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管到位(全集)
3743400000009

第9章 人事管理到位(1)

得贤则昌,失贤则亡

“得贤则昌,失贤则亡,自古至今,未有不然者也。”得到贤人,才能繁荣发达,失掉贤人就会走向衰亡。

古代着名思想家范仲淹在《选任贤能论》中指出:“得贤杰而天下治,失贤杰而天下乱。”意思是,得到贤明和杰出的人才,国家就安定而有秩序;抛弃了贤明和杰出的人才,国家就会混乱。贤才对于国家来说,就像利器对于高明的工匠,绳墨对于灵巧的木匠一样必不可少。

历史上的楚汉相争中,陈平是一个从楚来的逃犯,刘邦与之谈话,见他很有才智,心头大喜,便赏识其人,任为都尉,兼参乘,典护军,这虽非大官,但却是重要的官职,参乘是亲信侍卫,与刘邦同车出入,非心腹之人是不能胜任的,尽管诸将知道了都为之哗然,但并不能动摇刘邦对陈平的信任,反而更厚待陈平。

刘邦对陈平如此器重,足见他确是知人善任。而后来的事实证明,陈平确实是一个奇才。刘邦之所以能战胜项羽,处于危机而能够转安,以及刘氏政权不被吕氏所夺,陈平出奇计起了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除了陈平外,刘邦还物色了韩信、英布、张良等奇人猛将为己所用。

项羽是秦末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他深谙兵法,力可拔山举鼎,他“破釜沉舟”,于巨鹿与秦主力决战,九战九胜,大破秦军,诸侯颤栗;楚汉相争,他屡战屡胜。他总结其一生的战绩时说:“吾起兵至今八岁,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

可是,这位盖世英雄却最后自刎于乌江,其故安在·说到底还是识人用人的问题。项羽自恃勇冠三军,对韩信、陈平、英布等一干谋臣武将视而不见,致使后者纷纷离楚归汉。人才在身边不知不用,最后把自己弄成孤家寡人。

因此,在这场霸王之争中,谁胜谁败,早成定局。

人才常常在应用时产生出巨大的力量。

三百多人的集体企业鄱阳五金铸造厂,由于经营管理混乱,产品滞销,累计负债超过其全部资产的40多万元,受到该市政府破产警告通知——黄牌警告,面临倒闭的危险。

北京钢铁学院研究生院“海天服务公司”的杨起瑞、韩刚、刘北成、赵克文等几名研究生,从电视、报纸上得知这一消息后,心情很不平静,决定去助一臂之力,帮助工厂起死回生。经过一番商量,他们决定将自己研制的两项新产品新技术——电冰箱保安器和空调机保安器,无偿转让该五金铸造厂。这些研究生带来的新产品、新技术,使五金铸造厂像久旱逢甘露,出现了勃勃生机。第一批产品出厂,收回的资金超过了工人们筹集的6万元,大大鼓舞了全厂职工的士气。

从第一件冰箱保安器出厂开始,目前该厂的生产能力已达到了几万件,从单功能的第一代冰箱保安器到功能齐全的第三代新产品投放市场,仅仅一年时间,全厂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这个厂已形成了冰箱保安器和空调保安器两条生产线。截止1987年11月,全厂资产总值以达52万多元,固定资产净值12万元,偿还了18万元的债务,超额完成全年利润指标。可以说,这是人才力量救活一个工厂的典型事例。

在政权建设上,“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在经济活动中,人才的妙计,也足可以使一个企业兴旺发达。

1984年,河南省项成县的两家国有企业合并建立了周口地区味精厂。可是,产品到了市场上,和同类产品相比,成本高,质量差,销路不畅。于是,他们立即从北京、天津、上海等地聘请了一批教授、工程师等专家为高级顾问。在专家们的指导下,工厂改革工艺流程,采用新的发酵方法,实行科学管理,使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到同行业的最低水平,同时产品质量也冒了尖,在法国第十二次国际食品博览会上获得了“金奖”。

争天下者必先争贤。得贤者得天下,只要唯贤是举,唯才是用,就不愁天下不能得。

识才要有爱才心

识才者要有爱才之心。不能爱护人才的人很难识到真正的人才。要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换而言之,就是要用父母爱儿女之心来呵护我们所识的人才。关心照顾他们的前途和命运,帮助他们克服与解决前进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

有道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人才是企业存在与发展的根本。一支同心同德、荣辱与共、肯替上司卖命的人才队伍才能无坚不摧。光杆司令是打不了江山的。没有贤能之人为你全心全意地工作,公司怎能赚大钱,公司怎能在竞争残酷的商场中所向披靡·善待人才,是识才用才的一条很重要的原则。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贤才与老板相比,老板总是最大的赢家。

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在谈到老板与员工的关系时,说过一番很有见地的话:

“不是老板养活了员工,而是员工养活了老板。因此,公司应该多感谢他们、爱护他们才对。”

“假如今天,没有那么多有才能的人替我办事,我就是有三头六臂,也没有办法应付那么多的事,所以成就事业最关键的是要有人帮助你,乐意跟你工作。”

“作为老板,所赚的已经多过员工很多,所以,我事事总不忘提醒自己,要多为员工考虑,让他们得到应得的利益。除了生活,应给予员工好的前途,并且,一切以员工的实际利益为重,特别在年老的时候,公司应该给予员工以绝对的保障,从而使员工对集体有归属感,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李嘉诚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而且是一贯身体力行。

北角的长江大厦是李嘉诚拥有的第一栋工业大厦,是他地产业的基石,又是他获得“塑胶花大王”盛誉的老根据地。70年代后期,香江才女林燕妮为她的广告公司租场地,跑到长江大厦看楼,发现李嘉诚仍在生产塑胶花。此时,塑胶花已经过了黄金时代,根本无钱可赚。长江当时地产业的盈利十分可观,就算塑胶花有微薄小利,对于长江实业来说,增之不见多,减之不见少。

对此,林燕妮甚感惊奇,说:“李嘉诚不外是顾念着老员工,给他们一点生计。”“长江大厦租出后,塑胶花厂停工了,不过,老员工仍然获得了安排在大厦干管理工作的事宜。对老员工,他是很念旧的。”

在另一些场合,有人提起李嘉诚善待老员工的事,说:“怪不得老员工对你感恩戴德。”对此,李嘉诚有自己的理由和解释:“一个企业就像一个大家庭,他们是企业的功臣,是一个家庭的长辈,理应得到这样的待遇。现在他们老了,作为晚辈,就该负起照顾他们的义务。”

有人说:“在如今这个时代,有不少老板待员工老了,就一脚踢开,李先生却不同。这批员工,过去靠你的厂养活,现在厂子没有了,你仍把他们包下来。这种态度和精神很可贵。”李嘉诚的解释是:“千万不能这样说。老板养活员工,是旧时老板的观念。应该是员工养活老板,养活公司。”

李嘉诚对待员工或老员工尚且如此,对手下的有才能的人又何尝不是·李嘉诚纵横商场半个多世纪,手下将才忠心耿耿,始终与公司风雨同舟,堪称奇迹。

依成家1975年毕业于西安航空学校,分配至兰州一个工厂当设计员,后因工厂下马,离职到鞍山市郊区当了7年农民。1983年7月被鞍山市通风除尘设备厂聘请来厂研究除尘设备技术,属于临时工。但这位临时工思想不临时——依成家起早贪黑带领几名职工潜心研究技术,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电除尘设备的“极板”“极”专用轧机的制作、安装、调试,一次试轧成功。经市科技部门专家鉴定,质量超过同行厂家,可年产600吨电除尘“极板”。

根据依成家的实际能力以及对工厂的贡献,鞍山市有关部门协商,决定破格将这位临时工转为正式职工,并任命他为该厂的副总工程师。1984年7月23日,厂长李长祥在全厂职工大会上亲手将任命状发给了依家成。

依家成能够从一名临时工被提升为全厂的副总工程师,缘于领导关心、爱护贤才的思想理念。

爱护人才,就能做到唯才是举。当年曹操身边之所以人才济济,与他爱护人才的品行不无关系。他在与群雄逐鹿中,因急需人才,凡是有用之才他都搜罗,甚至是敌人也能用之,例如,陈琳曾为袁绍写的檄文骂他以及其祖宗三代,但后来曹操收降了他,并委以重任。

正因为曹操爱才,故常物色人才、提拔人才。他身边的谋臣都是三国时的一流人物。也因为爱才,其麾下不少人甘心为他效死尽忠,如庞德被关羽擒获后,关羽以其主将马超在蜀劝其投降,但庞德拒不屈从,愿以死报效曹操的知遇之恩。许褚在战争中常冒死保卫曹操,使曹操多次转危为安。这些都是对曹操爱才之心的回报。

历史的教训也非常深刻。战国时期,与秦国相比,为何六国缺乏杰出的人才·事实上,六国并非没有人才,只因杰出的人被打击、压制甚至驱逐,他们只好被迫出国找出路,即投奔能用天下人才的秦国。仅从魏国投奔到秦国的,先后有吴起、孙膑、商鞅、李斯、张仪等杰出人才。

正因为六国有人才而不加爱护,反而逼他们出走,实在是为秦国输送了大批人才,留下的当然是碌碌之辈了,因此后来,秦国能统一天下也就在情理之中。

要做到爱才,除了关心他们的未来、照顾他们的生活外,特别在工作上要给予他们以支持。首先,要有鼓励部属超过自己的勇气。今天的老年是昨天的青年,今天的青年是明天的老年,这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况且,人的专业不同,人的才能各异,为了共同事业的发展,上司不应该嫉妒贤能压制人才,应当经常鼓励部属超过自己。这样部属才会以加倍的努力和热情投身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去,各方面的人才也才会层出不穷。

其次,要正确对待部属的缺点或过错。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了错误,其中的教训当然要吸取,但首先也要给人以改正错误的机会。在错误中不断完善自己,这也是一个人成长的规律。

“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不是没有犯过错误的人,而是知错能改的人。”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给自己的部属以改过革新的机会,引导部属在反思错误的过程中完善自己,是上司的责任,也是真正爱护贤才的表现。部属一旦有了错误,不是耐心教育、“治病救人”、与人为善,而是紧紧抓住不放、无限上纲,动辄就给人扣帽子、打棍子,因其一过而毁其终生。这样,势必经常把部属置于自己的对立面,不仅使当事者因感无路可走而自暴自弃,也会使其他的部属寒心而不思进取。

一个社会,总离不开舆论的作用。舆论作为一种非强制性的力量,它不仅影响到一个企业的运作情况,更对一个人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意义。特别在报纸、电视、广播等大众传播工具无孔不入的今天,舆论的力量尤显突出。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谁拥有了舆论,谁就拥有了发展与成功的希望。

然而,舆论有时公正,有时不然,甚至在个别的时候,舆论会如魔鬼一样,向善良正直的人劈头盖脸地袭来,使之承受巨大的压力。

例如在社会主义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不同战线上的改革人物风起云涌,层出不穷,但改革意味着创新,意味着对陈旧观念的冲击,意味着原先不合理的既得利益的重新分配,因此处于改革浪尖上的先锋人物,往往首当其冲地遭受着各种非议甚至暗算。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企业的一把手,假如能顶住社会舆论的压力,给部属以理直气壮的支持和鼓励,就不仅证明他是铮铮铁骨的英雄好汉,而且由于他的影响还会有更多的杰出人才涌现。

有才必举是准则

古人云:“知能不举,则为失才。”这是高明之见。

谋求天下发展必须把人才作为根本。有才必举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如果知道人才而不举荐,识了奸人而不贬斥,像寒蝉一样默不作声,那么一个国家就会没落,一个企业就不能兴旺发达。

因此,“在位者以求贤为务,受任者以进才为急”,即在高位的人应该以访求贤才为最要紧的事情,接受任命的人应该以推荐人才作为最紧迫的事情。

春秋时代,百里奚为秦穆公竭智尽力,对秦国政治、军事、外交工作起了巨大的作用,最终促使秦穆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但秦穆公之所以能起用百里奚以称霸,并非缘于秦穆公本人对他的直接赏识,而是得益于公孙枝的推荐。

百里奚曾经过着颠沛流离的艰苦生活。他当过俘虏,喂过牛,当过奴隶。秦国大臣公孙枝知道百里奚是一个大人才,建议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回,让他担任自己的大臣职位。秦穆公开始不从,但公孙枝力荐,最后秦穆公还是听从了他的建议,让人将百里奚赎回。

因为百里奚是楚国的奴隶,秦穆公开始担心用奴隶做大臣,会遭人耻笑。可是,公孙枝情愿把自己的大臣职位让给百里奚,这种行为不忠于国家的人是做不到的。在公孙枝的力荐下,秦穆公终于同意起用百里奚。当然,秦穆公能同意用奴隶百里奚作大臣,也是明主才能做的事情。正如公孙枝所说,信任贤臣,哪会闹笑话。后来的事实,确是如此。

对于一个人才来说,如果能得到一个善于识别优劣真伪的人的举荐,无疑是一种幸运和鼓舞。因为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优秀的人才才可能脱颖而出,不至于被埋没,平庸无能之辈才能相形见绌。

汉朝开国大将韩信,为刘氏江山立下了赫赫战功。他出身贫苦,先在项羽军队里当兵,不被重视。后来投奔刘邦,开始也只作了治粟都尉,掌管粮草。萧何了解情况后,认为韩信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才,就向刘邦推荐。刘邦开始不以为然,一再推托。

萧何说:“有才不知,知而不用,怎能成就大事·”经过萧何的努力,刘邦答应召见韩信,拜为大将。

萧何又说:“拜大将是一件大事,不可潦草,要郑重地选择吉日,修筑拜将台,举行仪式,既表示对韩信的信任,又说明你礼贤下士,天下人才才会望风而归。”刘邦采纳了萧何的建议,为韩信举行了隆重的拜将仪式。此举不仅使韩信大为感动,而且也鼓舞了天下有才之士。识才不易,举荐人才也不易,只有独具慧眼的人能识得人才,举荐人才。因为有贤才的人,在他未成才的时候,不为人所知,或知之甚少。如果已锋芒毕露,才华超人,会被嫉妒贤才者所忌,不仅不肯推荐,甚至加以毁谤,唯恐其超过自己,或取代自己。

而有的虽知贤却不推荐,这样的人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怕推荐的人如出事累及自己。因此世上虽然有奇才,愿意推荐的人极少,也就是这些原因。

所以说,荐贤者不仅要有知人之明,而且要有荐贤之德,不嫉妒贤才,有为贤才开路的至公之心,从这个意义上说,能推荐贤才的人本身就是贤才。

有推荐贤才的人,才能出现不少闻名于世的大才,那些推荐贤才的也如贤才一样名垂青史,为后人所称颂。在历史上,这方面的经典范例也为数不少。

达尔文读的是剑桥神学院,神学成绩不佳。很多人认为他智力在普通人之下,是一个十足的平庸者,但是植物学教授汉罗却看出达尔文有着特殊的才能。他特别器重达尔文的观察力和独立思考的治学品质。于是,极力推荐他随贝个尔舰进行环球科学考察,从而使一个“平庸”者,成为了举世闻名的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