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历史速读
3917800000019

第19章 资本主义时代的来临(4)

马克思、恩格斯在致力于创立革命理论的同时,积极参加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他们确信,无产阶级要获得解放,不仅需要革命理论指导,而且需要有一个用革命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为了传播革命理论,他们于1846年初在布鲁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通讯委员会很快就同德国、法国、英国、比利时等国的共产主义者建立了联系,形成一个广泛的通讯网,彼此交换情报,讨论各国的共产主义宣传问题。为了建立革命的政党,他们十分重视对“正义者同盟”的争取。因为这个由德国的流亡者和工人建立的组织,在当时已发展成为有法、英、波兰和瑞士等国工人参加的国际性组织。但是,同盟的指导思想十分混乱,各种非科学的社会主义流派对它的影响非常严重。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同当时流行的魏特林的平均共产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真正的社会主义”以及蒲鲁东思想展开了斗争,使同盟中愈来愈多的成员和领导者接受了他们创立的革命理论,并决定对同盟进行改组。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恩格斯于1847年1月接受邀请参加了“正义者同盟”。接着,同盟中央发出“应该实行全面改组”的通告,宣布即将召开同盟的改组大会。

1847年11月25日,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伦敦召开,德、英、法、比、波、瑞士等国共产主义者都派代表参加。马克思和恩格斯分别作为布鲁塞尔和巴黎的代表出席了这次大会。大会通过了同盟的新章程,又将同盟的目的条文改为“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统治,消灭旧的以阶级对抗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和建立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新社会”。又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同盟的纲领。1848年2月,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的文献、举世闻名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

《共产党宣言》是国际无产阶级的第一个科学的战斗纲领,是一部划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共产党宣言》是世界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锐利的思想武器,是各国共产主义者共同的战斗纲领。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船坚炮利——资本主义国家的侵路奴隶贸易和瓜分非洲

从15吐纪中叶到19世纪后半期的奴隶贸易是西方殖民者掠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手段。奴隶贸易最早是由葡萄牙人开创的。15世纪末美洲新大陆的发现,“奠定了贩卖黑奴的基础”。随着西方殖民者在美洲殖民地经营的种植园和采矿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廉价的劳动力,于是便从非洲输入奴隶。从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下半叶,奴隶贸易发展到最猖獗的程度。17世纪中叶以后的150年间,奴隶贸易已经成为非洲与欧洲、美洲之间惟一的贸易活动。在贩奴活动的方式方面,除了存在“三角贸易”外,英法等国相继成立贸易公司,垄断对非洲的奴隶贸易。18世纪时,奴隶贸易成为世界最大的商业贸易之一。这时候,英国的世界殖民霸权最终确立了,黑奴贸易主要控制在英国手中。由于非洲黑人和美洲黑人奴隶坚持英勇不屈的斗争,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奴隶贸易逐渐趋向衰落。然而帝国主义列强在19世纪末又掀起了瓜分非洲的狂洲,企图把非洲变成工业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甚至是资本输出的场所。

1884年11月至1885年2月在柏林召开英、法、德、比、葡、意、美、西、俄等15个国家共同参加的会议,是为了解决各国争夺刚果的矛盾和其他问题,史称柏林会议。会议通过了《总议定书》,决定了刚果河河口的归属,并用三个“自由”保证了列强在刚果河流域的经济利益,这是瓜分非洲的一次分赃会议。会议后,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制定了侵略非洲的计划,对非洲进行疯狂的瓜分,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几乎侵占了整个非洲。法国侵占了******、阿尔及利亚、几内亚、马里、马达加斯加等;英国侵占了埃及、苏丹、尼日利亚及中南非的许多地区;德国侵占了坦噶尼喀和西南非洲等;意大利侵占了利比亚及索马里一部分;另外,西班牙也在西非、北非占领了一些地区。到19吐纪末20世纪初瓜分非洲高潮结束时,除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保持独立外,其他非洲国家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或“保护国”。瓜分奥斯曼的遗产

苏里曼去世后,奥斯曼的余成维持了近百年,17世纪中叶国势转衰。17世纪下半期,它与奥地利、波兰多次进行战争,1699年战败,签订了割让大片领土的条约。同时,由于从17世纪起,荷兰、英国侵入亚洲,又因为世界贸易转入公海,奥斯曼帝国丧失了大部分对外贸易,地中海几乎变成了一汪死水。l8世纪,奥斯曼帝国继续衰落。1730年和1731年首都两次爆发起义,表明了帝国统治的内部危机。1768—1774年及1786-1791年帝国在两次对俄战争中失败后,完全退入防御地位。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弱,俄、奥、英、法等列强都对“土耳其遗产”垂涎三尺,由此产生了所谓“东方问题”。

土耳其首先引起了强邻俄国的觊觎。从17世纪末到18世纪末,通过一系列战争,俄国夺取了亚速夫、克里木、库班、布格河和德涅斯特河之间的黑海北岸地区等,以致土耳其的疆域日蹙,国力日弱。法国、英国和几乎所有欧洲列强都在18世纪强迫土耳其签订了“特权条约”。这些条约规定了治外法权、特惠通商条件,成为欧洲列强对奥斯曼帝国境内各族人民进行殖民奴役的一种方式。

面对内忧外患,危机四伏的局面,奥斯曼帝国统治阶级内部的有识之士,力图实行改革。从18世纪起,经过塞利姆三世、马哈茂德二世和麦吉德苏丹等一个多世纪的改革,土耳其冲破了顽固的宗教壁垒,削弱了神权政治体制,然而改革最终还是失败了,并没有使帝国避免被奴役的命运。

改革的失败表明奥斯曼帝国已病人膏盲,单靠它自身的力最再也无法恢复生机。它已成为欧洲列强任意宰割的“近东病夫”。19世纪末奥斯曼帝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而且,帝国大片领土已被列强侵占,如法国占据了阿尔及利亚、******,英国夺去了埃及。先前的主要侵略者是英、法、俄,此时又增加了德国。1903年德国获得了修筑从柏林经伊斯坦布尔到巴格达的“三B铁路”的权利,列强在经济上已牢牢地控制了帝国各要害部门。为了反对落后的****统治及抵御帝国主义的奴役,从19世纪后期起,各族人民掀起了频繁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印度沦为殖民地

欧洲势力东渐印度始自15世纪末。1498年达·伽马的商船沿迪亚士发现好望角的航线到达印度马拉巴海岸的卡里库特。1510年,阿尔布奎克全部占领果阿,建立了葡萄牙在印度的殖民地。随后荷兰在柯钦等地也建立了据点。英国官商合营的东印度公司于1600年成立后,击败了葡萄牙和荷兰的海上军事优势,在苏拉特、孟买、马德拉斯、加尔各答等地站住脚跟。1757年,大盗克莱武利用孟加拉的内讧,在普拉西战役中取胜,为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奠定了基础。

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地位,是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完成的。1746—1749年、1751-752年、1756—1761年,英国和法国为争夺印度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战争,结果法国势力被排挤出印度。在印度,英国进行了4次侵略迈索尔的战争(1767-1769年、1780-1784年、1790—1792年、1799年)、3次侵略马拉特的战争(1775-1782年、1803年、1817—1819年),占领了南部和中部印度。1849年吞并旁遮普,完成了对印度的全部占领,印度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

英国东印度公司是英国侵略和掠夺印度的工具及殖民剥削的执行机构。在英国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就开始对印度进行赤裸裸的直接搜刮和抢劫。英国在18世纪后半期对印度的侵略和榨取,给印度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大量财富(1757—1815年共榨取lO亿英镑)流入英国,转化为资本,促进了科技发明的增加和许多贵重设备的普遍采用,加速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经过工业革命,到19世纪初,英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工业大国。英国资本主义破坏了印度自然经济社会,并且建设了西方式社会基础。英国殖民统治者不但使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遭受深重灾难,也损害了部分印度封建王公的利益。这激起了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这是一次由封建王公领导的、以印籍士兵为突击力量和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大起义。虽然起义失败了,但在印度民族运动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次起义具有明显的全国规模和全民性质,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者,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运动高潮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及周边国家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是清王朝统治下的独立的封建国家。农业和手工业的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清王朝为防范外国入侵,对外采取“闭关政策”。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英国迫切要求扩大其统治范围、改变对华贸易的不利状况,把古老的中国卷入世界经济的漩涡之中,对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先后签订了《南京条约》(1842年)、《天津条约》(1858年)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迫使中国割地赔款,并获得很多特权。西方其他列强也趁火打劫。美国胁迫清政府与它订立《望厦条约》(1844年),法国与清政府签订《黄埔条约》(1844年)和《北京条约》(1860年)。这些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奴役,封建势力对农民群众的剥削与压迫,中国人民生活悲惨。在这种形势下,洪秀全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发动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打击下,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持其统治地位,不得不妥协退让,以至于走上屈膝投降的道路。1861年8月,咸丰皇帝在热河行宫病死,其子6岁的载淳继位。慈禧太后与取得英国人支持的恭亲王奕暗中结盟,于当年11月发动宫廷政变,废除了顾命大臣们的职务,把实权攫取到自己手中。她还任命奕为议政王大臣,改元为“同治”。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起来,携手镇压以太平天国为中心的各地各族人民的起义和斗争。1864年6月1日,天王洪秀全逝世,7月19日,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在亚洲激烈地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使亚洲各国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在西亚,英国1878年发动侵略阿富汗的战争,把阿富汗变成了它的附属国;对伊朗,英、俄继19世纪前半期的侵略之后,进一步加强经济渗透,把伊朗的南部和北部变成了各自的势力范围。在东南亚,英国以印度为基础,征服了马来西亚的大部分,并于1886年兼并了缅甸;法国在19吐纪80年代侵占了印度支那的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美国通过美西战争(1898年),取代西班牙侵占了菲律宾。在东亚,日本强迫朝鲜于1910年签订了《日韩合并条约》,将朝鲜吞并。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还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义和团运动后,清政府被迫于1901年签订了《辛丑条约》,从此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拉丁美洲诸国

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美的殖民统治崩溃后,欧美列强,主要是英、美、德、法等国的势力便伸向了拉丁美洲。19世纪后半期,特别是70年代以后,它们加紧了对拉美的渗透,其中,以英、美最为突出。

英国早在19世纪以前就在加勒比海占领了牙买加、巴巴多斯、圭亚那等殖民地。拉美独立战争后,英国很快地取代了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拉丁美洲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力量,而且在整个19世纪一直保持这一优势。英国对拉丁美洲的经济渗透,主要采取贷款、投资、控制对外贸易和获得特权等方式来实现。1850年以后,英国在拉丁美洲进行更大规模的投资,例如建筑港口、铁路,开辟轮船航线,低价收购土地和利用廉价劳动力开发矿产等。英国资本先后控制了巴西的棉花、阿根廷的谷物和肉类贸易、墨西哥的银矿生产以及大多数国家的交通、铁路和港口等企业。1870年英国在拉丁美洲各国的投资金额达到8500万英镑,成为拉丁美洲的主要投资国和债权国。

美国一直觊觎拉丁美洲。1823年发表的《门罗宣言》表明美国政府把拉丁美洲看做自己的势力范围。《门罗宣言》公布后的最初几十年间,美国还处于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忙于开发本国资源,没有力量对拉丁美洲进行大规模的全面掠夺,甚至对欧洲国家入侵拉丁美洲的行动也置若罔闻。1828年,美国对拉丁美洲地区的贸易额不到1400万美元。到1830年,美国还没有过剩资本可供输出。但是美国却不放松对邻近的墨西哥进行侵略。在1836-1845年间,美国通过不光彩的手段从墨西哥手中夺取了得克萨斯。在1846-1848年间,又通过侵略战争从墨西哥手中抢去大片土地,相当于墨西哥全部领土的一半。

与此同时,欧洲列强也曾多次对拉丁美洲进行侵略和殖民占领。1833年英国侵占南大西洋福克兰群岛(即马尔维纳斯群岛)。1838—1840年间,法国军舰侵人拉普拉塔河地区,封锁了布宜诺斯艾利斯。1840年前后,英国扩大了洪都拉斯的殖民地。1845—1849年,英法又联合入侵拉普拉塔河地区。在19世纪60年代,西班牙再次威胁其前殖民地,向秘鲁开战,占领了生产鸟粪的岛屿中的一个,并炮轰了智利港口瓦尔帕莱索。1860一1865年,多米尼加共和国一度重新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1862年,法国军队开进墨西哥,并把奥地利大公马克西米连推上了王位,直到1866年法国军队被击败后才撤走。随着英、美等国殖民势力的入侵,拉丁美洲经济日益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之中,并且逐渐成为欧洲列强及美国的原料供应地和商品销售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