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韩寒评传
3810300000047

第47章 贫贱不移,富而不骄

老一辈学者、《鲁迅批判》的作者李长之评论鲁迅时曾说:“一个人的环境限制一个人的事业。但一个人的性格却选择一个人的环境。”以此说明社会历史环境对鲁迅个性、思想形成的塑造作用,并尤其强调了鲁迅个人素质在人生道路选择过程中的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对于韩寒,我们亦应从类似的角度来做一审视。

中国当代知识文化界在社会批判方面的失语,尤其是学院知识分子对于民众启蒙话语权的失落,让韩寒这样一个自学成才的青年偶像派作家,抓住机会扛起了社会批判、思想启蒙的大旗。这种现象除了跟当代社会文化生产的专业化分工有关,就中国的特殊国情而言,也与中国知识文化界的主体人群,与传统主流体制文化之间的纠结不清有关,或者毋宁说,中国知识文化界就其主流来说就生存在体制内,是现有体制和文化的既得利益者,一般而言不仅并不反对现有体制和文化,而且在很大程度是现有体制和文化的维护者。

而与世界保持距离的韩寒,所以能坚决地进行社会批判,很大程度上跟他是独立于体制内的自由商业作家、自由运动员身份有关。没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基础、自由身份,韩寒也无法放言无忌。

其实中国文联、作协的领导,也不是吃素的,都很有两把刷子,早就有人看出韩寒的文化山寨构成对体制文化的冲击,所以就有人放出风来想吸纳韩寒进入文联、作协,给他点好处将他圈养起来。但闲云野鹤惯了的韩寒,似乎并不想就此结束自己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银的生活,不仅不领受领导招安的苦心美意,反而一度在2008年和多位大佬级作协主席展开骂战,而且声言如果做了作协总瓢把子,所做第一件事就是解散作协。

很多曾经年少轻狂、言行激烈地进行社会批判的愤怒青年,在功成名就后都会以韬光养晦自保;甚至还有一种人故意以反传统反体制搏出位,目的就是要捞“杀人放火受招安”的偏门。但韩寒似乎不属于这两种机会主义者中的任何一种。虽然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功,不缺名不差钱,而且有唾手可得的名誉地位可捞,但韩寒仍旧坚持非主流的文化批判立场,站在青年、普通人的立场为大众代言。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韩寒一直没参加过任何官方或民间组织,不属于任何团体;韩寒的朋友也只限于小圈子里熟悉的有限一些人,他也不会做那种拉上一群狐朋狗友出去花天酒地的事情。但他的与世界保持距离,也使得他可以不受任何社会关系和利益集团的牵绊,独立不倚、无所顾忌地发言批判社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