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尘封日记
3917000000021

第21章 中国的文明

在《文字学》的讲堂上,老头子又在发挥他的奇妙的见解,不,老头子随时随地是有着奇妙的见解发挥的。我们在这个堂上所用的课本,是许氏说文解字,可是我们很有几位是不买课本的,他今天查出来了。

“你的课本呢?”

“我不晓得是用什么做课本。”

“你为什么不晓得呢?”

“我还是昨天来。”

“唔。”于是他就走到讲台上去,写了《许氏说文解字》六个字。

“这就是我们所用的课本。”

接着他又问了两位。看看轮到我头上来了,我想“这老头子真可恶又要问我了。”果然不错,他走了过来。

“你的呢?”

“我没有买。”

“为什么不买?”

“我没有钱买。”

“不能不买的呀。”他又慢摇慢摆地走上讲台去了。

“世界上文字的源流分两大派:一种,是欧西各国的。一种,是我们中国的。中国的顶好!”

“日本呢?”我问。

“日本不能算数。”

“为什么呢?”

“日本根本是偷的中国的。”

他把铜框眼镜往上移了一移向底下问道:

“你们写楷字没有?”

我们摇摇头。

于是他用隔壁三十家都听得见的声音叫喊:

“六书条例,详载于说文解字一书。若习楷书而不读说文,则盲于六书之条例矣。况并楷书而不习乎!彼西洋只半书耳,何能比我文明耶?”

“我不懂这种意思。”老季说。

“为什么不懂!中国有象形、会意、谐音、转注、假借、指事,西洋就只有拼音,拼音算得一书么?”

“哈哈哈哈哈!”他笑。

“哈哈……”我们也笑。

【解读】

又到了老头子的课了,“我”也只能从他的课堂上找找乐趣,这天老头子要查课本,结果发现学生们没带课本,他说了说,但是语气不是十分严厉,他一直都这样,在他眼里,学生做错的或者不会的,他就要教育,而不是批评。他将世界上文字的源流分两大派:一种是欧西各国的,另一种是中国的。在他眼里,中国的要更好!“我”问了他关于日本的文化,被老头子说成是偷中国的,而后他又得意的说出中国的六书,大家都笑了起来。

这个老头子确实很有意思,怪不得他总记录关于老头子的课了,其实这节课可能很少有人买书,老头子这天不知怎么了,居然下来查教科书的情况,没有书的学生当然要编各种理由了,刚上课、忘带了等等,好像都是很好的理由。但老头子也不傻,他肯定能看出来,然而他看破却不说破,仍然坚持让大家买书来看。这是一种境界,无论他保守与否,这份睿智和豁达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这个学生是说了实话,没钱买,老头子信不信呢?我想他未必能信,能上得起学,自然也不会差这点书费了吧。要是他真想买书,无论从哪里省都会省下来的。

老头子推崇中国国学,其实他对外来的文化并不了解,只是潜意识里认为欧洲文学和中国文学最好,当然了,他所学了几十年的中国文学还是要高一筹的。其中谈到了日本,日本文化不仅都是从中国学去的,还有西方一些先进思想,要是日本一直向中国学习,那么此时不知道会是多么落后呢!一直以来,日本都是从中国学习,因为从前的中国文化科技先进,值得他们学习,但清朝末期的时候,中国已经腐朽了,这时日本看到了更为先进的西方列强,并从他们那里学来新的知识。这是值得赞扬的一面,取其精华,去其糟耙,这样无疑会令一个国家民族迅速地进步。

然而我不得不说,清末和民国初期,中国从日本也学到了不少,这是实话,孙中山就多次去过日本,学习他们先进的科技和制度,由此可见,谁也不能永远都是强者,事物都有其发展规律,从弱到强,并由盛而衰。

至于六书那里,老头子更加赞颂,谁不希望自己的家国、文化厉害呢!东西方思想不同,其实有些事是无法比较的,或者说不能简单的说谁高谁低,凡事都要辩证的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