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韩寒评传
3810300000049

第49章 坚持真理,不迎合庸众

许志远、麦田等对韩寒羡慕嫉妒恨的家伙,竟然将韩寒所以受众多青年、公众拥护爱戴的原因,归结为庸众的胜利(言外之意即老百姓都是脑残),认为韩寒走红是因为他总是拣大家喜欢的话说。这一结论是对韩寒创作和言论的极大误解,也是对韩寒和公众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的简单化理解。

如前所述,在抵制家乐福、抵制莎朗?斯通、69圣战、钓鱼岛等事件中,韩寒都选择了站在群情激愤的众多爱国愤青(其中不乏他的粉丝)的对立面,反对盲目的爱国主义,呼吁大家莫做爱国贼。

在2007年链接******博客,2008年批评文学大师,2009年杭州飙车案,2010年钱云会事件、2011年发表“韩三篇”等事件中,韩寒也都选择了站在一般常识者的对立面,在博文中对争议的话题做出了别开生面的客观解释,表现得非常冷静客观,既不迎合舆论,也不感情用事。在韩寒看来,追求社会公正、进行社会批判,不能依靠栽赃陷害,文革式的构陷,不能无条件地仇富、逢官必反。

许志远等人将韩寒与公众之间的复杂互动看得过于简单,在他们精英立场的观点中,实际上隐含着将群众当成傻子的话语前提,这跟把群众看成中间有部分人糊涂、或绝大多数群众也会一时糊涂的立场,是决然不同的。韩寒不会取悦群众,而更重视真相,这是他比许志远等人更深刻的地方,是一种大智慧。迎合(其实是愚弄)群众的人,只能迎合一时一地一批人,最终会被最大多数的群众所识破抛弃。这个正如美国前总统林肯所说:“你可以一时欺骗所有人,也可以永远欺骗某些人,但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人。”

韩寒对真相的严肃态度,也源于他很了解生活的复杂性,他说:“包括看《南方周末》,我都会觉得,这个记者写得太偏颇。可能这个贪官,这个地方政府没有那么坏。他在追求一个正义的过程中,未必弱势群体是完全正确的。可能他们就是无理取闹的那一帮。当然这个无理取闹也是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的,但在这个事情上就是无理取闹。我也会有自己的判断。”

韩寒不会无条件地仅仅被舆论所影响,早就说过“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一座城池》中有一个讽刺性的段子:曾经掉进过沟里的人们,兴致勃勃地藏在雪后的大桥后,看其他人如何掉进沟里。“大家觉得,自己被这个社会戏弄了,所以必须继续戏弄这个社会的别人。”《他的国》中亭林人不理解为了改变亭林镇现实而努力抗争的左小龙,反而在左小龙爬上电信大楼顶楼时,忽悠他赶紧跳楼。这些描写,无疑反映了韩寒对于部分群众所具有的弱点的清醒认识。在《杂的文》中《我不能,我没有》篇中,韩寒也直接表达了对一部分有奴隶思想的庸众的批评和警惕。

事实上韩寒,尤其在创作和公共发言中,是很少特意考虑别人的看法的。在他看来,他只是凭直觉说出、写出他认为正确的话。他写文章,完稿后会检查一下中间有无错别字,他说:“因为会有很多人看,所以现在会检查错别字,这就是外界对我的一切影响。”

如果说他有所考虑的话,那也只是尽量争取做到最好——在内容上努力坚持正确、在形式上追求完美——始终站在真善美的一边,那么其实也必将最终实现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会师。正因为如此,韩寒虽然有时会被某些不明真相的群众所误解,但是他的支持者和拥护者却与日俱增。

学者张鸣曾经这样评论韩寒坚持真理、刚直不阿的个性:“真正让我对韩寒刮目相看的,是去年抵制某货的风潮。回想当初抵货的风头之劲,势不可挡,连号称自由主义的某些大牌评论家都顺着大伙说话,可韩寒偏不买账。他顶着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骂阵上去的,在铺天盖地的骂声中,依然讲理,带着他特有的幽默和轻松讲道理,归谬式的讲理,三言两语,就把抵货派的高论,挤到了墙角,想要翻墙逃跑都没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