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会赏识,孩子最优秀
3876800000014

第14章 读懂孩子的心(4)

孩子的脸红了,她在以前的学校也经常被老师喊到办公室,因为她学习成绩不好,经常影响本班在年级的排名,当时的班主任很着急,经常埋怨道:“我每天早出晚归,对该班费尽心血,就偏偏倒霉,摊上这么个差生。”因此,她每到老师的办公室都是心惊肉跳,这次出乎她的意料,她使劲地点点头。于是老师找了篇文章给孩子读。

孩子读后,老师由衷地说:“太好了,读得这么深情,你真的很有朗读天分,要是声音再高一点点就更好了。”

孩子大受鼓舞,蹦蹦跳跳地出去了。

第二天,孩子又来朗读,果然声音高了许多,老师大加赞赏。

第三天,老师问,明天你敢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站起来大声朗读吗?

“敢。”女孩朗声回答。

第四天,女孩果然勇敢地站起来朗读了课文,声情并茂,同学们都很惊讶,老师带着大家鼓掌。

女孩一天天活泼起来,成绩有了质的飞跃,朋友也多了起来……孩子的自信无论对孩子的学习还是一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作为老师,应最大限度地培养和保护孩子的自信心。

飞飞发脾气肯定有他的理由

请看发生在婷婷聋童学校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角比较“特殊”。前面曾提到的那个被打得眼泪也流不出来的孩子名叫飞飞,在和我谈话后,他就铁了心不想回河南上学了,要留下,父母哭笑不得,只好答应他这个要求。于是,他成了婷婷聋童学校的特殊孩子,因为他是这里唯一的健康生。

飞飞是个典型的厌学孩子,他从“厌学”到“厌学校”,发展到后来动辄与学生“打成一片”,结果成了学校里人人讨厌的“坏孩子”。回到家里,一塌糊涂的学习成绩更招来父亲的一顿饱打。对于已成为家常便饭的体罚,飞飞已麻木到哭也哭不出来的地步。

平常的钥匙打不开不平常的锁。对于这样的孩子,在人格上要平等对待,相信他的潜力,尊重他的生命,必须用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心态来感化他。

有一次,他狂风暴雨般地把桌子、凳子和柜子全移了位,尽管同室的聋童学友们活泼有余,但还是被飞飞的调皮惊呆了。当老师赶来时,飞飞高高地站在桌子上,一副谁也不怕的表情。出乎意外的是,老师却用柔和的声音对有些愤怒的孩子们解释说:“飞飞发脾气肯定有他的理由,我们相信他会把东西归位的。现在我们出去玩一下,让飞飞同学冷静一下。”

融进去,诱出来。面对孩子,既要看到孩子的优点,也要接纳孩子的缺点,只有走进孩子的心灵,才能帮助孩子改掉缺点。

当老师半个小时后回来,发现一切都复归原位了。三天以后,飞飞“旧病复发”,老师却表扬了他,说:“飞飞有进步,上次移动了桌椅、书架,这次却只推倒了桌子,大家是不是该给他鼓掌呢?”同学们热烈鼓掌。

飞飞很不好意思,立即把桌子摆好。哪怕取得一点点微小的进步,老师也由衷地赞叹。

第三次发脾气,恰好在阳台上,老师又一次表扬了他:“飞飞怕影响大家学习,而跑到阳台上发脾气,这是一大进步。”

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反而逐渐少。飞飞的成长证明了赏识教育的这个观,存。

在老师一次次的给面子、给台阶中,孩子渐渐找到了好孩子的感觉,找回了自尊和自信。

飞飞到了聋童学校后,还逐渐暴露出一个不好的习惯一喜欢翻别人的东西。第一次是溜到园长办公室将每个抽屉都“清理”一遍,并拆开了所有孩子助听器的备用电池,让校方一下子损失了几百元,但老师再次出乎意料地原谅了他,把小家伙感动得眼泪汪汪。

可就在他再次忍不住拿别人钥匙时,怀着巨大失望的老师给了他一个耳光,这是老师入园以来第一次打孩子。老师后悔了,哽咽着对飞飞说:

“老师不该打你,可你记住,老师只打你一个耳光,是为了以后你少挨别人几百个耳光。”

赏识不是不可惩罚,而是可以更大胆地批评,前提是双方够朋友,没有情感交流的障碍。

现在的飞飞完全变了。在2000年的新年晚会上,他随口表演了一个唱歌节目:“我要上学校,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我喜欢背书包。”

他已经走出了厌学的阴影,喜欢读书。在他本子上,有这么一句话:

“今天好过昨天,明天好过今天,未来好过明天。”飞飞说这是老师教他的,他会一直记在心上。

以前,飞飞对学校只有痛苦的回忆,而现在体会到在学校的快乐,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飞飞的进步,充分体现了赏识教育的思想观念和操作方法。承认差异,对待“特殊”的孩子要有“特殊”的政策。允许失败,当面对生命时,孩子犯的每一次错误都应该被看作是成长的必然过程。抱怨让孩子的无形生命跪着,而赏识让孩子的人格站起来。

六、学会赏识

黎明前写下“学会赏识”

赏识教育是怎么形成的呢?

赏识教育应该说是在志愿者当中诞生的。

赏识教育的第一个志愿者是曾任南京红花镇党委书己的李广明。

当时我在红花镇作报告时,中场休息,家长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过道上站满了人。

报告会结束后,李书记激动不已,说这是30年来他听到的最好的报告,这种教育思想关系到家庭的和谐、民族的振兴,只有每个社会细胞和谐了,国家的精神文明才能上去,并当场表示愿意成为赏识教育的志愿者。

杨瑞清校长是赏识教育的又一位热情的志愿者,是我俩共同确立了赏识教育理念。杨瑞清是全国青联委员、南京古南都陶行知小学的校长。他是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师德先进个人。他一直在学习、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

1995年他经人介绍听了我的一场报告,只听了半个小时的早期教育,就非常激动。

他是一位非常有追求的青年。毕业分配时,本可以留城,但他坚决要求去农村普及乡村教育,最大的心愿是让农民的孩子也能受到最好的教育。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在乡村创办了一所行知小学,圆了一个美丽的梦。

有一天晚上,我和杨校长谈论教育,聊到了深夜,灯关了,仍抑制不住兴奋,还在继续探讨。

从一个周婷婷的成功到一批周婷婷式的早慧聋童,从听障孩子的成长到健康孩子的转化,从孩子心灵的舒展到家长心态的回归,我们畅所欲言,而谈话主题是: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恰当表达心中早已认定的教育理论,来概括这一系列成功的教育实践呢?

当今社会是学习文化的社会,只有终生学习才能生存,于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学会生存”的理念,面对日趋严重的道德危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提出了“学会关心”的理念,引起了教育界极大的关注。

我们认为,当今中国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无数家长、孩子充满了抱怨、焦虑,是否应该大声疾呼“学会赏识”?讲到这里,杨校长激动得来不及开灯,摸黑在笔记本上写下了四个大字一“学会赏识”。

一缕曙光驱走了心中的黑暗,照亮了一片清澈的前程,赏识教育在那天清晨诞生了。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

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无形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

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流的桥梁。让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还孩子金色的童年。

赏识教育,是每位家长都使用过,无意中又遗忘的教育;是让家长捡回“宝藏”,回归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心态的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方法,是让家长成为教育家的教育;更是使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

赏识教育,是让家长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是让家长和孩子生命和谐、两代人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是家长在享受中教、孩子在欢乐中学的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家长日日赞叹的教育。

赏识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看得起”,对孩子而言,就是“你真棒,你真行”,这是让孩子快乐成长的奥秘。

赏识教育的图标是竖起的大拇指,在大拇指里面有一张生动活泼的笑脸,仿佛孩子受到赏识后发出的会心一笑,一个赏识的微笑,就像阳光照在含苞待放的花朵上,对一个渴望赏识的孩子而言,这很可能是孩子一生的转折点。

发自内心地对孩子笑一笑,好吗?因为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