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国之高干传奇
3894300000025

第25章 夜访孙资

当孙资从县府出来,回到了自家府中的时候,已经是一身疲惫,当他回想起县府中贾逵与夏侯渊对峙的情景,心中就充满了无奈和烦恼,不禁发出一声忧叹。

忙活了一晚上,孙资此刻也是一阵阵的睡意袭来,只想好好的睡一觉,至于明天会发生什么事就明天再说。

当孙资进入屋内,点起火烛,准备下榻的时候,忽然眼角一瞥,只见被烛光所照亮的地方有一道模糊的黑影,孙资是个细心谨慎的人,他清楚的知道屋内的规格以及家具的陈设是不可能反射出这道黑影的,那么这道模糊的黑影究竟是什么,答案也就呼之欲出。

不过饶是孙资定力再好,在发现的时候也是经不住浑身一颤,本想装作若无其事的离开,但同一时刻一条身影闪出,以极快的速度扣住了他的喉咙,使得他连惊呼救命的机会也没有。

随即,又是一道身影出现在孙资的面前,手中长剑闪烁着森寒的光芒抵在孙资的眉心间,杀气弥漫,隐隐有一击毙命之势。

突然出现的两道身影,不仅身手高超,还杀意尽显,别看孙资平时机智深沉,在敌军面前能保持面不改色,但说到底也只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生,在这种环境还是被吓了一跳,紧张的不得了。

对方明显是有备而来,黑巾蒙在脸上,一双眼睛在烛光的照映下透着阴狠之色,并且能悄无声息的进入自己府中,准确无误的找出自己的下榻之屋,明显就是熟悉自己之人。

这一刻,已经被制住的孙资想了很多,然而随着对方久久不下杀手,孙资也终于平复了自己的内心,冷静之余机智的一面又展现了出来,马上又猜到对方虽然杀意,却没有杀心,

渐渐的,孙资的这种猜测也变成了肯定,因为他深切的明白,如果对方真要杀自己,必须会在出手的那一刻就将自己击杀,如此拖延时间只会产生等多的变数,想来对方也不会愚蠢到这种程度,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对方只是想挟持自己。

为什么要挟持自己,那必然是有所求,甚至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需要自己做为依仗,有了这个答案之后,孙资的心态立马一变,镇定自若的形象又回到了他的脸上,甚至眼神看向对方还充满了戏谑,似是在故意激怒对方。

两道黑影微微一滞,显然反应还有所不及,不明白前一刻还是心惊胆战的孙资,为什么现在神色从容,丝毫不怕死亡的威胁。

然而,孙资接下来的动作更是出乎两人的意料,只见孙资伸手握住剑头,用力的向自己的眉心方向使劲,一副不要命的架势。

持剑之人下了一跳,连忙收劲,但又怕太用力伤到孙资的手,因此只能保持住剑身不动,双方也在互相较劲之余僵持下来。

此刻,双方比的就是耐性,看谁先把持不住主动退却,谁先示弱,那么在接下来的阶段中必将会被对方掌握主动。

扣住孙资喉咙的那人,看着孙资眼中的自信,就算再傻也明白过来这个局已经被对方看破,也知道对方在打什么主意,因此气势一泄,手也收回,向着孙资低沉道:“你赢了,松手吧!”

孙资见此,也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在还不明白对方到底是谁,有什么目的之前,逼得对方太紧,倒霉的只会是自己,因此很是识趣的松手,但脸上还是不由的浮现出胜利之后的得意。

持剑之人见孙资终于松手,心中也是松了口气,然后眼神与另一人对视,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无奈,不禁微微苦笑。

两人倒也不避讳,直接当着孙资的面撤下面上的黑巾,对孙资而言赫然是两张熟悉的面孔。

持剑之人自然是张琰,另一人则是当日在城下与张琰对战的张晟,孙资见了之后差点就惊呼出来,不知道这两人怎么会在一起。

不过孙资心思灵敏,见张琰跟敌军将领在一起,明显的就察觉到张琰已经叛变,至于他们俩来自己这里,摆明了就是拉自己下水,加入这叛变的队伍,虽然孙资还有些不明白自己有什么可利用之处,但这并不妨碍在如今的情况下,自己已经牢牢的抓住主动,并不怕对方再做出威胁自己的事。

“两位深夜来访,有何见教?”虽然危险已经解除,但原本就已经很疲累的孙资,又被一番惊吓后,身体状况早已经支撑不住,不得不为自己倒了一杯安神茶,然后坐在塌下,旁若无人的喝了起来。

面对孙资这种有持无恐的态度,张晟二人暗暗皱眉,他们原本的打算是威吓一番,使得孙资委曲求全,事半功倍之下,然后再逼降孙资,可是现在的情况,让他们有种束手无策的憋屈感。

“孙大人,张某今日前来是想请孙大人助我军一臂之力,还希望孙大人不要拒绝。”张晟没有开口逼降,他也看出来对方明显不会吃自己这一套,但言语中还是带着丝丝威胁之意。

果然如此!孙资心中暗腹,言道:“孙某不才,不知张将军为何要劝降于我,需知我只是一名计吏,手中毫无兵权,其能耐还比不上张琰将军。”

张晟笑道:“孙大人太过谦虚了,渑池内谁不知道孙大人是贾逵的左膀右臂,虽只是一名计吏,但其地位恐怕不在县丞,功曹之下。”

孙资眼中一阵闪烁,呷了几口茶,沉默了好久才道:“不知张将军要我干什么?”

张晟道:“孙大人是贾逵的亲近之人,可以自由出入贾逵府邸,拿一张调令对于孙大人而言应该轻而易举吧!”

“调令?什么调令?”孙资微微一顿道。

“城防调令!”张晟一字一字道。

孙资脑经一转,就知道对方想要干什么了,但还是一脸讥笑道:“你莫不是想让张琰将军为内应,趁机骗开城门。”

张晟闻言点点头。

孙资继续以讽刺的目光看着两人,道:“张琰被削了兵权,手中已无兵马,拿什么骗开城门?”

张琰有些不服的说道:“我手下还有亲兵百人,完全可以鱼目混珠,骗取一处城门驻防,接应高刺史入城。”

孙资微微一想,觉得这计划虽然有很大风险,但还是有可行性,心中经过几番挣扎,才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道:“如果我帮你们,高刺史能给我什么官职和好处?”

孙资的这句话听得张晟二人一愣,过了许久张晟才有些迟疑和有些不敢相信的小声问道:“你什么意思,你投降了?”

孙资风轻云淡的点点头,仿佛对自己投降之事丝毫不以为意。

得到了肯定答案之后,张晟的脸色豁然大变:“你投降了?你怎么这么轻易的就投降了,亏你还是一个书生,竟然毫无廉耻之心,说叛变就叛变,实在是白读了那些圣贤书。

孙资脸色一变,变得极为难看,即便是他涵养再好,定力再强,但是被人这般言语侮辱讽刺,也让他有一种亲自操刀砍死对方的冲动。

张琰虽然也很诧异孙资投降的从容干脆,但情绪还算相对稳定,连忙出手拉住了已经不在状态的张晟,歉意的向孙资一笑,道:“彦龙千万不要生气,这家伙就是个憨子,你可千万别跟他一般见识。”

孙资心中气急暴怒,但也不得不按捺下来,在使劲的喝了几口茶,迫使自己冷静下来后,才道:“既然已经交待清楚,那么张晟将军就先回去通知高刺史,待一切商榷之后,再做行动,不过我还是认为这计划太过冒险,需知城内各部兵马足有三千之数,另有夏侯渊部剩余的千余精骑,就算高刺史能够顺利入得城内,但双方难免还要暴发一场激战,不管谁胜谁负,折兵损将都是难免的,从大局上来讲,对高刺史一方极为不利。”

此刻张晟气也顺了,但脸色依旧不太好,因此没好气的嗯了一声,算是应了。

孙资没有理会张晟,反而回想起在县府时发生的状况,低眉思忖,自言自语道:“贾逵与夏侯渊因为意见不合,双方关系僵持,如果能利用一番的话……”

张晟心中已经把孙资定义为毫无忠义的小人,因此不待见他,所以在得到了肯定答案之后,就已经打算离开了,不过在临走的时候,张晟还是压不住心中疑惑,没好气向孙资问道:“姓孙的,你为何要如此帮我们,是否别有企图。”

孙资洒然一笑,道:“在下跟太原王凌相交莫逆,这理由足够吗!”

张晟和张琰自然不信,不过并没有继续追问下去,告辞一声就乘着黑夜翻出了院落。

孙资看着两人离去的背影,怔了好久才回过神来,接着才陡然发现背后已经湿了一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