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老板与孔子的对话
3743000000003

第3章 老板的人格塑造与孔子的修身正己(1)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格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资本,是财富,也是竞争力。一个企业,一个老板,缺少资金可以借贷,而缺少诚信,别人只会敬而远之。

老板的道德力塑造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德,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第二》

孔子管理谈的主要是对人的管理,其中的观点集中体现在孔子的这段话。“道之以德”,是以道德价值为导向的内在管理;“齐之以礼”,是以礼义制度为规范的外在管理。此外,孔子也并不反对“法治”,“道之以政,齐之以刑”也是一种对于管理的选择手段。而在“德治”、“礼治”与“法治”中,“德治”始终处于核心的主导地位。

道德修养与人生志向

“成功始于志向”,李云经一生无成,把希望寄托在长子嘉诚身上。李嘉诚不负乃父厚望。他聪颖好学,3岁就能咏《三字经》、《千家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咏诗诵文,是李嘉诚童稚时代的最佳娱乐。“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李嘉诚正是在这些儿童启蒙读物中,最早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5岁那年,李嘉诚在父亲的引导下,祭拜孔圣人,进了潮州北门街观海寺小学念书。

先生教授的诗文,李嘉诚在家早已烂熟于胸。“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日放学回家,李嘉诚便泡在藏书阁,孜孜不倦阅读诗文。他涉猎甚广,除了熟读《论语》,并作为案头必备书外,还常读《诗经》、《离骚》,唐诗、宋词、元曲,中国小说四大名著……

李嘉诚堂兄李嘉智回忆道:“嘉诚那时就像书虫,见书就会入迷,天生是读书的料子。他去香港,办实业成为巨富,老板都感到吃惊。”

李嘉诚有一个理念却分外清晰:勤勉苦读,出人头地,报国为民。如果不是风云急变,李嘉诚会沿着求学治学之路一直走下去。同时,他极有可能继承父业,在家乡做一名教师。因为他虽然聪明过人,从少小时看,却不像个经商的材料。他走上经商这条路,是环境逼迫所致。贫困生活迫使他孕育一股更为强烈的斗志,就是要赚钱。可以说,他拼命创业的原动力就是随着环境的变迁而来。但他原来通过学习修养而形成的人格,对他的成功起了关键作用。一个从小立志求学执教的人后来却成了一代巨商,论语和儒商的关系从中可略见一斑。

诚信也是经营策略

为人要诚实守信,这是任何老板成功的硬道理。诚实守信是老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0世纪90年代,中国老板纷纷到俄罗斯做生易,赚了不少钱,可后来的生意却很难做了,俄罗斯的店门口都标明“没有中国货”。中国老板因诚信失去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在惨痛教训面前人们认识到诚信的重要。

诚信的反面是欺骗。诚信是为了不损人,欺骗是为了不损己。诚信可能损了私利但得了人心,欺骗可能保了私利但失了人心。今天的人心是明天的私利。要是为了眼前的私利就别讲诚信,要是为了事业的发展就要坚持诚信。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资本,是财富,也是竞争力。一个企业,一个老板,缺少资金可以借贷,而缺少信用,别人只会敬而远之。

被中国新闻界称为“邮销大王”的001集团总裁项青松说:“搞企业这么多年下来,对这一点感触很深,就是做事先做人。以前靠摆地摊、上门推销卖产品的时候,也没有因为打‘游击战’而欺骗顾客;后来老板做起了邮销,而那时社会上也有不少人靠虚假邮销骗取钱财,使好多消费者上当。但老板绝不做对不起他人的事,否则就是毁了自己。这之中的交易如果没信用,那老板001公司至多只是昙花一现,做不到今天的。做人就是要讲信用,别人才会相信你,生意才好做。”

美国的凯特皮纳公司是世界性的生产推土机和铲车的公司,它在广告中说:“凡是买了老板产品的人,不管他在世界哪一个地方,只要需要更换零配件,老板保证在48小时内将货送到你们手中,如果送不到,老板的产品自送给你们”。他们说到做到,有时为了把一个价值只有50美元的零件送到边远地区,不惜用一架直升飞机,费用竟达2000美元;有时实在无法在48小时内把零件送到用户手中,就直接按广告所说:把产品白送给用户。由于经营信誉高,这家公司历经50余年而不衰。

讲究信用,不仅是一种商业道德,也是一种经商要求,不懂此理的人是做不好老板的。

说起中国台湾地区最有实力的企业家,当属大富豪王永庆。“塑胶大王”王永庆就是以诚实守信立业发家的。

1988年,美国杂志《福布斯》排列全球富豪排行榜,王永庆名列第11位,在全球华人富豪排行榜上,王永庆名列第一。1994年,中国台湾一本颇有影响的杂志《天下》举办活动——“企业家票选企业家”——评选40年来“对台湾经济发展最有贡献的企业家”,评选“最令人佩服的企业家”——选举结果公布,王永庆荣获“双冠军”,并且得票数比亚军高出将近一倍。

王永庆是靠诚信白手起家的典范。他早年是相当贫穷的,回顾他的发家史,颇有意思。

王永庆从小一贫如洗,7岁时就帮助母亲喂猪种菜、挑水做饭,还出外捡煤块。他小学毕业后,就想离开农村,到“外面”去闯闯。叔叔说,“我认识一个在嘉义开米店的老板,正要招个小工。”

于是,王永庆跟着叔叔来到位于台湾地区中南部的嘉义,当时他仅15岁。王永庆走进米店,看见一包包白花花的大米,他顿时流下了眼泪。在他的记忆中,只有逢年过节时,才能吃上一点猪肉和白米饭,平时一天三顿都是稀饭。

一年后,王永庆回家探亲,认真地对父亲说:“我想开米店当老板。”

父亲做了一辈子面朝黄土的农民,看到儿子要当老板,自然又惊又喜。他求亲托友,凑到了200元。

于是,王永庆带着这200元回到嘉义,拿着借来的钱当起了老板,时年16岁。

200元,太少了,要付房租,要进货,还要留一些流动资金。王永庆在偏僻的小巷里租了一个小铺面,他的米店正式开张了。店是开出来了,可生意难做。全城粮店有20多家,批发零售生意兼营,都有固定的顾客。王永庆的米店,天天冷冷清清。他出外上门找客人,好不容易才来几个顾客,可又转身冷笑着走了。

“别急,生意会好起来的。”他和慰两个伙计——嫡亲弟弟。

晚上,王永庆辗转难眠。他想,自己的店和别人比,没有一点优势,要吸引顾客来,必须要有别的店没有的特色,顾客才会来。哦,办法有了!

王永庆推出五大特色,这五个特色可以看成是把诚信作为经营策略。

把米里的杂物全都拣掉

他对弟弟说:“从今天起,老板要把米里的杂物全都拣掉。”

原来,当时农村稻谷收割后都放在马路上晒干,这样稻谷碾成米后就有米糠、砂粒甚至小石头。人们在淘米时洗得不干净,吃饭时就容易吃到杂物。王永庆和弟弟一起动手,把夹杂在大米里的砂石、米糠等杂物全部挑拣出来。

卖的米没有杂物,这是第一个特色。

送货上门

王永庆改坐商为行商,天天出外上门推销;顾客买了米,不用自己背回家,王永庆会送上门。到了顾客家,如果米缸里还有旧米,王永庆就把旧米掏出来,把新米放在下面,再把旧米放在上面。他还要问顾客家里有几口人,每天吃多少饭,还要量量米缸的大小,边问边记在小本子上。这样一来,下次顾客什么时候要买米,王永庆就心中有数了。到时候顾客米刚要吃完,王永庆就把米送上门来了。

可以赊账

嘉义城里绝大多数家庭都是打工的,顾客要买米,王永庆并不一定要当场付款,可以赊账。顾客感到很方便。他把顾客发薪日都记在小本子上,到时候就上门收款。

有了这三大特色,王永庆米店的顾客越来越多。他从开始时一个星期只能卖12斗的一包米,到后来一天就能卖10多包米。在嘉义,他的米店开得最迟、最小,可生意却是最好。

该轮到王永庆得意了,可他却兴奋不起来:一斗米成本是0.51元,卖价是0.52元,只能赚1分钱,利润太少了。要发财,一定要另外想办法。

“自己已经有了不少固定客户,应该开碾米厂,那样钱可以多挣些。”王永庆想。

他租了一间临街的大房子,外间作铺面,里间作为碾米厂。说来也巧,隔壁就是一个名叫福岛正夫的日本人开的碾米厂,他在嘉义碾米厂中生意是做得最好的。

“别看他是日本人,别看他比我大20多岁,我一定要超过他!”王永庆想。

日本人的厂每天下午6点就停工休息了,王永庆就把自己厂的工作时间延长到10点半,每天多干4小时半。碾米厂尘土飞扬,福岛正夫每天要花3分钱洗个澡,可王永庆每天只在屋外的水龙头上用冷水冲洗,每天省3分钱。一段时间过后,王永庆碾米厂的利润扶摇直上,在嘉义的26家碾米厂中排在第3位,福岛正夫位居第4位。

王永庆的“米事业”一天比一天好,然而,一个致命的打击从天而降,日本占领者宣布实施粮食配给制,王永庆经营的米店和碾米厂被迫关门。他沮丧地回到家乡直潭。

一年后,王永庆又回到嘉义,在郊区办起了砖厂,最后以惨败而告终。1943年,在做运输生意的林先生的资助下,王永庆又去做木材生意,又由于缺乏经验,落得个血本无归。他只好悻悻地败走家乡。哎,创业的路多坎坷啊!

那时,村里不少人家都养鹅,但苦于没有饲料喂养,就把它们放到野外觅食。鹅放在家里养4个月可以有二三千克重,但放在野外却只有1千克重。王永庆买了一批1千克重的瘦鹅,天天到菜地里把包心菜的粗叶子摘下来把鹅喂饱。只用了两个月,这些鹅就长到三四千克重,一只只肥美异常,让村民十分羡慕。

王永庆很有感触:人在失败时千万不能倒下去,要像瘦鹅一样锻炼忍耐力,只要饿不死,一有机会就会强壮起来。瘦鹅之所以瘦,在于养鹅人的方法不当。创业经营也一样,陷入困境,在于老板经营不善。

王永庆又去找那位林老板,又得到了资助。要做生意,先要了解木材市场,要摸透客源,然后瞄准靶子放枪。王永庆跑遍了嘉义的阿里山林场、罗东的太平山林场、丰原的大雪山林场,踏遍了木材市场,获得了第一手资料。这时,恰逢日本人投降,台湾地区城市建筑业迅速蓬勃发展,大量需要木材。王永庆得此良机,生意做得很好。第二年,他30岁时,就拥有了5000万元的身价。几年后,国民党战败,从大陆逃到台湾地区,台湾地区又是到处大兴土木,王永庆更是赚得钵满盆满。

这时,王永庆在寻找事业的突破。在他看来,台湾地区太小,不会永远大兴土木,应该寻找更具潜力的行业,如此事业才能如水源源不断。经过考虑,他决定把目光投放到工业上。

费用我出,赚了钱归你

1953年,他投资颇有前景的塑胶行业。那次,他为了寻找打开国际市场的销路,和公司大将赵廷箴出外考察。欧美跑了一圈,最后坐飞机从东京取道香港回台湾岛。

飞机快要到香港时,前排一个小女孩突然大哭起来,家长怎么哄也不管用。坐在王永庆旁过的一位美国人放下杂志,从行李架上取下皮包拿出一个可爱的塑胶玩具给那女孩,顿时她不再哭了。

王永庆通过赵廷箴的翻译,知道他名叫卡林,在日本神户开了一家吹气玩具厂。

这时,飞机已降落在启德机场。王永庆盛情邀请卡林共进晚餐。席间,王永庆对他说:“你把日本的厂关掉,到台湾地区来开厂,我保证向你提供原料。”

“日本的厂已开了一段时间,关掉太可惜了。台湾地区的情况我不熟悉,开厂风险较大。”卡林坦率地说。

“如果你来台湾地区开厂,办厂的费用我出,赚的钱归你,如何?”王永庆说。

“啊?”卡林怀疑自己听错了。

“我是生产PVC塑胶粉的,现在正在寻找销路。我决定自己开设加工厂,这样塑胶粉的销路问题就解决了,但我缺这方面的人才,所以希望和你合作。你赚了钱等于我也赚了钱。”王永庆笑道。

“高明!”卡林佩服地说,“好,我答应你的要求。”

卡林的工厂在台湾地区开业了,主要生产雨衣、浴室帘布、尿裤等塑胶制品,销路很好。卡林每个月要买王永庆好多原料。

信守诺言

当时,台塑公司为了扩建厂房,需要大笔资金,办理现金增资,并承诺增资股将以每股250元的价格抛出。股民们认为有利可图,纷纷购进。

不料,由于石油危机的爆发,台塑的股价大跌。到1974年,股价已经跌到每股241元。股东们认为台塑占了便宜,在股东大会上,希望台塑能够补足承诺价和市价之间的差额。其实,投资股票本来就是有风险的事,岂能包赔损失?股东们的这种要求也未见得合理。

但王永庆并不认为股东们的要求有什么不合理,他再次作出承诺,如果6月30日的收盘价格超不过244元,台塑将以这一天的收盘价作为标准,补足差价。

结果,6月30日的收盘价每股仅207元。王永庆决定兑现诺言,每股退给股东43元,为此,台塑一共损失了4000多万元台币,开创了股市上前所未有的先例。

有人笑王永庆傻,白白地把钱往外扔。因为诺言不等于具有法律效力的合约,若是打官司,王永庆极可能获胜,保住这4000万。但王永庆说:“做生意,不能光盯着钱看,应该把眼光放远点。台塑损失了4000万,但换来的是千金难买的信誉。”

若从法律角度来说,股民们的补价要求未必有据,但从情理上来讲,还是说得过去的。因为股民们是相信王永庆说话算数才购买台塑股票的,对此,王永庆自然心领神会,愿意拿4000余万来维护自己的声誉。

事实证明,王永庆这4000多万花得绝对值得!

20世纪80年代,台塑为了跟上时代,决定投资电子工业。当时股东们议论纷纷,担心王永庆这个石化工业的霸主能否成为电子工业的行家,惟恐手中的台塑股票会因此缩水,落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下场。

王永庆对股东们承诺说,今后股东们将会获得更多的红利收入。只这一句话,就让股东们放心了。在他们看来,有了王永庆的承诺,就有了一切。在股东们的大力支持下,台塑在电子行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自然,股东们的盈利也得到了保障。

王永庆不仅对股东讲信用,对社会、对员工也极其守信。王永庆信守承诺的美名,不仅在台湾各界广为传颂,就是在国外也声名远播。一位外国银行的高级主管说:“王永庆的英文签名,就是信誉的保证,可以提供无限期的长期贷款。”

1978年,王永庆拟继续扩大台塑公司生产规模,引进高科技的现代化设备,需巨额外汇资金。其时,台湾实行外汇管制,私营企业取得巨额外汇资金并不容易。王永庆便把借款目标放在海外。结果,英国的建利百联银行、运通银行与美国信孚银行以低利联合向台塑公司贷款1500万美元。而外资银行贷款的惟一条件不是台湾当局的担保,也不是台塑公司资产的抵押;而是要王永庆签下“王永庆”这三个字。他们认为这已经够了,根本不必为以后的收贷操心。由此可见诚信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