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品格决定成功
3819000000028

第28章 恪尽职守塑造卓越的人生(2)

对于勇敢者而言,职责观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强大支撑力量,这种力量往往使得这些勇敢者们更加坚强和挺拔。当世所罕见的暴风雨降临时,庞培毅然决定率领人马乘船前往罗马。这时,他的一位很要好的朋友劝导他说:“我劝你别冒这个巨大的危险,因为在这样强烈的风暴中行进,是要冒生命危险的。”庞培却信心坚定地说:“任何成功者都是在险象环生中披荆斩棘。因此,今天,虽然天有不测之风云,但是我必须立即出发,即便我因此而付出生命的代价,我也在所不辞。”后来,这位朋友对身边的人说:“只要庞培认为应该做的正确的事情,他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在他心里,区区狂风暴雨和生命危险又算得了什么呢?”

斯巴克斯所著的《华盛顿的一生》中,写到了华盛顿恪尽职守的品质。华盛顿一生的主要动力之源,源于他恪尽职守的品质。华盛顿身为“美国国父”,他的一生心系着美国荣辱的使命,正是这份庄严的使命,使得他坚定异常,不屈不挠。当华盛顿意识到自己的职责时,他就不顾一切艰难险阻,咬牙坚持完成自己崇高的使命,他不顾一切地奋斗,既不是为了荣誉,也不是为了奖赏,而仅仅是为了坚持自己应尽的正义的事业,为此,他总是心甘情愿竭尽所能地将一件又一件事做得滴水不漏。

尽管华盛顿有着丰功伟绩的影响,但是他自己却有相当谦虚的评价。当人们推举华盛顿担任爱国军队的最高统帅时,他却惟恐自己不能胜任,而再三辞谢,直到最后被逼无奈时,他才就任了总司令一职。当大陆会议把这么重要的担子托付给他、把整个国家的命运托付给他、把整个民族的前途托付给他时,华盛顿没有感到丝毫的骄傲,而是深知这种托付有如千钧之重,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辜负人民的信赖。华盛顿在就职时,说道:“我希望自己永远记住身上的这副担子,今后无论发生什么不幸的事,我也不能随便卸下这副担子,更不能随便甩开这份职责。今天,我诚挚地向大家宣布,我并不认为我有足够的才智来担任统帅一职,但是,既然我承担了这副重担,我将付出自己所有的力量,哪怕是献出自己的生命,也要恪尽职守,努力挑起这副担子。”

华盛顿在给自己的妻子写的一封信中,在谈到自己被任命为大陆军统帅一事时,他说:“我已尽了最大的努力来推卸这副担子,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不愿意离开你我共同建筑的温馨的家,而是我深深地意识到自己实在难以堪此大任。如果我真的不得不在外面度过几年漫长的岁月的话,我真的十分乐意同你待在一起,享受属于我们自己的幸福生活。然而,命运已经在召唤我,使命已经在呼唤我,我就不得不舍小家为大家,要知道,只有大家庭得到了安稳和幸福,你我的小家庭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啊。为了不使自己丢脸,为了不给朋友们带来失望和痛苦,我已然不能拒绝此项任命。如此一来,我就不能够日夜陪伴在你的身边,给你快乐,使你平安。为此,我从内心深处感到十分不安和自责,但是,为了民族大义、为了国家的未来,我想你也不情愿看到我苟活于世,而降低你对我的尊重吧!”

华盛顿的一生,都在致力于自己的正义事业,首先他担任大陆军总司令,后来又担任美利坚合众国总统,但是无论担任什么职务,他在履行自己的职责时,都是那样的言行一致、坚定不移。他总是执著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总是兢兢业业地扑在工作上,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也从来不计较他人是非的评论,也更不在乎自己的声望,甚至有时为了事业,情愿豁出生命身先士卒地顶起巨大的风险。有一次,关于到底批不批准杰伊先生与英国协定的条约问题,议会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绝大多数议员都希望华盛顿能拒绝在条约上签字。然而,当华盛顿考虑到个人的名利与国家的荣誉孰轻孰重时,他毅然力排众议,拒绝苟同于大多数人的意见。为此,社会上掀起了反对该条约的抗议运动,人们把怒火倾泻在华盛顿的身上,一些抗议者竟然公然向华盛顿身上猛扔石块,借以抒发自己的愤慨。尽管到处都是抗议示威的游行,但是华盛顿仍旧忠于自己的职责,签署了条约,最后,这一条约还是得以贯彻执行。华盛顿冒着生命危险站出来,对那些抗议者发表演说道:“我之所以不顾大家的反对,而毅然签署了与英国人的条约,是出于我自己对祖国的忠诚,同时也出于我自己内心的道德律令。”

同华盛顿一样,威灵顿的人生信条便是恪尽职守。为了忠于自己的事业,威灵顿丧失了自己的“名誉”,并不得不承受各种接踵而至的苦难。有一次,恰逢威灵顿的妻子过世,然而威灵顿还是没能逃过敌对者的攻击,他们在大街上围攻威灵顿,有的暴民甚至拿起石块敲碎窗子,向威灵顿妻子的尸体上扔去。威灵顿曾说:“在人的一生中,恪尽职守是我们唯一的精神支柱,除此之外,似乎没有什么东西值得追求。”威灵顿在忠于职责方面,是最为虔诚的一个人,在外界不解时,他还是心甘情愿地为众人真心实意地提供服务。与威灵顿一样,******·斯科特先生也在“民众”的吼声中,遭到了石块的攻击,有人甚至心怀叵测地喊道:“处死斯科特爵士!”然而,斯科特心系民众、恪尽职守的品质,并没有在民众不解的呼声中淹没。从威灵顿和斯科特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一个人自己不能忠于职守的话,那么,他也就无法要求其他人也像自己那样恪尽职守。正如艾希·迪安所说:“只要我自己履行了职责,那些观望的人就会自发自觉地履行他们的职责。”

曾经有一位军官因为所得的军衔比自己的实际成就低了些,便感到十分羞愧,滋生抱怨的情绪。威灵顿听了这件事后,便说:“在我的军旅生涯中,我曾经由一个旅的指挥官降到去担任一个团的指挥官,后来被任命到去担任一个小分队的指挥官,但是对于这些任命,我从未感到过丝毫的羞愧。工作虽有大小、轻重之分,但是只要我们能恪尽职守,尽心尽职地完成自己的使命,那么,在我们心里也就会淡化名利的困扰,也就无所谓高贵与卑贱、无所谓利大与利小了。”

威灵顿在葡萄牙忙于指挥联盟军队作战时,他思考到本国人民在战时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很不适宜,上升到职责层面说,也就是失职行为。于是,威灵顿说:“我们有无限的热情、斗志昂扬的战斗激情,因此到处都洋溢着欢呼声,到处都是张灯结彩、凯歌高奏,到处都举行着盛大的庆祝会。但是,我们今天迫切需要的是什么呢?我们需要各个国家的人民都时刻忠于自己的职守,绝对服从法律的权威,而不能做出超越自己职守的事情,也不能做出逾越法律权威的事。”

在威灵顿所有的性格当中,有一个重要的性格便是他能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职责。他关心公共事务,而且职责在他心目中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不但如此,他的这些特点也传染给了自己的手下,在他的率领下,每一名士兵都像他们的将军那样忠于职守、关心公务。有一次,在滑铁卢战役中,威灵顿正骑着马前往一处步兵操练场。当威灵顿看到经过整编后的部队,正严阵以待地迎接法国骑兵的冲锋时,他对身边的一位士兵说:“小伙子,请告诉我,你说英国人会怎样看我们呢?”士兵斩钉截铁地回答道:“一定会觉得我们有英勇无畏的精神!先生,我们绝不害怕,我们明白自己的职责!”

在纳尔逊的心中,尽职的思想高于一切,这一思想也充分体现在他为祖国服役的全过程中。纳尔逊有一句名言,即大英帝国希望她的每一位公民都恪尽职守。在纳尔逊率领舰队要在特拉法尔加海角采取行动时,舰队的全体官兵都听到了统帅的这句名言。后来,纳尔逊以自己的行动完整地践行了自己的诺言,战争时,有颗子弹穿透了纳尔逊的左肺,射入了他的脊椎,他实在无力撑起身子去指挥战斗,便被下属强留在“胜利”号的船舱内。船舱内血流满地,纳尔逊已经奄奄一息了,但是当他听到自己赢得了伟大海战的胜利后,他酝酿出最后一口气说道:“我已经尽了我的职责!谢谢上帝!”然后,他安详地闭上了双眼。

据说,大不列颠民族在忠于自己的职守方面,表现得特别突出,可以说是伟大的英国国民的一种民族特性。翻开历史,我们再也找不到其他任何一个民族的将军能和纳尔逊相提并论,他在特拉法尔加海角战斗打响前,对士兵们提出的战斗口号,并不是“为了崇高的荣誉”,也不是为了“正义”和“胜利”,而仅仅只是为了“忠于职责”。“忠于职责”,纳尔逊将军以这种战斗口号来动员将士,在这个民族之林中,恐怕是独树一帜、世所罕见。

“伯克哈德”号巨轮在航行到非洲海岸时,突然遇难,船舶开始渐渐下沉,这个时候,船上的官兵们把所有的妇女和儿童送上了救生船,然后向天空一边鸣枪致礼,一边慢慢地随同巨轮沉到了海底。希赖顿市的罗伯逊曾在他的一封信中提到了这一情形,他说:“英国人极为尊贵的品德,便是仁慈、职责和牺牲。大不列颠这个民族应该如何形容,才更为贴切呢?她就好比一个不时地打着哈欠,东瞧瞧、西望望的笨手笨脚的农夫看到铁路、电灯和其他杂七杂八的零乱物一样,表现得异常紧张和莫名其妙,有时甚至不知就里。即便这样,仍旧不足以打乱她那颗坚定不移的心,她的心往往充满着正义感和道义感。她总是把围巾乱七八糟地披在身上,即使在音乐厅里,她也不会刻意去修饰,与整个大厅里的格调和气氛总是显得不是那么协调和雅观,有人甚至会嘲笑她根本辨别不出寒鸦和喜鹊之间的不同,但是她却是百鸟之中最能歌唱的百灵鸟。她知道告诉自己的孩子怎样面对鲨鱼的袭击,知道如何指导孩子在大风大浪中搏斗,而且在教育孩子具备生存能力时,她没有半点炫耀和得意之感。她深深地知道,教育孩子,不仅是自己必须要尽的义务,而且是自己神圣而光荣的职责。此外,她绝对不会长久地把一位演员当成顶礼膜拜的英雄,同样也不会把一位真正的英雄当成演员。”

尽职尽责与诚实的品德密不可分。对于那些恪尽职守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品德就是诚实,他们常常言行一致,说一不二,而且总是在正当的时间以正当的方式做正义的事情。

切斯特菲尔德勋爵说:“诚实是最高尚的品德,我之所以会成功,其奥妙就在这里。”切斯特菲尔德一生身体力行地贯彻着这一人生信条,他的“诚实高于一切”的座右铭,给世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克拉伦敦在谈及与自己同时代的最高尚、最纯洁的绅士福克兰时,他说:“福克兰先生是一位十分诚实的人,他从来不说假话,哪怕有时将一句违心的话说漏了嘴,他也会像自己偷了人家的东西那样,心神极为不宁。”

哈金森夫人曾这样评价自己的丈夫:“他是一位完全诚实可靠的人:对于自己不想干的事情,他从来不表态;对于能力之外的事情,他从不轻易许诺;对于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从不推脱,而且一经答应,绝不食言。”

威灵顿公爵是一位极为诚实的人,他绝不说一句谎话,也从来不在行动上弄虚作假。有一次,威灵顿正受着耳聋的折磨,于是,他便请了一位著名的耳科专家前来为自己医治。这位专家用尽了所有的办法,但仍未见效,于是,他便决定在威灵顿的耳内注射强剂量的苛性钠,但是苛性钠注射后,使得威灵顿无比剧烈地疼痛。然而,威灵顿对专家的“非友好”行为不怒不火,仍旧像往常一样镇定自若、举止安详。直到有一天,威灵顿的家庭医生偶尔过来看望,发现威灵顿两腮红肿,眼里布满了血丝,并且他还发现当威灵顿从病床上爬起来时,跌跌撞撞地像位喝醉酒了的醉汉,于是,他便请求检查一下威灵顿的耳朵。检查过后,家庭医生发现威灵顿的耳膜炎症已经相当厉害,如果不立即加以制止的话,炎症会侵入威灵顿的大脑,从而危及生命。后来,在家庭医生迅速采取的有力措施后,威灵顿的耳膜炎症得到了控制,但是他再也听不到任何声音了。耳科专家听到自己的患者经历的危险后,内心感到十分恐慌,他深深地感到,一定是自己急功近利地为患者注射了大量苛性钠的缘故,才导致了患者的耳膜炎症急速恶化,于是,他揣着十分恐惧的心情,匆匆感到了威灵顿的家中。耳科专家一进门,便满面羞愧、连连向威灵顿道歉,祈求他的原谅。然而,威灵顿却十分平静地说:“我知道你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我并不怪你,因此,你也不要再多说什么了。”耳科专家看到威灵顿不但没有生自己气,反而对自己宽宏大量,于是,他便鼓起勇气挑明了自己的担忧,说道:“如果其他患者知道我造成了这么严重的医疗事故,给您带来了这么深重的痛苦,那么,还会有谁到我那儿看病啊?如果没有患者,我就会面临破产、失业。”威灵顿好言安慰道:“你放心吧!没有人有必要知道这件事,我也不会向任何人谈起这件事。”耳科专家却得寸进尺、厚颜无耻地祈求道:“公爵的意思是,您仍然允许我像往常一样给您看病,以示您一如既往地相信我。是吗?”“不是!而且坚决不行!”威灵顿坚定地推辞道:“我的良心告诉我,我决不能这样做,因为我从来不做昧良心的事!实事求是,一向是我的原则,请原谅我不能听从您非道德、不正义的安排。”

大丈夫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绝无反悔之理!普鲁士陆军元帅布吕歇尔,就是一个极为诚实、信守承诺的人。1815年6月18日,布吕歇尔得到威灵顿的求救信号,亲率大军在崎岖的山路上急急忙忙地行军。虽然战时一刻值千金,但在此时,士兵们因为日夜兼程,已经疲惫不堪,加上道路泥泞,实在难以快速行进。于是,布吕歇尔从战马上下来,与士兵们一起赶路,但是泥泞的道路确实难以急速行军,他便动员士兵们:“士兵们,加把劲向前,再快一点。”早已汗流浃背的士兵们喊道:“我们已经尽力了,实在不能再快了。”布吕歇尔便诚实地说道:“士兵们!我们必须火速前进啊,虽然我们无法完成任务,但我们现在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必须准时到达目的地!因为我已经答应了我的战友威灵顿,必须要快速支援他,因此,你们要是体恤我的话,千万不可让我失信于人啊!”在布吕歇尔的感召下,士兵们一鼓作气,终于如期到达了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