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事的智慧
3738000000010

第10章 借力使力不费力(2)

陈胜说:“天下人痛恨秦的统治已经很久了。我听说秦二世是小儿子,不应该做皇帝,应当做皇帝的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多次劝说皇上,所以被派出领兵作战。有人听说他没有什么罪,二世却把他杀了。百姓都知道他为人厚道,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是楚国将领,多次立功,体恤士卒,士兵都很爱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了。现在我们假若妄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挑头起义的话,那么响应的人—定会很多。”吴广认为陈胜说的不错,于是两人就去找人占卜。占卜的人知道他俩的用意,就告诉说:“你们的事能够成功,但你们应该先去求教一下鬼神!’’陈胜、吴广大喜,考虑占卜者说的鬼神一事,是让他们先威服众人。

陈胜找了一块帛,写上“陈胜王”三个大字,把它放到捕鱼的老翁网到的鱼里。当天,士兵买鱼回来煮着吃,吃着吃着,他们吃出了写有“陈胜王”三个字的帛书。士兵们十分惊奇,半天都回不过劲来。有认识陈胜的,有不认识陈胜的,他们都认为这是上天的旨意,要认陈胜当王了。这已经够奇怪的了,陈胜又让吴广三番五次地到周围的树丛中,夜里点起篝火,学着狐狸的声音,喊:“大楚国要兴了,陈胜要做王了!”士兵夜里都很害怕,更加深信上天要让陈胜做王。陈胜和吴广在让士卒们相信他们的行动是上天的安排后,举起了义旗。

陈胜利用人们的迷信心理,通过鱼腹藏书、狐鸣篝火,让士卒相信自己的行动是天意,所以能一呼百应。

陈胜利用人们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观念,鱼腹藏书、狐鸣篝火,假借天意,笼络人心,取得了起义的成功,可见,笼络人心特别重要,所谓人心所向,众望所归,依靠群体的力量,很容易取得胜利。

转移对方的注意力

秦朝被推翻后,刘邦;项羽两派都是最强盛的力量,谁主天下?当时项羽比刘邦军势大,自封为西楚霸王要统一天下。项羽知道刘邦决非甘居人下之人。便在分封土地中,把偏僻的山区三个郡:巴、蜀、(都在四川)汉中(在今陕西西南山区)分给刘邦,封为汉王。而把关中(今陕西大部分)又划分三个部分,分别给了秦朝的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项羽的用意很明显,他想把刘邦困死在偏远山区,让秦将守在从山区东进的关口,目地是阻止刘邦东进。项羽把长江中下游的平原归自己。这里地肥水美,是江南的鱼米之乡、富饶之地。项羽自己封为西楚霸王后,以彭城(今江苏徐州)为都城。

刘邦慑于项羽威势,不得不暂时领兵西上,到巴蜀和汉中山区进据封地。刘邦接受张良建议,把一路走过的几百里栈道全部烧毁。一来是为了断后防御,二来让项羽知道,自己安据封地没有进军东去的意图。此计果然迷惑了项羽,项羽不再把刘邦当作心腹之患。刘邦到了南郑,拜萧何推荐的韩信为大将,请他策划伺机再起,夺取天下的战略。

韩信自有谋略。他故意命令樊哙、周勃带领大队人马去修栈道,并限三个月完工。可烧毁的栈道在山里断续的有300多里,山势险峻,有的地方连立足之地都没有,修了没几天就摔死了几十人。兵士不愿干这种冒险的活,不断逃跑,所以修复栈道的工作进度很慢。

守在关中西部地区的雍王章邯,听说汉王拜的大将是当年曾在大街上受胯下之辱的韩信,从心里瞧不起他。又派人打探说汉军正修栈道,章邯更不把汉军放在眼里。因为谁都知道,蜀道艰难奇险,在上面修复栈道太难了。楚军及守在关口的将士们都放松了对汉军的警惕。但是时间不久,汉军大兵突然攻占了关中陈仓(今陕西宝鸡)。使楚军将士大惊失色。原来这是韩信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表面上韩信派人修栈道,实际上却率领汉军主力,暗中抄小路袭击陈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雍地、咸阳。章邯兵败,只得自杀。没多久,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先后投降,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汉军一鼓作气,乘眭追击,一举攻占关中,大获全胜。

看看这则故事:

公元前205年,汉高祖二年。有一天,刘邦在荥阳宫大发脾气,原来,已经归从他的魏王豹,看到刘邦在彭城之战中被项羽打败,就借口回故地探望母亲。但他一回到封地,项羽就派人去游说。魏王豹于是决定叛汉联楚,点起10万人马,把守平阳关,截断河口,抗拒汉军,准备跟楚、汉三分天下。

刘邦要发兵去攻打。谋士郦食其谏道:“我跟魏王平时有点交情,让我先去劝他一劝,如果他仍然不服,大王再发兵也不迟。”刘邦同意。郦食其火速赶到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见到魏王豹,反复说明利害,要他归附汉王。魏王豹说:“汉王把诸侯和臣下看作奴仆一样,今天骂,明天骂,我可受不了!请先生别来游说了!”

刘邦见郦食其碰了钉子回来,气得七窍生烟,即命韩信为左丞相,和灌婴、曹参统帅10万大军渡河击魏,开辟北方战场。魏王豹闻讯,把重兵调集到蒲坂(今山西永济西蒲州镇),封锁了黄河渡口临晋关。韩信来到临晋关。派人一侦察,对岸全是魏兵,只有上游夏阳(在陕西韩城南)地方魏兵不多。于是就决定在夏阳渡河。渡河需要木船,但他们只有100多只,不够用。韩信就派人砍伐木材,并去收买小口大肚子的瓶子(古时候叫罂)。

灌婴和曹参不明白韩信买罂的用意,请他解释。韩信说:“把几十只口小肚大的瓶子封住口,排成长方形,口朝下,底朝上,用绳子绑在一起,再用木头夹住,叫作‘木罂’,用它做成筏子可以比一般筏子多载人马。”灌婴和曹参非常佩服,就各自去忙着伐木购瓶了,几天功夫,一一准备齐全。

这一天,韩信命令灌婴带领一万兵马和100多只船,在临晋关黄河的对岸排开阵势,假装要渡河的样子。魏王豹率领重兵虎视眈眈,严阵以待。谁料想,韩信和曹参却偷偷地带领大军连夜把木罂运到了夏阳。魏王豹等了几天,并不见临晋关对岸发兵,以为汉军不敢渡河。正在这时,安邑守军来报,韩信已攻下安邑,向平阳方向杀将过来。魏王大惊:上游的夏阳向来没有船只,难道汉军是飞过河的?仓促之间领兵去阻挡,但是以木罂渡河的汉军在安邑得手后,士气更旺,一路势如破竹,魏军哪里抵抗得往?魏王豹正想往临晋关退去,灌婴的兵马却趁临晋关空虚之机,挥师渡过河来攻占了关口,也向平阳冲来。两路夹击,腹背受敌的魏王豹只得下马投降。韩信很快平定了魏地。

韩信连施二计,都是避重就轻,转移敌人的注意力,声东击西,为自己计划的实施打掩护,使用的计谋不同,但目的一致,连战连捷。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自己难于做到的事情,可以借他人之手去做,不必亲自动手,即可坐享其成。“借敌”,是古今中外的军事家十分重视的韬略,利用敌人的力量削弱敌人,最终得以胜利,以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甚至还可以用计使敌方去利用另一方敌人以达到有利于我方的企图,或者借用敌人利用我们的机会反过来将计就计,达到为己所用,轻而易举地获得胜利。

三国末期,魏国征东大将诸葛诞因反对司马昭专权,被司马昭的大军围困在寿春。当时东吴对他表示支持,先后派文钦、全怿等人率兵救援。司马昭为了消灭寿春城内的诸葛诞和东吴方面的军队,便用“借敌之计”使敌内部瓦解,然后由外而攻,从而大获全胜。

首先,司马昭派人放出谣言,说东吴救兵就要到了,而自已却粮食缺乏,不能持久应战,还故意派一些老弱兵士做出筹粮的假相,诸葛诞闻听此事,便松懈下来,在城内大吃大喝。可东吴的救兵一直未到,而城内却开始闹起饥荒。接着,诸葛诞的亲信蒋班、焦彝因王张速战和东吴文钦发生矛盾,诸葛诞一气之下想杀蒋、焦二将。二将害怕,使出城向司马昭投降。

接着,司马昭又利用东吴将领全怿的家事,施以“反间计”。住在建业的全怿的侄儿全辉、全仪因家庭纠纷带着家将逃向司马昭军中。而司马昭却诡称孙权因为全怿没有取得寿春而大怒,要杀尽全怿在建业的家眷。全怿信以为真,率领几千人出城向司马昭投降。司马昭达到一系列目的之后,便开始借诸葛诞与文钦的矛盾来彻底瓦解城内力量。渚葛诞和文钦因为火并而发生争执,结果文钦被杀,其子文鸯、文虎出城投降。于是司马昭用数百名骑兵保护着两人,在城外巡视,并大声告诫城中之人:即使是文钦的儿子我们也不杀,何况其他人呢?”司马昭靠这种宣传瓦解军心,使守城军士无心再战。于是司马昭乘机向寿春城大举进攻,最终消灭了渚葛诞的势力。

这种借助敌人间的矛盾,一定程度上与离间之计相似,这种计谋一般都能奏效,在三国期间的战争中用得十分广泛。

借刀杀人

三国时期,曹操为富国强兵,笼络人才,下令不论人的品行如何,只要有才,就要重用。不少人才都投奔曹操去了。但当时的有名处士祢衡却对曹操不屑一顾,自恃才高而目中无人。曹操周围的人,他只看得上孔融和杨修。

祢衡自幼才思敏捷,但傲慢放荡。24岁那年,他到都城许昌游玩,侍才傲物,谈论周围人物时过于贬抑,所以没有多少人喜欢他。只有当时任少府官的孔融佩服他的才气,多次向曹操推荐,说他是不可多得的奇才。

听了孔融的话,曹操确实动了心,想召见祢衡,委以重任。谁知祢衡素来看不起曹操,因此,对曹操的邀请不加理睬,甚至说些无礼的话。曹操听后非常恼火,恨不得把他捉来杀掉。但一想到祢衡是远近有名的人物,杀了他会影响自己的爱贤声誉,只好强压住愤怒。曹操想:“总要想个法子压一压祢衡的傲气,使他受一些耻辱,才能服从管制。”

曹操听说祢衡善于击鼓,于是计上心来。他下令召祢衡为军中专门打鼓的小吏。八月份大朝会时,按规矩,每个鼓吏都要换上表示身份地位的鼓吏的衣服,曹操想借此在宾客前耍弄祢衡一番。谁知祢衡却没有换上衣服就上来了,卫官喝令他下去换衣,他竟当着曹操的面脱光衣服,赤身裸体站在那里,然后才慢慢去换上鼓吏的衣服。曹操无可奈何地说:“我本想侮辱他一番,却被他所辱。”曹操下令将祢衡送给荆州的刘表,想借刘表之手除掉祢衡,解心头之气。

祢衡见刘表后,说了一番颂德的话,实际上是讥讽他,刘表很不高兴,又让他去见黄祖。有人问刘表:“祢衡戏谑您,为什么不杀他呢?”刘表说:“祢衡几次侮辱曹操,曹操不杀他,是担心背上不爱才的恶名,所以想借我手杀死他,让我背上杀害贤才的罪名。现在,我把祢衡送到黄祖那里,让曹操也知道知道我的见识。”黄祖是位粗率的将军。一次宴会上,祢衡说他不过是土木偶人罢了。黄祖因此大怒,下令把祢衡杀掉了。曹操听说祢衡被害后,仰天大笑,说:“腐儒唇枪舌剑,到头来反把自己害了。”

借刀杀人的成语大家都听说过,但是能谙此计谋的人也算是智慧高人了。曹操不愧是一代奸雄,能不费吹灰之力就铲掉了自己眼中钉,肉中刺。当然,我们现在不提倡这些。但是,我们可以领悟其中的道理,来运用我们的智慧,用合理的手段取得成功。没有人能够样样精通,也没有人能把所有的事都做好,要善于用别人的智慧,把别人的力量变成自己的力量,这样即不会暴露自己的真实面目,同时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