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老板与孔子的对话
3743000000032

第32章 现代企业文化与孔子兴教育人(3)

一个真正的21世纪人材,即使每天工作再多再累,他也绝不埋怨,并且还能腾出时间来学习。这也正是成功的秘诀之一,因为他们相信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

你学习知识,它会成为你自己的东西,永远不会消失!将知识转化为前进的动力,你的远大目标就会近在咫尺,你离成功就会只有一步之遥。

老板应该时刻牢记:知识就是力量,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才能够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和为贵”与企业的文化内核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第一》

“和为贵”是孔子管理思想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在《论语》中,这个观念是借孔子的学生有子之口说出来的。礼义教化的作用,在于使各种关系达到和谐统一。这是作为统治者的为政目标提出来的,社会的和谐统一,国家的和定团结,是最重要的原则。政通人和,和睦相处。当某些方面出现不和谐的时候,应当用礼义教化,发挥引导、感化、教育的功能,逐步实现和谐和统一。

和是管理的最高目的

“和为贵”的思想,对中华民族可谓影响深远。但是,对这个思想的理解,很多人并不准确。一些人认为,“和为贵”,就是讲和气,更有些人据此指责孔子是在逃避矛盾、回避斗争,主张人与人之间与世无争,在矛盾出现之时“和稀泥”。

老板认为,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在孔子的管理思想中,“和”,处于一个极高的位置,因而其含义及内容是非常广泛而深刻的。“和”,是管理的最高目的,“敬事”、“信”、“节用”、“爱人”、“使民以时”、“温、良、恭、俭、让”都是服务于这一目标的,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具体手段和方法。“和”,又是一种管理的结果和状态,这种状态极具张力,既有矛盾,也有对矛盾的解决,是使事物在矛盾冲突中导向和谐的一种努力。同时,“和”,本身也是一种管理的方法和协调的努力。

也许,要准确理解孔子所谓“和”的含义,老板应该进行一些历史考察。

“和”这个观念在中国文字记载中最早出现于周朝。西周末,周幽王的太史史伯在评论周朝必亡这一生死攸关的重大问题时,提出了“和实生物”的著名论断。他说: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国语-郑语》

只有“和”才能产生万物,而“同”则是不能产生万物的。只有一种味道就不能成为美味,只有和以多种味道才能成为美味;只有一种声音不能成为美声,只有和以多种声音才能成为美声;只有一种颜色不能成为美色,只有和以多种颜色才能成为美色;只看到一种事无法作出评价,只有与其他多种事物进行比较才能作出评价,等等。最后指明,先王之所以取得成功就在于都是按照“和”的法则而不是追求同一,现在幽王把这个“和”的法则抛弃了,而专门喜欢同一,能不衰败吗?

显然,史伯善于观察事物,总结经验,并提升到哲学的高度,正确而深刻地区别出“和”是指新事物的形成总是由各个不同的对立面相互统一而产生;所谓“同”的基本含义是指只有某一面的自我同一,那是永远也不会产生新事物的。所以,史伯又强调说道:“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万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土杂以成万物。”用一物均和另一物叫和,所以能丰富发展,使万物归于统一;如果用相同的补益相同的东西,只能是用尽了之后便没有了。所以先王用土和金、木、水、火等五种元素相配合,而产生万物。

有子关于“和为贵”的观点,自然是直接承袭于其业师孔子的教诲的。孔子在论及“君子”与“小人”的差别时,就是以传统的“和同之辩”作为依据与准则的。他明确地说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善于协调、统一各种不同的分歧意见,从而形成新的意见,达成共识,但决不盲目附和;而小人却不能正确对待不同的分歧意见,只会去追求表面的毫无原则的统一,其实是盲从附和,因而形成不了新的意见,达不成共识。

由此看来,“和”又是一个冲突变异的过程,是一个统一矛盾、实现融合的过程。所谓冲突,是指诸元素性质的差异,亦指异质元素的矛盾抵触。冲突包含差异。宇宙间不存在没有冲突的自然,无没有冲突的社会,亦无没有冲突的人生,也没有无冲突的心灵。在冲突中实现融合,融合是冲突的成果,亦是冲突的表现方式。融合是新事物的诞生,是肯定和创新;冲突本身不能直接创造新事物,它是否定和破坏。冲突融合的统一体,是一次提升,使原来的冲突融合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冲突只有在新的统一体中,才能继续发展和获得价值意义。冲突是融合的前提和条件,融合是冲突的必然趋势,冲突融合的更高层次是“和”,“和”包容了冲突与融合。融合使冲突得到调整和谐,使事物出现新的面貌和状态。

孔子:“故御马有法矣,御民有道矣。法得,则马和而欢;道得,则民和而集。”《韩诗外传》卷二

孔子把治民比喻于御马,君主好比驭手,人民好比马匹。管理老百姓就像赶马车一样,驾驭的方法得当,驭手就和马匹取得和谐,配合默契,各得其乐;治民的方法得当,君主和人民也能取得和谐,人民和居乐业,纷纷前来归附交税,国家就会越来越兴旺。

所以,孔子认为,在一个企业内部,应该以“求和”的方法,相互协调,使企业内成员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只有如此,才会造就一个强有力的战斗集体。

“和”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既是一个包容性极广的概念,是一种状态,又是一种行为方式和管理方式,也是老板的最高目标。就企业而言,它意味着老板对各种矛盾的承认,不回避矛盾,勇于解决矛盾,并通过这种解决,把集体导人一个全新的、向上的状态。企业是人群聚集之地,在那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欲望、追求、梦想,利益冲突在所难免。如何处理各种各样的矛盾,是老板一个较大的难题,孔子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那就是通过对矛盾的解决,达到集体的和谐。这种和谐,不是一种消极的和谐,而是一种积极的和谐,是对矛盾和冲突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解决,使企业始终保持和谐向前的状态,这也就是孔子心目中老板所追求的理想状态,也应该是每一个老板都渴望达到的状态。

“和”的精神在现代企业中的运用,比较完整地体现在日本企业的管理中。

日本企业的高效率是国际公认的,它们能够激励员工,能够不断地创新技术,能够管理他们的成本和库存,能够生产优质产品。由于日本企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经久不衰,它们所具有的一种特殊精神也日渐受到重视,这就是日本人通常称之为“和”的团队精神。

这种“和”的团队精神深深扎根于众多日本人的头脑中,成为这个民族的同一社会伦理。日本的各类学校广泛地反复对青年灌输一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本的中小学生都穿校服,年龄小的学生穿裙子或衬衫,普遍都戴遮阳帽。年龄大一些的男生穿黑色高领军制服。年龄大的女生穿深色裙子和白罩衫。两方学生穿校服是相当少见的。日本广泛推行学生穿校服,也是努力培养“和”的团队精神的一个重要举措。

在日本,“和”还成为个人举止、特别是有教养的人的举止的基础。日本男人和女人都要约束自己的情绪,个人必须遵守调节社会内部关系的制度。个人不仅为自己的利益而工作,而且更要为团体的利益而奋斗。

同样,几乎所有的日本企业都强调“和”的团队精神。由于日本企业对“和”的重视和推行,上下级的关系也就较为密切。在西方企业里,一些被认为上级单独负责的事,在日本企业里,下级却认为他们自己也有责任。同样,上级认为他要对他的部下负责,不仅是在工作中,而且也在员工的个人问题方面。所以,职员得到了关心,上下级的关系密切保证了上下通气。也就是说,“和”这种特殊的团队精神把日本企业中所有人“捆”到了一起。依靠这种精神,下级职员和企业的经营者或老板连在了一起,从而形成一种链条式的互助循环关系,进而了提高生产效率,加强了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从理论上讲,任何事物都是存在矛盾的,关键是如何去面对矛盾和解决矛盾,孔子所提出的“和”,是一种非常具有智慧、深刻的方法,它包含着孔子对人性和事物本质的洞察,以及天地间事物矛盾统一的把握。尤需指出的是,孔子的“和”,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和为贵”体现着孔子对事物运动规律的尊重,和对人主观能动性的肯定,以及对人类智慧的高度信任。

每一个企业家和老板,都应该多一些“和为贵”的精神,正视矛盾,勇于面对矛盾,解决矛盾,并在矛盾中求生存求发展以实现企业内部的和谐状态,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和谐状态。

我不生气

要建立和谐的管理体制,老板必须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倘若任凭情绪做事,将很难走向成功。因为,此时坏情绪成了你成功路上的最大阻碍。

俄罗斯总统****有一句名言:“我不生气。”这句话是俄罗斯的一代天骄彼得大帝说的。

面对眼前的俄罗斯,****只能如此。****曾说:“俄罗斯正处于其数百年来最困难的一个历史时期。大概这是俄罗斯近200~300年来首次真正面临沦为世界二流国家,抑或三流国家的危险。”他还承认,现在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只相当于美国的1/10,中国的1/5左右。苏联曾是世界超级大国,而俄罗斯1998年的GDP则下降到世界第16位。俄罗斯落后于西班牙、荷兰,甚至被巴西、印度、韩国等国超过……

对于****访华,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说,克里姆林宫密切注视着中国最新发展的形势——胡****在****十六大上当选总书记。中国在市场改革方面搞得头头是道,令很多俄罗斯人羡慕不已,现在中国在世界的政治影响力也与日俱增。虽然莫斯科与西方加强了联系,但是它仍然希望与北京发展关系,以抗衡华盛顿的主导力量。克里姆林宫可能担心北京的关系重点放在华盛顿多于莫斯科……

无论外界和俄罗斯人自己如何看今天的俄罗斯,对于****来说,他只有一个选择:需要时间而且不能生气,更不能斗气。和气生财,俄罗斯最需要这个,俄罗斯抛弃传统的意识形态后不再需要那种十分粗糙的内政和外交,而是要斗志斗勇,尽管也有俄罗斯人批评****很“软”。

不过,俄罗斯存在太多棘手的问题,也给了****诸多的理政机会。****要赢得支持和自己的历史地位,就必须对很多问题出以重拳。所以,他敲山震虎以打击地方势力;他敲打寡头以主导整个媒体;他精简行政官员以“轻装理政”;他减少行政审批以优化经营环境;他厉行司法改革以打击腐败;他着手对教育、公用事业进行改革……

****执掌俄罗斯后的一系列内外政策无不与上述名言相吻合。尽管中外大众传媒对****的情报系统(“克格勃”)出身的背景津津乐道,但是,****让整个世界所看到的则是他背后的俄罗斯以及未来的俄罗斯。因此,****所领导的俄罗斯似乎不再有仇家,尽管美国的势力已经渗透到俄罗斯门口,仍是“我不生气”。

****在执政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已拥有众多头衔:“反共分子”、“保守的克格勃”、“地地道道的民族主义者”、“铁腕****主义者”。不过,所有这些标签都无法准确地描述今天的****。最主要的是,现在还根本不是给****下定义的时候,正如彼得大帝在俄罗斯历史上所确立的地位也并不是在他开始的几年。

做****一样的人,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的对手无可趁之机,而后发动只有自已心里才知道的“战争”,出奇制胜。

君子成人之美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第十二》

善者举之,表扬鼓励;不能者教之,培养教育。这样使群众有榜样,有奔头,人人都乐于为善。这就叫做。当然要使群众心悦诚服受教化,作为老板首先应该是道德高尚的楷模。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反对实行严刑峻法。他说应该“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建立一个“和为贵”的社会。他也崇尚教化,提出了“庶-富-教”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在管理上,必然要求老板同时也是个教育者,对群众应该“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为政》)。

重视对员工的教化,这是当今许多成功企业通行的做法,笔者也在其他篇章里广泛涉及。在此,老板还可以把“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解释成:老板应该多与人为善,面对市场竞争对手或同行业的年轻部属都要真诚合作,甚至适当时候予以帮助;而对于一些品行恶劣的则要规劝教化,促其为善。

老板经常说,“商场如战场”,商业竞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非常残酷的,是无血性的。其实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陈嘉庚就是一个“成人之美”的典型。假如没有他的提携,李光前就永远没有后来的成功。

香港九龙尖沙咀地段是世界上最昂贵的地段之一,是号称寸土寸金的“地王”,拥有该地段的九龙仓集团在该地兴建了酒店、商场和写字楼等。1977年,有人估计,若能有效利用该地产,其地价将以20%的速度增长。但九龙仓集团管理无方,经营不善,集团公司负债累累,其在股票市场表现不佳,其股价远远低于其实际价值。谁拥有九龙仓的股份多,谁就能管理九龙仓的归属。当时参与竞争的有英资怡和集团、李嘉诚的长江实业以及“船王”包玉刚的环球航运公司,后来老牌英资汇丰银行也介入了九龙仓之争,使形势更加扑朔迷离。李嘉诚是一个非常仁侠仗义的儒商,他不想把九龙仓的管理权落入外人之手,便主动把手中的1000多万股九龙仓股票全部转让给了包玉刚环球公司,借助李嘉诚的“仗义”相助,一开盘,环球公司就和怡和旗鼓相当,1978年9月5日,包玉刚进入九龙仓董事局,取得初步胜利。随后,包玉刚用现金21亿港元增购九龙仓股票,最后用35亿港元获得九龙仓管理权,一举收购了九龙仓。李嘉诚的高风义行就是“成人之美”的典型。

李嘉诚是世界巨富,但他在个人生活上却相当俭朴,历来反对铺张。但他对支持教育事业和发展残疾人事业却慷慨大方,一掷万金。

汕头日月湖畔蠢立着一幢幢现代化的教学实验大楼,那里就是中外闻名的汕头大学,它是李嘉诚捐资6亿港元兴建的。李嘉诚为什么有此义举?李嘉诚说:“这是一个华夏子孙应做的事。一个国家要富强,发展教育是首要因素。中国要加速四化建设,要富强,就要有大批人才,就要多兴办大学。我捐资兴建汕头大学,是希望借此为中国四化建设多培育人才,奉献我的一片拳拳赤子心。”这哪里仅仅是“成人之美”,简直是“成国家成、民族之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