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列格·加多姆斯基在过去许多年中一直在进行黄金纳米粒子的实验研究,在研究中他发现,一种由黄金胶体粒子制造的“外衣”,覆盖在物体上,可以使其在肉眼前消失,从而达到隐形效果。
这种“隐身衣”利用的原理是光的特性和物体的光反射原理。因此,目前只能使静止的物体保持隐形,而移动的物体因为光的辐射频率发生改变,而无法使其把持隐形的状态。想要制造出像哈利波特拥有的那种魔法斗篷这种类型的隐身衣尚需时日。
这就引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有一件隐身衣,你会用它来做什么呢?是劫富济贫还是抢劫银行?或者单单用来恶作剧?
Eva和阿木凑在一起看这篇文章,看完后,Eva格格笑道:“我要有隐身衣,我就去做劫富济贫的女侠。”又说:“阿木,你会用来做什么呢?”
“我想专门用来调戏你这个小魔女,哈哈。”阿木一边笑着一边起身往门外走,他知道,Eva这个小魔女听到这话可不会善罢甘休……
公司普通的一天,看了许久资料,Eva揉揉酸痛的肩膀,起身打算去茶水间倒一杯咖啡解解乏。
“我们部的林强像个隐形人似的。昨天早上迎面撞上了,喊了我一声,吓了我一大跳,才想起有这么个人的存在。”是四部的黄经理在说。
“林强?”Eva有点回忆不起来了,之前明明把办公室的人都对上号了啊,怎么偏偏想不起他?倒完咖啡回到座位上,Eva翻出那张标注详细的名单,“林强,中间柱子旁。”Eva从这边看过去,果然见一个长相普通的男孩在柱子后的阴影里坐着,五官是淡淡的,放在人群中就会被淹没的那种,一点存在感都没有,且低着头,越发让人看不清了。在Eva的印象中,她似乎没有听到过他的声音,也没听人说他的什么事,“真的是隐身人呢。”Eva微笑着自言自语了一句。
Eva想起和阿木看的那篇关于发明隐身衣的文章,不觉好笑起来。大约有一种人,是不用隐身衣也可以隐没在人群中而不显型的,那可比俄罗斯那个什么教授发明的厉害多了,还能移动而无形。只是,这样的人,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职场,能有一席之地吗?Eva拿去和午餐相聚的Emily探讨。
“我们办公室也有这么个人,几乎不怎么和大家说话,坐在角落里一声不吭,开会的时候也是,从不发言。久了,大家都还忘了这么一个人的存在了。”
“我就想不通他们为什么要隐身。是性格吗?还是因为周围的环境让他不得不隐身?”
“可能两种情况都有吧。”
的确,在职场是有两种隐身的人,一种是主动隐身,对这种主动隐身的人来说,他们很享受这种不被人注意的日子,对他们来说,工作不过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是一份出力拿钱的职业,做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并不期望参与职场的争斗。在他们的工作之外,他们另有寄托,或兴趣爱好,或家庭生活。
“我有一个朋友青岚就是这种人,她的职业是公务员,在单位默默无闻,背地里,她却还有一重身份,她是非常有名的网络小说作家,她写的小说在着名的文学网站上的点击率一直名居前列,还有一大批粉丝呢。”
还有一种人则是被动隐身的了,他们或者因为自信心缺乏,或者沟通能力差,或者能力一般,做了努力,而不被领导知道认可,说的话被当做耳旁风,没有一点分量,同事都当他是空气。还有一种是因为受到同事的排挤或者办公室政治的打击而沉默的,这样的隐身是很寂寞很委屈。大概每个单位都有那么一两个这种类型的隐身人。
“其实从职业前途来看,以上两种隐身人其实都是不利的。因为长期隐身,领导很可能已经不记得还有这么个人在手下呆着,有事的时候想不起他,要升职、奖赏的时候也是同样如此。因为没有做过什么让领导记忆深刻的事情,在领导印象中,这个人也就成不了大事了。人都习惯用自己经验中已有的对象,这是没办法改变的。”
那么要怎么改变自己作为隐身人的境地呢?职场所面对的无非是同事和上司,因此搞定了这两类人,告别隐身人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与同事交往要大大方方,要将自己置身于整个集体之中,你并不是孤独的个体:
1、忌过于敏感,要面子;
2、注意与人为善,不要轻易与人树敌;
3、喜爱安静没有错,但是不可纵容自己养成默默无闻、过于安静的习惯;
4、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要做老好人。因为如果在发言的时候,一次又一次地说:“还是算了,不说了吧”,如此几次,就会更加懒于发言;
5、将工作和生活分开,可以避免积累负面情绪;
6、被人拒绝也没有什么大不了,起码你尝试了;
7、乐于助人,从小事起帮助别人。
很多隐身人对自己没有信心,害怕与上司沟通,其实上司某种程度上也只是普通人而已,多与他沟通,积极主动,注意不要大大咧咧,定能收到好的效果:
1、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每天早点到单位,会显得你很重视这份工作,这点上司会看在眼里的;
2、要善于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不要过于固执己见,也不要以“这不是我分内的工作”为借口来逃避责任;
3、把工作视为快乐的事情,不要显出无法承担或者不知怎么入手的样子。如果实在太累,申请休一段时间的假吧;
4、守口如瓶永远是美德,对职务上秘密,应该注意保密,管住自己的嘴巴;
5、要懂得将荣誉归功于上司,上司人前人后都光鲜,自然不会忘记你的功劳。不要急着自我表功,让最需要的人享有荣誉;
6、泰山崩于顶而不变色,有着冷静和克制的品质,面对危机泰然自若,并能妥善解决得人,最得老板欣赏和钦佩;
7、要有主见,遇事要有决断,过分依赖他人的人让上司和上司方案;
8、不要背后说人,也不要搬弄是非,要给上司留面子,不要当面顶撞上司;
9、有才能要表现出来,勇敢一点,你的生活会更灿烂。
那么,如果要在职业上有所发展,是不是隐身就一律不可取呢?其实,职场上有很多的招数,适时的隐身就是其中之一。古语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淌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如果一直锋芒毕露,必定成为大家的目标。因此,该低调的时候要低调,该隐身的时候,也别太痛惜隐身衣盖掉那一身绚丽的华衣了。特别是对于职场新人,在羽翼未丰的时候更应该适时隐身,在保护好自己的基础上完善自己,不能事事都强出头。
Eva想起丁琳曾经和她说过的一个故事:丁丁的公司是一个民营企业,公司刘董和一班元老打天下,筚路蓝缕,经过十多年的打拼,在他们这个领域算是比较有名的了,但在绩效管理等制度方面却一直没有很完善。刘董对此非常忧虑,通过猎头公司高薪聘请了一个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赵元过来,期望把绩效管理这块做起来。赵元倒是有点真才实学的,到职上,刘总更多次与他恳谈,对他寄予厚望,那赵元很有得遇知己之感,于是在公司里轰轰烈烈地改革起激励制度来。但是,一开始制度的推出,就引起了元老的共同抵制。这个赵元倒也好,仗着刘董的支持,又联络了一些后进的员工,形成了一个支持他的制度的阵营,和元老们杠上了,最后,在刘董的干涉下,最终制度得以勉强通过。但是,他后来的工作却开展得举步维艰了,每推进一步,都会涌起无数反对的声音,弄得公司鸡犬不宁。最后,连一直支持他的刘董都动摇了。不到三个月,赵元被迫递辞呈走人了。
赵元的确是有几分本事的,但他所在的公司,很多旧的制度规矩的形成不是一日两日,所谓存在即为合理,一时要改变也不是容易的事情,且新的制度免不了影响到元老们的利益,而他自以为有经验,有能力,又有刘总的支持,为人处世十分高调,最后成为了众矢之的,一旦又少了刘总的支持,走就成了定局。
Eva想起之前职场的一位前辈和她说过的话来:“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这句话从听了起,她一直记着。在一些前辈的身上,她就看到了这种风范。跟郭副总出去,她发现,郭副总即使对楼道里的清洁工,也是客客气气的,和他面对老总时候的态度并没有什么区别。他始终微笑,语速始终平缓适中,也很少看他有动怒失态的时候,即使遇到非常紧急或者为难的事情,他也总是不慌不忙,他儒雅的风度,让人如沐春风。而他的人际关系网,更是上自省长市长,下至贩夫走卒。在工作的时候,不论遇到什么问题,他总是有办法解决。尽管在HC公司的职位不是最高的,但是谁也不敢小视他。Eva更是视他为偶像。
“说到低调,我倒想起美国开国元勋富兰克林的一个故事。”Emily笑道。
“哦,说来听听。”
“富兰克林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去拜访一位老前辈。他昂首挺胸,目不斜视去跨进大门。可惜,老前辈家的屋子挺矮,门框也矮,只听到“嘭”的一声,富兰克林的额头撞到了门框上,肿起了老大一个包。‘很痛吗?’老前辈闻声笑着迎出来,‘你今天来拜访我的最大收获就在这一撞上了。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先学会低头。’富兰克林记住了,他后面真的成功了。”
“哦,照你这么说,我也要找个门框撞撞去。”Eva笑言。
“其实我觉得吧,低调做人,更能体现一个人的风度和修养,更是一种智慧和谋略,也体现了一个人的胸襟。一种低调做人的人,必更加能包容他人,他能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世间的纷纷扰扰,也更能欣赏到他人的长处,他也从不矫揉造作,且从不夸耀自己,也善于藏拙,他体现出来的风度让人赞赏,他的为人让大家所敬重,这才是一个人立世的根本。一个低调的人,更能不显山不露水地融入到人群中,与人们和谐共处。也能在暗中积蓄力量,即使成就事业也不显山,不露水。”
“呵呵,你今天倒长篇大论起来。不过你概括得挺好的。低调并不等同于简单的隐身。哎,说来说去,我要有了隐身衣,也得懂得啥时候用才行啊。”Eva故意皱着眉头说道。
“你不是要当女侠吗?哈哈”
其实,Eva自认为并不是那种八面玲珑的人,工作近两个月来,在很多方面,Eva也是边学边做。好在HC公司的办公室目前好像还没有像以前听说的那种尔虞我诈的氛围,而前辈也肯教新人,让Eva倍感幸运。Eva不想做林强那样的隐形人,但是,她觉得,她应该有一件用低调做成的隐身衣,在需要隐形的时候,把自己给罩起来,然后躲在里面得意地笑啊得意地笑……
三、找棵大树好乘凉
丁琳最近很烦恼,因为她所在的公司派系复杂,原本公司是由公司的刘董和一班元老们一起打下来的,但是,和很多民营企业一样,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它的痼疾就暴露出来了,不但制度有待规范,元老们也自恃有功,很难管理;后来刘董为了企业的规范化,又引进了一批职业经理人,却始终受到元老们的掣肘,两派之间经常闹成僵局,最后往往要由刘总来调停。丁琳所在的外贸部的经理是外聘来的柳经理,而王副经理则是元老派的,本来丁琳进去之后,倒也有心理准备,她打定的主意是不去掺和任何派系斗争,只认真踏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了。可是接下来的事态发展却让她傻了眼。
外贸部除正副经理外,原来还有三个业务员,丁琳那一批又新进了三个大学生,不管是从学校的知名度还是英语水平来说,丁琳都是最优秀的一个,因此,刚进来的时候正副经理似乎都很看重她。刚开始,新进来的大学生都是给原来的业务员做跟单方面的工作。但是,即或都是做助手的工作,其实区别也很大,因为各个业务员手里的客户基本都是由经理副经理划分的,有的业务员手里的都是大客户,而有的业务员手里的客户则非常零碎,而公司外贸部的制度又是基本工资加上按照业务量的提成,这显然就造成了很不公平的现象,直接造成了各个业务员收入之间的差距,当然也会影响像丁琳这类给业务员做助手的跟单员的收入。表面看来,分配客户似乎是按照资历来的,丁琳倒也不知道原来的几个业务员是怎么平衡之间的关系的,但是,就在分配新来的几个协助哪个时有了微妙。在之前培训的一个多月,丁琳看出了正副经理之间紧张的关系,为了不把自己卷进去,尽管对他们都很尊重,却也和他们都保持距离。而另外两个新进的大学生,有一个和柳经理似乎走的很近,另外一个则和王副经理关系密切,培训结束以后,正式分配工作了,其余两个大学生都分配到了与有大客户的业务员搭档,只有丁琳的搭档,资历最浅,手里的都是些零碎的客户。不但如此,正副经理对她的态度都是淡淡的,让她非常郁闷。
Eva在接到丁琳的电话后很不平静,职场之上保持中立真的不可以吗?她想起一本小说里写的一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有是非的地方就有争斗,我们躲是躲不过的。身处是非场上,而欲与此毫无沾染,又怎么可能呢?她又想起以前看过的香港黑帮电影,有一句经典的台词就是:“小子,你是哪个堂口的?”一般用在两帮人相遇的时候,如果后台大哥比较强悍,对方可能只交代几句场面话就撤了;而如果后台大哥比较弱势,则一场争斗在所难免;混单帮的,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被打倒在地上满地找牙。
职场当然没有那么血腥,甚至可能没有明显的派别(比如像Eva的公司),但是却会存在利益之争,存在一不留神就忽略的微妙氛围。在大学的时候,所有的课本上都会告诉我们,我们要有团体的精神,要有合作的意识,要和每一个人都搞好关系,要有专业的精神,不要去拉帮结派搞歪门邪道,在这种教育下的我们,大概都要在职场翻过几个跟头后才会发现,那毕竟只是课本,只是一个职场童话,现实是,有利益争斗的地方,一般就可能会存在几棵大树,我们一次只能选择一棵大树乘凉;而一棵都不选的人,只好沦为牺牲品,在太阳下暴晒了。很显然,丁琳就是属于被大树都抛弃了的例子。
事实上,背靠大树好乘凉这句话,并不一定是反面的,牛顿就曾经说过:我之所以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每个成功者的背后,都少不了伯乐、提携者的身影,前面有一个有能力者罩着,可以走很多的弯路。Eva的一个伯伯就是如此,他是这个家族成功者的一个典范,但是根据Eva老爸宣讲的他成功的历史,Eva理出了一个大概,那就是,他一开始就跟了一个好师傅。Eva的伯父刚大学毕业的时候是进车间做技术员,他拜了车间主任做师傅,这个师傅是清华毕业的,非常牛气,没过两年就升任了厂长,而他的爱徒Eva的伯父就顺理成章接了车间主任这个位子,后来师傅一直往上升,徒弟也就踩着他的足迹一路往上升,四十岁不到就当了一个很大的国有集团的总裁,典型的背靠大树好乘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