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尘封日记
3917000000020

第20章 我也要革命了

为了又要交伙食费,我不得不跑一次上海了,我乘了公共汽车,一直坐到新世界,在新世界再换上一路电车。从车窗里望去,满街只看得见大廉价的旗帜飘扬,旗帜的下面,涌现着无数的人头:扒手,报贩,男人露着饥渴的眼睛,女人扭着华贵的屁股,跳舞的腿。

“一个人应该有钱的呀!”忽然在我脑子里浮现了这样的意识,这个意识,到有点像嘲笑自己样。

浮云轻轻地飘过先施公司的屋顶。电车驶了过去,将大公司和人群丢在后面,在我心里暮地感到一种寂寞:“多热闹的都市呀!而我正像一个被遗弃者一样,为了借得饭钱忙碌。多不平的事情呀!”我忽然又有点兴奋,像要革命了一样。

找到朋友家里,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在他那里借到了十块钱。十块钱,又可以维持得一些时了。

回来的时候,在天通庵下电车,步行回校,一路上的房屋,没有见到半间完整的,但是这个剥削我们的学校,却并没有丝毫被破坏的痕迹!

回到学校里将钱交了伙食帐,又伏在桌子上写家信。信里面的内容,是说这个学校很好,我在这里也很好,只是太穷了,如果家里要迟到二十天不来钱,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我跑到江湾镇上去寄了快信,回来的时候,天快黑了,老远看见学校里薄暗的灯光,心里发生一种非常憎恨的感觉。

赶到自己吃饭的地点,正是他们预备吃饭的时候,我坐下来,一面吃饭,一面听他们谈着同舞女的趣事。……

进自己房里来脱掉衣服去洗了一个澡,疲倦得不想做一点事,看看对面老季还在埋了头写东西,我自己感到一种惭愧。

“一锄头挖不出井来的,不要惭愧吧,睡了觉便忘记了的。在这一切都使人感到贫乏的环境里,是不该有做学者的希冀的。”

我在这样对自己的安慰中,渐渐地入睡。

【解读】

这没过多少天,他的伙食费又不够用了,只好去上海向朋友借钱,他途中看了许多事物,引发了内心的感想。他认为自己应该有钱,想着想着,感到自己十分贫困,应该去参加革命了,他当时也就是想想,并没有真的要去。等回到了学校将伙食费交完,又给家里写了封信,当然主要目的还是要钱。等晚上快睡觉时,他看到老季一个人在写文章,又有了感悟,说起来,他这一天的感悟还真不少!

由于学校的剥削,他不得不出去借钱,他选择去了上海。到了这里,他看到了很多事物,激进的,堕落的,和各种各样的人。他应该是想到了享受,他认为目前这种生活太过无聊,相信每一个人在年轻之时都想到过这点。享受,是多么美妙,你可以不去奋斗就能过上高物质生活,所以他想到应该要有钱,在这个只谈钱的社会,就应该有钱,没钱就没有物质享受,没有地位没有女人。我想他一定很痛苦,总是处在矛盾之中,他不想让自己的灵魂彻底麻木,却又不得不忍受着贫困的煎熬,这是怎样一种心情啊!

他是处在社会底层的人士,在那个激进的时代,自然会想到革命,革命都是谁能去做呢?只有生活不能温饱的人,或者一些野心家,当然还有无私奉献、为了解救众生的人,但从数量上来说,还是生存难的人居多。革命总是会存在的,每个时代都有,社会在进步着,每一个政权都有腐败衰亡的时刻,这时就是要革命,又重新建立一个政权。所以咱们国家才会有那么多朝代,让人记都记不住,谁敢保证自己的后人就一定能不腐败呢!

当他看到老季在写文章时,有了一些愧疚,这愧疚是因为他没有写文章,没有履行一个文人的职责。一锄头挖不出井水来,这是他在安慰自己,他不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并为这种胆怯开脱,这是中国人的内心写照。为什么会有群体漠视的现象?就源于中国人那颗胆怯奴性的心吧!人多力量大,可是更多的人不愿意做出头鸟,不是有句话说得好,叫做“枪打出头鸟”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