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改变一生的20位中国哲人
3828200000036

第36章 吕不韦(1)

吕不韦(约前292—前235),战国末期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

吕不韦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国,并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吕不韦生平

约公元前292年,吕不韦出生在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一商贾家庭,从小耳濡目染,对经商很有天赋且非常感兴趣。

成年以后,吕不韦就走上了经商之路,他往来各地,因“贩贱卖贵”,不久就“家累千金”,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大商人、大富豪。

后来,吕不韦在赵国邯郸(今河北邯郸)经商时,偶然结识了秦国公子子楚,从而改变了子楚的一生,也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那么,子楚是谁?吕不韦为什么要竭力帮助他呢?

子楚是秦国太子安国君的儿子。安国君有20多个儿子,而他最宠爱的妃子华阳夫人却没有子嗣。子楚是安国君排行居中的儿子,他的母亲叫夏姬,不为安国君宠爱。

后来,子楚作为人质被送到了赵国。因为秦国多次派兵攻打赵国,所以子楚在赵国的日子非常艰难,他不为赵王礼遇,生活也十分窘迫。

一次,吕不韦去赵国邯郸做生意,见到了落魄的子楚。吕不韦高兴地说:“子楚就像一件奇货,可以囤积居奇。以待高价售出。”

于是,吕不韦前去拜访子楚,他对子楚说:“我能光大你的门庭。”

子楚笑着回答:“你姑且先光大自己的门庭,然后再来光大我的门庭吧!”

吕不韦说:“你不懂啊,我的门庭要等待你的门庭光大了才能光大。”

此时,子楚才明白吕不韦的意思,而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于是他便拉着吕不韦一起深谈。

吕不韦说:“秦王已经老了,安国君被立为太子。我私下听说安国君非常宠爱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能够选立太子的只有华阳夫人一个。现在你的兄弟有二十多人,你又排行中间,不受秦王宠幸,长期被留在诸侯国当人质,即使是秦王去世,安国君继位为王,你也不要指望同你长兄和早晚都在秦王身边的其他兄弟们争太子之位。”

子楚说:“的确如此,那我该怎么办呢?”

吕不韦说:“你很贫窘,又客居在此,也拿不出什么来献给亲长,结交宾客。我吕不韦虽然不富有,但愿意拿出千金来为你西去秦国游说,侍奉安国君和华阳夫人,让他们立你为太子。”

子楚当即叩头拜谢,说:“如果实现了您的计划,我愿意分秦国的土地和您共享。”

吕不韦于是拿出五百金送给子楚,作为日常生活和交结宾客之用;又拿出五百金买珍奇玩物,自己带着西去秦国游说。

到秦国后,吕不韦先拜见了华阳夫人的弟弟和姐姐,并将带来的礼物全部献给了华阳夫人。顺便谈及子楚聪明贤能,所结交的诸侯宾客,遍及天下,常常说“我子楚把夫人看成天一般,日夜哭泣思念太子和夫人”。

华阳夫人非常高兴。吕不韦乘机又让华阳夫人的姐姐劝说华阳夫人:“我听说用美色来侍奉别人的,一旦色衰,宠爱也就随之减少。现在夫人您侍奉太子,甚被宠爱,却没有儿子,不趁这时早一点在太子的儿子中结交一个有才能而孝顺的人,立他为继承人而又像亲生儿子一样对待他,那么,丈夫在世时受到尊重,丈夫死后,自己立的儿子继位为王,最终也不会失势,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一句话能得到万世的好处啊!不在容貌美丽之时树立根本,假使等到容貌衰竭,宠爱失去后,虽然想和太子说上一句话,还有可能吗?现在子楚贤能,而自己也知道排行居中,按次序是不能被立为继承人的,而他的生母又不受宠爱,自己就会主动依附于夫人,夫人若真能在此时提拔他为继承人,那么夫人您一生在秦国都要受到尊宠。”

华阳夫人听了也非常赞同,就趁安国君方便的时候,委婉地谈到在赵国做人质的子楚非常有才能,来往的人都称赞他。接着就哭着说:“我有幸能填充后宫,但非常遗憾的是没有儿子,我希望能立子楚为继承人,以便我日后有个依靠。”安国君答应了,就和夫人刻下玉符,决定立子楚为继承人,安国君和华阳夫人都送许多礼物给子楚,并请吕不韦当他的老师,因此子楚的名声在诸侯中越来越大。

有一次,子楚和吕不韦一起饮酒,他见到吕不韦身边有位能歌善舞非常漂亮的女子,于是便请求吕不韦将此女送给他。其实,这个女子吕不韦也非常喜欢,且当时已经怀有吕不韦的骨肉。吕不韦本想发怒,但转念一想,自己已经为子楚花费了大量家财,为的是钓取奇货,于是就将这个女子献给了子楚。此女隐瞒了自己怀孕的情况,后来生下了一个男孩,起名叫政。子楚便立她为夫人。

秦昭王五十年(前257年),秦国再次攻打赵国,并且攻到了赵国都城邯郸,愤怒的赵王想处死子楚。迫不得已,子楚便与吕不韦密谋,拿出六百金送给守城的官吏,得以逃到秦军大营。之后,子楚与吕不韦回到了秦国。

秦昭王五十六年(前251年),秦昭王去世,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王,华阳夫人为王后,子楚为太子。赵国为向子楚示好,便将子楚的夫人和儿子嬴政送回秦国。

安国君继位一年后,就突发疾病去世了,谥号为孝文王。太子子楚继位,他就是秦庄襄王。庄襄王尊奉为母的华阳王后为华阳太后,生母夏姬被尊称为夏太后。

庄襄王元年(前249年),庄襄王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河南洛阳十万户作为他的食邑。

庄襄王继位三年之后死去,太子嬴政继立为王,尊奉吕不韦为相国,称他为“仲父”。秦王年纪还小,太后常常和吕不韦私通。

在那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并在这方面要争个高低上下。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把不如他们当成一件令人羞愧的事,所以他也招来了文人学士,给他们优厚的待遇,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那时各诸侯国有许多才辩之士,如荀卿等,著书立说,流行天下。吕不韦就命他的食客各自将所见所闻记下,综合在一起成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多万言。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并将之刊布在咸阳的城门,上面悬挂着一千金的赏金,遍请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若有人能增删一字,就给予一千金的奖励。

秦始皇渐渐长大,但太后一直****不止。吕不韦唯恐事情败露,灾祸降临在自己头上,就暗地寻求了一个叫嫪毐的人献给太后,太后非常喜欢嫪毐。后来,太后怀孕了,怕被人发现,便找借口迁移到雍地的宫殿中居住。嫪毐一直跟着太后,得到的赏赐非常丰厚,而太后凡事也都由嫪毐决定。嫪毐的仆人有数千人,希望成为嫪毐的门客的也有上千人。

秦始皇九年(前238年),有人告发嫪毐常常和太后****,并生下两个儿子,都把他们隐藏起来,还和太后密谋说“若是秦王死去,就立这儿子继位”。于是,秦始皇命法官严查此事,把事情真相全部弄清,事情牵连到相国吕不韦。

这年九月,秦始皇把嫪毐家三族人众全部杀死,又杀太后所生的两个儿子,并把太后迁到冷宫居住。

秦始皇十年(前237年)十月,秦始皇免去了吕不韦的相国职务。等到齐人茅焦劝说秦王,秦王这才又将太后迎接回宫,但把吕不韦遣出京城,前往河南的封地。

又过了一年多,各诸侯国的宾客使者络绎不绝,前来问候吕不韦。秦王害怕他发动叛乱,就写信给吕不韦说:“你对秦国有何功劳?秦国封你在河南,食邑十万户。你对秦王有什么血缘关系?而号称仲父。你与家属都一概迁到蜀地去居住!”吕不韦一想到自己已经逐渐被逼迫,害怕日后被杀并牵连到家人,就喝下毒酒自杀而死。秦王所痛恨的吕不韦、嫪毐都已死去,就让迁徙到蜀地的嫪毐门客都回到京城。

吕不韦著作

约公元前239年,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集体编纂了一部杂家著作——《吕氏春秋》,又名《吕览》。

《吕氏春秋》共分为三个部分:纪、览、论。

“纪”按春夏秋冬十二个月分为十二纪,如春分三纪,孟春、仲春、季春。每纪包括5篇文章,总共60篇。简单来说,十二纪又可分为《春纪》、《夏纪》、《秋纪》、《冬纪》。《春纪》主要讨论养生之道,《夏纪》论述教学道理及音乐理论,《秋纪》主要讨论军事问题,《冬纪》主要讨论人的品质问题。

“览”按照内容分为八览,每览8篇,八八六十四篇(第一览有始览缺一篇,现有63篇)。内容从开天辟地说起,一直说到做人务本之道、治国之道以及如何认识、分辨事物、如何用民、为君等。

“论”也是按内容分为六论,每论六篇,六六三十六篇,杂论各家学说。

还有一篇序意,即全书的序言(今本已残缺),放在十二纪后边。

综上所述,《吕氏春秋》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26卷,160篇,20万言。内容驳杂,有儒、道、墨、法、兵、农、纵横、阴阳家等各家思想,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

《吕氏春秋》在内容上虽然杂,但在组织上并非没有系统,编著上并非没有理论,内容上也并非没有体系。正如该书《用众》篇所说:“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众白也。”

《吕氏春秋》的编著目的显然也是为了集各家之精华,成一家之思想,那就是以道家思想为主干,融合各家学说。

据吕不韦说,此书对各家思想的去取完全是从客观出发,对各家都抱公正的态度,并一视同仁的。因为“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三者皆私没精,则智无由公。智不公,则福日衰,灾日隆”。

总之,《吕氏春秋》结构完整,自成体系。它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以及它所保留的科学文化方面的历史资料,是中华民族的一份珍贵遗产。

司马迁称《吕氏春秋》“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在《报任安书》中,甚至把它与《周易》、《春秋》、《国语》、《离骚》等相提并论。

东汉的高诱还为其作注注释,认为此书“大出诸子之右”,即超过了诸子的成就。

吕不韦的智慧

《吕氏春秋》保存着先秦各家各派的不同学说,还记载了不少古史旧闻、古人遗语、古籍佚文及一些古代科学知识,其中不少内容是其他书中所没有的。一直以来,《吕氏春秋》深受人们的好评。

此外,《吕氏春秋》中还收录了许多有趣的寓言故事,至今仍脍炙人口,富有教育意义。

经商智慧

吕不韦是商人出生,他开创了商人从政的先河。作为商人,吕不韦是极其成功的,他往来各地“贩贱卖贵”,非常年轻就“家累千金”,成为一方首富。分析吕不韦的经商之道,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他的经商智慧,对于我们现代人亦有启示。

“奇货可居”的理念

吕不韦擅长“贩贱卖贵”,但这是商业上的起码准则,如果只懂得这一点恐怕很难有太多的收益。

事实上,吕不韦的“奇货可居”理念,才是他成功的关键。

吕不韦到邯郸做生意的时候,遇见了落魄的秦国公子子楚。当时子楚是秦王庶出的孙子,在赵国当人质,他乘的车马和日常的财用都不富足,生活困窘,很不得意。吕不韦见了认为是“奇货可居”,于是散千金结交名士,为子楚打通关系以便能够回秦国,再争取继位的机会。最终子楚登上了王位,而吕不韦则成了丞相、文信侯。

吕不韦的“奇货可居”理念,道出了古今中外投资商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投资时要先确定此“货”是否是“奇货”,即是否具有投资价值。

只有经过考察论证,被确认具有投资价值的“货”才是“奇货”。也只有“奇货”才“可居”,即可以投资。

吕不韦眼中的“奇货”,在一般人眼中,可能是废物。也就是说,此货物目前的价格,远远低于其将来的价值。趁此货物不值钱的时候进行投资,才可望在将来此货物升值时获得丰厚的回报。

“风险投资”的意识

事实上,吕不韦并不知道“风险投资”一词,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大多数人对“风险投资”也知之甚少。

那么,什么是“风险投资”呢?

广义的“风险投资”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狭义的“风险投资”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投资。

根据美国“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具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一种权益资本。

从投资行为的角度来讲,“风险投资”是把资本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旨在促使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产业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过程。从运作方式来看,是指由专业化人才管理下的投资中介向特别具有潜能的高新技术企业投入风险资本的过程,也是协调风险投资家、技术专家、投资者的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种投资方式。

有学者指出,吕不韦虽不知道“风险投资”一词,但从他的具体实践中,却能够总结出“风险投资”的一些特点。

其一,“风险投资”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但因为其成功后的回报也是巨大的,所以能吸引一些投资者。

吕不韦对子楚进行投资,虽得到了子楚口头承诺的回报,但这种回报在其投资成功后才可能实现。倘若投资失败,吕不韦也只能自认时运不济。当然,倘若投资成功,吕不韦所获得的回报也是巨大的。因此,吕不韦在看到投资成功后的回报后,毫不犹豫地对子楚进行了投资,投资的结果也证明吕不韦投资方向的正确性。

其二,“风险投资”的收益是不可预期的,有时甚至是漫长的。有经济学家指出,“风险投资”一般需经3—8年才能取得收益,而且在此期间还要不断地进行增资。

吕不韦对子楚进行投资,虽然他信心十足,但他也知道这种投资不可能立即获利,而需要经过漫长的等待,并且这种投资不能间断,必须持续进行。事实上,吕不韦对子楚的投资七年以后才获得收益,这与经济学家的说法不谋而合。

其三,“风险投资”不是一种借贷资本,而是一种权益资本;其着眼点不在于投资对象当前的盈亏,而在于他们的发展前景和资产的增值。

吕不韦对子楚进行投资,并不是将钱借给子楚,而是想通过投资得到他想得到的权益,是一种“权益资本”。子楚许诺“分秦国与君共之”,对吕不韦的回报就是“权益”,而不是成功之后只偿还吕不韦“千金”。正是由于“风险投资”能带来最大的权益,而非一种保值或简单的增值,所以吕不韦才甘冒风险。

其四,“风险投资”是一系列投资方法的集合,它汇集了项目分析、技术分析、商业分析、市场分析、心理分析、价值分析等等一系列的分析方法,并非有胆无识的盲目投资。

吕不韦对子楚进行投资时,秦昭王还健在,而安国君只是个储君。事实上,吕不韦若想投资尽快获益,应该投资到安国君身上。然而,安国君毕竟是个储君,先不说吕不韦能不能顺利地接近他,即使吕不韦到了安国君的身边,安国君对其千金也不会重视,更不会对其付出感恩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