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边旅行边恋爱
3780900000027

第27章 曾忆江南春水绿(1)

美人新冢

行进至浙江地面,我们一路上走进普通人家里吃饭,发现当地人都有吃开水泡冷饭的习惯。我们不懂这个道理,以为主人家省,把热饭让给客人吃,自己吃冷饭加开水。

我们还不好意思地抢着要吃,后来我才知道他们习惯了这个吃法。这已经让我们很惊奇了。

更奇怪的是到了杭州西湖边上这种吃法还上了菜单!我是绝不会点这道饭的。璐璐好奇点来看看,发现跟杭州东家做的一模一样,还要几块钱呢!

璐璐觉得给钱给冤了。

这就是富甲一方的浙江人。

浙江人,不知什么时候,被称为“中国的吉普赛人”。温州鞋城被毁事件,让温州的商人被祸害不浅,却从国外传来浙江人能做生意的声音。一时间,浙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浙商在外风风火火,而他们的家乡却显示出不一样的宁静和美丽。

西湖素有诗赞:“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还有柳永的《望海潮》:“……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见到西湖的时候,城里的桂花糕出炉了,清香四溢。岳湖泛舟、曲院藏林,红莲、白莲、并蒂莲连连在池。曲院风荷南端的古典庭院——郭庄,飞檐翅角,乌瓦白墙,优雅有致,古色古香,被称为“西湖园馆中之最富幽趣处”。

一个不小心踏入云栖竹径,才知古人用意之深。平湖秋月,三面临湖,水轩平台是眺望西湖景色的好地方,秋天皓月当空,“一色湖光万顷秋”,景色绝美。

走在这风荷十里的西湖边上,看着垂柳婆娑,想着钓叟的身影,吟着“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艳抹两相宜”的诗句,想起古代的美女西施。不知不觉走到了西泠桥头,竟然发现桥头上依偎着一座浑圆的小墓包,墓主是南朝钱塘名妓苏小小。

璐璐一路找美女看,却不知道眼前小山包里的美女能够倾国倾城。

这位苏小小,不仅美貌如花,而且才华横溢,名重一时。有传说因疾19岁早夭的苏小小,死后葬于西泠桥畔。西湖边不仅留下了她“中国茶花女”

式的凄美爱情传说,还有她“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的爱情箴言。千百年来,苏小小备受文人骚客的推崇,为她留下诗文、

小说和戏曲甚多。清代袁枚,把“钱塘苏小是乡亲”镌刻在随身携带的印章上。

这个墓包位于一座六角攒尖亭内,亭柱上刻着国内十余位着名书法家书写的12副楹联,是西湖景区中柱联最多的亭子——慕才亭。有些游客望字生义,甚至把“慕才亭”当成“摸财亭”,墓冢不仅被游人摸得发亮,而且上面集满了亮闪闪的硬币。

这些大煞风景的景象,并没有得到制止,反而是杭州市民复修苏小小墓的反映引来了许多街谈巷议,网上口水成河。应不应复修苏小小墓?苏小小故事是否尊重妇女文化?修苏小小墓是否代表政府宣扬腐朽文化?苏小小代表的是色情文化吗?等等话题,最终引发了一场文化思考。

假若袁枚知道此事,岂不挥刀相向?苏曼殊说,我有五个西湖:云栖、

虎跑、苏小小墓、孤山、桂花。看世人如此欺负苏小小这个西湖,不知苏曼殊作何感想。

斯人已逝,梨花泪落,魂飞去。何不留一片净土给孤魂?

璐璐对死去的美女没有什么感觉,反倒是对雷锋塔下的事情留了心。那天,在雷锋塔下,有两女一男古装扮演者在广场下面唱起了白蛇传,边唱边走,游客也跟着移动。唱着唱着,他们就进了雷锋塔的门票口,很多人迷迷瞪瞪地就买门票跟着进去了!

璐璐走到门票口,被人拦住了,才大呼上当!景区的策划者真是聪明,居然想出了这么一个办法来引旅客买票进景点。

与西湖有关的人物很多,我们去的虎跑,就是用来纪念李叔同的,想起他,就会发问,为什么他要去当和尚?如果能够假设,假如他读的不是禅道,而是孔子,也许他不会这么做。因为寂灭,所以绝决。来到这里发现虎跑其实跟李叔同关系不大,但是来到这里被指引着,还是能生出许多联想的。

从杭州出来,我们直奔乌镇。乌镇是我和璐璐都来过的地方,这里还隐藏了他的一段故事,在他看来是苦不堪言的故事,在我听来却蛮好玩的。

乌镇当年

我还能记得,来乌镇是朋友介绍到傅先生家里的。到了乌镇,给傅先生打电话,他说他带车来接我。我背着两个旅行包,手里还提了一个袋子,想到去旅馆能有个车子接送的待遇,真是不错。

下了车子,一个黑瘦的中年男人迎上来:“是李祺吗?”

“是的。”

他就是傅先生,我的房东先生。

他帮我提着袋子,说:“我的车子在门口。”

我跟着他到了门口,门口一辆小车都没有,我正纳闷。房东在门角处弯下腰,拿出钥匙打开一辆自行车。

我一下子明白了,房东的车子不是小车,是自行车。

我哑然失笑,房东挺直了身子,让我上了车,他再蹬。我乖乖地坐上了房东的后座,紧张地护着抱在怀里的行李,左摇右摆地晃着,“喀喇喀喇”

地轮向房东家。车子走过街上,我看见商店橱窗里我在自行车上的景象,不禁噗哧笑了出来:“这不是《秋菊打官司》的剧照吗。”

我决定,将来如果只有钱买两个轮子的车子,那也得是“宝马”牌的。

我跟朋友提起宝马自行车的事情,朋友不觉得寒碜,还说:“哪天你有了宝马自行车,就别忘了老弟我。”

这还是四年前的事情,我来乌镇的时候,还是为作新词强说愁的年纪。

独自一人来到乌镇,说不出来的郁闷藏在心里。说起乌镇,师弟说,那是个让人想谈恋爱的地方。这也许是白天的事儿,夜晚的乌镇,让人想哭。

走来乌镇,不是因为《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而是刘若英和黄磊在《似水年华》里,那场黄梅时节的缠眷。片子老去,人也散去,歌声依旧。

谁让瞬间/像永远谁让未来/像从前视而不见/别的美生命的画面/停在你的脸不曾迷的/那么醉不曾寻的/那么累如果这爱/是误会今生别的事/我不想再了解年华似水/匆匆一瞥多少岁月/轻描淡写想你的心/百转千回/莫忘那天/你我之间……

小桥流水人家,在江南并不稀奇,在江浙一带,却只有乌镇有过戴望舒《雨巷》的悱恻。阴雨天来临,从青青石板上走过,阴雨里听得滴答声响,转过弯来,看一把油纸伞下的背影,隐入雨帘。诗入人间,那该是什么样的误会?

乌镇的轻灵没有那么简单,“晴耕雨读”的读书人气质依旧是乌镇永远不变的姿态。来到这里的年轻人,除了想念心里的那个人,其实还有另外一种情结一直不能放下:那就是“晴耕雨读”的灵魂牧歌。唱在心里,那份执着,就是夜晚的乌镇,它想让人哭。夜晚的乌镇,夜光宁静得像是熟睡的小孩,所有的爱恋似乎都沉睡了。没有了眷恋和羁绊,躯壳离人而去。灵魂赤裸裸地面对着沉睡的一切,开始唱歌。

这个时候,我捧着一本书,伴着月亮,看书到天明,然后在辰光来临之际,抱着书本睡去,梦香里伴着书香。

醒来已经是大白天了,我回到了傅先生家,没人问我昨夜的去处,他们以为我在房间里睡觉呢。

傅先生很热情,看我回来了,就说要带我去看景点,他说他带着去,也许不要门票。我赶紧拿了件衣服跟他出来。我们进了百床馆、民俗馆、染坊、

木雕馆、钱币馆、茅盾故居、修真观、皮影戏、汇源当铺等景点。

旁边有他的指导,我还学会了很多知识:第一次学会了怎么分辨透雕、

浮雕、深雕,我还进了蓝印花布的作坊,那里有一条深深的巷子,进去以后就是《似水年华》的拍摄地点了。但我印象最深的却是那个埋酒的地方,这里的酒坊和着泥土,似乎在酝酿着什么东西,看不明白、闻不出来又让人不甘心离去。

茅盾故居隔壁就是立志书院,《似水年华》里的英和文就是在这个书院里一见钟情,那些抽掉的古籍,已经没有了,只有稀稀拉拉的几本放在进门处的书架上。茅盾家里的厨房很漂亮,锅台很多、很高、设计还很合理。据说当地人的厨房都是这个样子的。

我最着迷的还是皮影戏馆。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在这里演出的剧目有:《劈山救母》《孙悟空大战牛魔王》《徐达打虎》《闹龙宫》《水口站》《鸡头山》《西厢记》《唐伯虎点秋香》《康王渡江》等。只可惜去的时候,没有看到皮影戏,估计是那些老人不在这里了,年轻人很少会的。

我还吃到了地道的姑嫂饼。这个姑嫂饼作坊颇有来历。

据说在一百多年前,乌镇方家名叫方天顺的夫妻茶食店,祖上学得一手制作酥糖的好手艺。方家制定了关键技术传媳不传女的家规。日子久了,家里姑娘不免会产生嫉恨。

有一日嫂嫂配好了料,有事暂时离开了盛放作料的粉缸。在旁作下手的姑娘顺手将一包盐抖进了缸内,并且搅拌了进去,指望着第二天看嫂嫂的尴尬。

第二天一亮,全家人照常早起开张。顾客买去一尝后,大赞“椒盐的味道好极了”,消息传到方某的耳朵里,一时间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细细查找原因,也一无所知。

当晚方某夫妇自己操作,精心制作了第二天的酥糖。不料这一日竟有不少人来买椒盐酥糖,倒将方某弄得啼笑皆非。可是做了一辈子的酥糖,却无法做出昨日的椒盐酥糖。

那姑娘见弄拙成巧,本来提起的心,放了下来。晚饭一过,扑通一声跪倒在父母面前,说出了事情的真相,请求父母兄嫂原谅。方某听了不但不加责怪,反而大喜,连忙扶起女儿,一家人计议开了。他们不但改进了配方,而且用模子定形,给新产品取了个意味深长的名字——姑嫂饼。次日应市,举镇轰动。

姑嫂饼果真香浓美味,乌镇的月饼也自己做,我没有提前尝。因为乌镇那天刚好是中秋节,我应了房东和他妻子的邀请,和他们一起过中秋,吃月饼。

乌镇的月饼很是奇怪,馅是肉做的,月饼是熟的、热的,需要趁热吃。

我们对着月光,和对门的一对情侣一起喝了很多酒,到了凌晨两点了,房东妻子叫我们回家。

房东和我们玩得兴起,不肯走。迫于老婆的威严,傅先生不敢回去拿酒,派我们两个女孩子去厨房偷酒。没想一切都顺利,临走的时候,我们两个碰了一下,叮当一声响。老板娘没睡,叫起来:“谁?”

吓得我们只好拿了几瓶子酒就走了。

玩了许久才起身,这时,我突然发现我的双脚发软,站不起来了,而脑子却异常清醒。我至今能记忆起来,那天是房东和他妻子把我扛回房间的,对门的那对小情侣还给我洗脸倒水喝呢。

我来乌镇,记忆还是美好的。这里我过了个任性的中秋节。

璐璐先生来乌镇一趟算是白来了,什么景色都没有好好欣赏,因为这里曾经发生了一段让璐璐先生尴尬并且有点伤心的事情。

那是在2001年劳动节,璐璐先生与网友小英相约在乌镇见面。

此前,他们已经在网上联系一年多,频频的电话和书信往来,两人由最初的普通网友演变成朦胧的“爱情”。在璐璐先生的记忆中,他们的书信联系,达到了几乎每周一封以上的疯狂地步。

双方经过商议,表示一定要见个面,好对一年来的感情作个“总结”。

那天,璐璐先生借了同学一部手机,来到约定的乌镇。

当他们俩抱着电话越走越近时,小英的第一眼让璐璐先生非常失望。所谓的“见光死”,就是这样吧。小英的模样,与在电话内描述的大致相同,除了鼻子比较大,其他的就没法形容了。虽然仅比我大一岁,脸型看上去却似乎老了很多。

更糟糕的是,小英比现在的我还胖。

小英对璐璐先生也很失望。见璐璐先生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不可能了。”

“为什么?”

“你太矮了。”

据说,小英看上去比璐璐先生高四、五公分。

璐璐先生相信她在网上是拿了N年前的照片给他的,而小英也发现璐璐先生给她的是半身照。

尽管大家心里都挺郁闷,但小英还是像大姐姐一样,带上璐璐先生来到她工作的乌镇。“既然来了,就开开心心玩一趟再回去。”她对璐璐先生说。

放下包裹后,他们去了乌镇的小河。正值黄金周,人流如潮,几乎没有站脚歇息的地方,随着人流在小河边看人头,两人不像当初在电话或网上那么滔滔不绝了,此时已经没有言语交流。

伤心的不仅仅是璐璐先生,还有小英。她希冀的白马王子让她大跌眼镜。

在河边的一处休憩点,她说她不能接受比她更矮的男朋友,更不能接受与这样的人生活一辈子。

璐璐先生硬着头皮住了两天。临走之前,小英姑娘送给璐璐先生一个复读机。回去之后,小英姑娘那个曾经常跳动的QQ头像再也没有闪烁了,同样,她的邮箱、BB机也不再使用了,好像这个世界突然消失了这样一个人。

拿回去的复读机璐璐先生一次没用,同房间的同学每每拿着璐璐先生的复读机去用的时候,总会凑过来:“你的小英没了!你的小英没了……”

璐璐先生像拍苍蝇一样把他们拍走。

从此之后,璐璐先生再不信任网络,再不喜欢在网上交女朋友了。

羞羞脸(江西话,害羞的意思。)

往事如烟,我们彼此都有了自己的故事,在将来还有我们共同的故事。

长长的日子,我们彼此要交织在一起,哪天或许就彼此厌倦了也不一定。所以,在相遇之前的记忆,就显得如此必要和有意思。

身边有些女朋友还在耿耿于怀伴侣曾经的故事,大概是陷入“唯一”的陷阱里了。都想成为“唯一”和“最”,结果苦不堪言,还弄得特没意思。

就这样,或者也不太有趣了。

有时候我想起璐璐先生来。璐璐在心里刚开始对我有些图谋的时候,就像是倒豆子一样把他的全部隐私都倒了出来了:第一次跟谁接吻,追了几个女朋友,网恋了几次……

这个好玩的家伙,在用他自己的方式,表达他的真诚。

可这不是谁都能受得了的真诚,换了是我那几个女朋友,那可就鸡飞蛋打了!

也就我,把他的故事当故事听了,顾自乐完了,还时不时地拿来逗逗他,看着他不好意思地把头钻进枕头下……

州官能放火,不见得百姓能点灯。

某天,璐璐在帮我整理相册,发现一张我与前男友的合影。璐璐先生拿出来问我:“这是谁?”

我:“你的前任。”

璐璐先生看了看,评论了一句:“还挺帅的嘛!”

我心里暗自笑,不动声色地回答:“那是!”

我等着他,他肯定别有图谋。我太了解他了。

果真,没憋满一分钟,璐璐说话了:“把它撕掉去,好不好?”

我笑了起来:“行!”

照片瞬间进了垃圾桶。

雨中黄山行

按照路线安排,从杭州出来就该去安徽了。

黄山是一定得去的。

可说实话,刚从泰山下来,再上黄山,就有些让人吃不消了。璐璐是绝不想上山的,但他非去不可,因为我不想下次再来这里了。

从杭州来黄山的班车极多,我们卸下行李,天上就开始下雨了。黄山是上不得了,我们去了市区的一个街市——屯溪老街。

屯溪老街是我们在安徽省玩得最惬意的地方。

不一般的是,屯溪老街老得有韵味。两到三层的古老商埠在这里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朱门峨峨,镂刻精致,文房四宝、茶道医道,处处充满了文化气息。

走进一家医馆,一面墙竖满了药柜子,清一色的朱红,字体却是黑色的,庄重得让人窒息。里面的老医生,已经七八十岁了,喜好穿着一身中山装,不知不觉地竟然和屯溪老街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