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家庭医学百科
3798000000003

第3章 人体与营养(3)

一个人个子的高矮是由骨骼来决定的,而且主要取决于下肢骨的长短。从出生到成年骨骼的生长有三个高峰:第一次是刚出生后的半年内,身长平均每月增长2.5厘米;第二次是1~3岁,这期间要长高20厘米左右;第三次是青春发育期,即12~13岁到22~23岁,这期间每年身高平均增长6~8厘米,多的可达10~11厘米。女孩子一般到19岁,男孩子一般到23岁,骨骼生长宣告结束,身高的增长也自然会停止了。

从化学成分看,骨骼是由两类物质构成的:一类是有机质,主要是蛋白质和胶质纤维;一类是无机盐类,主要有磷酸钙和碳酸钙等。

心脏是人体的生命之泵

从2周的胎儿开始形成心脏起,到出生、长大、衰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我们的心脏要不停地工作一辈子。心脏跳动,推动血液循环,为身体各组织运来氧气和养料,运走废物,保证生命活动顺利进行。

一个成年人的心脏,和自己的拳头大小差不多,约有250克多重。心脏外面包着一层膜,叫心包,对心脏有保护作用。心脏内部分为四腔:即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左心房接受从肺脏回来的饱含着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液。左心房收缩把血液送入左心室,左心室收缩再把血液送入主动脉,再送往全身。血液从左心室出发流经全身以后回到心脏的右心房,这段循环历程叫体循环,又叫大循环。

右心房把血液排入右心室,右心室收缩,把血液送入肺动脉,血液在肺脏流过时排出二氧化碳,带上氧气,再经肺静脉回到心脏的左心房。这一段循环叫肺循环,也叫小循环。

血液在心脏的推动下,沿着大循环和小循环不停地运行,生命不息,循环不止。

心房和心室以及心脏与动脉之间都有瓣膜,保证血液单向流动,不得回流。瓣膜开闭产生的声音就是心音。

按每分钟心跳75次计算,每一个心动周期为0.8秒。在0.8秒里,心室收缩占0.3秒,舒张占0.5秒;心房收缩0.1秒,舒张0.7秒。也就是说,无论是心房还是心室,舒张即休息时间都比收缩时间长得多。这就是心脏能不停地跳动而不会疲劳的原因.

血管是人体的运输管道

由各种类型的血管和心脏组成的循环系统,是我们身体里一个密封的遍布全身的管道网,血液在其中循环,完成运输氧、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任务。血管是人体里的重要运输管道。

负责把血液从心脏送往全身去的血管叫动脉。动脉血管能够随着心脏的跳动而搏动,身体表浅部位的动脉血管可以用手摸到,如中医切脉就是摸的桡动脉搏动的情况。全身每一个部位,每一个组织器官,都有一条动脉支干供应血液。例如头部有颈总动脉,肝脏有肝动脉,心脏有冠状动脉等等。

动脉血管的管壁中有丰富的弹性纤维。所以动脉有较好的弹性,能够承受心脏收缩所产生的压力。动脉血管所承受的这种压力就叫血压。

负责把全身的血液运送回心脏里去的血管叫静脉。静脉一般都与动脉伴行,并叫同名,如与股动脉伴行的静脉叫股静脉。

静脉,顾名思义是不动的血管。静脉血管里的血液已没有动力,静脉血之所以能向心脏方向流动,主要是靠心脏舒张所产生的负压吸引,靠血管周围肌肉收缩挤压,还要靠静脉血管里所生有的静脉瓣,由于有了静脉瓣,所以静脉里的血液只能流向心脏而不能倒流。

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的最细微的血管,叫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是小动脉末端分支形成的。毛细血管汇合又形成小静脉丛。血液里装载的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只有到了毛细血管才能卸下来。身体里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及其他废物也只有通过毛细血管才能进入血液运走。

血液循环的周期

血液在心脏收缩产生的压力推动下,沿着血管不停地流动,它的主要职能就是运输。例如从肠道消化吸收的各种营养物质。还有从肺脏吸入体内的氧气,都是靠血液运往全身,供应各组织器官的需要;全身各组织在生命活动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各种废物,也要靠血液把它们运到肺脏和肾脏排泄出去。

我们身体里究竟有多少血液呢?在心血管系统中流动着的全部血量约占体重的8%,或说占体重的约1/13。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他的循环血量约有4.8公斤,相当于每公斤体重有血液80毫升。

在平静状态下,身体里的血液并不是全部参与循环的,而有一部分是储存于肝、脾、皮肤等部位的毛细血管里。我们把这些器官叫做“血库”。

血液之所以是红色的,是因为红血球里含有红色蛋白质——血红蛋白的缘故。

在1立方毫米的血液里,就有红血球500万个左右,男的略多,女的略少。红血球的平均寿命为120天左右,红血球的新陈代谢是很快的,在120天的时间里,我们血液中的红血球就会全部更新一遍。

白血球是我们身体的卫兵。它的主要功能是吞噬侵入身体里的细菌。身体发炎白血球数量会增加,一般来说,白血球的数量保持在每立方毫米5000~10000个之间。

血小板是一种很小的无色的血细胞。它的主要功能是与血浆中其他凝血物质共同起凝血作用。每立方毫米中有血小板20~40万个、血小板的寿命平均只有几天。

淋巴系统的功能

淋巴系统包括淋巴管、淋巴结、脾脏及运行于其中的淋巴液。

淋巴管是由细到粗,由小到大的一套管道系统,最细小的淋巴管叫毛细淋巴管。毛细淋巴管的起始部是盲端,收纳组织细胞间的液体渗入管内形成淋巴液。毛细淋巴管汇合形成小、中、大淋巴管,最后由最大的两根淋巴管——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在颈根部与大静脉相连,淋巴液也就汇入了血液循环。

淋巴管是由薄薄的一层内皮细胞构成的管道,加上管内的淋巴液不是由心脏跳动推动其前进,没有什么压力,所以淋巴管平时很难感觉到它的存在。只有当它发炎时才容易发现它,例如有时手或脚上发炎,胳膊或腿上会出现红线,这就是发炎的淋巴管,淋巴管通透性很强,所以炎症、恶性肿瘤很容易通过淋巴管转移到其他地方。

在淋巴管运行的道路上有许多的淋巴结。淋巴结主要是由淋巴细胞集合形成的腺样结构,蚕豆状,多集中分布在颈部、肠系膜、腋窝、腹股沟和肺门等处。淋巴结有吞噬异物如细菌、转移的肿瘤细胞等功能,因此淋巴结有消除侵入机体的有害物质的作用。

脾脏是最重要的贮藏血液的场所和最大的淋巴器官,具有过滤血液、破坏衰老的红血球、调节血量和产生淋巴细胞等功能。长约12厘米,位于腹腔左上部。

位于咽喉部位的扁桃体是与脾脏和淋巴结结构相似的淋巴组织,也具有消灭细菌的功能。如若经常发炎成为病灶,可手术摘除。

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内分泌腺是与外分泌腺相对而提出来的,外分泌腺如唾液腺、汗腺、泪腺等等,是通过导管把分泌物排泄出来的,而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它的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运行到全身去发挥作用。

内分泌腺所产生的各种激素对人体生理功能具有重大影响,除了调节人体的发育、消化、新陈代谢、性欲、毛发的生长以及音调外,还会影响第二性征(即男女性的一些主要生理特征),并主宰人体的行为和其他有关的因子。

内分泌腺主要包括脑下垂体、丘脑下部、甲状腺、副甲状腺、肾上腺、胰岛、以及性腺。

脑下垂体是一个宽约1.5厘米,高约1厘米的椭圆形器官,重量不到1克。脑垂体虽小,却是最重要的内分泌腺。它与几乎所有内分泌腺的功能都有关。脑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各腺体的功能。它还分泌生长素(管长高的)、加压素和催乳素,有促进生长、升高血压、促进乳汁分泌等功能。

丘脑下部与脑下垂体近在咫尺,丘脑下部通过分泌神经激素对脑垂体的部分功能进行直接控制。

甲状腺位于脖子前边喉结下方,用蛋白质和碘生成的甲状腺素是调节身体新陈代谢的。

肾上腺位于两侧肾脏上端,分泌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调节糖、蛋白质代谢,性皮质激素可促男女第二性征的发育。

男女生殖腺分泌的性激素调节整个生殖系统的功能。

胰脏里的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调节血糖代谢。

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

女性生殖器官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阴蒂、前庭大腺、大阴唇和小阴唇。

卵巢是最重要的女性生殖器官,它可以生成雌性生殖细胞——卵子,还可以分泌雌性激素。卵巢位于子宫两侧,成年女性的卵巢长约4厘米,宽约2厘米,呈椭圆形。在卵巢的实质部分有许多大小不同的细胞群,叫做卵泡。每一个卵泡中央有一个大细胞,这就是人体最大的细胞——卵细胞。成年健康妇女约28天从卵巢排出成熟卵细胞一次。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和孕激素能促进乳腺和子宫内膜等的生长。

输卵管是输送卵细胞的管道,左右各一。一端是喇叭状开口,一端通向子宫腔。精子和卵子一般是在输卵管里受精的,管壁平滑肌和粘膜纤毛活动,推动受精卵向子宫方面移动,最后到达子宫形成胚胎。

子宫形如倒置的鸭梨,上端大的部分叫子宫底,下端狭窄部分叫子宫颈,与阴道相连。成年女子的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一系列变化,包括内膜的增生、分泌、脱落和修补各阶段。在内膜脱落阶段伴有出血即为月经。如怀孕,子宫内膜和肌肉都会逐渐增厚,以适应孕育胎儿的需要。

阴阜、大小阴唇、阴蒂、阴道及附属腺体形成了女性外生殖器,或叫外阴。小阴唇前端会合形成阴蒂,内中有小而不发达的海绵组织,具有如同男性阴茎相似的结构,也能勃起。两侧小阴唇之间形成了阴道的前庭,生有前庭大腺,分泌液体,有协助润滑的作用。阴道口周围有一环形或半月形粘膜瓣,即处女膜。

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

小孩刚生下来时,心、肺、消化、泌尿等系统便开始工作,唯有生殖系统在10岁以前基本上是没什么事干的。经过青春发育期以后,生殖器官才发育成熟起来,大约到15岁左右,女孩有了规律的排卵和月经,男孩有了精子的生成和遗精现象,标志着性逐步成熟了,生殖系统的功能才开始运转起来。

就生殖功能来讲,男性比女性要简单得多。男性生殖器官包括阴茎、尿道、尿道球腺、前列腺、阴囊、输精管、附睾及睾丸。

男性生殖器官中最重要的是睾丸,其他都是附属生殖器官。睾丸是男性的性腺,具有两大功能:一产生性细胞即生殖细胞——精子,二产生性激素。精子的形状很像蝌蚪,卵圆形的头部,后面是颈部,再往后是一根长长的尾部。成年人的精子长约0.06毫米,在有利的环境之下,它可存活100个小时之久。

睾丸每天可产生精子几亿个,正常精液每毫升大约含有精子1亿个之多。精子只有在精液之中才具有活动能力,精液除精子之外就是精浆,精浆由前列腺、精囊、尿道球腺等所分泌的液体混合而成。精液呈碱性,可中和女性阴道内的酸性,有利于精子的活动。

精子依所含决定性别的染色体不同而分为两种:一种带染色体X,一种带染色体Y。假如受精时进入卵子的是带X染色体的精子,胎儿就是女的;假如进入卵子的是带Y染色体的精子,那么胎儿就是男的。可见,后代性别决定于精子。几亿个精子中X、Y各半,胎儿性别的决定又纯属偶然。

血型是先天遗传的

一个人的血型是由父母的血型决定的,也就是说,是先天遗传的。

某夫妇双方都是O型,而其子女却是A、B或AB型,则可断言,这个孩子不是这对夫妇所生。但若子女也是O型,则不能肯定这个孩子就是他们的亲生子女,因为其他血型的配合,也有可能生出O型血的子女来。

人体对营养的需要

人类依靠地球上各种生物资源,因地、因时制宜地发展富有独特风格的民族膳食,并能够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和各种不同的食品构成营养,都是为了获得同一个结果:即通过膳食得到人们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素,而且既有足够的数量,又有适当的比例。概括起来,人体对营养的最基本要求是:

(1)供给热量和能量,使其能维持体温,满足生理活动和从事劳动的需要;

(2)构成身体组织,供给生长、发育及组织自我更新所需要的材料;

(3)保护器官机能,调节代谢反应,使身体各部分工作能正常进行。

食物的营养功用是通过它所含有的营养成分来实现的,这些有效成分就叫做营养素。它们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又叫糖类)、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以及水和食物纤维。

已知人体必需的物质约有50种左右。而现实没有一种食品能按照人体所需的数量和所希望的适宜配比提供营养素。因此,为了满足营养的需要,必须摄取多种多样的食品,找出最有益并且可口的食品配比。经验证明,健康人按照科学建议数量摄入营养更有益。

要讲究营养科学

唐代医生孙思邈最早认识到:不吃杂食,单吃白米,得脚气病(或叫维生素B缺乏症)。人们通过长期实践认识到:没有任何一种天然食物能包含人体所需要的各类营养素。即使像乳、蛋这类公认的营养佳品,也难免“美中不足”。如婴儿赖以生长的乳类就缺乏铁质。半岁婴儿如不适时增补含铁质的辅食,就会发生营养性贫血;又比如鸡蛋,营养可谓“丰富”,但缺乏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C。所以单靠一种食物,不管数量多大,都不可能维护人体健康。这就是说,吃饱了肚子并不意味着就有了足够的营养,除非所吃进的食物还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反过来也一样,质虽精但量不足,同样不可能维护健康、促进生长。因此,要保证合理营养,食物的品种应尽可能多样化,使热量和各种营养素数量充足、比例恰当,过度和不足都将造成不良后果。营养过度,如热量入超可引起肥胖,进而诱发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其后果比肥胖本身还严重。营养缺乏会造成营养性水肿,以及贫血、夜盲、脚气病、糙皮病、坏血病、佝偻病等一系列疾病。总之,营养不良(过度和缺乏)所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因此,饮食必须有节,讲究营养科学。

营养合理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