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好难说的话
3786200000020

第20章 求人的话,如何引起感情共鸣

站在多数人的立场说话

提起《焦点访谈》,就不能不提******曾经为它题过的十六个字——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须知,这让《焦点访谈》为之自豪的十六个字背后还有一段关于敬一丹求人技巧的佳话。

在******视察中央电视台的前一天,台里有关领导告诉敬一丹:“明天,总理来视察的时候,你要想办法得到朱总理的题词。”敬一丹听了既感到欣喜,又多少感到有些为难。

第二天,朱总理在******部长******的陪同下,来到中央电视台。他走进《焦点访谈》节目组演播室,在场所有的人都起立鼓掌,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朱总理跟大家相互问好之后,坐到主持人常坐的位置,大家簇拥在他的周围,融洽地与总理交谈起来。一位编导说:“在有魅力的人身上,总有一个场,以前我听别人这么说过。今天,我在您身上就看到了这样一个场。”演播室里的气氛更加活跃、和谐。

敬一丹感觉这是一个好时机,一个很短暂的、稍纵即逝的时机。于是她走到朱总理面前说:“总理,今天演播室里聚积在您身边的这二十几个人只是《焦点访谈》节目组的十分之一。”总理听了这话,说:“你们这么多人啊!”敬一丹接着说:“是的,他们大多数都在外地为采访而奔波,非常辛苦。他们也非常想到这里来,想跟您有一个直接的交流。但他们以工作为重,今天没能到这里来。您能不能给他们留句话?”

敬一丹说的非常诚恳,而且非常婉转,总理欣然命笔,写下了后来举国皆知的十六个字——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总理写完,全场响起一片掌声……

认真分析一下,我们可以得到不少启发:第一,这个请求不是站在敬一丹个人的角度而是从其他在外奔波的更多的记者们的角度提出,所以她可以大胆地说出来,即使总理拒绝这一请求,自己也不会觉得特别尴尬;第二,敬一丹抓住了朱总理非常欣赏《焦点访谈》那些年轻记者们工作热情的心理,为总理描绘出这样一幅场景:记者们四处奔波,长途跋涉,冒着危险采访。他们心中还有一个愿望,那就是特别希望与总理面对面地交谈,但为了《焦点访谈》这一事业,他们没有来。这一富于感情色彩的话自然打动了总理的心,让总理产生了感情上的认同和共鸣,才欣然题词。

可见,在求人办事的时候,能跳出自己的狭小圈子,而从更多人的角度去说话,才能引起对方的共鸣,从而答应你的请求。站在对方的立场说话

王某准备借助于好友赵某的路子做生意,在他将一笔巨款交给赵某;赵某不幸身亡。王某立刻陷入了两难境地:若开口追款,太刺激赵某的家人;若不提此事,自己的局面又难以支撑。 帮忙料理完后事,王某对赵妻说了这样一番话:“真没想到赵哥走得这么早,我们的合作才开始呢。这样吧,嫂子,赵哥的那些关系你也认识,你就出面把这笔生意继续做下去吧!需要我跑腿的时候尽管说,吃苦花力气的事我不怕。”

看他,丝毫没有追款的意思,还很豪气,其实他明知赵妻没有能力也没有心思干下去。话中又蕴涵着巧妙的提醒:我只能跑腿花力气,却不熟那些门路,困难不小又时不我待。

结果呢?倒是赵妻反过来安慰他说:“这次出事让你生意上受损失了,我也没法干下去了,你还是把钱拿回去再想别的路子吧。”

王某只字未提追款一事,相反还让对方先开了口。试想,如果他直接说出来会有多尴尬。他的巧妙之处在于说了一席站在对方立场考虑的话,将心比心,对方自然也能站在他的立场思考问题,不知不觉中就说出了求人者想说的话。在某些求人的场合,把话说出来双方都不好受,这时如果能站在对方的立场说话,诱导对方先开口,无疑是上上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