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虽做得不错,“众人看了,都称奇道妙”,可明明说的是猜谜,但是薛宝琴把这十首诗作出来以后,也没有人猜出来谜底,更古怪的是从此就没有再提起过。曹雪芹也没有在书中明示或暗示过这十首怀古诗的谜底。那么,这十首怀古诗的谜底究竟是什么?很多人为此绞尽脑汁,但是一直以来也没有一个真正具有说服力的答案。现在通行的观点认为,这十首诗实际上就是《红楼梦》的“录鬼簿”,是已死和将死的大观园女儿的哀歌。十首怀古绝句,名为“怀古”,实为“悼今”;名为“灯谜”,实为“人生之谜”。有专家认为,在《红楼梦》之中,虽然各个“钗”在“薄命司”内都有判词,但是并不表明所有人都是早夭。从曹雪芹的本意来讲,早夭的人应该只有秦可卿、金钏儿、晴雯、香菱、林黛玉、贾元春、贾迎春、王熙凤、李纨等十个人(当然,那些和宝玉无关的人物不在内)。而这十首怀古诗就是这十个人的哀歌。
赤壁怀古
赤壁沉埋水不流,
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
无限阴魂在内游。
《赤壁怀古》是十首怀古诗中的第一首。《赤壁怀古》写的是封建大家庭衰败的全过程。贾、王、史、薛四大家族虽然是名门望族,但在衰败以后,都难逃苦难的命运,死亡累累,恰如赤壁中曹家人马之“一败涂地”。实际上,赤壁之战还是有很多东西可以发挥的,但是这首怀古诗却句句珠玑,口口声声和一个“死”字分不开,写得十分阴森凄惨。赤壁之战的败者是曹操,这也许是在暗示作者自身的命运,因为作者本身也姓曹。作为怀古诗的第一首,《赤壁怀古》把那种悲凉气氛熏染到了一定的程度,实在是起得很高!“无限英魂在内游”一句不仅暗示了贾府上上下下的人的命运结局,又是下面各首内容的提示。
交趾怀古
铜铸金镛振纪纲,
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
铁笛无须说子房。
有专家认为,《交趾怀古》是在写贾元春。“铜铸金镛振纪纲”中的“铜铸金镛”隐指宫闱,语出汉代张衡《东京赋》中的:“宫悬金镛”。另外,南齐武帝则置金钟于景阳宫,令人闻钟声而起来梳妆,要宫妃黎明即起,就是为了“振纪纲”,这正好是在暗示元春的身份和地位。“铜铸金镛振纪纲”和元春判词中所说的“榴花开处照宫闹”说的是一个意思。“声传海外播戎羌”一句和元春所作谜语异曲同工:灯谜中说爆竹如雷,震得人恐妖魔惧一样;这一句又说“名声外播疆域之外”,都是在喻指元春封贵妃时的显赫声势。“马援自是功劳大”一句用了“马援正受皇帝的恩遇而忽然病死于远征途中”的典故,同时这一句和判词中所说的“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望家乡,路远山高”等句子说的是一个意思。当然,因为到现在,我们还无法确定元春的真正死因,因此对于“铁笛无须说子房”的含义就无从解释了。
钟山怀古
名利何曾伴汝身,
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体难休绝,
莫怨他人嘲笑频。
很明显,《中山怀古》这首诗是在写李纨。我们都知道,李纨青春丧偶,心如“槁木死灰”,对于外界之事,“一概无见无闻”,所以说:“名利”不“曾伴汝身”。但是,李纨并没有就这样平庸一辈子,贾兰中举以后,李纨“母以子贵”,最后她“被诏出凡尘”,“戴珠冠,披凤袄”,“爵禄高登”。当然,这一切并不是李纨自己决定的,完全是贾兰的缘故,所以诗中说:“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讲的是李纨最后的结局,这和李纨判词中的“枉与他人作笑谈”是一个意思。
淮阴怀古
壮士须防恶犬欺,
三齐定位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
一饭之恩死也知。
这一首《淮阴怀古》是在说王熙凤。“壮士须防恶犬欺”一句中的“恶犬”可能是指贾琏。开始的时候,贾琏是怕凤姐,但是后来凤姐反被他所欺。最后,凤姐终被他休弃,回娘家,“哭向金陵事更衰”。当然,也有专家认为,这一句的意思是在暗示:凤姐最后的命运是被一个家奴告发,以至获罪坐牢。脂评曾把第二十一回“俏平儿软语救贾琏”与后半部佚稿中“王熙凤知命强英雄”一回加以对比,叹息说:“此日阿凤英气何如是也?他日之身微运蹇,展眼何如彼耶?人世之变迁如此,光阴倏尔如此!”
“三齐定位盖棺时”,有人认为这一句是指:王熙凤独操大权,主持荣国府,协理宁国府,以及包揽外界诉讼、放债等事的“三齐位”,既确“定”了秦可卿“盖棺”,同时,也决“定”她将来的下场。后来,王熙凤获罪坐牢,执帚扫雪,被夫所弃,短命而死,都是她自食恶果,正如第四十三回,尤氏对凤姐说:“明儿带了棺材里使去。”脂批:“此言不假,伏下后文短命。”对“弄权铁槛寺”,贪赃害人一节,脂评就指出:“如何消缴,造业者不知,自有知者。”“知其平生之作为,回首时无怪乎其惨痛之态”。历史上,蒯通曾预言过韩信的下场,而《红楼梦》中秦可卿也曾托梦凤姐要她为自己留后路。可见,韩信和王熙凤都是“不见棺材不落泪”之人,到最后都只得自食其果,等到“盖棺时”,也许都没有回过神来!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二句是说王熙凤曾施恩于刘姥姥,而刘姥姥“到死”也没有忘记王熙凤给她的“一饭之恩”。刘姥姥当初到贾府伸手告贷,虽然得了凤姐二十两银子,却受尽了王熙凤和贾府之人的“轻鄙”。但是后来王熙凤全凭刘姥姥的帮助,女儿巧姐才逃出了火坑。
广陵怀古
蝉噪鸦栖转眼过,
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
惹出纷纷口舌多。
这首《广陵怀古》说的是晴雯。前两句写欢乐宴游生活的短暂。怡红院“粉垣环护,绿柳周垂”,通往柳叶渚,还有一条柳堤,正好用“隋堤风景近如何”作比。宝玉,睛雯“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八月有畸”,所以说“蝉噪鸦栖转眼过”。后两句“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出纷纷口舌多”和晴雯判词中所说的“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说的是一个意思。
桃叶渡怀古
衰草闲花映浅池,
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
小照空悬壁上题。
这首《桃叶渡怀古》是说贾迎春的。《红楼梦》第十七回写道,迎春被接出大观园后,宝玉“天天到紫菱洲一带地方,徘徊瞻顾”,“看那岸上的蓼花苇叶,池内的翠荇香菱,也都觉摇摇落落,似有追忆故人之态”,不正是“衰草闲花映浅池”吗?宝玉写过一首诗,其中两句说:“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和“衰草闲花映浅池”也是同一种意境。另外,“桃枝桃叶总分离”中的“桃枝桃叶”不正好是在预示贾宝玉和贾迎春的姊弟关系吗?至于后两句很可能暗示的是八十回后的内容,因此不好揣测。
青冢怀古
黑水茫茫咽不流,
冰弦拔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
樗栎应惭万古羞。
这首《青冢怀古》是说香菱的。香菱很可能是死于“干血之症”,即她的判词中所画的那样:“一方池沼,其中水涸泥干”,也就是说,香菱这枝荷花是死于水涸泥干。这正和“黑水茫茫咽不流”说的是一个意思。“冰弦拔尽曲中愁”说的是香菱永别故乡亲人,寂寞孤凄的悲惨命运。香菱是薛蟠的小妾,整天受着正室夏金桂的虐待和迫害,最终加重了病情,走上死路,而“正室和小妾”正是所谓的“汉家制度”。香菱与其说是死于“干血之症”,不如说是死于“汉家制度”,所以说“汉家制度诚堪叹”。薛蟠为人横暴,却怕“河东狮吼”,被悍妇夏金桂捏在手里,由她说了算。这样看来,薛蟠实际上是草包一个,是不成材的“樗栎”。他只会一味地屈从金桂,虐待香菱,真该永远受人们的讽刺。
马嵬怀古
寂寞脂痕渍汗光,
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
至今衣衾尚有香。
这首《马嵬怀古》是说秦可卿的。“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说的是秦可卿“淫丧天香楼”、悬梁自尽的事情。秦可卿“生得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所以才有“温柔一旦付东洋”的句子。“只因遗得风流迹,至今衣衾尚有香”说的是贾宝玉在秦可卿房中“神游太虚境”的事情。
蒲东寺怀古
小红骨贱最身轻,
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
已经勾引彼同行。
这首《蒲东寺怀古》是说金钏儿的。“小红骨贱最身轻”一句表面上看是严词谴责,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这首诗的作者是宝琴,宝琴作为大家闺秀倘不责备红娘几句,则有失闺阁小姐身份,所以才用了“小红骨贱最身轻”这样的句子。但是对曹雪芹本人来讲,他是不会对金钏儿持这种态度的。我们从书中其他的地方也可以看出,例如书中写王夫人“忽见金钏儿行此无耻之事,此乃平生最恨者……”,这里虽然也用了很严厉的词语,但是这并不能表明是对金钏儿的批判。“私掖偷携强撮成”是写贾宝玉和金钏儿之间的儿女私情。
梅花观怀古
不在梅边在柳边,
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
一别西风又一年。
这首《梅花观怀古》是写林黛玉的。我们知道,杜丽娘受封建礼教压迫,爱情理想未实现,抑郁而死。林黛玉在这一点上和杜丽娘的形象有相同之处。“个中谁拾画婵娟”是针对贾宝玉来写的,说贾宝玉虽然对林黛玉有爱情,但是到最后都成了一场空,成了“镜中花”、“水中月”;说贾宝玉的愿望,终于成了“画饼”,贾宝玉只有在画中欣赏空无的爱情。对贾宝玉来讲,黛玉不能像丽娘那样死而复生,所以诗的第三句用否定语气说不能“团圆”。另外,《葬花吟》中说:“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可见,春天又是宝黛曾经以为可以实现美好理想的时节,所谓“三月香巢已垒成”是也。但是黛玉死后,“人去梁空巢也倾”,所以才有“团圆莫忆春香到”这句诗。
《菊花诗》诠解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薛宝钗做东,大摆螃蟹宴,期间大家还做了菊花诗。菊花诗十二题,咏物兼赋事;题目编排序列,凭作诗者挑选;限用七律,不限韵脚。这十二首菊花诗分别是蘅芜君薛宝钗的《忆菊》和《画菊》;怡红公子贾宝玉的《访菊》和《种菊》;枕霞旧友史湘云的《对菊》、《供菊》和《菊影》;潇湘妃子林黛玉的《咏菊》、《问菊》和《菊梦》;蕉下客探春的《簪菊》和《残菊》。我们将具体对这十二首菊花诗作一简单的解释:
宝钗(蘅芜君)
忆菊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迟。
谁怜我为黄花瘦,慰语重阳会有期。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中:蓼,水蓼,花很小,颜色为红色,花朵呈穗状;苇,即芦苇,开白花。一般来讲,“蓼红苇白时”,菊花还没有开。但诗中以菊拟所“忆”之人,所以才有“闷思”、“断肠”这样的词语。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中:旧圃,以前的花圃;秋无迹,即花无迹,修辞说法;梦有知,意思是说惟有梦中能见,这是“忆”的最高境界。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迟”中:“念念”一句的意思是说,秋雁北归南飞,勾起作者无限的想念之情,在传说中,雁是能带书传讯的信使;寥寥,意思是寂寞空虚的样子;砧,与兴秋思有关,也是在写“忆”,参见宝玉《咏白海棠》诗注;迟,意思是说不尽,没完没了。
“谁怜我为黄花瘦,慰语重阳会有期”中:“黄花”,就是指菊花,这一句之中的黄花意象借用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写自己孀居愁绪的《醉花阴》词“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重阳,指阴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在我国古代,以九为阳数,二“九”相重,所以叫重阳,亦称重九。一般来讲,重阳节正是菊花盛开之时,我国自古就有登高赏菊的习俗,所以说“重阳是长期分离之人相会之期”。
总的来讲,宝钗这首诗用的是“四支”韵。书中,探春对这首诗有很高的评价:“到底要算蘅芜君沉着,‘秋无迹’、‘梦有知’,把个‘忆’字烘染出来了。”事实上,在宝钗的这首诗中,最精彩的两句正是探春所高度评价的这两句“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在这首诗之中,薛宝钗把菊花拟人化了,明是忆菊,实是忆人。
另外,这首诗预示了宝钗将来的悲苦命运:在宝玉出家以后,宝钗独居的“闷思”、“断肠”的凄凉情绪都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看来,薛宝钗在“忆菊”之中所忆的人就是贾宝玉,是离家出走的宝玉。当然,话又说回来,即使这首诗中暗示的东西再多,它也只不过是一首诗歌,只是朦胧地表达作者的一种内在的情绪,我们不好把每一句都落实,所以肯定它暗示的就是什么,这也是没有意义的。
宝钗(蘅芜君)
画菊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二句:丹青,指的是绘画时所用的各种各样的颜料,有时候亦“作画”的代称;较量,意思是忧虑,思考如何恰当。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二句:聚叶,意思是要把菊叶画得茂密一点,所以说“千点墨”;攒,簇聚,我们知道,花朵是由好多花瓣集合构成的,故说“攒花”;霜,这里指代菊花瓣,故用“几痕”。这二句之中提到了我国国画之中的几种画菊的方法,例如泼墨、烘染等法。“泼墨”、“攒花”是画菊常用方法,这在《画居逸品》有很好的记载:“酒酣泼墨,写菊数本……寒香飘拂,凉风飒然。”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二句的意思是说,画菊者风前的菊花姿影心领神会,然后在纸上用浓淡来表现;有浓淡相映,才能密而不乱,才有远近掩映,才能出神入化,才能以假乱真;跳脱,是手镯的一种,用珍物连缀而成,又做“挑脱”、“条脱”。《全唐诗话》:“(文宗)问宰臣:‘古诗云:轻衫衬跳脱。跳脱是何物?’宰臣未对。上曰:‘即今之腕钏也。’”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二句的意思是说,画得太真了,以至于不要错认是真的菊花而随手就去采摘。“东篱闲采掇”,语用陶潜著名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掇,拿取;黏屏,把画贴在屏风上;慰重阳,重阳节虽然到了,但是没有机会赏菊,只好以观画代之,以此来安慰一下自己寂寞的心情。
这一首诗也是宝钗所作,用的是“七阳”韵。宝钗不愧为诗词高手,这首诗写得非常精彩,丝毫不逊于上一首。“攒花染出几痕霜”、“跳脱秋生腕底香”等句,构思和造句均不落俗套,令人身临其境。另外,最后两句——“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是宝钗在日后寡居生活的真实写照。有人认为,这也是在暗示,宝钗最后虽然和宝玉结为夫妻,但是宝玉出家,致使宝钗和宝玉的夫妻生活有名无实。
宝玉(怡红公子)
访菊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枝头。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二句:淹留,意思是说滞留住。后一句的意思是说,不必为了饮酒或身体病弱而留在家中。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二句:何处秋,即何处花,这里用的是修辞说法。这两句之中的“谁家”、“何处”都深刻地凸显了“访菊”之中的“访”。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二句:蜡屐,木底鞋,据说古人制屐的时候会在上面涂蜡所以才有“蜡屐”,语用《世说新语》阮禹“自吹火蜡屐”事。这两句表达了一种“旷怡闲适”的感觉,把古代富贵者多着木屐游山玩水的情景表达得很清楚;得得,意思是说“特地”,是唐时方言。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枝头”二句:冷吟,在寒秋季节吟咏;解,懂得,能够;“休负”句的意思是说不要辜负我今天的乘兴游访;“挂杖头”,语用《世说新语》阮修“以百钱挂杖头,至店,便独醉酣畅”事,在这里取其兴致很高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