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家庭医学百科
3798000000002

第2章 人体与营养(2)

皮肤上有冷感受点和热感受点,冷点比热点要多一些,估计在全身皮肤上有冷感受点25万个,有热感受点3万个左右。一般来说,当外界温度在45摄氏度以下时,产生温热的感觉,超过45度时就会有烫的感觉,这是由于痛觉神经开始兴奋了的缘故。

出汗的作用

汗腺是位于皮肤里的一种小腺体。由一根直径为0.3~0.4毫米、长约5~6毫米的小管子构成。小管子在皮肤里边卷曲成团,活像一个小毛线球,这就是汗腺的腺体,是主管分泌汗液的。肝腺小管的里边一端是一个盲端,外边的一端开口在皮肤表面,开口活像一个小漏斗,叫汗孔。汗液就是从这里排泄出来的。

人类的汗腺非常发达,全身约有200~500万个之多。在每个汗腺的周围都有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汗液里的水分以及其他成分都是从血液里渗透出来的。当天气炎热或进行剧烈运动时,这遍布全身,数量众多的汗腺加紧分泌,多时一天可产生5~10公斤汗水,足可以装上半水桶了。

出汗的功能首先是散热,调节体温。当外界温度接近或超过皮肤温度时,辐射、传导、对流的散热方式都不太灵了,这时身体散热的主要形式就是出汗蒸发了。据测定,每1克汗水从皮肤上蒸发时可带走0.58千卡的热量。

狗和鸡没有汗腺,所以,这些动物是靠张嘴喘气和抖动翅膀等方式来散热的。

出汗的第二个功能是排泄。汗液里99.2~99.7%是水分,另外0.2~0.8%是氯化钠(盐)、尿素、乳酸、钾、钙等物质。出汗对调节身体的水盐代谢具有一定作用。

每100克汗水中约有氯化钠300毫克。在高温环境下出汗过多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盐分,否则容易中暑。因缺盐引起的中暑主要表现是肌肉痉挛,所以又叫热痉挛。

头发的新陈代谢

头发,和我们身上所有的组织一样,是不断新陈代谢的。头发的一生分为两个时期:即成长期和休止期,合称为毛周期。

成长期是头发生长的时期,平均每天长长320微米。进入休止期后头发即不再生长了。

人类头发的生长期为2~7年,休止期为5~6个月。进入休止期的头发,只要遇到轻微的机械刺激:如洗头、梳理时,就会自行脱落,这叫生理性脱发。旧发脱落后,从毛根的毛球部还会生出新的头发,以新代旧。

我们黄种人平均有头发108 000根。在某一个特定时间里,我们头上的头发85~90%是处于生长期的,另10~15%则是处在休止期的。休止期的头发约有1万根左右。休止期按6个月计算,每天就会有约60根头发脱落,多时可达100根。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每年秋天头发脱落较多,这和某些动物的脱毛换毛不尽相同。动物的毛几乎是同时进入休止期的,所以脱毛比较集中。而人类的头发是“各自为政”的,每一根头发都有自己单独的生长期和休止期,一般不会出现多数头发同时进入休止期的现象。如果,某一块头皮上的头发同时进入休止期而脱落,这就是“斑秃”,别急,这种斑秃是会不治自愈的。秋天脱发较多的原因是,在夏天,阳光紫外线照射,出汗过多,汗物淤积等,使休止期的头发经过1~2个月的移行期,到秋天脱落的就比较多一些。

头皮上每平方厘米有400~900个皮脂腺,随时分泌皮脂,对头发起着滋润和养护作用。

乳牙和恒牙的生长时期

婴儿出生后6-7个月开始萌出乳牙,到2岁末出齐20颗乳牙。

乳牙萌出的时间早晚有些差别,早者4个月已见,晚者9~10个月方才出来,都在正常范围之内。满周岁时大约长出6~8个乳牙。乳牙总数大约等于婴儿月龄减6。

恒牙从6岁开始萌出。6岁长出的第一个恒牙是第一磨牙,又叫6龄牙。6龄牙共有4个,因为是首先长出来的恒牙,尤如在齿龈的关键位置立起了4根柱子,对全口牙的生长都有影响,所以对6龄牙要特别注意保护。

恒牙共有32颗,包括8颗门齿(又叫切齿)、4颗尖齿(又叫犬齿)、8颗小臼齿、8颗大臼齿及4颗智齿(又叫尽头牙)。

胃是人体的仓库

胃是存放食物的仓库,祖国医学把胃称作“水谷之海”。

胃界于食道和12指肠之间,是消化道最宽大的部分,它的形状和位置随内容物的多寡和体位变化而改变。

胃分4个部分,靠近食道的部分是贲门部,胃上部膨大部分是胃底部,自胃底部往下是胃体部,靠近12指肠的部分叫幽门部。

在胃内壁上覆盖着一层厚约0.3~1.5毫米的胃粘膜,胃粘膜上生长着三种腺体:即贲门腺、胃底腺和幽门腺。三种腺体加起来的数量是惊人的,每天分泌的胃液的数量约有1500~2500毫升。

贲门腺和幽门腺主要分泌粘液,起到保护胃粘膜的作用。胃酸的强刺激和胃蛋白酶的强消化力,都不能破坏胃粘膜,主要就是因为粘液总是先于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出来,并均匀地布散到胃壁上的缘故。胃粘膜的这种巧妙的自我保护功能,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大自然的杰作之一。

胃的功能:

(1)存放食物。液体食物在胃里停留时间很短,油脂性食物在胃里停留时间较长,混合性食物在胃里停留时间约4~6个小时。

(2)胃蛋白酶可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

(3)制造内因子及吸收维生素B12。

(4)胃酸可杀灭随食物进到胃里的细菌。

胃内有食物时,胃的蠕动方向是由贲门向幽门进行,当胃内容物排空后、血糖也消耗到较低水平时,胃会由幽门向贲门方向逆性蠕动,这叫饥饿蠕动,使人产生饥饿感。

肝脏是人体的“化工厂”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内脏,成年人的肝脏重约1500克。肝脏位于腹腔右上部,横隔肌下面,右肋弓内侧,由8根韧带、一层包膜和丰富的结缔组织固定着。

肝脏分为左右两叶,左叶小而薄,右叶大而厚。在肝脏下边中央有一个门,叫做肝门,有血管、神经和淋巴管从这里进入肝脏,负责把肝脏分泌的胆汁输送出来的输胆总管也是从这里出肝,把胆汁送到胆囊和十二指肠里去。

肝脏构造的基本单位是肝小叶,肝小叶的直径约1.5毫米。在显微镜下可以清楚地看到肝小叶内有无数不规则的多边形肝细胞。肝小叶中央有1~2根中央静脉血管,肝细胞围绕中央静脉呈放射状排列。在肝小叶与肝小叶之间有动脉、静脉血管和小胆管。肝小叶分泌的胆汁进入小胆管,小胆管最后汇合成一根粗大的输胆总管。

肝脏每天约能分泌胆汁800~1000毫升。胆汁中的胆盐能将脂肪乳化成极细微的小滴,以便于消化液中的酶起消化作用。

从肠道吸收来的各种营养物质在进入全身血液循环之前,都必须先经过肝脏加工处理,因此说肝脏不仅是个消化腺,而且还是个重要的代谢器官。肝脏把从肠道吸收来的营养物质,加工制造成人体可以利用的东西,然后通过血液循环送往全身。如果肠道吸收来的营养物质身体暂时还不需要的话,肝脏还可以把这些物质储存起来。看来肝脏不仅像座化工厂,还像座仓库。

进入人体内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多数也是在肝脏解毒而后排出体外的。

人体主要靠小肠吸收营养

胃对食物经过初步加工,使食物变成了粥状食糜,随着胃的蠕动,分批通过胃的出口幽门,进入小肠。

小肠从上到下分为三段:分别叫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小肠总长度约有6~9米。

紧接着胃的一段小肠叫十二指肠。它的名字表明它大约有人的12个手指并排起来那么长,大约是25厘米左右。从肝脏来的输胆总管和从胰脏来的胰管都在十二指肠开口处,所以十二指肠在消化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

十二指肠下边接着的一段小肠是肠道中最重要的一段,叫空肠,我们吃下食物的营养成分90%以上是在这段小肠里吸收的。

空肠内壁粘膜一环一环地折叠成皱槽状。有的皱褶高达7毫米。在空肠粘膜上还密密麻麻地捧列着500万根小肠绒毛。由于有皱褶和这么多的小肠绒毛,使得小肠粘膜的总面积达550平方米,相当于一个篮球场那么大。这就为食物的充分消化与吸收,创造了有利条件。

最末尾的一段小肠叫回肠,回肠的消化吸收能力就比较差了。回肠末端与大肠的首部——盲肠相通,把食物残渣送到大肠里去。回肠与盲肠之间有一个回盲辦,阻止大肠内容物倒流回小肠。

大肠的构成和功能

大肠包括盲肠、结肠和直肠三部分,成年人的大肠约有1.5米长。

大肠的起始部是个盲端,叫盲肠,人类的盲肠大约只有6~8厘米长。食草动物盲肠很发达,如马的盲肠有60~70厘米,兔的盲肠容积达胃的30倍,澳大利亚袋鼠的盲肠长度达体长的2倍。

在我们人类盲肠的下端还长着一个像蚯蚓一样的小赘生物,长约5~7厘米,这就是阑尾。阑尾管腔狭小,很容易堵塞而发炎。迄今人们还没有搞清楚阑尾到底有何功能。

盲肠向上即为结肠。结肠包绕在小肠周围,在整个腹腔绕一大圈,像一个“门”字,从右下腹开始上升的一段叫升结肠;到右上腹部肝脏下边向左拐横着走的一段叫横结肠;到左上腹部又拐向下去,这一段叫降结肠;到左下腹部后结肠拐一个弯,接上直肠,这一段形状像“乙”字,所以叫乙状结肠。

结肠中横行的一段即横结肠的下边,挂着像帘似的膜,叫大网膜。大网膜除了对胃肠等内脏有保护作用外,还是体内脂库之一。人胖了会大腹便便,主要就是大网膜里脂肪太多的缘故。

结肠里有食物残渣,有水分,呈弱碱性环境,很适合细菌生长,结肠几乎成了细菌的大本营。结肠除了贮存食物残渣、吸收水分和少量无机盐之外,似乎没有什么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大量细菌的存在,结肠的重要性似乎提高了。因为细菌在代谢过程中能够合成像维生素K等维生素,可以供给人体需要。

直肠约有15~20厘米长,是消化道的最后一段,粪便由直肠经肛门排出体外。

泌尿系统的主要作用

人体有一套完备的排泄废水的系统,这就是我们身体里的下水道,即泌尿系统,包括肾脏,以及配合肾脏完成排尿任务的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肾脏,俗称腰子,形如蚕豆,两个加在一块儿约有250克多重,位于后腰两侧。

肾脏的主要功能是泌尿,排泄体内一切能够溶于水的代谢废物。

肾脏排泄废物的方法是极其巧妙的。当肾动脉进入肾脏以后,马上被带到一丛丛的微血管丛中,每个微血管丛形成一个肾小球,肾小球被两层薄膜紧紧包裹着。这两层薄膜外边连着一根小管叫肾小管。肾小球、薄膜加上肾小管形成了肾脏的一个基本功能单位,叫肾单位,又叫肾元。每一侧肾脏有肾单位100~150万个。肾单位就是一个小小的过滤器。一个肾小球的直径约有0.02厘米,两个肾脏所有肾小球加到一起总的过滤面积有1.5平方米那么大。

平均每分钟约有1.5升血液流经肾脏,一天中流往肾脏的血液量大约是2000升。人体内的全部血液被肾脏过滤一遍所需时间不过4分钟。这就是说,我们全身上的血液每昼夜要流过肾脏360次。每昼夜肾脏约从过滤的2000升血液中产生出1~2公升尿液。

肾脏病了,丧失滤尿功能时,可以用人工肾,也叫肾透析的办法来清除血液中的废物。近些年肾移植,即用健康人的肾来替代病肾,已较广泛应用。

两侧肾脏下边分别各有一根输尿管,将尿液汇入膀胱,最后通过尿道将尿液排出体外。

呼吸系统的重要作用

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不断地吸入氧气。并随时将体内新陈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完成这一重要功能的器官就是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大部分。呼吸道是输送气体的管道,包括鼻腔、口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呼吸道又分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包括鼻,口腔、咽喉,下呼吸道包括气管和支气管。

在呼吸道的粘膜上有丰富的血管,粘膜上覆盖着一层粘液,还生有无敷纤细的纤毛,所以呼吸道有如下功能:①对吸入的空气加湿、加温;②过滤空气,防止灰尘进入肺脏;③对空气还有消毒作用。

气管长约12厘米,粗约2.5厘米,下端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右主支气管是气管的直接延伸,角度较直,所以气管异物卡在右主支气管的机会比左侧为多。

肺分左右两肺,分别位于左右两侧胸腔。右肺分上、中、下三叶,左肺只有上下两叶。

支气管分为细支气管,再分为微细支气管,直到末端细支气管与肺脏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

肺泡是肺内最小的呼吸单位。由非常柔薄的膜构成,为毛细血管网所包绕。血液内的气体与肺泡内空气,主要是氧与二氧化碳在这里可以充分地进行交换。

人体中肌肉的种类

肌肉是人体基本组织之一,由肌细胞所组成.肌细胞呈纤维状。又细又长,所以又叫肌纤维。肌肉具有收缩的特性,是躯体、四肢运动和体内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等生理活动的动力来源。

人体上的肌肉分为三种:

——平滑肌:分布在肠胃、血管,气管等部位。平滑肌的收缩、舒张受植物神经和激素的支配,不能随着人的主观意志活动,所以又叫不随意肌。

——心肌:组成心壁的肌肉。心肌具有自动节律性和传导系统,所以心肌能够有节律地跳动。

——骨骼肌:因是附着在骨骼上而得名。肌纤维上有横纹,所以又叫横纹肌。因能随意运动,所以又叫随意肌。

我们全身有骨骼肌639块。最大的肌肉是大腿前侧的股四头肌,成年人的股四头肌可达2公斤重。最小的骨骼肌只有几克重。

在600多块随意肌行列中,有一部分特殊肌肉,这就是颜面肌,也叫表情肌。它们与一般骨骼肌两端都附着在骨路上不同。有的是一端附着在骨骼上,另一端附着在皮肤下边;有的两端都只附着在皮下组织上。人的喜、怒、哀、乐等各种表情,就是表情肌牵动颜面部皮肤产生的。

肌肉和我们身体上的其他组织一样是“用进废退”的。经常运动的肌肉会变得粗大有力,缺乏锻炼和运动的肌肉会出现萎缩,变得软弱无力。缺乏肌肉运动是危害现代人健康的突出问题之一。

“生命在于运动”,今天,我们更感到这句话是至理名言。

骨骼是身体的支架

骨骼是我们身体的支架。

我们身体上的骨头根据所在部位的不同,分为三种:头骨、躯干骨和四肢骨。

全身的骨头共有212块,分布如下:头颅25块;脊柱34块;胸廓25块;肩胛带4块;手臂6块;手掌54块;骨盆6块,腿部6块;脚掌52块。

这212块骨头大小不同,形态各异,各有自己独特功能,这些骨头也都有自己的名字。这二百多块骨头的巧妙组合,形成了完整的人体骨架。

骨骼的功能主要有:(1)构成人体的支架和外形;(2)在肌肉牵引下产生有效的动作;(3)保护内脏器官;(4)造血,制造红血球、骨盆、脊椎骨、肩胛骨和颅骨等扁状骨头的骨髓腔里都有制造红血球的红骨髓。四肢长骨的骨髓腔里几乎都是脂肪,叫黄骨髓。基本上不具备造血功能;(5)储存钙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