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作家,例如鲁迅、高行健和冯骥才,吭哧瘪肚地写了很长时间也没人知道,在韩寒现在这个年龄还啥也不是。就拿鲁迅来说,发表《狂人日记》那年老人家都38岁了,以前就是一个没啥油水可贪污的小公务员,连个正经的二奶都没有。在中国当代作家里头,韩寒不算是作品最多的,甚至也许不算是思想最深刻的,不算是写得最好的,但韩寒绝对是最特立独行的一个。像韩寒这样黑马式的家伙,将来一不小心帮中国人再拿一个诺贝尔奖,都是很有可能的。
作为当今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韩寒有三个第一绝对值得大家伙记住:当代中国批判作家第一人、当代中国“80后”作家第一人、当代中国青年作家中纯文学写作第一人。
本朝定鼎中原以来,韩寒是六十多年来第一个以批判姿态写作、获得巨大商业成功、具有深远社会影响力,同时还仍旧在中国混得挺好没因为各种原因移民跑路的作家。一位评论者说,“我之所以愿意将文学家这个词归结到韩寒身上,是因为真正的文学作品通常一定是对于道德的诠释和演绎。”韩寒在当代文学上最大的贡献,是通过其小说和杂文创作,继承和发展了鲁迅、钱钟书、李敖、王朔等前辈作家的社会批判精神,对当代中国社会的种种不良现象,进行了介入式的有力抨击。韩寒也以其独特的审美视野,艺术地再现和记录了市场经济大潮中部分青年的生活现实。
韩寒也是众多“80后”作家中第一个有较大影响,并持续在文坛发挥影响的作家。“80后”文学渐成气候,是从韩寒的《三重门》开始的。韩寒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功,引发了过去十多年间“80后”青春文学写作的繁荣,一大批“80后”青少年作家因此登上文坛,成为一时蔚为壮观的文学景观。作为“80后”作家中较早成名的佼佼者,韩寒也成为众多“80后”作家追随和反叛的先驱者。韩寒在“80后”文学发展过程中的开创性地位,是不容抹杀的。
此外,在当代青年作家中,韩寒的书跟郭敬明、步非烟、蔡骏、落落、何马、南派三叔、匪我思存等通俗类型小说作家的作品,并不是一路的。这一点台湾痞子蔡旁观者清,看得很明白,就说过韩寒的作品在台湾很受推崇,跟郭敬明老弟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而在那些和韩寒一样用纯文学笔法写作的青年作家中,韩寒则无疑是最大牌的一个。
韩寒的创作本身对当代文学的繁荣也不无贡献。韩寒的创作借鉴了钱钟书、李敖、王朔、梁实秋等国内名家的创作,也受到了普鲁斯特、卡夫卡、马尔克斯等域外现代派文学大师的影响。就后面一种影响来说,跟20世纪80年代流行的先锋文学作家余华、格非、马原、残雪等借鉴的文学资源是完全相同的。但韩寒的创作在主题民族化、语言口语化、风格大众化方面与先锋作家的写作很不相同,具有更强的可读性,更适应“80后”、“90后”这些在电视、网络陪伴下长大的青年读者的阅读趣味。韩寒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尤其体现在语言层面上的艺术性,其口语风格的语言诙谐幽默,充满反讽智慧,而且个性十足,这一点恰如长江出版社副社长金丽红所说:“韩寒……和当年的王朔一样,写作语言都是讲人话,用的是普通大众看得懂的语言,而不是评论家们所谓的某种创作类型。”
★韩寒小贴士:
在一个优秀人士扎堆的圈子里,想要出头不能追求卓越,而应追求特殊。比如我们是新人上班族,其他老同事干得都非常在行的业务,我们当然得反复磨炼,争取早日超过他们,可如果人家跟你一样努力而且不傻,要超过他们是很不容易的。但他们一定有不擅长甚至干不了的事儿,那些个事儿你一定要花时间琢磨明白,在适当的时候表现一把,那可能会成为你受到上司赏识、提拔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