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的智慧
3832800000018

第18章 领导者的戒律(2)

娄师德对人宽厚谨慎,触犯了他也不计较。他弟弟去做徐州刺史,准备起程,娄师德对他说:“我位及宰相,现在你又去做徐州的刺史,我认为荣宠太深了,恐怕要遭人嫉妒,你准备怎样自勉呢?”他弟弟跪着说:“从现在起,如果有人吐口水到我脸上,我把它擦掉,哥哥大概不会忧虑吧。”娄师德满面不高兴并严肃地说:“这就是我所担忧的地方,他人吐口水到你面上,他是愤怒你,你擦去它,就违逆了他的意思,所以他更加恼怒你,口水不要擦去,让它自干。”他弟弟当时笑着接受了。从他人的口水吐到脸上让它自干,可见娄师德的容人度量。

武则天对狄仁杰说:“你在汝南,很有善政,你想知道诬陷你的人的名字吗?”狄仁杰说:“您认为我有过错,请指出来我好改正它。我不知道我自己的过错,这是我的不幸,我不愿意知道诬陷我的人的名字。”武则天很是赞赏他。这种不愿知道诬陷自己人的名字的做法,就是对人的雅量。

李世民曾经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为了自己,为了企业的发展,我们应该向历史中的狄仁杰一样的人物学习,使自己变为一个有雅量的人。

沽名钓誉要不得

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谁也不想默默无闻地活一辈子,所谓人各有志,就是这个意思。自古以来胸怀大志者多把求名、求官、求利当作终生奋斗的三大目标。三者能得其一,对一般人来说已经终生无憾;若能尽遂人愿,更是幸运之至。然而,从辩证法角度看,有取必有舍,有进必有退,就是说有一得必有一失,任何获取都需要付出代价。问题在于,付出的值不值得。为了公众事业、民族和国家的利益,为了家庭的和睦,为了自我人格的完善,付出多少都值;否则,付出越多越可悲。我们所说的忍名让利,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提出的人生命题。在求取功名利禄的过程中,奉劝诸君,少一点儿贪欲,多一点儿忍劲,莫为名利遮住眼。

说起容易做起难,如何才能做到莫让名利遮望眼呢?首先就是要忍恶,求美誉。

客观地说,求名并非坏事。一个人有名誉感就有了进取的动力;有名誉感的人同时也有羞耻感,不想玷污自己的名声。但是,什么事都不能过于追求,只要过分追求,又不能一时获取,求名心太切,有时就容易产生邪念,走歪门。结果名誉没求来,反倒臭名远扬,遗臭万年。君子求善名,走善道,行善事。小人求虚名,弃君子之道,做小人勾当。古今中外,为求虚名不择手段,最终身败名裂的例子很多,确实发人深思;有的人已小有名气,还想名声大震,于是邪念膨胀,连原有的名气也遭人怀疑,更其可悲。

在中世纪的意大利,有一个叫塔尔达利亚的数学家,在国内的数学擂台赛上享有“不可战胜者”的盛誉,他经过自己的苦心钻研,找到了三次方程式的新解法。这时,有个叫卡尔丹诺的找到了他,声称自己有千万项发明,只有三次方程式对他是不解之谜,并为此而痛苦不堪。善良的塔尔

达利亚被哄骗了,把自己的新发现毫无保留地告诉了他。谁知几天后,卡尔丹诺以自己的名义发表了一篇论文,阐述了三次方程的新解法,将成果攫为己有。他的做法虽然在相当一个时期里欺瞒住了人们,但真相终究还是大白于天下了。现在,卡尔丹诺的名字在数学史上已经成了科学骗子的代名词。

宋之间、卡尔丹诺等也并非无能之辈,在他们各自的领域里都是很有建树的人。就宋之问来说,即使不夺刘希夷之诗,也已然名扬天下。糟的是,人心不足,欲无止境!俗话说,钱迷心窍,岂不知名也能迷住心窍。一旦被迷,就会使原来还有一些才华的“聪明人”变得糊里糊涂,使原来还很清高的文化人变得既不“清”也不“高”,做起连老百姓都不耻的肮脏事情,以致弄巧成拙,美名变成恶名。

其实,求名也算不上有过错,关键是要如何去求。如果你一味地追求名誉,那样,必然要走上沽名钓誉,欺世盗名之路,其结果是可悲的。

有时,既未沽,也未钓,更未盗,美名便戴到了自己的头顶,这又当如何呢?

唐朝诗人宋之问,有一外甥叫刘希夷,很有才华,是一年轻有为的诗人。一日,刘希夷写了一首诗,曰《代白头吟》,到宋之问家中请舅舅指点。当希夷诵到“古人无复洛阳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宋之问情不自禁连连称好,忙问此诗可曾给他人看过,刘希夷告诉他刚刚写完,还不曾与人看。宋之问遂道:“你这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二句,着实令人喜爱,若他人不曾看过,让与我吧。”希夷言道:“此二句乃我诗中之眼,若去之,全诗无味,万万不可。”晚上,宋之间睡不着觉,翻来覆去只是念这两句诗。心中暗想,此诗一面世,便是千古绝唱,名扬天下,一定要想法据为己有。于是起了歹意,命手下人将刘希夷活活害死。后来,宋之问获罪,先被流放到钦州,又被皇上勒令自杀,天下文人闻之无不称快!刘禹锡说:“宋之问该死,这是天之报应。”

生活上不应该沽名钓誉,工作上更不应该沽名钓誉。别人的功劳,你要去抢,那行吗?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所以,美名誉是自己干出来的。

做领导要有勇有谋

人们都看过《水浒传》,其中李逵就是十足的有勇无谋之人,他骁勇善战,可就是缺少计谋策划,所以在人们心目中他只是一介武夫,非雄才大略者。什么才是雄才大略呢?不妨浅述清朝皇氏史。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统一的王朝,满人的当政,给中国政坛注入了新的血液,带来了许多新的气象。

历史已经说明,游牧民族身上的外向进取因素相比于农业民族保守封闭的特性,更能推动历史的进步。

而且,清朝前期的皇帝个个好学勤政,聪明能干。他们综合满汉文化受到完整的汉学教育,游牧民族的身份使他们又有马上皇帝的骁勇善战,可谓个个都文武双全。

在清朝所有的皇帝之中,康熙是最年轻有为的一位,也是最能干的一位。他八岁即位,十四岁亲政,开始大展宏图。可以说,清朝政治基础的建立,是在康熙二十年以后的事。

由于多尔衮和顺治帝在位的时候,只是忙于确定对汉人的统治政策,戎马仓皇,兵事不断,难以做出有积极建设性的成就,直到康熙之后,才形成盛世局面。

智除鳌拜和平定三藩之乱,最能看出少年康熙的政治智慧和眼光。

康熙即位之初,辅政四大臣之一的鳌拜结党专横,权倾朝野,康熙早不满意却也奈何不得。在鳌拜擅自杀了四大臣中的苏克萨哈以后,康熙才决心铲除鳌拜。

当时,康熙手中能够凭借的力量不多,仅仅是经常和他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康熙就让他们在宫中学习武功,等到鳌拜上朝时,趁其不备,叫藏在后面的伙伴一起上去把鳌拜抓住,以大罪三十款处罪。朝中政治才气象一新。

如果说铲除鳌拜多少还有运气的成分,那勇于削藩则让人感受到康熙的雄才大略。

清朝建立以后,八旗兵主要驻守在北方及江浙、福建。两广和西南云贵暂让给汉人藩王来镇守。藩王在自己的辖区之内,控制着地方的行政及财政,俨然是个独立王国。中央派驻的官员根本制衡不了。三个藩王中,又数平西王吴三桂势力最大,其尾大不掉之势,成了满清统治的心腹大患。

康熙二十岁时,毅然决定“撤藩”,激起三藩的叛变。吴三桂成了叛变的首领。叛军势力一度占据南中国及川陕部分地区,形势险恶。

康熙坐镇宫中指挥若定,双方激战长达八年,最后以康熙大获全胜而告终。

作为在深宫里长大的年轻皇帝,居然能把身经百战的老将吴三桂击败,从中可以看出康熙的胆识及领导才华。

士兵无谋有将帅率领,将帅无勇无谋又有谁来率领呢?少则几十,多则上万的士兵的身家性命都在你的手里,所以将帅不可无谋。今天的领导,也一理同然,无谋便会给企业和职工造成重大损失,要慎之慎之。

远离安逸戒除嗜欲

古人日:“嗜有所专,则奸徒而入;长有所属,则感由之生。”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有嗜好,那么小人就会借以讨好;如果长期偏听偏信,那么就会被蒙骗,做官从政之人更是如此。

战国时期,齐国要发展强盛,邹忌为了说服齐威王,以自己亲身的故事对齐王进行劝谏。邹忌进朝廷去拜见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没有徐公漂亮。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小老婆惧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求助于我,都说我长得比徐公漂亮。现在齐国的国土方圆有一千里,城市有一百二十座。宫廷里的妻妾和身边的随从人员没有哪个不偏爱您的,朝廷里的臣子没有哪个不惧怕您的,全国的人没有哪个不有求于您的,这样看来,您受蒙蔽很厉害啊!”威王说:“您说得好。”

威王于是下令说:“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失的,受上等奖赏;能够上奏章向我进谏的,受中等奖赏;能够在街市和廷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中的,受下等奖赏。”这个命令下达后,许多臣子都来进谏,各国均来朝齐王。齐国一时强大起来。

为此,古人曾警告世人“徇功利者,不虞谄诈;溺鬼神者,独觉形声”一个人如果沉溺在一片谄媚之中,那么他们就会被追名逐利的人所蒙蔽,丧失判断力。邹忌所懂得的道理正是今天从事领导工作的人们所应该了解的。

一个人的嗜欲太强,就会失去理智。古时候在青丘山上,住着一只九尾狐,兴妖作怪,找到死人的头骨戴在头上,祭拜北斗,以向上帝求福。老狐见了就对九尾狐说:“死的头骨,胜秽,是死砾所没有的,不能戴啊。上帝威怒不能冒犯,若不改悔,你必遭大祸。”但九尾狐一意孤行,最终导致自己的覆灭。

正因为是嗜欲伤人,所以历代圣贤都能够主动禁止淫逸,远离嗜欲而成就大业。

从前夏禹的女儿命令仪狄酿造美酒,送给禹帝。禹帝饮了觉得味道很美,于是就疏远仪狄、戒绝美酒,说:“后世的君主一定会有因为饮酒而使他的国家灭亡的。”齐恒公有一次在半夜里感到吃得不足,易牙就煎熬烧烤食品,献给桓公,桓公吃得很饱,直到天亮还没有睡醒。于是说:“后世的君主一定有因为贪吃美味而徇私枉法导致国家灭亡的。”晋文公得到美女南之威,三天不上朝听政,于是就把南之威推而远之。说:“后世的君主一定有因为好色而使他的国家灭亡的。”楚王登上强台观看得忘乎所以。于是就对着强台发誓不再登了说“后世的君主一定有因为迷恋山水的景色而使他的国家灭亡的。”

古人尚且知道治国应不忘艰难,远安逸戒嗜欲,今人能不警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