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品格决定成功
3819000000027

第27章 恪尽职守塑造卓越的人生(1)

我躺在床上,梦想着生活是多么的甜美,当我猛然醒来,才发现生活就是责任和义务。责任和义务,这是多么奇妙的字眼,在它面前,任何阿谀奉承都是多余的,任何威逼利诱都是可笑的。任何人只要能保持自己内心原本率直的天性,即便这种率直的天性有时并不那么顺从和驯服,但只要他能童心未泯、尽职尽责,都会得到人们由衷的尊敬。在职责和义务面前,其他一切欲求都会最终低下头来,而且在此之前,不论其他各种欲求曾多么不安地骚动过,它们也会卸下虚伪的面纱!

——康德生命多么幸福,教育多么令人陶醉,生命的意志属于自己!诚实的品质,是每个人最坚强的武器,本真自然,是最高的人生境界!狂热和贪欲,并非人类的真正主人,它们时刻都有凋亡的危险。在这个世界上,我珍爱自己的荣誉和生命!人们最为可贵的地方,在于他们能挣脱奴隶般的锁链,抛弃一切犹疑和恐惧,奋起直追生命的希望,做自己命运的主人,从而不为世俗的念头所困。因此,什么都不曾拥有的人,也就拥有了一切!

——沃顿他说不对就是不对,他说对那就一定是对的。他从不轻易作出判断,他总是要深思熟虑自己的思想和言行。他的言行、誓约、每一项保证,都如山岳般挺立。

——斯泰恩男爵的墓志铭职责是每一个人应尽的义务,任何不愿意败坏自己的声誉、不愿意最终破产的人,都必须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职责是一项不可推卸的义务,每个人都应该终其一生地通过自觉的努力和决然的行动,履行自己的义务。

对个人而言,职责贯穿于一个人的一生。在家中,一方面,父母对其子女有抚养、教育的职责和义务;另一方面,子女对其父母有赡养的职责和义务。同样,在夫妻之间、主仆之间都有各自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在社会生活中,在朋友之间、邻里之间、雇主和雇工之间、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都有各自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圣·保罗曾说:“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当中,每个人都应该各尽其责:向应该给予帮助的人提供帮助;向值得尊重的人给予尊重;向应该提供劳役的人提供劳役;对应该畏惧的人感到害怕;向不值得尊敬的人表示轻蔑。我们要想立足于社会,就不要拖欠人家的东西,要偿还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在与人相处中,要学会用挚爱、真心与人交往,真正获得幸福的真谛。”

职责伴随着每个人生命的开始和生命的结束。从我们赤裸裸地来到这个世界,再到我们孑然一身地离开人世,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对上司的职责和义务,对下级的职责和义务以及对同事的职责和义务,凡是有人生存和活动的地方,都有我们人类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从我们生下来,职责和义务就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可分离。我们每一个人,不论尊卑贵贱、男女老少,都只是一名普通的服务员,服务于我们自己,也同样服务于他人,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职责和义务造福于人类,造福于我们自己。

我们每个人应该具备持久而良好的职责观念,这是一个人最起码的品德准则,也是一个人的最高荣誉。因为在我们身边,那些高姿态的人也必须靠这种持久的职责观念来支撑他们的荣誉,倘若没有持久的职责观念,人们就会在逆境中倒下去,在各种各样的引诱面前把持不住自己。一旦人们真正具有牢固而持久的职责观念,即便是最为软弱的人,他也会变得坚强,从而在逆境中勇气倍增,在引诱面前不为名利所动。杰迈逊夫人说:“职责,是将整座人类道德大厦连接起来的黏合剂。如果没有这种黏合剂,人们的能力、善良、智慧、正直、自爱和追求,都将缺乏最根本的道德根基,而无法维持。不但如此,人类的生存结构就会土崩瓦解,人们就只能无可奈何地站在一片废墟之中,独自哀叹。”

如果一层层地剖析开去的话,职责感根源于人们的正义感;正义感源于人类自爱的品质;自爱又取决于人类的善良和仁慈。职责并非是人们的一种简单的思想或情感,而是维系人类生命的主导原则,这一原则贯穿在人类的全部行为和活动之中,受制于每一个人的道德良心和自由意志。

一个人的道德良心,体现在他所履行的职责之中。如果一个人缺失了道德良心,他的行为举止就得不到应有的规范,那么,即便是拥有天才能力的人,也完全可能被邪恶引入歧途,变得一无是处。因此,只有道德良心才能匡正一个人的行为,也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变得诚实和正直。道德良心是心灵圣殿中的道德统治者,它会使得人们的行为更加端正、思想更加高尚、信仰更加正确、生活更加美好,在它的引导之下,人们崇高而正直的品德才能发扬光大。

一个人光有道德良心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去贯彻执行。任何人都可以在正道与邪道之间自由选择,但如果缺失了意志力去执行,任何选择都是表面的,不会产生现实的效果。因此,在生活当中,一个人的意志力若是能与道德良心配合行动的话,往往会相得益彰,取得强烈的现实效果。如果一个人的职责观念很强,行为过程又十分明晰,而且其顽强的意志力又能得到道德良心的指引,那么,他就会沿着既定的方向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地去达到自己的目的。哪怕最后失败了,人们也会因为尽了自己的职责,而问心无愧。

海恩泽曼曾告诫青年人说:“继续努力吧!可怜的年轻人!当你周围的人们通过种种欺诈手段和不忠行为而暴富起来的时候,你要心如止水地正视这浮华的一切;当有人摇尾乞怜、一心向上爬的时候,你要保持自己的尊严和清白,不要同流合污;当有人靠阿谀奉承换来一个又一个‘成就’的时候,你要善于保持内心的宁静,不要因他人的这些成就而痛苦;当有人为了名利苟延残喘的时候,你要能顶住世俗的压力,敢于特立独行,出污泥而不染。若想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就一定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同时,你应该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生活在一起,凭自己的汗水和双手去赚得面包。在此期间,岁月会慢慢地染白你的头发,但你的品德却在几十年的风尘岁月中一尘不染,若你到了风烛残年,行将就木时,面对上帝的召唤,你便可以坦然地向上帝祷告,然后心地清白地驾鹤仙去!”

那些具有高尚道义原则的人,有时为了不失职,往往情愿牺牲自己所爱的一切。远古时期的英国人,他们就有崇高的献身精神,这一切可以从一些痴迷于爱情的诗歌中窥见一斑。比如一首诗这样写道:“亲爱的,我如此执著地爱着你,以至于我不再喜爱其他任何东西。”

塞多留曾经说过:“那些品德高尚的人,应该凭借自己的道义和气节去制胜,有时宁可献出自己的生命,也不屑于采用任何卑劣的手段。”正是在职责和信仰的鼓舞下,圣·保罗公开宣称道:“我随时随地都准备着被捕下狱,而且我也时刻准备着在耶路撒冷献身。”

帕斯卡纳侯爵钟情于西班牙事业,当意大利国王迫使他放弃自己所挚爱的事业时,侯爵的妻子维多利亚·科伦纳写信给丈夫,叮嘱他千万不要忘却自己的职责。她写道:“亲爱的帕斯卡纳,你千万不要丧失自己的气节,因为崇高的气节胜过万贯家财,胜过国王的王冠,重于山岳大河,而显赫的名号不过是过眼烟云。因此,夫君,你千万不要为浮名利诱所动!你一定不能玷污自己所挚爱的事业!你记住,你的凛然气节将是我一生最大的荣耀,也将是你留给子孙万代最珍贵的财富。”在意大利国王威逼利诱下,侯爵夫人的见解却非同一般,她重气节轻浮名的崇高品格,给自己的丈夫以信念的鼓舞,以至于帕斯卡纳在死神面前表现得临危不惧,并在巴维亚从容就义。帕斯卡纳侯爵被迫害时,科伦纳仍是一位妙龄女子,她的美貌远近闻名,慕名前来追求她的人络绎不绝,然而她却不为所动。在她心中,丈夫的凛然气节深深地感染和鼓舞着她,除了丈夫之外,她的心里再也容纳不下其他任何人,因此,她心甘情愿地忍受着失去丈夫后的所有孤寂和失落,并以此来悼念心中的侯爵,以此来纪念侯爵的伟大人格。

一个人要生存下去,就必须精神饱满地努力奋斗。人生就是一场勇敢的战斗,因此,每一个人都必须有高昂的斗志和坚不可摧的决心,每一个人也必须坚守自己的岗位,甚至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关于这一点,古代的丹麦英雄们可以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具有坚强的意志,敢于当机立断、大胆尝试,在履行自己职责的过程中毫不动摇。其实,潜藏在每一个人身上的意志力,有大有小,但无论大小,都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品质,我们决不能在使用的过程中,让它日渐凋谢,也不能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滥用践踏它。布赖顿的罗伯逊曾十分中肯地说:“一个人真正伟大之处,并不在于仅仅追求自己的幸福快乐、名誉和进步,而在于他们能造福于人类。因此,一个人千万不能只求满足自己的私欲,也不能一门心思地沽名钓誉,而应该恪尽职守、尽职尽责,为人类的幸福谋福祉。”

一个人若是遇事迟疑不决,而且意志软弱和优柔寡断,那么,这些不好的习惯便会成为阻碍自己忠实地履行职责的拦路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矛盾体:一方面,我们每个人都有道德良心、慈善之心;另一个方面,我们每个人的人性中,都有好逸恶劳、自私自利和贪图享乐、放纵****的一面。在我们每个人身上,这种人性矛盾有这样一层关系,它们双方既互相渗透又相互对立。因此,意志软弱、自律性不强的人,往往在这种矛盾对立中徘徊不定、无所适从,于是,潜藏于每个人身上的意志力,能否转化成现实的行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对矛盾天平两边的重量。在我们每个人心里,若是天平的重量倾向于前者,那么我们就会积极面对人生;若是天平的重量倾向于后者,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被消极的心态所困扰,而这两种人生取向,就在于我们自己的取舍和抉择。作为有生命力的个体而言,每个人的天平倾向不是偏向这一方,就会倾向于那一方。因此,那些意志力薄弱、容易受消极心态所影响的人,只要他们的心里出现一点自私自利或者邪念欲望的苗头,就极有可能慢慢膨胀起来,以致在他们心里占据主导地位。久而久之,这些人的大丈夫气概就会消失殆尽,善良的个性也随之泯灭,个人的高尚品德就会被堕落的****慢慢取代,于是,他们只能成为自己感官的奴隶,而难以自拔。

因此,一个人若是能遵循内心道德的律令,立即将道德良心付诸行动,并能同时做到抵御各种本能欲求的袭击,那么,他们就会慢慢养成恪尽职守、道德自律的良好品质。有一点,我们每个人必须要心里有数,那就是要养成积善修德的习性,战胜邪恶欲望的引诱,摆脱肉体感官的诱惑,除去与生俱来的自私自利,需要我们耗尽很长的时间,有时甚至要花费一生的时间。因此,一个人如果没有持久的精神,没有顽强的毅力,却奢望达到这一愿望,是万万做不到的。但是,一旦人们养成了自觉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做任何事情都依据道德良心的习惯,那么,他们就会拥有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勇敢和优秀的人,会在意志力的作用下,严格要求自己,即便经过人世间各种风雨的洗礼,他们仍然能自觉自发与不屈不挠地坚持奋斗,最后培养了自己高尚的品德。与此相反,那些行为败坏、道德堕落的人,总是将道德良心弃之脑后,却时常放纵自己的私欲,并听之任之,年深月久,他们心里的道德防线也被这些恶习所攻破和占领,成为众矢之的、千夫所指的品质低劣的人。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远离这些恶劣的习性,要知道,它们往往就如同一根锁链,一旦将我们套进去,就会牢牢地捆住我们的心灵。

一个人到底是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纯洁自由的人,还是成为一个道德败坏、卑鄙无耻的龌龊小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自己。如果我们不是一个有顽强意志力的人,那么,我们就无法获得足够的力量,也就难以成就一番自己的事业。因此,一个人要行得正、立得稳,必须靠他自己的努力,否则,就算仰仗其他人的帮助,也难以挺立如松。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没有人能代替我们自己,只有我们自己自律、自强,不说虚妄之语,不睚眦必报,以诚信取信立足,因而我们要控制自己不为酒色所迷惑,要做到对为非作歹之事避而远之,扛起慈善救人的道义之举,还要时时刻刻为人着想、善待他人,敢于宽容异己,处处体谅理解他人,才能聚敛人脉,从而成就我们自己的辉煌之路。

爱比克泰德是古罗马奴隶出身的自由民,也是新斯多噶派哲学家。他宣扬宿命论,认为只有意志属于个人,在其《语录》和《手册》中,有无数充满智慧的学说,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无法选择自己在生活中的角色,对此,我们确实也无能为力,我们唯一的职责是把自己扮演的这个角色演好。如果这样的话,奴隶与执政官就没有什么区别。因为奴隶与执政官都有同样的自由,而自由乃是人类一切幸福的源头,与自由相比,任何其他东西都显得微不足道了。我们必须要搞清楚一件事,那就是一旦人们没了自由,人们所拥有的一切东西都不复存在。自由和其他任何东西,前者好比是动物身上的皮,后者是动物身上的毛,因此,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现在,我必须要告诉众人,幸福并不存在于醉生梦死之中,也并不依存于苦难之中。什么是幸福呢?对于拥有自尊和人格、坚持正义的人,幸福并不等价于财富;对于执政官们而言,权势也并不意味着幸福。任何权势、财富,对尼禄、萨丹纳帕路斯和阿伽门农而言,都不意味着一丝一毫的幸福。面对无力回天的情势,他们无可奈何,只得捶胸顿足,仰天长啸,浩浩苍天之下,他们披头散发,只觉得自己成了一个受人摆布的傀儡!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心境才叫幸福呢?幸福源于我们自己平静而自由的心,幸福的获得靠的是我们真正的自由,而这些自由也必须在无拘无束的蔚蓝天空下才能翱翔。要知道幸福与可耻的恐惧和忧虑,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一个人只有战胜了所有可耻的恐惧,弃绝一切卑劣的念头,才能真正知道什么叫幸福。幸福源于我们内心深处至善至美的自治;幸福源于我们内心深处的满足与祥和;有时,即便有生之年要经过贫苦、凄惶、疾病和死亡,但只要人们的心灵得到了平安和满足,那么,他们就拥有了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