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界保持距离的韩寒,在当代知识文化界、在互联网上四面横战的姿态,使我们不由得想起20世纪30年代时鲁迅既与****民族主义派、民主自由派寡合,又与极端左翼文人刀剑相迎的状况。甚至使我们想起宋朝那个“一肚子不合时宜”,既批评王安石的改革派、又跟司马光的保守派干仗的大文豪苏东坡。鲁迅、苏东坡这样的人,总是“一肚子不合时宜”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天真质朴的人格,总是让他们不顾个人利害得失,不管是否有违于人情世故,甚至不顾是否合乎斗争策略,一味地坚持理想主义,追求真理。
韩寒在社会文化批判领域,有三个方面表现出他孤行己意、独立当代的个性主义人格魅力。这三个方面包括:理智爱国,反对爱国贼;独立思想,不迷信权威;坚持真理,不迎合庸众。
首先说说理智爱国这一点。愤青最可爱也最傻的一点是喜欢赶爱国主义的大集,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中国五四运动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推动,其中很大程度上都靠爱国愤青在前列不计个人得失地浴血奋战。但另一方面,纳粹党、日本军国主义者也曾利用青年的盲目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情绪,遂行其阴谋诡计。韩寒对这一情况无疑是很清楚的。
2008年抵制家乐福、抵制莎朗?斯通、奥运火炬被骚扰,2010年69圣战事件、钓鱼岛等事件中,韩寒都站在了一般愤青观点的对立面,提醒大家应理**国,莫做爱国贼,不要被某些舆论所误导,将反思和建设的重点放在中国自身问题的解决上。韩寒的理由在于:“如果大家一切都好,生活如意,老婆孩子房子车子工作休息健康医疗一切都能保住,闲情雅致之下,民族情操之下,又不愿韬光养晦,当然可以追保钓鱼岛。但是如果你自己还有什么保不住的,先把自己的保住再说,不要操那么前卫的心。”
韩寒在爱国主义问题上,强调自己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爱国者,即爱国不是盲目的、无条件的,要以人道主义作为基础。爱国不是对抽象的国家的无条件的爱,而强调在具体的人生情境中建立在对现实的人的福祉的关注基础上的爱,爱国主义应该是为了促进人类社会普遍公平正义的一种道德,而不是造成人类互相割裂攻击、或仅仅遂行统治阶级需要的工具,不能增进中国人和其他人类福祉的爱国主义是没有意义的假爱国主义。在韩寒看来:“我只是一个人道主义者,我从来不觉得爱国精神和一个人作为人类的道德有关。我也不觉得因为自己出生在某个地方,就必须无条件的爱它,否则就是最恶劣的一种道德败坏。”
韩寒这种以人为本的爱国主义,与胡适的观点差相仿佛。胡适:“现在有人对你们说:‘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我对你们说:‘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陈独秀也曾经提出过类似的观点:“要问我们应当不应当爱国,先要问国家是什么。原来国家不过是人民集合对外抵抗别人压迫的组织,对内调和人民纷争的机关。善人利用他可以抵抗异族压迫,调和国内纷争。恶人利用他可以外而压迫异族,内而压迫人民。……我们爱的是人民拿出爱国心抵抗被人压迫的国家,不是政府利用爱国心压迫别人的国家。我们爱的是国家为人谋幸福的国家,不是人民为国家做牺牲的国家。”
韩寒认为,打着和谐的旗号,对社会存在的众多问题掩耳盗铃、讳疾忌医,甚至自欺欺人、助纣为虐,并不是真正的爱国。真正的爱国寓于对社会人生的积极批判,以推动国家民族社会的长远进步。
韩寒对一些青年盲目民族主义情绪的调侃和批评,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对国家现状、民族文化做了一些很严厉的批评和反思,但是也很容易贻人口实,被攻击罗织罪名。不过率性而为的韩寒更愿意想到哪说到哪,尤其很少在思想论战中对原则性的东西马马虎虎,如果他不这样真实,那还算什么韩寒。
有一种观点认为韩寒对盲目爱国主义的批判立场,仅仅是出于引起关注的需要,显然简单化了韩寒的思想。在韩寒这一代人这里,西方文化的普遍影响背景,使得他们中的很多人持一种普世的文化立场。这一点同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文化人,尤其是体制内的知识分子,坚持中国文明有其独特性的立场是差异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