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管到位(全集)
3743400000004

第4章 制度执行到位(4)

和申电子通讯公司视讯部经理说:“视讯部成立之初只有7个人,其中包括两位博士和两位硕士研究生,都是刚参加工作不久,非常孤傲不怎么听从指挥。于是我就从小事做起,比如帮他们找宿舍安排住宿,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融洽了关系,然后我们就齐心协力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完成了可视电话的从科研成果到生产的转化,比预期快了半年。此外,从我个人来讲也是这样,其实我是学计算机的,对于视讯终端也是自学的,记得我刚来公司时本想只作为跳板,我的终极目的是自己创业。不曾想到,到了公司之后才发现公司真如同大家庭一样,就连我自修并研究视讯终端这样的事也被公司老总知道了,他一再鼓励我坚持下去,并从生活上照顾我,让我非常感动,我就更加以厂为家了。今天的视讯部已经成为公司的主要创汇部门。因此,我认为,情感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应该占有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没有情感渗透的企业只会僵化和丧失创造力。”

制度需要持续不断地改善

时间的推移,让“多年媳妇熬成婆”,特别是在领导和制度督察部门等方面的关注减弱或转移的情况下,执行者及被管理者的松弛、懈怠在增长,而对工作本身的敬意在减少。加之对制度的逐步了解,部分人对制度存在的“疏漏”“钻空子、找对策”的增多,制度开始濒临瓦解。“边缘性事件”时常出现,“例外”的冲击,更使得个别人借“人情”“面子”而不断地冲击制度的“制约底线”。一时也许没有严重的后果,但经年累月,制度可能逐渐地松弛乃至废弛。

制度必须要不断完善,否则就会有人钻空子,使资源得不到合理地配置。随着企业的发展,陈旧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要求,看似“严格”的管理制度却不是一种科学的管理制度。作为企业制度的一种,管理制度也将随着企业制度的发展而发展,只有与时俱进的制度才能经久不衰。而沿袭了多年的管理制度终究不能再顺应企业的需求,必将逐渐成为企业的绊脚石。因此,完善企业制度,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制度因时因地而变

麦格雷戈的“X理论”以及泰勒的“经济人”假设认为,人天生是懒惰的,没有责任心,只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而劳动,甚至不愿意工作。

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管理者在制定管理制度时,也只会考虑到以怎样的方法强迫员工进行劳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周围环境的改变,员工渐渐会反抗过于苛刻的制度,争取自己的权利。正如“人际关系之父”罗伯特·欧文提出的改善工作条件、制定童工法、缩短工作时间等管理方法,都是前所未见的。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些措施的提出已经不再把人当作“经济人”,而是一种“社会人”来看待了。此时的管理制度已经开始对人本身有了关心和思考。总结制度的发展过程,我们发现,制度的完善是对人和环境的变化和要求的一种关注。

1因员工需求而变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有5种需求。如果管理者制定制度仅仅为了满足人的最底层需求——生理需求,必然只能导致强制性制度,那是磨灭员工激情的制度。而现代人追求的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需求。人们希望自己的能力被他人肯定,希望自己能在现代社会中有一席之地。“天生我材必有用”正是现代人自我表现的欲望的写照,自己的努力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是相当有成就感的事,在这种自我实现需求的影响下,企业管理制度也必须有与之相呼应的趋势。请记住:

用制度强制员工的行为,员工则要么消极怠工,要么抗议,甚至跳槽,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没有任何促进作用的。

正是需求引发动机,动机又决定行为!只有了解了员工的需求,管理者才能制定出能够激发员工激情和动力的制度,才能使员工真正地发挥本领,各尽其能,为企业服务。

2因外部环境而变

企业如同生物体的细胞,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与外界有着营养物质的交换,它的生存和发展必须紧密依赖外在环境的变化。近几十年来,企业所处的政治、经济、科学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能再用一成不变的制度管理企业,否则企业必将被错综多变的外部环境所淘汰。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现在的超市都是用电脑结算,顾客不必等很长时间,收银员也比较轻松。如果超市仍采用20年前商店的收款方式,要收银员用算盘一项一项地算,那这家超市恐怕是无人问津的。我们已经将使用粮票的日子远远地抛在后面,只有跟上时代的步伐,甚至要有远见地走在时代的前面,我们才能在信息时代获得成功。

3因企业自身而变

企业内在的环境是指企业自身的各种内部因素。如果说外部环境对企业是一种影响作用,那么内部环境对企业则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决定作用。

同样拿生物学中的细胞为例,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生命单元都有不同的细胞器,具有不同的功能。细胞在新陈代谢的同时内部环境也处于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与细胞的生命活动一样,企业内部因素的变化同样要求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

打个比方说,库存是企业生产运作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果库存管理制度不能视情况而定,则要么付出不必要的成本,要么影响生产,导致流水线的停工。

所以,企业管理制度也是要根据内部环境、条件的不同而随时采取相应改革完善的措施。

4因制度本身而变

制度作为人制定的规则,很容易产生“异化”作用,即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员工的不断成长,最终制度会变得与出发点相悖,产生副作用。这是不容易被管理者察觉的隐形障碍,甚至成为了员工推卸责任、逃避责任的借口。这是对企业危害最大的隐形炸弹,因此作为管理者,一定要擦亮双眼,不断发现问题,完善制度。

(二)完善精度,以人为本

就像判断一个人是否成功一样,判断制度的好坏不应该只看到表面现象就下结论。好的制度不应该是局限于短期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对企业发展有本质上的促进,要做到以人为本,既要关注人的个性化需求,又要注重发挥个体在制定制度和执行制度中的积极作用。

有好多公司的管理人员甚至老总总喜欢走两个极端:一个是制度化管理占主导地位,一个是人性化管理占主导地位!而那些优秀企业讲究的是两者的有机结合,即:以制度为前提保障,以人性为有效补充!这也许就是造成优秀企业与一般企业巨大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制度是企业发展生存的必要保障,人性是企业健康进步的必要补充!有了制度才会规范员工的职业行为,进而逐渐形成自觉自律的职业人员;有了人性才会活跃员工的积极心态,进而逐步形成团结奋进的战斗集体。单方面强调任何一方面都将影响到企业的最优化资源配置!

完善制度一定要做到以人为本。只有如此,才能够制定出切实得到大家认可和执行的制度。完善制度,以人为本,就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动员员工参与自我管理

员工参与制定制度标志着员工地位的提升,既满足了员工被认可的需求,又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工业经济初期,员工只是企业的受雇者,甚至仅仅被看做是劳动机器,因此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了很大的制约。相对的,现在的企业大都认为员工是企业的主人,这种地位的提升,一方面是企业倡导的,另一方面是员工的确从内心希望成为企业的主人。因此,让员工参与制度的制定是大有裨益的。

同时,员工参与制定制度一般都出于自己的本意。以往的制度一般都是由管理者制定的,但一线工作中必然有一些困难是管理者了解不到的,因此很容易让员工认为管理者不了解一线员工的疾苦,对制度不免产生抵触情绪。如果让员工参与到制度的制定中,便可以使各种难处得以体现,制度制定得恰如其分,也可以避免制度的异化。在制定制度时,可以向企业内的员工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或是成立一个由员工组成的制度委员会,及时了解员工对制度的感受。这样制定出来的制度才让员工更容易接受。

2关爱员工,实现人性管理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是综合运用各种资源,使工作达到事半功倍效果的手段。正如日本着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所说:“企业是否对社会有所贡献,从而蓬勃发展下去,关键取决于人。”只有让员工在企业中切实感觉到有“人情味”的管理制度,才能真正发挥员工的才干。这种人性化管理在企业内不难做到。现在许多公司都会在员工生日时送上一份礼物,这一小小的举动便会让员工倍感温暖。因为他认为收到的不仅是公司给予的礼物与祝福,更是公司对自己的肯定。这样一来在日后的工作中他定会更加努力地回报公司,相反,不重视人的制度会让员工对工作失去耐心,甚至对企业失去信心。

3营造和谐氛围,创建人文管理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文化管理则是企业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企业文化不单单是指标志企业的厂旗、厂徽之类的表层文化,更应该是一种深入人心的精神。在这样的精神中,还有着一种不断自省、不断创新的态度。企业不是在真空中发展,员工也不是在真空中存在,只有良好的文化氛围,才能使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一致的行为规范,即良好制度的产生。

企业是不断发展的,是不断变化着的,制度也不可能是静止的。用新的情况去套用旧的制度,必然会约束企业的发展。只有按照企业发展的需要,及时更新管理制度,才能使之与企业的运行相适应。一个企业的生存,靠的是对制度的崇尚,提倡的是创新。任何员工如果发现制度有不合理的地方,都可以提出来改正。这种制度的改变也是人本管理的一种,更新制度的过程体现出的是企业民主管理方式和随机应变的管理方法。

当然,管理者在充分引导员工的时候,还应做好一些基础工作,如:设法为员工发挥才智创造适宜的条件,消除员工的心理障碍等等。

这样才能使员工在进行管理与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才能。只有将这些具体的工作落实好,才能真正实现企业制度的创新和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