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云鹏辞职后,梁士诒通过拉拢张作霖当上了内阁总理。梁士诒当选内阁总理后,张作霖的权势与日俱增,北洋政府一时间落到了奉系的手里,这让直系曹锟、吴佩孚大为不满。为了扳倒梁士诒内阁,吴佩孚又使出了自己的绝技——骂人的功夫。
梁士诒是亲日派,他上台之后,经常与日本秘密联系,后来竟然答应向日本筹借巨款,以赎回被日本霸占的胶济铁路,还要把这条铁路改成中日合营,聘用日本人担任重要职务。梁士诒的卖国行径遭到全国上下的不满,吴佩孚则找到机会借题发挥,他大骂梁士诒“勾援结党,卖国媚外”,还联合冯玉祥、陈光远等各省督军一起对梁士诒进行口诛笔伐。在吴佩孚的带动下,全国掀起了一场批判梁士诒的热潮,而吴佩孚则充分发挥自己的文学素养,引经据典,连骂梁士诒八九天。梁士诒无计可施,向张作霖求助。张作霖是土匪出身,面对吴佩孚连珠炮般的轰炸无力反击,只能私下对梁士诒说“忍忍就过去了”、“安心供职”之类的话。
梁士诒听了张作霖的话,坚持不肯下台,这下吴佩孚骂得更凶了,他不仅揭露梁士诒的其他阴谋,还联合全国各省,一起讨伐梁士诒。张作霖忍无可忍,只能调兵入关,对直系宣战。在张作霖军队入关之前,吴佩孚又以通电的方式大骂张作霖,一边树立自己爱国军人的形象,一边细数张作霖的过错,还发表了《张作霖十大罪状》,把张作霖气得够呛。因为有了前面舆论的铺垫,加上吴佩孚亲自率军出征,士气大增,第一次直奉战争打响后,没过多久,奉系败北,张作霖只好带着军队逃回东北了。
《时代》封面中国第一人
吴佩孚批判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是为了尽快扳倒他,在吴佩孚心里,要想统一全国,必须动用武力。段祺瑞政府垮台后,吴佩孚决定扩张自己的兵力。洛阳地理位置居中,四通八达,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吴佩孚决定把练兵地点建在洛阳,一方面,这里靠近几个比较大的兵工厂,武器运输方便;另一方面,吴佩孚还有更长远的考虑——洛阳连通十省,将来兵力壮大后,可以方便他征战全国。就这样,吴佩孚把势力转到河南,开始在洛阳招兵买马。吴佩孚不仅练兵,还在洛阳建立了飞机场,为军队添置了飞机,还在军事指挥机构设立无线电台,这样一来,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军事力量就形成了。到了1921年,吴佩孚的兵力发展到十万之众,已经能够和曹锟并驾齐驱。
徐世昌被赶下台后,选谁当总统又成了问题。这时候,全国呈三分天下的局面:东北地区,张作霖独自称王,华北地区,成了曹锟、吴佩孚的天下,而西南地区,孙中山的军队虎视眈眈。曹锟一心想当上大总统,但面对这样的局面,虽然北洋政府掌控在直系手里,他却拿不出什么有力的理由就职。这时,他的贴身智囊吴佩孚又有了主意。吴佩孚对曹锟说,与其三方势力争执不下,不如推举一个合法合情的总统出来,等时机成熟,再把他赶下台。选谁合适呢?这个时候,吴佩孚的目光落在黎元洪的身上。他想,黎元洪当日被张勋赶走,除了通电让冯国璋代理大总统外,没有留下其他声明,这次不如推举他当总统,时机成熟后,再以黎元洪总统不合法为由将他赶下台。吴佩孚的想法得到了曹锟的支持,1922年6月11日,黎元洪再次被请回北京,成了直系军阀的傀儡。
后来,通过第一次直奉战争,张作霖退居东北,曹锟和吴佩孚终于成了北洋政府的执牛耳者。曹锟通过贿选当上大总统之后,直系军队得意忘形,竟然叫嚣“直系即中央”,吴佩孚也被称为吴大帅,仅居曹锟“老帅”之下。
作为一名军人,吴佩孚心直口快,颇有些大大咧咧。对于中国政治,吴佩孚养成了有什么说什么、想什么做什么的习惯。早在黎元洪被赶下台之前,他就到处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倡导建立“国民大会”,现在,吴佩孚成了“吴大帅”,他更觉得应该为国家尽一份心力了。他继续提倡建立国民大会,以国民大会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从农、工、商、学四界中自下而上选出代表,再由他们组织国民大会,行使选举国家官员的权利。吴佩孚的建议其实已经很有现代民主选举的影子了,他的建议也一度得到全国有识之士的推崇,甚至连中国民主的开山之祖孙中山也对这个提议大加赞赏。
除了政治主张,吴佩孚对政府的其他事务也越来越关心了。对于吴佩孚来讲,他只不过为了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但在曹锟眼里,吴佩孚却功高盖主,令人不安。
吴佩孚在北洋政府的地位如日中天,他在河南的军队势力也日渐庞大。到了1924年前后,吴佩孚控制了直隶、河南、陕西、山东、湖北等地,拥兵十万之重,并实际掌握了北洋内阁的权利,以至全国十八个省的总督、督军纷纷到洛阳设立办事机构,洛阳一时间成了北洋政府重要的政治中心,甚至有人把吴佩孚在的洛阳称为“西宫”,连吴佩孚的老上司都不无嫉妒地说,“洛阳打个喷嚏,北京天津都要下雨”。这个时期,吴佩孚的声望、军事实力、政治地位都达到了顶峰。1924年9月8日,吴佩孚的头像登上了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在他的照片下面,写着这样两行字:
GENERAL WU(吴将军)
Biggest man in China(中国最强者)
在当时混乱的政治下,全国都把目光集中到吴佩孚身上,很多人相信,只有吴佩孚能结束军阀混战的局面,就连美国人、上海英文杂志《密勒氏评论报》的主编约翰·鲍威尔也觉得吴佩孚“比其他人更有可能统一中国”。
然而,历史并不总是按照人们的意愿前进。就在吴佩孚登上《时代》杂志的一个星期之后,在东北卧薪尝胆的张作霖突然发难,带兵十五万,分山海关、赤峰、承德三路向关内进军。出发之前,张作霖还不忘调侃曹锟,说听说他依然被吴佩孚控制,当着傀儡,把曹锟气得够呛。
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吴佩孚带兵在前线激战。正当直、奉两军战得不可开交之际,吴的老部下冯玉祥临阵倒戈,连夜带兵潜回北京,控制了曹锟,夺取了中央政权。过了很久,吴佩孚才得知********的消息,这时想要还击已经为时太晚了。吴佩孚对冯玉祥的背叛深感不解,他亲笔写信给冯玉祥:“与足下袍泽数年,以心相印,今被暗算夫复何言!……佩为亡人,亦曾受教于君子,惟不明心迹,是以不免耿耿耳。”
第二次直奉战争成了吴佩孚人生的分水岭。为了躲避冯玉祥、阎锡山的围剿,他带着不足两千人的余部,从天津逃到山东,从山东逃到湖北,遭到拒绝入境后,又躲进了深山。这样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大帅,在政治生涯的最后一幕,竟落得如此凄凉。据说,吴佩孚躲在深山之后,又遭到段祺瑞手下的暗杀,因为终日忧心忡忡,吴佩孚一夜白头。
死于牙病,千人送行
曾拥貔貅百万兵,时衰蜀道苦长征。疏狂竟误英雄业,患难偏增伉俪情。
楚帐悲歇骓不逝,巫云凄咽雁孤鸣。匈奴未灭家何在,望断秋风白帝城。
被迫下野后,吴佩孚试图挣扎一番,重返政坛,但最终失败了。落魄之中,他写下了这首诗,回顾自己辉煌的一生。不管在打仗过程中用过多少诡计,吴佩孚始终是一个正义凛然的堂堂军人。他至死坚守自己的“四不原则”——不纳妾,不积金钱,不留洋,不走租界。
被冯玉祥驱逐追杀之际,吴佩孚从天津逃到山东,被老家拒绝入境;他转而投奔湖北,又被湖北禁止入境,可谓四面楚歌。当时,有部下建议他躲到外国租界中,被他拒绝了。他觉得“堂堂军官,托庇外人,有伤国体”,宁可躲进深山,也不愿意向外国人求助。
吴佩孚在他的一生中,还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当时,国会议员们在宣武门内象房桥国会厅办公,他们嫌办公地点狭小,想要把紫禁城的三大宫殿拆掉,建成西式大厦。为了拆除后分款一事,国会议员和参议员们争执了很久。这件事被在洛阳练兵的吴佩孚知道了,他勃然大怒,斥责议员们贪图小利的思想,并越过他们,直接致电给总统、内阁总理、财务总长和内务总长四人:
顷据确报,北京密谋,决拆三殿,建西式议院,料不足则拆乾清宫以补足之,又迁各部机关于大内,而鬻各部署。卖五百年大栋木殿柱利一;鬻各部署利二;建新议院利三;建各新部署利四。倡议者处心积虑,无非冀遂中饱之私。
查三殿规模闳丽,建明永乐世,垂今五百年矣。光绪十五年,太和门灾,补修之费,每柱靡国帑至五万。尝闻之欧西游归者,据云,百国宫殿,精美则有之,无有能比三殿之雄壮者。此不止中国之奇迹,实大地百国之瑰宝。欧美各国无不龂龂以保护古物为重,有此号为文明,反之则号为野蛮。其于帝殿教庙,尤为郑重。印度已逐蒙古帝,英人已灭印度王,而施爹利,鸭加喇两地,蒙古皇帝宫殿,至今珍护,坏则修之。其勒桡各王宫至今巍然。英灭缅甸,其阿瓦金殿,庄严如故。今埃及六千年之故宫,希腊之雅典故宫,意大利之罗马故宫,至今猷在。累经百劫,灵光巍然,凡此故宫,指不胜屈。若昏如吾国今日之举动,则久毁之矣。骤闻毁殿之讯,不禁感喟,此言虽未必信,而究非无因而至。若果拆毁,则中国永丧此巨工古物,重为万国所笑,即亦不计,亦何忍以数百年故宫,供数人中饱之资乎?务希毅力维一大地百国之瑰宝无任欣辛盼祷之至。
随后,他又联络报纸记者把这封电报刊登在报纸上,报纸一经发行,立即得到全国的响应。在吴佩孚的极力反对下,故宫三殿才得以保存至今。
吴佩孚晚年居住在北京。七七事变后,日本想要在中国寻找能够组织伪政权的人物,吴佩孚也被盯上了。当时,江朝宗去拜访他,希望他能加入日本人组织的“治安维持会”,其实就是投靠日本,为日本卖命。江朝宗讲得滔滔不绝时,吴佩孚突然厉声呵斥道:“你个老不死的!”江朝宗吓了一大跳,知道无法劝说,便匆匆离开,再也不敢拜访吴佩孚了。
日本人多次“拜访”吴佩孚,希望他出面支持所谓的中日合作,吴佩孚坚决拒绝,还多次愚弄日本人。1939年,土肥原贤二劝邀请吴佩孚参加中外记者说明会,吴佩孚欣然答应。土肥原以为吴佩孚终于“想通了”,马上筹划准备。他找人写了一篇赞同日本主张的讲稿,于1月30日这天发给到场的中外记者,因为担心吴佩孚不合作,还找了一个可靠的翻译,要求不管吴佩孚说什么,都按照事先写好的讲稿翻译。
记者说明会开始了。土肥原把讲稿给了吴佩孚,只见吴佩孚把讲稿放到一边,表示要脱稿演讲。这让土肥原心里一紧,他马上暗示翻译按照事先安排好的内容进行翻译。
“余受和平救国会之推荐,组织绥靖委员会,着手建立政府机关,以实现和平。”说到这里,土肥原松了一口气。原来,吴佩孚基本上是按照讲稿内容讲的。
“武力调停,余在国内战争中已有数次经验,所以是有信心的。不过,恢复和平必须是全面的,平等的!惟平乃能和,和必等于平!本人认为,今日要讲中日和平,惟有三个先决条件。”
趁土肥原还没反应过来,吴佩孚抓紧讲出了他所指的三个和平条件:第一,日本从中国全面撤军;第二,中国要保持领土和主权完整;第三,日本必须与重庆国民政府为交涉、和谈对象。
三个条件一讲出,中外记者轰动。日本为了封锁消息,扣押了所有记者的稿件,只在日文报纸上刊登了伪造的讲稿内容。后来,一位美国记者冲破封锁,在海外报纸上刊登了吴佩孚演讲的原文,海内外一片哗然。
1939年11月24日,吴佩孚在家里吃饺子,肉馅里的骨头渣卡在了镶嵌的金属牙里,疼痛难忍。当天下午,一个叫尹东的日本医生受医院委派来到吴佩孚家中,他二话没说,拔掉了这颗坏牙。第二天,吴佩孚左腮肿起,忽冷忽热,神志不清。家人又请来中医,后来又请了各色名医,全都医治无效。12月4日,几名日本医生来到吴佩孚家中,声称必须做手术,否则病好不了。手术过后,吴佩孚深度昏迷,当天晚上就撒手西去了。
吴佩孚晚年同样保持了民族气节,有人猜测,他的死很可能是日本人下的毒手。送殡当天,北京老百姓纷纷来到街上,为这位铁骨将帅送行,就连日军侵华的最高司令也对他表示钦佩,在公祭仪式上为他默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