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老板与孔子的对话
3743000000031

第31章 现代企业文化与孔子兴教育人(2)

成立于1993年的三星行政总监学院,为公司近千名高级管理人员提供了6个月的强制性“再教育”,其中有3个月的课程和排在国外。

德国西门子电气公司是德国最大的私人企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国公司之一。公司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与公司一贯奉行的“人的能力可以通过教育和不断的培训而提高的”准则分不开。公司坚持自己培养和造就人才。公司设置了一个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和13个基层管理培训中心,每年约有80名公司管理人员参加培训。而早在1910年,公司就为其内部人员开设了正式的培训课程。早期的培训是在车间进行的,后来建立了各类专门的培训学校并有专业的培训老师。目前,整个公司在国内外拥有600多个培训中心,700多名专业教师和近3000名兼职教师,开设了50余种专业。在公司的全部员工中,每年参加各种定期和不定期培训学习的多达15万人。为此,公司每年投资6亿~7亿马克用于培训及购置最先进的培训实验设备。公司的培训内容也是针对各个部门和员工的实际需要。经过多年的实践,公司在培训内容和方法上,不仅理论上系统化,而且在实践上也系统化了,培训时注重能力培养,以提高其适应性、独立性和创造性。通过系统、严格的培训使西门子公司员工的素质大大提高。从学历上看,现有50%的员工有大学或大专文凭,工人中50%成为专业技术人员。这些都为西门子公司取得卓越的经营业绩打下最牢固的基础。

麦必达先生是蒙特利尔银行董事长,在国际金融界堪称是自学成才典范。他虽然与欧美的高等学府无缘,但在加拿大银行业的建树使他名声显赫,他的成长过程也颇富传奇色彩。

麦必达先生是从一家分行的职员干起的,俗话说,“十年磨一剑”。多年的风风雨雨,数载的孤灯伴卷,几多艰辛,几多汗水。经过刻苦自学,酷爱读书的麦必达先生在1978年凭着丰富的经验和扎实的功底升任管理服务部经理,当然在美国哈佛商学院为期半年的高级管理课程也为他从事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他的读书广涉人文和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从中汲取丰富的养料。1979—1987年的8年时间中,麦必达先生先后任了主管业务部的副总裁。由于他出色的管理和虚心向学的品质,1982年,43岁的麦必达先生担任了行长的重任,1989年任首席执行官,1990年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在他的领导下,蒙特利尔银行年年刷新盈利记录。1995年他被加拿大新闻界评为“本年度首席执行官”,以表彰其领导的银行对提高加拿大全球竞争力所做出的贡献,并对他本人所具的战略眼光、领导才能和革新精神等优秀品质予以褒奖。

数十年的自学经历使他练成了厚实的基本功,经过不断的读书和深人思考,他常常语出惊人。他自己的管理方法可以说是简政放权,用人方针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制定发展战略历来是银行的一项重要工作,麦必达先生在制定发展战略时采取集思广益的方法,他把人文学家、社会学家、人口统计学家和文学家都邀请来,给自己和其他高层人员上课,以丰富想象力,开阔视野。他戏称之为“环境扫描”,麦先生看人不单凭简单的工作成绩,他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素质,如好奇心、逆向思维能力及好学上进等等,因为他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人类发展到21世纪,已经进入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的时代,企业员工的素质和知识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的潜力。要在竞争激烈的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要使企业具有生存发展的潜力和后劲,就需要不断地进行人员的培训,使企业的员工在最快、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企业发展需要的最新知识与技术。这样的企业才能对信息与技术的瞬息变化作出最快的应变,从而进行技术创新,在整个行业与整个社会中保持竞争优势。同时,员工能获得学习的机会,也会感到公司对他的重视,感到自己有发展前途,学习后必然会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企业,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人才培养与管理质量

孔子曰: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

当人民有了一定的生活条件,就有必要对他们进行教化和培养。

在孔子之前,管仲就明确提出: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民贫则难治也”《管子·治国》。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认为“民不足,及今辱,民苦殃,令不行”《管子·版法》。

强调满足人民物质利益需要是他们遵守礼义法度的前提。但是他没有认识到,民众先是富起来还不够,并非一富起来,就自然而然地懂得札节和荣辱,还需要“教之”。

荀子说:

“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荀子·大略》

孟子也说: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孟子·滕文公上》

只有让民众能和居乐业,仁道才有实施的外部条件,无疑“富”已成为“教”的前提和基础。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在《权力的转移》一书中写道:

“知识经济的发展是一种爆炸性的新力量,它驱使先进的经济国家进行痛苦的全球性竞争,强迫许多发展中国家摒弃其传统的经济战略。”

他认为:

“知识代替资本,知识除了可以代替物质、运输和能源之外,还可以省时间;知识在理论上取之不尽,是产业最终资源,是21世纪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这里的知识指的是“信息”。员工是一个企业最主要的资产,是企业和身立命的根本力量源泉。正如索尼公司前董事长盛田昭夫所说,人是最基本的出发点。无论领导人多有手腕,取得了多么巨大的成功,企业的将来归根结底还是掌握在全体职员们的手中。而这批职员的素质和修养则主宰了这个企业的发展走向和兴衰程度。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更增强了这一共识。然而怎样才能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稳定的人才队伍呢?孔子的“先富后教”无疑为老板提供了一种解决的办法。

首先,各种各样身怀一技之长的人才群,可以为老板提供充裕的选择空间;其次,选择企业需要的人才并且要让他们与企业共同富裕起来;最后,如果这些人才富有起来了,但不对人才进行再教育再培训,他们所拥有的才华或许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会突然丧失现实价值;企业的文化系统、价值理念得不到加强,那么,这样的企业一定发展后劲不足,难以实现真正的辉煌。

以对待家人的方法对待员工,视他们为合伙人,给予他们尊敬,视他们为生产力提高的主要来源,这已经成为众多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的美国公司共有的人才理念。老板就以HP公司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

HP公司之所以能从20世纪70年代起跃升为全美管理最佳的企业之一,这和该公司以员工主导的管理理念是分不开的。其创始人惠利特说:“不论男女,大家都能得到富有创造力的好工作,而且能得到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大家都各自把工作做好。HP公司的传统就是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尊重员工,并且认定员工的个人成就。”

HP公司的用人之道主要有以下五条:一是重视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二是严选拔,三是勤培训,四是聘终身,五是倡独创。HP公司重视人才的生长环境,把重视员工福利作为人才发展的前提,实行现金分红制,股份购买制,通过加薪和提级来激励员工。这就是孔子所言“富之”的途径,然后则需“教之”了,HP公司同样做得很好。HP公司非常重视对员工的再培训,企业内部要培训,还要选派一些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有关大学脱产带薪进修,报销费用,给予住宿津贴。令一般人难以置信的是,受训职员对公司并不承担任何义务,完成学业后去留自便。

像HP公司这种严格选才,既使他们富足,又赋予他们工作技术与人生意义的培训与教育,以及健康有效的个人成长发展机制,已经越来越多地被企业界争相采用发扬光大。

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需具备两个最基本的条件:一是占有充裕的资金;二是拥有掌握专业技能,从事管理与操作的人员。在这二者中,人的因素更重要。人力资源的核心问题就是解决人才问题。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本,是企业成败的关键。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在市场竟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十分重视人才的开发,培养与使用。

许多大公司都非常重视员工的培养,特别是年轻的、新招的员工,让他们熟悉公司业务,逐渐培养经营管理的骨干。麦当劳公司在全世界范围内设立了自己的大学。新员工在上岗前必须进人“大学”里培训,适应公司业务后才正式上岗。通用电气公司每年花在员工培训上的资金就有几十亿。通过这种人才培养,不仅为公司发展找到合适的接班人,而且使员工整体素质大为提高,公司业绩大大增加。

企业家的素质结构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第六》

“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只有具备这些品德,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人和自然是一体的,山和水的特点也反映在人的素质之中。在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中,山是稳定的,可信赖的;水则是多变的,柔和而又锋利。聪明人和水一样随机应变,常常能够明察事物的发展,不固守一成不变的某种标准或规则,因此能破除愚昧和困危,取得成功。仁爱之人则和山一样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他们站得高,看得远,宽容仁厚,不忧不惧,所以能够长寿。智、仁、勇是孔子人格的最高理想。像山一样坚忍不拔,像水一样勇往直前,就是一个崇高的人。以山和水为自己人生的楷模是许多中国人的人格追求。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第十六》

这段话的核心是讲“思”,其实质是用脑想问题、长知识。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享有“圣人”的美誉,孔子对学习的重视,对我国社会风气有着长久而深远的影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现代中国,对知识价值的认识却未被充分挖掘。尤其在“****”时期,表现尤甚。“知识无用”,斯文扫地。而在改革开放初期,虽然政府大力提倡,但面对脑体倒挂,全民皆商,知识贬值的现实,知识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更降到了历史的低点。一些没有多少学识的人,在商海中的成功,使人们普遍错误地认为,知识已经不再那么重要,做生意似乎才是最实际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竞争的加剧,这种错误的认识,将越来越会被现实所否定。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正进人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个人和企业的发展正在经历一个由“比外功”到“比内功”的转换过程。以前那种靠胆大、靠关系而取得成功的情形,已不复存在。正是由于这种原因,最近两年来,一些企业和企业家不断陷入困境,感到困惑。实际上,这种情形发生的根源,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存在某种缺陷,即“内功”不足所致。由于知识粗浅,他们无法对政策作出准确理解,对市场作出准确判断,对企业实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对企业发展制定周密可靠的计划。由于知识结构缺陷,缺乏对政策的敏感和领悟,对发展速度和节奏缺乏准确地把握,所以问题很多。私营企业、个体户等阶层,较多的人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教育,发展阶段也未来得及补充知识、储备能量;国营企业的老板,拥有的是大量陈旧、过时的知识,没有及时实现知识的更新和换代。如此种种,已到了一个非常急迫的境地。

与国外的老板、企业家相比,当代中国的老板、企业家可谓是后天不足。后天不足并不可怕,关键在于要认识到知识的重要作用,奋起直追。中国的企业经营者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改革不仅仅是体制和所有制形式的改革,同时也是自身素质和知识文化水平的改革。在走向国际化,进入世界经济大循环的今天,不清楚这一点,老板必然会交出更多的学费。中国企业家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要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习科学的方法论;学习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和方法;学习日本的管理经验;学习美国的管理经理;学习西欧各国的管理经验;学习营销理论和方法;学习中国文化;学习关于人的哲学等等。要领导好一个现代化的企业,没有聪慧的头脑,没有广博的知识是不可能的。

拥有知识,靠近知识,运用知识,不断学习,才能把握商机,赢得未来。

知识结构除了包括知识本身的结构,还包括学习知识的时间结构。

知识就是力量,十分钟的时间你也可以利用来读一些书籍。在学习上下一分功夫,可以助你在事业上得到一分收获。许多志在成功的人,在早些时候,薪水很低,工作很苦,但他们利用其闲暇的时间,不断学习以求上进,比之他们在日间的工作更为努力。在他们看来,追求知识要求进步才是真正的大事,而非薪水。

求知,使你富有知识,知识使人多一份生命。一个人愈能储蓄便愈易致富,因此,零星的努力,细小的进步,日积月累,可以使你更为充实,可以使你更能应付人生。

有的人或许以为利用闲暇的时间来读书得不到多大的成效,其成绩总不能与学校教育相等,因而不想在闲暇的时间读书。这无异于一个人因为自己进款不多,以为即使尽量储蓄,也不能致富,所以一有钱,尽数挥霍,不屑储蓄!但你没有看见那些利用零星的闲暇时间求得与学校教育相等的效果的人吗?

知识的积累,对于老板非常重要。在日趋剧烈的生活竞争和日益复杂的生存环境中,你必须以充分的学识作为甲胄。这一切,只有学习知识方可达到。

老板大多数人的缺点,就在一心希望在顷刻之间成就大事。事情是慢慢成就的,因此你应不断地努力读书自修,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宝库,从而渐渐扩大知识范围。只有这样,知识才会越积越多,力量也才会越来越大。

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你应该相信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从现在开始,立一个志向,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努力,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身上的“能量”。

原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曾说:“养成每天读10分钟书的习惯。这样每天10分钟,20年以后,你的知识水平一定前后判若两人,前提是他得读好的东西,汲取的是有力量的知识。”

著名心理学博士施瓦特出说过:“只要你每天晚上在临睡前给我15分钟,我保证你一年之后便会成为老板中的一员。”

所以,你没有借口可找。只有不停地向着你的目标奋斗,不停地学习,无论在学校还是学校以外,你的生命将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