。
公元前8世纪,希腊地区在爱琴文明灭亡后重新出现城市国家,荷马时代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