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家庭医学百科
3798000000025

第25章 家庭药箱必备(2)

(3)用药前要仔细看好药品性能说明、用量、出厂日期、失效日期。过期药物坚决扔掉,千万不可服用,尤其是水剂。

(4)家庭药箱应选择避光和温度较低的地方,但要防止冰冻。

(5)家庭药箱不应上锁,但要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

怎样判断药物变质

(1)片剂:凡变色、发霉、有臭味,药片松散或变形,表面出现斑点或出现结晶,糖衣片发生粘连或出现较多斑点者,不可再用。

(2)丸剂:出现发霉、变形、变色、有臭味者已变质。

(3)针剂:颜色有变化或色度异常、发浑、沉淀或盛药瓶有裂纹、有絮状物出现或有结晶析出时,已变质。

(4)胶囊:发霉、变软或碎裂者,不可用。

(5)内服药水:出现发霉、变色、有絮状物或沉淀者,说明已变质。

(6)眼药水:变色和色度异常、发浑、有沉淀物等,千万不可再用。

(7)眼药膏:出现颗粒、有败油臭味或出现液状物时,已变质,不能用。

家庭药箱的吐故纳新

家庭药箱是必备的,但一定要经常处理失效药物并管理好各种药物。任何药物都不能无限期保存与使用,过期药物或失去效力,或挥发到有害浓度,或因成分的重新组合而变成有害物质。那些过期的、变色的、变粘稠的和变得混浊的药物必须及时扔掉,尤其是要避免使用陈旧的碘剂、滴眼剂、洗眼剂、滴鼻剂、咳嗽药和软膏等。家庭药箱要经常做到以新药代替旧药。保管好全部药品也很重要,扔掉废药品时也应注意处理好,不能被小孩拾回吞服。

家庭用药ABC

(1)不要草率用药。随着科学的发展,很多药品对家庭来说,已成为必备药,常用药。例如抗生素、抗感染药等,特别是有些新药,虽然同过去常用药物具有相同效用,但用法、用量往往不同。有些人服用时,好凭以往经验,或道听途说草率服用,这是非常有害的。还有的人求愈心切,恨病狠吃药,不按说明,加大药量,这是很危险的。药物可以治病,但也可致病,例如消炎药复方新诺明,它在人体内的半衰期是12小时,故每天服二次,每次2片。若服药间隔小于12小时,在体内就会出现蓄积,严重者可损伤肾脏。

(2)不要盲目吃药。儿童和孕妇所需营养相对来说高于一般人,但并不是所有儿童、孕妇都需要大量补充营养,缺乏营养的必须补充,不缺乏营养的,大补特补反而会导致营养不良。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微量元素锌、铁等都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的,如果补充过量,就会破坏平衡,而产生副作用。特别是维生素类药物,人体缺乏会生病,体内摄入过量,同样可致病。营养最好是从食物中摄取,尽量不要从药物补充获得满足。

(3)无病不要吃补药。首先应该明确,补药也是药。其次,吃补药要对症吃,身体健康,不缺乏营养,吃补药有害无益。要想健康长寿,吃补药不是办法,也达不到目的,健康长寿的秘诀是: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运动。

老人和小孩用药剂量推算法

(1)老人量:60~80岁,用4/5成人量,80岁以上用1/2成人量。

(2)婴儿量:2岁以下婴儿剂量=年龄(月数),150×成人剂量(福氏法)

(3)老幼用药剂量快速折算法:

年龄用药量

60岁以上3/4~4/5成人量

15~18岁3/4成人量

12~15岁3/5成人量

8~12岁1/2成人量

6~8岁1/3成人量

4~6岁1/4成人量

2~4岁1/6成人量

1~2岁1/8成人量

初生儿~1岁1/24~1/12成人量

药物的有效期和批号

药品经过一些科学实验,以其效价和稳定性为标准定出某些药的有效期。如包装上印有:“有效期1997年5月,”即1997年5月工日之后即失效;有的包装印有:“有效期一年”,则一定要在封口找到生产期。

药品的批号即一批药品生产出的时间,一般采用6位数字表示年月日,如“970405”,即1997年4月5日生产;如标明“970405-2”即表示同时生产的第二批。

应当注意有效期的药物,常用的有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强力霉素、四环素、土霉素、利福平、胰岛素和三磷酸腺苷等。

常见外用药水的使用方法

使用外用药水要用干净的药棉球涂抹,切忌用瓶塞直接在伤口上涂抹,以防交叉感染。用完后,要盖好瓶塞,放在阴凉处待用。

碘酒:碘酒是碘化钾和碘的酒精溶液。具有消肿、止痒、杀菌和消炎的作用。适用于没有破皮的创面,如疮疱初起、皮肤发痒、红肿等情况,不易涂抹在疮面、口腔和嘴唇的粘膜上,也不宜与红药水同时使用。

红药水:红药水是红汞的水溶液,故又称红汞水。具有消毒防腐作用,对身体没有刺激,涂在伤口创面上也不疼。适用于涂抹小面积的表皮创伤,不宜与碘酒同用,以防******中毒。

紫药水:紫药水是龙胆紫的水溶液,故又称龙胆紫。具有消毒防腐、结痂、干缩的作用,适于口内生疮、脸部生疮、皮肤和粘膜的创伤、发炎等,特别是对引起化脓的细菌很有杀伤力。紫药水无毒,对人体刺激性小。

双氧水:过氧化氢的水溶液,杀菌作用较强,主要用于清洗创伤、溃疡等。

酒精:是75%的乙醇溶液,具有表皮消毒作用,常用于皮肤及器械消毒,此外,用酒精涂擦卧床不起的病人皮肤可防止褥疮发生。

维生素的治病功能

(1)维生素A。也称抗眼干病维生素。这种维生素可帮助细胞生长,促进新陈代谢。人体内如果缺乏维生素A,极易引起呼吸器官和消化器官的疾病。儿童缺乏维生素A,生长发育缓慢。维生素A还可以治夜盲症。

(2)维生素B1。可治疗脚气病,多发性神经炎、呕吐、厌食等症,此外维生素B1还可以医治长期饮酒、鼻子变硬而形成的酒糟鼻。当饮酒者感到鼻子发硬时,及时服用维生素B1,每次用2~3片,每天三次,连服几天,鼻子就会变软。

(3)维生素B2。可参与体内各种代谢并维持眼正常视觉机能;可治疗角膜炎、结膜炎、口角炎、舌炎、脂溢性皮炎、****炎。

(4)维生素B6。参与氨基酸及脂肪代谢,可防治因妊娠呕吐、放射病呕吐、异烟肼中毒及抗癌药物引起的胃肠道反应。与烟酰胺合用可治疗癞皮病。

(5)维生素C。可软化血管,是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的辅助药物,可增加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防治坏血病、各种急性传染病及紫癜。

(6)维生素D。具有抗拒佝偻病和骨质软化的功能。可促进钙、磷在体内的吸收,调解肠道的酸碱度,常与维生素A合用。

(7)维生素E。预防衰老,阻止细胞蜕变。预防癌症,使上皮细胞稳定。可促进脑和神经系统发育。预防冠心病和动脉硬化,预防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及新生儿硬皮症。治妇科月经不调和不孕症。预防先兆流产,还可治疗冻疮。

喉片不能当糖吃

喉片是一种家庭常备药,常用喉片可分薄荷喉片和杜末芬喉片。因为喉片很甜,特别是薄荷喉片口感甚佳,因此,有些没有咽喉疾病的人,也喜欢含些喉片,还有的家长把喉片当糖片给孩子吃。岂不知喉片虽甜,但它是药,而不是糖。薄荷喉片具有收缩血管消肿止痛作用。但咽喉无病而大量吃喉片,则会引起粘膜干燥破损而引发口腔溃疡。杜末芬喉片具有消炎杀菌作用,若口腔无炎症而大量服用,对口腔粘膜也有损害,甚至可以诱发胃肠疾病。

止痛片不能滥用

止痛片是家庭药箱的必备品,但需使用得当,如错用、滥用和用量过大,不仅不能治病,还会造成严重后果。止痛片可分两大类,一类是解热止痛药,另一类是解痉止痛药,它们虽有止痛这种共同作用,可是它们的应用范围、作用原理、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却大不一样。解痉止痛药主要用于治疗胃肠及其他平滑肌的痉挛性疼痛,例如胃肠、胆道、泌尿道的绞痛。这方面的代表性药物有阿托品、普鲁本辛、癫茄片等。解热止痛药主要可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发烧、疲劳性头痛、肌肉酸痛、神经痛、月经痛等。这方面的代表性药物有阿司匹林、扑热息痛、消炎痛等。这些止痛药都对胃有一定的刺激性,要在饭后服用,以减少刺激。止痛片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要使病情好转,还必须根据病因做根本性治疗。

不可滥用肤轻松

肤轻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激素,制成软膏主要治疗接触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湿疹等。但它有降低人体对霉菌、细菌和病毒抵抗力的副作用,如患霉菌引起的手癣、足癣、体癣、股癣、化脓性细菌引起的毛囊炎、疖肿、脓胞疮和病毒引起的水痘,用了肤轻松不但治不好,还会发生病变,使病情恶化。因此说,肤轻松不是医治皮肤的万能药,不可滥用。

不能随便吃补药

有人认为补药是补养身体的,有病无病吃了都有好处。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有一利,就有一弊。比如长期过量服用维生素C,可此起呕吐、腹泻;又如人参是补药,可是阴虚火盛的人服用人参则有害无益。

其实,药补常常不如食补。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糖、无机盐和微量元素,都可从食物中摄取,只要不是严重疾病造成特殊需要,就不必花大钱去吃补药。

正确使用退烧药

病者本人或给家庭成员服用退烧退热的药时,应注意:

(1)病因不明不用;

(2)短期低烧不用;

(3)突发高烧慎用;

(4)必要时辅以物理降温;

(5)服药后多饮水。

去痛片不是止痛片

许多人认为去痛片就是止痛片,这是不对的。他们只注意了两种药解热镇痛的共性,忽略了它们在构成、服量、副作用方面以及治疗功能上的细微差别。

去痛片又名镇痛片、索密痛。是由氨基比林、非那西丁、******、********四种药物组成的。除解热止痛外,还有抗风湿作用。

止痛片又名复方阿司匹林、ABC。它主要是由阿司匹林、非那西丁、******几种药物组成,除解热止痛外,可用于伤风感冒等症。

去痛片成人日服三次,每次服一片。止痛片成人日服三次,每次服1~2片。

由于止痛片成分中有阿司匹林,它对胃肠有严重刺激,因而胃病患者不宜服用。

怎样服用中成药

中成药是中药制成的便于服用和保存的成品药。有药丸、药片、药水、药粉、药膏、药酒等。

服中成药要注意:

(1)注意用量。每种药服多少都是有科学根据的,不能少服,也不宜多服。一般药物(有毒性的除外)如服后效果不明显,且无不良反应,可逐渐加大剂量。

(2)注意每天服药的最佳时间。滋补类药物宜空腹服用;健胃消食的宜在饭后15分钟服用;镇静安神的以及酒类宜在睡前半小时服用。

(3)注意服法。大丸药可放口内咀嚼,再用白开水送下;也可割成小方块,捏成小丸服用;或者将药丸用水调成糊状。

不要乱给孩子吃药

孩童生长发育期间新陈代谢旺盛,血液循环时间短,吸收排泄快,抵抗力弱,对药物反应敏感,用药不当会产生不良反应。

长期使用皮质激素例如强的松等,或免疫抑制剂例如环磷酰胺等,能导致骨骼生长延缓,早产儿长期应用四环素能使骨骼生长停滞。

四环素、皮质激素、维生素A等药物可增加脑压或引起脑水肿,皮质激素还可以影响儿童对钙质的代谢,产生手足抽搐。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多粘霉素等可致使听力减退,引起耳聋,不会说话的小儿,耳聋后还可导致哑巴。

过量服用氯霉素、四环素、金霉素、新生霉素、氯丙嗪、异烟肼等,可导致中毒性肝炎。

长期服用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可引起消化道溃疡,长期服用氯霉素可引起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磺胺类药物服用过多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等症。

由此可见,小儿患病切忌乱用药,特别是副作用较大的药物,剂量不可过大,用药时间不宜过长,一定要按药品说明书或遵医嘱服用。

儿童禁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能够引起非常严重的雷耶氏综合征,雷耶氏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儿童肝脏和大脑疾病,因此绝不能给12岁以下的儿童服用任何形式的阿司匹林,除非有医生的特殊指导。

给幼儿灌药的方法

孩子多不肯好好服药,家长为此急得按胳膊、揪脑袋、捏鼻子,硬将药往孩子口里灌;孩子则拼命挣扎,大哭大闹,常常是药没有喂好,大人小孩弄得一身汗。有的家长则把药溶解在牛奶中,装入奶瓶,让孩子吃,这样也不好。因为小儿的服药量很少,有一部分沾在奶瓶上,药量就不足了。下面介绍一下喂药的方法。

(1)喂药前不要喂奶,也不要让孩子喝太多的水,以免喂药时引起呕吐。

(2)灌药时,勺子不要顺着舌头直往里插,这样容易呛着,应把勺子从孩子的嘴角处插入,倒在舌边稍停一下,等到咽下时再将勺拿出,动作要轻巧。

(3)喂药后可给少量的酸味果汁,以避免呕吐。

(4)如果孩子不合作,或是药味过苦,可在勺里放点果酱,哄其吃下。

(5)在喂胶囊药粉时,有时需要一粒的一半,而一粒胶囊丸分开后,两个半粒都无堵头,吃药时难免撒在嘴里,小孩常因此呕吐。最好的办法是用饭粒或面食堵住被分开的开口处,这样既节约,又可达到预期的效果。

当心药物致耳聋

据调查,我国因药物引起的聋哑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50年代不足3%,到70年代以后上升到28%~35%。许多聋哑儿童是因用药不当造成的。据统计,我国现在耳聋患者约500万,其中因用药不当而造成的中毒性耳聋即占了300多万。

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均表明,许多药物,尤其是抗生素类药物中的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和新生霉素等,都会损害人的听觉神经,此类抗生素有“耳聋性抗生素”之称。过去,当孩子发生一般性的发烧、感冒和上呼吸道轻度感染等,有些家长为了小儿的病早愈,常常主动要求医生给孩子用抗生素针药。殊不知,抗生素不是万能药,盲目滥用往往会适得其反,特别是“耳聋性抗生素”更应慎重使用。临床研究发现,短期内应用链霉素的小孩约有10%发生耳聋,长期注射造成听觉神经功能障碍者可高达75%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孕妇、乳母使用此类药物,亦会造成胎、幼儿先天性耳聋。研究人员专门调查过,在药物引起的聋哑儿童中,7%是妊娠期和哺乳期母亲用药造成的。

临床医生还发现,少数小儿对“耳聋性抗生素”十分敏感,只要偶然使用一两次,就能导致耳聋,而且耳聋的早期症状又很不明显,仅表现为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等发现时往往为时已晚。对此,专家们指出,应尽量避免对婴幼儿使用“耳聋性抗生素”,如果病情需要,非用不可,医生要向家长交代药物的毒性和观察方法,家长应按医生的交代密切观察用药反应,一旦患儿出现恶心、头晕、手足及口唇麻木等中毒先兆时,就应尽快报告给医生,应即停药。

老年人用药三忌

老年人因身体器官有衰老变化,用药有三忌。一忌滥用药物。人到老年,肌体免疫系统机能减退,易得病,如果服药不遵医嘱,滥用后,会加重肝、肾等器官的负担。二忌剂量大。老年人用药原则是:量宜小,不宜大,以不超过成人量的3/4为限。同时使用两种药时,更要慎重。三忌滥用抗生素。有些人把抗生素当做“万灵药”,有点伤风感冒或发热,认为吃“素”能解决。但据分析,滥用抗生素会造成二重感染(即菌群交替症),并出现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